2019年1月26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世博中心大会堂开幕。受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向大会报告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委员们共提交提案847件,其中大会期间提案703件,闭会期间提案144件。经审查立案820件,其中委员提案711件,各党派团体、界别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指导组)集体提案109件。
从提案内容来看,经济建设类提案259件,政治建设类提案73件,文化建设类提案78件,社会建设类提案343件,生态文明建设类提案67件。目前,提案已办复812件(未办复提案仍在办理期限内)。其中,办理结果为“解决或采纳”的625件,占76.97%;“列入计划拟解决”的42件,占5.17%;“留作参考”的145件,占17.86%。
李逸平在报告中指出,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打响上海“四个品牌”、推进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等成为政协委员们提案中普遍关注的焦点。
他指出,委员们十分关注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建设,提出了许多前瞻性意见建议。例如:产业升级方面,提案建议加快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整合资源支持上海支柱产业等;金融建设方面,提出关于完善金融服务创新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提案;贸易建设方面,提出抓住进博会新机遇,聚焦大虹桥地区,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等建议;航运建设方面,提出关于吸引高端航运服务要素聚集,打造航运服务产业链等提案;科创中心建设方面,提案提出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设上海大数据核心城、创建上海实验室等建议。
此外,委员们聚焦在新的发展阶段全力打响上海“四个品牌”的深层次意义及其新的内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提案。例如:提案聚焦上海两大机场精细化管理服务提升,打造世界一流的上海航运服务品牌;提案建议打造上海工业互联网新高地,促进产业链升级,重塑“上海制造”品牌;提案提出加强文商体旅协同发展,提升“上海购物”体验度;提案建议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重点,打造凝聚城市精神的“上海文化”品牌,等等。
李逸平表示,委员们聚焦全面提升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为推进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贡献智慧。委员们热切关注国家战略的落实,以及上海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聚焦关键重点领域,积极建言献策。
提案提出关于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提升口岸“单一窗口”功能等建议;关于加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作与发展,推进省界区域联动发展,实行交通医保一卡通等建议;提案建议深化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建设“一带一路”法律服务桥头堡;建议参考香港经验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等等。
李逸平说,这些提案从宏观、微观等不同维度,为全面落实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动上海在更高层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众多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回应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热点难点,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呼吁呐喊方面,李逸平表示,委员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围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乡村振兴、幼儿托育服务、社会养老服务、环境污染整治等重大问题,通过持续不断地建言献策,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他指出,提案关于加强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推动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鼓励民企投资筹建养老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等建议,都被承办单位积极采纳,有的推动了有关政策法规的及时出台,有的被列入专项工作计划之中。
委员们还就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更新、城市精细化管理、网络订餐平台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受到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李逸平说,委员们围绕服务、法制、创新、廉洁政府的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例如,关于解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孤岛及数据烟囱问题的提案,为推进政务信息共享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关于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深化区镇管理体制改革、夯实本市基层法治基础等提案,都针对存在的问题直抒己见。
他指出,委员们还围绕食品安全、金融安全、财政预算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提案的民主监督功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提案,受到政府部门的认真对待和积极回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