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延禧》《如懿》遭卫视“禁播”,宫斗剧恐将迎来市场“寒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延禧》《如懿》遭卫视“禁播”,宫斗剧恐将迎来市场“寒冬”?

在前有政策追赶,后有市场新风向夹击的当下,留给宫斗剧缓存的时间,着实不多。

《延禧攻略》《如懿传》《甄嬛传》

文 |娱乐独角兽  牛角尖

2019年的监管“第一枪”给了古装题材。

近日,北京日报官方媒体发长文,点名批评《甄嬛 传》《芈月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在内的多部古装宫廷剧,“丰富大众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专文内明确指出,古装宫廷剧具有的五大危害:

①热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为流行时尚。②精心演绎“宫斗”情节,恶化当下社交生态。③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辉。④宣扬奢华享乐之风,冲击克勤克俭美德。⑤片面追逐商业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导。

随后,网友继续爆料,称“(目前)已有五家电视台接到禁播宫斗剧的通知,并且已被紧急叫停”。有记者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正在浙江、东方、山东等一二线卫视“多轮播出”的两部宫廷剧《延禧攻略》《如懿传》正面临着停播危险。其中,江苏卫视在播的《如懿传》于1月24日播到第12集时,暂停播出,由《杉杉来了》临时顶上;浙江卫视在播的《延禧攻略》也于26日临时被换。

昨晚(1月28日),在微博热搜页面,“宫斗剧疑似遭卫视全面禁播”的传闻更是被网友顶至话题榜第15名。官微下方,网友们自动站成两派,一派以“终于得到监管”为首,力挺新政颁布;另一派则以“没必要一刀切”的悖论,持反对态度。喧嚣热议背后,宫斗剧的“一刀切”政策能否落实?它的市场发展前景,又将如何?

宫斗剧将迎“史上最严监管年”?

作为古装剧分类中的一个分枝,宫斗剧的发展自然要与古装剧荣辱与共。

编剧李亚玲在事件发酵的第三天亲自下水,微博更文,“据说,在执行层面,已把范围从宫斗剧扩大到所有宫廷剧,殃及一片”,言下之意,即所有带有宫廷背景的古装剧都将遭殃。在回复网友评论中,李亚玲更是直言,“(目前)播出平台已经对所有宫廷剧重审!涉及宫廷的古装剧都暂停上线和开机了”,进一步加实了古装剧的“受难”传言。

其实,这已经不是古装剧第一次接受“政策”的严防严守了。早在2011年,广电总局就曾放出消息,严禁古装剧领域中的穿越题材和宫斗题材上卫视黄金档,且在明年(2012年)10月之前,不再接受此类剧情的立项申请。率先靴子落定的却是“穿越剧”。在政策颁布之后,同年由杨幂和刘诗诗分别主演的《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则成为“卫视穿越剧”的最后一批代表。

最典型的案例则是2016年5月,由赵丽颖主演的《楚乔传》。其原著小说“楚乔”是21世纪穿越而来的特工,在影视化创作过程中,团队则将其删改为“荆家捡来的孩子”。随后,在播的多部影视剧中,如《锦绣未央》《知否》都秉承着“不得穿越”的政策条例,谨慎改编。观众偶尔可见的几部穿越剧,也全部都在视频网站播出,穿越题材彻底沦为网播剧的“福利”。

但在宫斗剧领域,政策却并未起到“一网打尽”的作用。有数据显示,2011年-2013年期间,宫斗剧的播出数量达到了23部,“巅峰之作”《甄嬛传》更是在这期间诞生。也是在同一年,宫斗剧作为古装剧中的分支之一,一同迎来了政策上的第一道“限古令”——在排播份额上,古装题材每月和年度播出的总集数都不得超过总数的15%;内容上,则更加明确地指向宫斗题材,严禁戏说和胡乱改编历史,鼓励历史正剧创作。

随后的这几年里,每一次的“新限古令”颁布,也基本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直到2017年,官媒人民日报再一次发文批评“宫斗剧偏离历史”,指责其引起青少年对历史产生错误认知,并呼吁“加大对历史改编剧和网络小说的审查力度”。著名编剧汪海林更是多次向宫斗剧“开炮”,召开“文化使命”研讨会,以表示自己抵抗宫斗剧的决心。

这才促使“宫斗剧”成为舆论浪尖上的常客。

其实之于宫斗剧,业内人士也一直对其抱有两级分化的态度:一方认为,宫斗剧受众群体广泛,基数相对牢固,在创作收入上,更有利益保障。诸如《如懿传》在创作前期曾以13.5亿的天价版权费用卖给多家平台方;《延禧攻略》后期“反哺”卫视、海外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制作方带去良好收益。

另一方则认为,宫斗剧是彻彻底底的精神糟泊,应该被批判和摒弃。连一向擅长打造宫斗剧的于正,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宫斗剧low”;《如懿传》导演汪俊则在自家剧播出期间,明确将其与宫斗剧划分界限,称它为一部“感情戏”。由此可见,宫斗剧在创作者中心目中的评判价值,并非一剂良药。

此番,“宫斗剧全面禁止上卫视播出”的传闻愈演愈烈,除了进一步表明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监管日趋严格之外,也暗示隶属于古装剧范畴中的宫斗剧,在2019年将迎来“史上最严监管年”。

从大女主、权谋剧到大男主,宫斗剧的发展前景几何?

