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青山周平:要抓住对方无法直接言表的内核,才能做出打动人心的设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青山周平:要抓住对方无法直接言表的内核,才能做出打动人心的设计

在青山周平看来,设计像是送礼物的过程,要能够抓住对方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核,才能做出打动人心的设计。

1月28日,青山周平迎来了自己39岁的生日。他希望能在自己最后一个30岁的时候出一本书,对自己做一个总结。

出生于日本广岛的青山周平,人生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

2005年他来到北京,在SAKO建筑设计公社做设计。2014年,青山周平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B.L.U.E.,目前工作室已经有20名设计师,代表作包括白塔寺项目改造、上海大田秀则画廊项目、原麦山丘(部分)门店的设计等。

2015年,因参与《梦想改造家》节目,青山周平“走红”。许多大品牌对他青睐有加,松下、博世、戴森等争相与他跨界合作,青山周平被称为“网红设计师”。对于“网红”的身份,青山周平坦言“不喜欢”,但可以接受。同时,他也担心,由于自己参与了一些商业活动,而被大家认为他“平时都在做广告,没有专注于创作”。青山周平希望,自己还是通过做出好的作品而受到认可的。

而对于他的设计,有一种声音认为,更适合日本的起居环境,在中国会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在青山周平看来,对于他这样一个吸收日本空间感长大、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设计师来说,要考虑的不是在日本或是中国做设计,而是考虑在例如白塔寺这样更小范围的空间里,通过汲取这个小空间的特点,去进行创作。同时,他希望,自己的创作是具有社会性的、能在当代社会中产生意义的东西。

以下是《面谈》对话青山周平的视频及部分文字实录。

面谈:您被中国大众所熟知是通过《梦想改造家》这个节目,很多网友称您为“网红设计师”,您如何看待“网红”这个身份?

青山周平:首先我不介意,当然我不太喜欢“网红”这个词,因为网红的人、网红的建筑、网红的各种东西我觉得太强调它的传播,就是手机里面看的画面, 所以“网红”这个词放在建筑师身上的时候,感觉像这个建筑师追求的是图片或者视频传播的感觉。但是建筑是不能仅仅用这样的方式来体验的,一个建筑从入口开始慢慢进去,它的声音味道,光的变化,这一个整体的体验是我们想表达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张图片。所以我不是特别喜欢“网红”这个词。

但是我也能接受,我相信如果我做出好的东西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人认可的,所以如果我的设计做好的话,这个身份其实没有关系。

面谈:所以您会担心一提起“网红”,人们会认为他的名气和业务能力是不对等的?

青山周平:当然有这个担心。但是我认为这是我所要超过的地方。因为网红建筑师的话,这个只是一个新时代的一个东西,那虽然我不喜欢这个身份,但我可以用这个身份,证明我自己,做我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面谈:还有哪些别人对您的误解,您不能接受?

青山周平:比如说我最近参与了一些广告的嘛,那广告的传播力会比我们做设计的传播力会高一点,所以如果只是看这个广告方面的时候,有些人会认为我平时都在做广告,其实做广告的时候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我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创作中,这个是我不希望有的一个误解。

面谈:原麦山丘门店的设计是您的代表项目之一,当时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契机达成的合作?这个项目的设计理念是怎样的?

青山周平:和原麦山丘的合作是很多年前,也是通过朋友介绍。

我们和原麦山丘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是在西单君太百货那边,然后后来做了华贸、三里屯、双井富力城、还有望京那边,大概做了五个空间。

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去想原麦山丘的面包是有特点,就是它是强调它的自然,或者它的原材料的这种概念,所以我们希望它的产品理念跟空间的理念有一些呼应,所以我们用的比较多的装饰是例如红砖以及老木头这种比较原始、自然的材料。有一些空间我们用的是面包的擀面杖,就是跟面包有关系的这种东西结合在一起。所以整体我们考虑的是空间如何强调或者表达他们的品牌或者产品。

