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8影院危机频发,新一轮洗牌即将来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8影院危机频发,新一轮洗牌即将来临?

六万张银幕的时代,中国影院经营者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考验。

图源:视觉中国

文|刘 嘉

编辑|万晓茜

超三成院线在“生死线”挣扎

2018年收官,中国电影市场交出609.76亿元票房,销售了17.2亿张电影票的年度成绩单。虽然中国电影票房年度9%的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6.6%的增幅,但是在电影消费旺季的贺岁档,没有惊喜,这个最早被开掘的档期在2018年遭遇了最大跌幅。

对于院线市场而言,12月本是年度业绩最后一搏的机会,但是市场没有提供这个机会。从电影销售曲线规律看,蓄积待发的12月不应这么清冷。数据复盘,12月全国放映场次952万场,同比上升10.8%。观众1.24亿多人次,同比下跌17.9%。月票房40.63亿元左右(不含电商平台服务费3.09亿元)同比下降14.9%。

2018年6月底时,大多院线和影院对年度目标持乐观态度,因为从全国大盘曲线看,上半年310多亿元票房,完成年度目标超过50%。

从历史上看,市场销售一般是下半年销售超过上半年,因为下半年有销售旺季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然而,上半场年度目标几近过半后,下半年销售热点却急转直下,年度市场前半程与后半程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53.8:46.2的“倒挂”。而贺岁档也成了“史上票房占比最低”的12月,年度市场占有率仅7.04%。如此萎靡的票房产出对院线和影院年底的业绩冲刺乏力。

院线实力和排名格局虽然没有大变化,大盘走低对不同档次的院线影响各有不同,排名越靠后的下跌幅度越大,抗市场风险力就相对差一些。全国排名前30的院线市场份额超过9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超过三成的院线生死线上挣扎或寻找出路。

2018最后一个月,国家电影局下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到了“院线牌照”开放。这对推动院线自身改革,打破目前这种停滞的格局是一个重要信号,开放“院线牌照”,允许新的竞争者入局,是要与“完善电影院线奖惩机制和退出机制”的配套,与其让一些持有“院线牌照”的院线不死不活,还不如通过新一轮洗牌,拉动院线深化改革,打来又一个新天地。

六万块银幕,影院业新风口来临

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低,中国内地影院万余家,银幕60079块。

近年,中国放映市场规模一直以年增约万块银幕的速度扩大,2017年,当中国内地影院银幕数达到五万块时,笔者曾表示,这不是放映规模的“天花板”,而是影院市场的一个拐点。

今天当银幕数量持续增加,单位银幕产出持续下降的现象更加严重时,影院市场应该是到了一个新的风口。

受大盘拖累,单体影院在12月收入走低。与院线市场分散相比,影院票房产出相对集中,从每月统计的全国排名前1000家影院数据观察,影院占比在10%左右徘徊,但是1000家影院,月度票房最低占有份额31.1%,最高达到42.1%,年度平均值在39.2%。这些数据把经济学上“二八定律”演绎得十分夸张。

细分12月处于票房各区间的影院产出,排名越靠前的影院下降幅度越大,市场规模增大,影院产能增量没有上去,反而是不断稀释已有产能,这就是为什么2018年市场会集中爆发影院经营危机的内在原因。

所以,放映市场上,影院和银幕数量的增加不仅代表了规模和容量,同时也要考量产能和产值,后者更能体现市场价值。六万张银幕的时代,给中国影院经营者带来的是更为严峻的考验,影院市场的春天要影院经营者们创造,在这个新的风口面前,提高业绩就要回归渠道自主创新价值,创造更多观影群体。

进口片贺岁热卖,票房甩了国片10倍

12月全国院线共发行放映中外新片61部,其中国产片51部,进口片10部,加上跨月放映的影片,当月上映的中外新片在80部左右。

贺岁档首次成为进口片热卖档。档期空降好莱坞超级大片《海王》先于北美两周上映,是好莱坞华纳尝试在中国首发超级大片。《海王》对12月市场的票房贡献率达42%。在《海王》领衔下,《蜘蛛侠:平行宇宙》等一众进口片相继进场,成为12月市场的消费主流担当。

国产片方面,由于无效率新片拖累,市场表现差强人意。几部冲击贺岁档的主要国产片表现不一。

《来电狂响》《地球最后的夜》票房飘红,《天气预爆》《云南虫谷》《叶问外传:张天志》等虽以“亿元+”的成绩进入前十,但不温不火的销售曲线似乎让人觉得影片体量与产出不相匹配。其余,如《武林怪兽》《狗十三》《断片之险途夺宝》等之前有所期待的影片,表现中规中矩,这也是为什么12月市场大盘萎靡,可以说,国产新片的品质与人气指数配不上这个黄金档期。

据统计,12月发行放映51部国产片为2018年月上映国产片数量之最。其中票房“亿元+”的有6部,除了《无名之辈》是跨月热映,5部是奔着贺岁档加新年元旦档而来,千万票房以上的影片4部,500万至999万3部,票房在60万以下的无效率放映的月度新片30部,占月内国产新片数量的58.8%。由于国产片在“主场”乏力,空降进口片《海王》领衔冲击贺岁档,为进口片销售赢得大比分。以投入与产出相比,12月国产片单片平均产出票房2557.2万元,进口片单片平均产出票房27587.2万元。双方在12月份单片平均产出差了10倍。

2018年最后一个月的新片市场给我们带来一个严峻的话题,在年度600亿票房背后,本土电影与好莱坞、宝莱坞等海外优秀电影有较大差距,缩短差距,有待时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8影院危机频发,新一轮洗牌即将来临?

