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认识了一个人”
“谁?”
毕业工作后的大半年间,有差不多五个女生朋友给我打电话这么开头了。意外的是,五个里面有四个故事的人物构成、情节都惊人相似。她遇到了一个人,这人可能是同事、前同事、前上级、旧学长、朋友介绍认识的新朋友。她们都年轻、活泼、刚刚工作一两年,遇到的都是三十多岁、事业稳定的已婚男、孩子爸。
双方关系的发展模式如出一辙,像参考了同一本“都市情感手册”。最初是同事朋友聚餐加了微信好友,偶尔聊天。接着是第一次单独吃饭,第二次单独吃饭,第一次微信说“我想你了”,第一次共处密闭空间感受对方的荷尔蒙,直到第一次发生肉体关系。熟悉吗?这估计跟你之前谈恋爱的流程差不多,都是“认识——熟悉——互生好感/好感表达——在一起”。
说起来不一样的地方也不少,都在微妙的细节。
一方面,“已婚男,孩子爸”们最擅长照顾人。定的餐厅、选的散步路线都让人挑不出不是。偶尔准备一个小礼物,不一定贵但不乏高品位。年轻女既有惊喜感,又不会因为礼物过于贵重而纠结尴尬。全程他都礼貌周到,认真倾听及时反馈,笑话一出他必捧场笑得开怀。从另一个方面看,他们又不可能算得上男友。不能随时保持通话,周末是老婆和儿子的。在朋友和公司同事面前,你们还不太熟,尽量避免乘同一趟电梯进公司。
不放过任何一个表达好感的机会,同时从不给年轻女过多的期望。这是“已婚男,孩子爸”们的精明。
他们拒绝危险的,庸俗的包养关系,坚决捍卫自己的模范家庭。家庭与第三个人之间的抉择?他们都不会让它成为一个选项。相貌端正、经济状况良好的三十多岁的“叔”们很快发现,大致圆满的婚姻生活之外还有很多“半个恋人”等着他们。都市情感影视剧念叨“男人劈腿偷吃是天性”都那么多年了,“已婚男孩子爸们”跟“半个恋人”吃饭压马路开房的时候,有半点道德忧虑吗?我不确定。
你能从一个“已婚男,孩子爸”那儿得到什么?换种问法,你不能从一个单身男青年那儿得到什么?剩女大军一直在吐槽:现在的男生越来越不靠谱。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指望不上的,经济实力与“已婚男,孩子爸们”也不在一个量级。颜值先不谈,反正不论高低忠诚度都不被看好。也许现在的年轻女们,宁愿一个礼拜只舒心地当两天公主。
半恋爱就半恋爱吧,反正平时工作加班也忙。这是年轻女的精明。
那么道德呢?年轻女们尽管可以赌咒发誓“我从来没想过破坏他的家庭”、“我从来不占用他陪家人的时间”,但这样的保证无法合理化行为本身,想必她们自己也清楚。区别于寄生式依赖的包养关系,年轻女与“已婚男,孩子爸”无权向对方要求任何事。问起当事人,他们往往也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这种关系。退一步,还可以做回普通同事、朋友;进一步,逢场作戏之余也掺上真情流露。
那么道德呢?抱歉,大家都好忙好寂寞,无暇顾及道德的条条框框。再追问,就该反问我“究竟是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不道德,还是一段靠默契的半恋爱关系不道德?”了。
上个礼拜刷微博,有人发了一条:“张爱玲看透胡兰成之后,找他借一本他的书。胡兰成专门为她抄了全卷,并回了一封长信。张爱玲不为所动。你懂为什么吗?我懂。一个在细枝末节上有情有义,却不在大方向上自守和守护你的男人。你知道你该怎样回应他的关怀与温柔吗?你应该叫他去死。”
这句话也许已经不适合说给我身边的许多女生朋友听了。
当年轻女相信“已婚男,孩子爸”提供的半恋爱选项与她的观念同样契合,一句“叫他去死”根本劝不住她们。她们主动蒙上了自己的双眼,对轻佻表面的体贴热烈追捧。与中年男人在家庭职场压力之下对年轻女人陪伴的向往一拍即合。不谈道德,是大家默认的约定。
备注:我将“半恋爱关系”定义为精神上的共鸣超过炮友, 经济、生活上的联系密切度低于小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