最近的项目已经不是我们团队设计的了,因为他们的营业模式变化,要规模化,那像每个店请设计师,从设计到施工,最快也要四五个月,他们没有办法接受这个速度。

原麦山丘门店  图片来源:青山周平微博
原麦山丘门店  图片来源:青山周平微博

面谈:您在胡同里已经生活了十年,胡同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青山周平:对我来讲,胡同不是老的东西,不是传统的东西,而是一个新的有未来感的生活空间。因为在胡同里面发生的生活方式,它打破了我们现在认为的比较好的那种住在独立房间里那种几室几厅的生活,这其实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一般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平时在家里面,有事情才出去,但我邻居的生活方式是反过来的,他们大部分的时候都在外面,从早上开始,刷牙、做饭、吃饭、看书、玩手机,都在院子里边,都在外边,然后有事情的时候就回家,所以他的生活方式就完全反过来了,就是他们的房子是小的,但是家是超过了房子的界线,是延伸到城市的一部分的公共空间里面的,这个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场景。

那在我们现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其实年轻人也是越来越变成小空间里边一个人住的一个状态,那这些胡同里的生活是可以有启发的,就是他们的房子是小的,但是他们的生活是大的,他们的家是大的。这个我觉得是一个未来的东西。

我们在胡同里边可以看到各种超越我们常规思维的生活方式的一个场景,那我们想做新的突破现在的城市或者突破现在的建筑的时候,可以获得很多灵感。

青山周平在胡同  受访者供图

面谈:您在此前的采访中有提到,您发起的《400盒子的社区城市》项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您对胡同生活的理解,那这个项目面向的是什么人群?

(注:《400盒子的社区城市》是青山周平2016年提出的设计方案。这是一个共享社区住宅,每个盒子约4平方米,盒子是可移动的,里面仅有一张床,书架、桌椅、衣柜等家具全部背靠盒子朝外摆放,可以共享。)

《400盒子的社区城市》设计图  图片来源:青山周平微博

青山周平:这个项目是为了那些本来就喜欢共享这种生活方式的人的,但是他们在现在的城市里面没有找到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的空间。这个群体的需求一方面是物理方面的,因为现在很多大城市的房子,其实越来越贵,人们只能住在一个小空间里面,那这种是一个年轻人现在的城市生活的一个大的背景,那这个共享社区一方面可以解决现在的年轻人的住房问题,这是物理方面的这个需求。对我来讲更重要的是它的情感上面的需求,因为现在很多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其实缺少家的感觉,那这种共享社区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代替原来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工作关系,在共享社区里边通过这种一起生活的过程,空间上他们变成一种新的时代的家庭,这个是另外一个价值,我认为这个价值是更重要的。

《400盒子的社区城市》概念图 受访者供图

面谈:目前进展如何?

青山周平:慢慢进展中,因为我们有具体的场地,我们有具体合作的客户,我们在解决很多技术方面的东西,比如它的结构材料、通风怎么解决,采光怎么解决等等。目前我计划先做七个盒子,然后找当地的一些人,住在这七个盒子里面,做一些实验,听听他们的反馈意见,再做改进。所以其实速度不是特别快,但是我们慢慢在推进。

面谈:在网上有观点认为,您是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但您的设计是基于日本的起居环境,在中国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您如何看待这种评价?

青山周平:我觉得有些道理。首先我是日本设计师,我在日本的那种环境当中长大,学习建筑喜欢建筑,是吸收日本空间感的人,所以我来到中国,做创作的时候,我也不可能做中国的东西,因为我是日本人,为什么我在中国要做中国的东西,那很假嘛。但我同时也认为我也不可能做日本的东西,因为在中国我们为什么要做日本的东西呢?所以其实它是一个矛盾的东西,所以我越来越觉得,像我这样的身份或经验或空间感的设计师,来到中国生活十几年,我要做的是我觉得对的东西。所以一方面我也是在调整,因为我认为我们做设计的时候考虑的不是在日本做设计,也不是在中国做设计,而是在更小的范围,比如说我们这次做白塔寺改造项目,我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有一个感觉的,就是我是一个动物,我可以感受到白塔寺周围的城市氛围,它的建筑、它的树、它的光、它所在的城市的一个样子,这些东西是我做好设计的时候的一个汲取。白塔寺这个项目改造之前是七个家庭生活的大杂院,所以这个大杂院时候的一些生活的记忆,它的这种历史的一个感觉,这些东西都是我在现场感受到然后在新的空间里边有各种体现的一个部分。

白塔寺改造项目 受访者供图
白塔寺改造项目 受访者供图

面谈:那您认为什么样的设计才是打动人心的设计?