宫斗剧的发展,历来已久。从2004年流入内地市场中的“港版”宫斗剧《金枝玉孽》算起,宫斗剧在市场中的发展年限已有14年有余。这当中,既诞生过《甄嬛传》《美人心计》这样的口碑之作,也有《美人天下》《宫锁珠帘》这样的狗尾续豹作品。不过,从流量、话题传播度来看,宫斗剧亦是年轻人喜爱的重要题材之一。

可就在这几年,随着市场流行趋势的瞬息万变和政策对历史题材的严加把控,宫斗剧的“江山”,已经一日不如一日。最明显的是在这两年的市场当中,数据显示,2018年播出的宫斗剧数量有且仅有《延禧攻略》《如懿传》两部,虽在口碑和流量上,都取得不错成绩,但与往年播出的宫斗剧数量相比,着实不值一提。

而在2019年待播的34部古装剧当中,也鲜少遇见“宫斗”身影,甚至连以往宫廷剧中最常出现的“清宫戏”也难见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市场上这几年较为流行的大女主、权谋剧,以及以双男主为主线的大男主剧。诸如,以汤唯、陈乔恩为首主演的《大明皇妃》、《独孤皇后》,从剧名上就已透露出“女性成长”的自强气息;《鹤唳华亭》《庆余年》《天下长安》《霍去病》则基本都是以双男主为主线,权谋、历史为基调的权谋大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待播的34部古装剧当中,当前仅有7部古装剧正式定档卫视,且有两部古装剧将以“周播”的方式在卫视播出,剩余近2/3古装剧全部转战视频网剧。这意味着2019年的古装剧市场排播份额,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未来,或许有更多的古装剧将面临“难以上星”的尴尬局面。

政策导向、待播题材分类,往往是每年市场中的“预判”风向标。这也就意味着,宫斗剧在今年市场中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毕竟,在前有政策追赶,后有市场新风向夹击的当下,留给宫斗剧缓存的时间,着实不多。不过,也不排除会有第二个“延禧攻略”的可能,但前提是有创作者敢于触碰宫斗题材。

END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延禧》《如懿》遭卫视“禁播”,宫斗剧恐将迎来市场“寒冬”?

在前有政策追赶,后有市场新风向夹击的当下,留给宫斗剧缓存的时间,着实不多。

《延禧攻略》《如懿传》《甄嬛传》

文 |娱乐独角兽  牛角尖

2019年的监管“第一枪”给了古装题材。

近日,北京日报官方媒体发长文,点名批评《甄嬛 传》《芈月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在内的多部古装宫廷剧,“丰富大众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专文内明确指出,古装宫廷剧具有的五大危害:

①热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为流行时尚。②精心演绎“宫斗”情节,恶化当下社交生态。③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辉。④宣扬奢华享乐之风,冲击克勤克俭美德。⑤片面追逐商业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导。

随后,网友继续爆料,称“(目前)已有五家电视台接到禁播宫斗剧的通知,并且已被紧急叫停”。有记者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正在浙江、东方、山东等一二线卫视“多轮播出”的两部宫廷剧《延禧攻略》《如懿传》正面临着停播危险。其中,江苏卫视在播的《如懿传》于1月24日播到第12集时,暂停播出,由《杉杉来了》临时顶上;浙江卫视在播的《延禧攻略》也于26日临时被换。

昨晚(1月28日),在微博热搜页面,“宫斗剧疑似遭卫视全面禁播”的传闻更是被网友顶至话题榜第15名。官微下方,网友们自动站成两派,一派以“终于得到监管”为首,力挺新政颁布;另一派则以“没必要一刀切”的悖论,持反对态度。喧嚣热议背后,宫斗剧的“一刀切”政策能否落实?它的市场发展前景,又将如何?

宫斗剧将迎“史上最严监管年”?