六万张银幕的时代,中国影院经营者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考验。

图源:视觉中国

文|刘 嘉

编辑|万晓茜

超三成院线在“生死线”挣扎

2018年收官,中国电影市场交出609.76亿元票房,销售了17.2亿张电影票的年度成绩单。虽然中国电影票房年度9%的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6.6%的增幅,但是在电影消费旺季的贺岁档,没有惊喜,这个最早被开掘的档期在2018年遭遇了最大跌幅。

对于院线市场而言,12月本是年度业绩最后一搏的机会,但是市场没有提供这个机会。从电影销售曲线规律看,蓄积待发的12月不应这么清冷。数据复盘,12月全国放映场次952万场,同比上升10.8%。观众1.24亿多人次,同比下跌17.9%。月票房40.63亿元左右(不含电商平台服务费3.09亿元)同比下降14.9%。

2018年6月底时,大多院线和影院对年度目标持乐观态度,因为从全国大盘曲线看,上半年310多亿元票房,完成年度目标超过50%。

从历史上看,市场销售一般是下半年销售超过上半年,因为下半年有销售旺季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然而,上半场年度目标几近过半后,下半年销售热点却急转直下,年度市场前半程与后半程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53.8:46.2的“倒挂”。而贺岁档也成了“史上票房占比最低”的12月,年度市场占有率仅7.04%。如此萎靡的票房产出对院线和影院年底的业绩冲刺乏力。

院线实力和排名格局虽然没有大变化,大盘走低对不同档次的院线影响各有不同,排名越靠后的下跌幅度越大,抗市场风险力就相对差一些。全国排名前30的院线市场份额超过9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超过三成的院线生死线上挣扎或寻找出路。

2018最后一个月,国家电影局下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到了“院线牌照”开放。这对推动院线自身改革,打破目前这种停滞的格局是一个重要信号,开放“院线牌照”,允许新的竞争者入局,是要与“完善电影院线奖惩机制和退出机制”的配套,与其让一些持有“院线牌照”的院线不死不活,还不如通过新一轮洗牌,拉动院线深化改革,打来又一个新天地。

六万块银幕,影院业新风口来临

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低,中国内地影院万余家,银幕60079块。

近年,中国放映市场规模一直以年增约万块银幕的速度扩大,2017年,当中国内地影院银幕数达到五万块时,笔者曾表示,这不是放映规模的“天花板”,而是影院市场的一个拐点。

今天当银幕数量持续增加,单位银幕产出持续下降的现象更加严重时,影院市场应该是到了一个新的风口。

受大盘拖累,单体影院在12月收入走低。与院线市场分散相比,影院票房产出相对集中,从每月统计的全国排名前1000家影院数据观察,影院占比在10%左右徘徊,但是1000家影院,月度票房最低占有份额31.1%,最高达到42.1%,年度平均值在39.2%。这些数据把经济学上“二八定律”演绎得十分夸张。

细分12月处于票房各区间的影院产出,排名越靠前的影院下降幅度越大,市场规模增大,影院产能增量没有上去,反而是不断稀释已有产能,这就是为什么2018年市场会集中爆发影院经营危机的内在原因。

所以,放映市场上,影院和银幕数量的增加不仅代表了规模和容量,同时也要考量产能和产值,后者更能体现市场价值。六万张银幕的时代,给中国影院经营者带来的是更为严峻的考验,影院市场的春天要影院经营者们创造,在这个新的风口面前,提高业绩就要回归渠道自主创新价值,创造更多观影群体。

进口片贺岁热卖,票房甩了国片10倍

12月全国院线共发行放映中外新片61部,其中国产片51部,进口片10部,加上跨月放映的影片,当月上映的中外新片在80部左右。

贺岁档首次成为进口片热卖档。档期空降好莱坞超级大片《海王》先于北美两周上映,是好莱坞华纳尝试在中国首发超级大片。《海王》对12月市场的票房贡献率达42%。在《海王》领衔下,《蜘蛛侠:平行宇宙》等一众进口片相继进场,成为12月市场的消费主流担当。

国产片方面,由于无效率新片拖累,市场表现差强人意。几部冲击贺岁档的主要国产片表现不一。

《来电狂响》《地球最后的夜》票房飘红,《天气预爆》《云南虫谷》《叶问外传:张天志》等虽以“亿元+”的成绩进入前十,但不温不火的销售曲线似乎让人觉得影片体量与产出不相匹配。其余,如《武林怪兽》《狗十三》《断片之险途夺宝》等之前有所期待的影片,表现中规中矩,这也是为什么12月市场大盘萎靡,可以说,国产新片的品质与人气指数配不上这个黄金档期。

据统计,12月发行放映51部国产片为2018年月上映国产片数量之最。其中票房“亿元+”的有6部,除了《无名之辈》是跨月热映,5部是奔着贺岁档加新年元旦档而来,千万票房以上的影片4部,500万至999万3部,票房在60万以下的无效率放映的月度新片30部,占月内国产新片数量的58.8%。由于国产片在“主场”乏力,空降进口片《海王》领衔冲击贺岁档,为进口片销售赢得大比分。以投入与产出相比,12月国产片单片平均产出票房2557.2万元,进口片单片平均产出票房27587.2万元。双方在12月份单片平均产出差了10倍。

2018年最后一个月的新片市场给我们带来一个严峻的话题,在年度600亿票房背后,本土电影与好莱坞、宝莱坞等海外优秀电影有较大差距,缩短差距,有待时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