青山周平:之前我看到一个意大利的设计师过一句话,我特别有共鸣。他说,设计有点像送礼物的过程,送礼物的时候,如果我问你你想要什么,然后我直接买回来给你,你可能会高兴,但不会感动。如果我不直接问你想要什么,而是通过聊天或者通过特别细地观察你的生活,去猜测你应该要这个东西,然后突然我给你送这个东西,你会觉得,哇,这个正好而是你要的东西,我觉得这个送礼物的方式是让人感动的。

设计我觉得也是一样的,比如我做设计的时候,我不会特别在意甲方说的具体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等等具体的话,就是因为我相信他们没有办法用嘴巴或者没有办法用具体的数字和词汇来表达的东西,也就是这个东西里面的内涵的东西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希望通过聊天和观察去抓住这个内核,如果我能很好的抓住这个,那我们最后做完的项目,有可能都没有满足他提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这些具体的要求,但是他一看就觉得这是他想要的,这个是特别好的,我认为这个是好的设计。

青山周平在工作室  受访者供图

面谈:2014年您创办了工作室B.L.U.E. 您如何定位自己的工作室?

青山周平:我觉得是创意式建筑工作室吧。

面谈:建筑设计项目和室内设计项目在您工作室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青山周平:我们现在比较重视的是小型建筑的项目,一般1000到5000平米之间。但是我们做建筑的项目,它肯定是最后和室内设计结合在一起做的,如果只是我们做建筑然后别人做室内,这样的项目我们不会做的。除了建筑项目之外,我们也有室内的项目,因为建筑的项目需要几年的时间,所以一直做建筑项目的话,我们可能几年都没有作品出来。室内项目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比较短的时间内,大概半年左右,从概念到完成,所以室内我们也一起做,然后老房子的改造也一起做。

面谈:工作室对项目有什么样的筛选标准?

青山周平:我一般不做个人住宅的设计和开发商的样板间。

但如果有一些特别的,比如像《梦想改造家》里面的住宅,它不仅仅是个人的住宅,他代表的是胡同里面普通老百姓的老房子改造,它的价值更多的是跟北京的胡同有关的,是有一定的社会性的,这样的项目我们是会考虑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业主个人审美或欲望的项目,这个东西跟时代跟社会我觉得没有关系,我不想做这个东西。

面谈:创办工作室以来,有没有投资人找过您,说想给您投资的?

青山周平:有,但也不是特别多,一两个。

我肯定不会同意投资这个事。因为投资是你自己需要扩大规模但没有资金的时候需要的,我没有扩大规模的计划。我们现在有20个设计师,我觉得人越来越多的时候,设计师的设计性质会变。因为设计和其它很多行业不一样,我们做设计没有办法复制,然后每个项目我都要自己看,所以这个设计公司的话,其实它没有办法做很大的规模,那对资金、融资也没有太多需求。而且我不想为了投资人的要求而去接很多项目,那这个没有意义了,所以就是没有考虑融资这件事了。

面谈:作为工作室的创始人,最让您焦虑的事情是什么?

青山周平:其实我觉得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的控制,或者时间的把握,因为我自己其实是水瓶座,拖延症比较严重,所以有很多我想做的事情一直拖一直拖,我觉得自己的时间管理和把握不是特别好,所以我一直在这个方面有自己的一个焦虑。然后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创作方面,因为创作还是特别痛苦的,因为我们希望每次都能做得很好,希望能做出在现在的时代和社会当中产生意义的东西,这个过程还是很痛苦的,就是觉得我的要求在更高的地方,但我认为自己能达到的还没有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还是会焦虑的。

面谈:新一年,您对自己会有什么期待或者要求?