作为古装剧分类中的一个分枝,宫斗剧的发展自然要与古装剧荣辱与共。

编剧李亚玲在事件发酵的第三天亲自下水,微博更文,“据说,在执行层面,已把范围从宫斗剧扩大到所有宫廷剧,殃及一片”,言下之意,即所有带有宫廷背景的古装剧都将遭殃。在回复网友评论中,李亚玲更是直言,“(目前)播出平台已经对所有宫廷剧重审!涉及宫廷的古装剧都暂停上线和开机了”,进一步加实了古装剧的“受难”传言。

其实,这已经不是古装剧第一次接受“政策”的严防严守了。早在2011年,广电总局就曾放出消息,严禁古装剧领域中的穿越题材和宫斗题材上卫视黄金档,且在明年(2012年)10月之前,不再接受此类剧情的立项申请。率先靴子落定的却是“穿越剧”。在政策颁布之后,同年由杨幂和刘诗诗分别主演的《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则成为“卫视穿越剧”的最后一批代表。

最典型的案例则是2016年5月,由赵丽颖主演的《楚乔传》。其原著小说“楚乔”是21世纪穿越而来的特工,在影视化创作过程中,团队则将其删改为“荆家捡来的孩子”。随后,在播的多部影视剧中,如《锦绣未央》《知否》都秉承着“不得穿越”的政策条例,谨慎改编。观众偶尔可见的几部穿越剧,也全部都在视频网站播出,穿越题材彻底沦为网播剧的“福利”。

但在宫斗剧领域,政策却并未起到“一网打尽”的作用。有数据显示,2011年-2013年期间,宫斗剧的播出数量达到了23部,“巅峰之作”《甄嬛传》更是在这期间诞生。也是在同一年,宫斗剧作为古装剧中的分支之一,一同迎来了政策上的第一道“限古令”——在排播份额上,古装题材每月和年度播出的总集数都不得超过总数的15%;内容上,则更加明确地指向宫斗题材,严禁戏说和胡乱改编历史,鼓励历史正剧创作。

随后的这几年里,每一次的“新限古令”颁布,也基本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直到2017年,官媒人民日报再一次发文批评“宫斗剧偏离历史”,指责其引起青少年对历史产生错误认知,并呼吁“加大对历史改编剧和网络小说的审查力度”。著名编剧汪海林更是多次向宫斗剧“开炮”,召开“文化使命”研讨会,以表示自己抵抗宫斗剧的决心。

这才促使“宫斗剧”成为舆论浪尖上的常客。

其实之于宫斗剧,业内人士也一直对其抱有两级分化的态度:一方认为,宫斗剧受众群体广泛,基数相对牢固,在创作收入上,更有利益保障。诸如《如懿传》在创作前期曾以13.5亿的天价版权费用卖给多家平台方;《延禧攻略》后期“反哺”卫视、海外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制作方带去良好收益。

另一方则认为,宫斗剧是彻彻底底的精神糟泊,应该被批判和摒弃。连一向擅长打造宫斗剧的于正,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宫斗剧low”;《如懿传》导演汪俊则在自家剧播出期间,明确将其与宫斗剧划分界限,称它为一部“感情戏”。由此可见,宫斗剧在创作者中心目中的评判价值,并非一剂良药。

此番,“宫斗剧全面禁止上卫视播出”的传闻愈演愈烈,除了进一步表明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监管日趋严格之外,也暗示隶属于古装剧范畴中的宫斗剧,在2019年将迎来“史上最严监管年”。

从大女主、权谋剧到大男主,宫斗剧的发展前景几何?

宫斗剧的发展,历来已久。从2004年流入内地市场中的“港版”宫斗剧《金枝玉孽》算起,宫斗剧在市场中的发展年限已有14年有余。这当中,既诞生过《甄嬛传》《美人心计》这样的口碑之作,也有《美人天下》《宫锁珠帘》这样的狗尾续豹作品。不过,从流量、话题传播度来看,宫斗剧亦是年轻人喜爱的重要题材之一。

可就在这几年,随着市场流行趋势的瞬息万变和政策对历史题材的严加把控,宫斗剧的“江山”,已经一日不如一日。最明显的是在这两年的市场当中,数据显示,2018年播出的宫斗剧数量有且仅有《延禧攻略》《如懿传》两部,虽在口碑和流量上,都取得不错成绩,但与往年播出的宫斗剧数量相比,着实不值一提。

而在2019年待播的34部古装剧当中,也鲜少遇见“宫斗”身影,甚至连以往宫廷剧中最常出现的“清宫戏”也难见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市场上这几年较为流行的大女主、权谋剧,以及以双男主为主线的大男主剧。诸如,以汤唯、陈乔恩为首主演的《大明皇妃》、《独孤皇后》,从剧名上就已透露出“女性成长”的自强气息;《鹤唳华亭》《庆余年》《天下长安》《霍去病》则基本都是以双男主为主线,权谋、历史为基调的权谋大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待播的34部古装剧当中,当前仅有7部古装剧正式定档卫视,且有两部古装剧将以“周播”的方式在卫视播出,剩余近2/3古装剧全部转战视频网剧。这意味着2019年的古装剧市场排播份额,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未来,或许有更多的古装剧将面临“难以上星”的尴尬局面。

政策导向、待播题材分类,往往是每年市场中的“预判”风向标。这也就意味着,宫斗剧在今年市场中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毕竟,在前有政策追赶,后有市场新风向夹击的当下,留给宫斗剧缓存的时间,着实不多。不过,也不排除会有第二个“延禧攻略”的可能,但前提是有创作者敢于触碰宫斗题材。

END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