青山周平:我(1月28号)39岁了,明年一月份就40岁了,所以这一年对我来讲算是30岁的最后一年,所以我想稍微总结一下,想做一本书,这个想法也已经很多年了,但一直拖,正好有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所以让我自己不能再拖了。我希望这是一个现阶段对自己的一个总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青山周平:要抓住对方无法直接言表的内核,才能做出打动人心的设计

在青山周平看来,设计像是送礼物的过程,要能够抓住对方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核,才能做出打动人心的设计。

1月28日,青山周平迎来了自己39岁的生日。他希望能在自己最后一个30岁的时候出一本书,对自己做一个总结。

出生于日本广岛的青山周平,人生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

2005年他来到北京,在SAKO建筑设计公社做设计。2014年,青山周平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B.L.U.E.,目前工作室已经有20名设计师,代表作包括白塔寺项目改造、上海大田秀则画廊项目、原麦山丘(部分)门店的设计等。

2015年,因参与《梦想改造家》节目,青山周平“走红”。许多大品牌对他青睐有加,松下、博世、戴森等争相与他跨界合作,青山周平被称为“网红设计师”。对于“网红”的身份,青山周平坦言“不喜欢”,但可以接受。同时,他也担心,由于自己参与了一些商业活动,而被大家认为他“平时都在做广告,没有专注于创作”。青山周平希望,自己还是通过做出好的作品而受到认可的。

而对于他的设计,有一种声音认为,更适合日本的起居环境,在中国会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在青山周平看来,对于他这样一个吸收日本空间感长大、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设计师来说,要考虑的不是在日本或是中国做设计,而是考虑在例如白塔寺这样更小范围的空间里,通过汲取这个小空间的特点,去进行创作。同时,他希望,自己的创作是具有社会性的、能在当代社会中产生意义的东西。

以下是《面谈》对话青山周平的视频及部分文字实录。

面谈:您被中国大众所熟知是通过《梦想改造家》这个节目,很多网友称您为“网红设计师”,您如何看待“网红”这个身份?

青山周平:首先我不介意,当然我不太喜欢“网红”这个词,因为网红的人、网红的建筑、网红的各种东西我觉得太强调它的传播,就是手机里面看的画面, 所以“网红”这个词放在建筑师身上的时候,感觉像这个建筑师追求的是图片或者视频传播的感觉。但是建筑是不能仅仅用这样的方式来体验的,一个建筑从入口开始慢慢进去,它的声音味道,光的变化,这一个整体的体验是我们想表达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张图片。所以我不是特别喜欢“网红”这个词。

但是我也能接受,我相信如果我做出好的东西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人认可的,所以如果我的设计做好的话,这个身份其实没有关系。

面谈:所以您会担心一提起“网红”,人们会认为他的名气和业务能力是不对等的?

青山周平:当然有这个担心。但是我认为这是我所要超过的地方。因为网红建筑师的话,这个只是一个新时代的一个东西,那虽然我不喜欢这个身份,但我可以用这个身份,证明我自己,做我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面谈:还有哪些别人对您的误解,您不能接受?

青山周平:比如说我最近参与了一些广告的嘛,那广告的传播力会比我们做设计的传播力会高一点,所以如果只是看这个广告方面的时候,有些人会认为我平时都在做广告,其实做广告的时候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我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创作中,这个是我不希望有的一个误解。

面谈:原麦山丘门店的设计是您的代表项目之一,当时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契机达成的合作?这个项目的设计理念是怎样的?

青山周平:和原麦山丘的合作是很多年前,也是通过朋友介绍。

我们和原麦山丘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是在西单君太百货那边,然后后来做了华贸、三里屯、双井富力城、还有望京那边,大概做了五个空间。

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去想原麦山丘的面包是有特点,就是它是强调它的自然,或者它的原材料的这种概念,所以我们希望它的产品理念跟空间的理念有一些呼应,所以我们用的比较多的装饰是例如红砖以及老木头这种比较原始、自然的材料。有一些空间我们用的是面包的擀面杖,就是跟面包有关系的这种东西结合在一起。所以整体我们考虑的是空间如何强调或者表达他们的品牌或者产品。

最近的项目已经不是我们团队设计的了,因为他们的营业模式变化,要规模化,那像每个店请设计师,从设计到施工,最快也要四五个月,他们没有办法接受这个速度。

原麦山丘门店  图片来源:青山周平微博
原麦山丘门店  图片来源:青山周平微博

面谈:您在胡同里已经生活了十年,胡同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青山周平:对我来讲,胡同不是老的东西,不是传统的东西,而是一个新的有未来感的生活空间。因为在胡同里面发生的生活方式,它打破了我们现在认为的比较好的那种住在独立房间里那种几室几厅的生活,这其实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一般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平时在家里面,有事情才出去,但我邻居的生活方式是反过来的,他们大部分的时候都在外面,从早上开始,刷牙、做饭、吃饭、看书、玩手机,都在院子里边,都在外边,然后有事情的时候就回家,所以他的生活方式就完全反过来了,就是他们的房子是小的,但是家是超过了房子的界线,是延伸到城市的一部分的公共空间里面的,这个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场景。

那在我们现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其实年轻人也是越来越变成小空间里边一个人住的一个状态,那这些胡同里的生活是可以有启发的,就是他们的房子是小的,但是他们的生活是大的,他们的家是大的。这个我觉得是一个未来的东西。

我们在胡同里边可以看到各种超越我们常规思维的生活方式的一个场景,那我们想做新的突破现在的城市或者突破现在的建筑的时候,可以获得很多灵感。

青山周平在胡同  受访者供图

面谈:您在此前的采访中有提到,您发起的《400盒子的社区城市》项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您对胡同生活的理解,那这个项目面向的是什么人群?

(注:《400盒子的社区城市》是青山周平2016年提出的设计方案。这是一个共享社区住宅,每个盒子约4平方米,盒子是可移动的,里面仅有一张床,书架、桌椅、衣柜等家具全部背靠盒子朝外摆放,可以共享。)

《400盒子的社区城市》设计图  图片来源:青山周平微博

青山周平:这个项目是为了那些本来就喜欢共享这种生活方式的人的,但是他们在现在的城市里面没有找到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的空间。这个群体的需求一方面是物理方面的,因为现在很多大城市的房子,其实越来越贵,人们只能住在一个小空间里面,那这种是一个年轻人现在的城市生活的一个大的背景,那这个共享社区一方面可以解决现在的年轻人的住房问题,这是物理方面的这个需求。对我来讲更重要的是它的情感上面的需求,因为现在很多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其实缺少家的感觉,那这种共享社区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代替原来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工作关系,在共享社区里边通过这种一起生活的过程,空间上他们变成一种新的时代的家庭,这个是另外一个价值,我认为这个价值是更重要的。

《400盒子的社区城市》概念图 受访者供图

面谈:目前进展如何?

青山周平:慢慢进展中,因为我们有具体的场地,我们有具体合作的客户,我们在解决很多技术方面的东西,比如它的结构材料、通风怎么解决,采光怎么解决等等。目前我计划先做七个盒子,然后找当地的一些人,住在这七个盒子里面,做一些实验,听听他们的反馈意见,再做改进。所以其实速度不是特别快,但是我们慢慢在推进。

面谈:在网上有观点认为,您是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但您的设计是基于日本的起居环境,在中国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您如何看待这种评价?

青山周平:我觉得有些道理。首先我是日本设计师,我在日本的那种环境当中长大,学习建筑喜欢建筑,是吸收日本空间感的人,所以我来到中国,做创作的时候,我也不可能做中国的东西,因为我是日本人,为什么我在中国要做中国的东西,那很假嘛。但我同时也认为我也不可能做日本的东西,因为在中国我们为什么要做日本的东西呢?所以其实它是一个矛盾的东西,所以我越来越觉得,像我这样的身份或经验或空间感的设计师,来到中国生活十几年,我要做的是我觉得对的东西。所以一方面我也是在调整,因为我认为我们做设计的时候考虑的不是在日本做设计,也不是在中国做设计,而是在更小的范围,比如说我们这次做白塔寺改造项目,我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有一个感觉的,就是我是一个动物,我可以感受到白塔寺周围的城市氛围,它的建筑、它的树、它的光、它所在的城市的一个样子,这些东西是我做好设计的时候的一个汲取。白塔寺这个项目改造之前是七个家庭生活的大杂院,所以这个大杂院时候的一些生活的记忆,它的这种历史的一个感觉,这些东西都是我在现场感受到然后在新的空间里边有各种体现的一个部分。

白塔寺改造项目 受访者供图
白塔寺改造项目 受访者供图

面谈:那您认为什么样的设计才是打动人心的设计?

青山周平:之前我看到一个意大利的设计师过一句话,我特别有共鸣。他说,设计有点像送礼物的过程,送礼物的时候,如果我问你你想要什么,然后我直接买回来给你,你可能会高兴,但不会感动。如果我不直接问你想要什么,而是通过聊天或者通过特别细地观察你的生活,去猜测你应该要这个东西,然后突然我给你送这个东西,你会觉得,哇,这个正好而是你要的东西,我觉得这个送礼物的方式是让人感动的。

设计我觉得也是一样的,比如我做设计的时候,我不会特别在意甲方说的具体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等等具体的话,就是因为我相信他们没有办法用嘴巴或者没有办法用具体的数字和词汇来表达的东西,也就是这个东西里面的内涵的东西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希望通过聊天和观察去抓住这个内核,如果我能很好的抓住这个,那我们最后做完的项目,有可能都没有满足他提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这些具体的要求,但是他一看就觉得这是他想要的,这个是特别好的,我认为这个是好的设计。

青山周平在工作室  受访者供图

面谈:2014年您创办了工作室B.L.U.E. 您如何定位自己的工作室?

青山周平:我觉得是创意式建筑工作室吧。

面谈:建筑设计项目和室内设计项目在您工作室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青山周平:我们现在比较重视的是小型建筑的项目,一般1000到5000平米之间。但是我们做建筑的项目,它肯定是最后和室内设计结合在一起做的,如果只是我们做建筑然后别人做室内,这样的项目我们不会做的。除了建筑项目之外,我们也有室内的项目,因为建筑的项目需要几年的时间,所以一直做建筑项目的话,我们可能几年都没有作品出来。室内项目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比较短的时间内,大概半年左右,从概念到完成,所以室内我们也一起做,然后老房子的改造也一起做。

面谈:工作室对项目有什么样的筛选标准?

青山周平:我一般不做个人住宅的设计和开发商的样板间。

但如果有一些特别的,比如像《梦想改造家》里面的住宅,它不仅仅是个人的住宅,他代表的是胡同里面普通老百姓的老房子改造,它的价值更多的是跟北京的胡同有关的,是有一定的社会性的,这样的项目我们是会考虑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业主个人审美或欲望的项目,这个东西跟时代跟社会我觉得没有关系,我不想做这个东西。

面谈:创办工作室以来,有没有投资人找过您,说想给您投资的?

青山周平:有,但也不是特别多,一两个。

我肯定不会同意投资这个事。因为投资是你自己需要扩大规模但没有资金的时候需要的,我没有扩大规模的计划。我们现在有20个设计师,我觉得人越来越多的时候,设计师的设计性质会变。因为设计和其它很多行业不一样,我们做设计没有办法复制,然后每个项目我都要自己看,所以这个设计公司的话,其实它没有办法做很大的规模,那对资金、融资也没有太多需求。而且我不想为了投资人的要求而去接很多项目,那这个没有意义了,所以就是没有考虑融资这件事了。

面谈:作为工作室的创始人,最让您焦虑的事情是什么?

青山周平:其实我觉得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的控制,或者时间的把握,因为我自己其实是水瓶座,拖延症比较严重,所以有很多我想做的事情一直拖一直拖,我觉得自己的时间管理和把握不是特别好,所以我一直在这个方面有自己的一个焦虑。然后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创作方面,因为创作还是特别痛苦的,因为我们希望每次都能做得很好,希望能做出在现在的时代和社会当中产生意义的东西,这个过程还是很痛苦的,就是觉得我的要求在更高的地方,但我认为自己能达到的还没有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还是会焦虑的。

面谈:新一年,您对自己会有什么期待或者要求?

青山周平:我(1月28号)39岁了,明年一月份就40岁了,所以这一年对我来讲算是30岁的最后一年,所以我想稍微总结一下,想做一本书,这个想法也已经很多年了,但一直拖,正好有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所以让我自己不能再拖了。我希望这是一个现阶段对自己的一个总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