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大代表建议通过立法全面保护陕西帝王陵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大代表建议通过立法全面保护陕西帝王陵

针对部分帝王陵保护不到位的现状,陕西省人大代表张凯华、李安茂联名提交建议,建议通过立法保护省内帝王陵墓。

文 | 西安日报 

常言道: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作为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有十三个朝代在陕西建都。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特殊的历史遗存,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省帝王陵总数多达七八十座,且每个帝陵周围都有几十上百个王侯将相、王子公主的墓地。针对部分帝王陵保护不到位的现状,陕西省人大代表张凯华、李安茂联名提交建议,建议通过立法保护省内帝王陵墓。

帝王陵保护迫在眉睫

“帝陵分布在陕西省较广大区域,由于多种原因,对帝王陵的保护工作仍有不到位之处,多数帝陵以及陵区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情况比较严重。”说起帝王陵保护现状,张凯华代表很是惋惜。

“近日,多位历史爱好者自发组织对唐崇陵、丰陵等唐陵进行‘走陵’活动,将咸阳泾阳县崇陵区内的石刻残件统一搬运到陵区摄像头下,将丰陵北门石狮子头部用土和树枝进行掩埋。”谈到民间发起的帝王陵保护行动,李安茂代表说,“这些历史爱好者不懂专业文物保护知识,也许他们初心是想保护帝王陵,但实际上却是对帝王陵考古和原貌的破坏。”

代表们表示,帝王陵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国人的历史宝库和文化宝库。《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碑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改扩建和黄帝陵文化园区建设等重大文化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这传递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

目前陕西省对黄帝陵、炎帝陵,周朝周文王、周武王周陵,秦始皇陵、秦公一号大墓,汉代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宣帝杜陵,唐代唐高宗武则天乾陵、唐太宗昭陵等进行了不同程度保护,并开发为旅游景点。《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中也提到了帝王陵、古墓葬的保护,但是对未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帝王陵重视程度、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代表们提出,“帝王陵的保护已迫在眉睫,若再不加大对帝王陵保护,后果不堪设想,应该单独立法对帝王陵进行保护。”

建议建立专项保护资金

在张凯华、李安茂代表看来,帝王陵墓不仅是我们寻根问祖的地方,也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保护帝王陵,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就是留福子孙后代。他们建议,首先在《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基础上出台《陕西省帝王陵保护条例》,通过法律的震慑力迅速厄制破坏帝王陵的行为,惩治不法分子。帝王陵的保护要严看严管,对盗取破坏帝王陵墓的行为,一定要重刑重罚。

其次,建立专项资金,全力修复保护帝王陵墓。对已开发改造成旅游景点的,要进一步加强出土文物的保护和监管。对未开发保护的帝王陵墓,省文物部门在市县协助下统一对其实施全面保护。文物部门要全程参与陵墓保护,并在工作中进一步探究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文物专家要现场确定陵墓的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内作出明显标志,拉网拉墙设卡,不准耕种农作。

第三,通过媒体、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播渠道大力宣传保护帝王陵墓的重大意义。广泛宣传保护帝王陵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动员全社会力量来保护帝王陵。尤其对帝王陵周边的群众,增加宣传力度,积极倡导保护帝陵、人人有责,对盗陵者依法严惩,对举报盗陵、毁陵者重奖。

此外,代表们还建议,以帝王陵保护为契机,大力发展帝陵旅游产业,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有代表性的帝王陵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历史文化基地,方便学生和人民群众学游结合,感受千年历史、学习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自信心。

来源:西安日报

原标题:针对部分帝王陵保护不到位代表建议——通过立法全面保护陕西帝王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大代表建议通过立法全面保护陕西帝王陵

针对部分帝王陵保护不到位的现状,陕西省人大代表张凯华、李安茂联名提交建议,建议通过立法保护省内帝王陵墓。

文 | 西安日报 

常言道: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作为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有十三个朝代在陕西建都。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特殊的历史遗存,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省帝王陵总数多达七八十座,且每个帝陵周围都有几十上百个王侯将相、王子公主的墓地。针对部分帝王陵保护不到位的现状,陕西省人大代表张凯华、李安茂联名提交建议,建议通过立法保护省内帝王陵墓。

帝王陵保护迫在眉睫

“帝陵分布在陕西省较广大区域,由于多种原因,对帝王陵的保护工作仍有不到位之处,多数帝陵以及陵区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情况比较严重。”说起帝王陵保护现状,张凯华代表很是惋惜。

“近日,多位历史爱好者自发组织对唐崇陵、丰陵等唐陵进行‘走陵’活动,将咸阳泾阳县崇陵区内的石刻残件统一搬运到陵区摄像头下,将丰陵北门石狮子头部用土和树枝进行掩埋。”谈到民间发起的帝王陵保护行动,李安茂代表说,“这些历史爱好者不懂专业文物保护知识,也许他们初心是想保护帝王陵,但实际上却是对帝王陵考古和原貌的破坏。”

代表们表示,帝王陵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国人的历史宝库和文化宝库。《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碑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改扩建和黄帝陵文化园区建设等重大文化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这传递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

目前陕西省对黄帝陵、炎帝陵,周朝周文王、周武王周陵,秦始皇陵、秦公一号大墓,汉代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宣帝杜陵,唐代唐高宗武则天乾陵、唐太宗昭陵等进行了不同程度保护,并开发为旅游景点。《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中也提到了帝王陵、古墓葬的保护,但是对未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帝王陵重视程度、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代表们提出,“帝王陵的保护已迫在眉睫,若再不加大对帝王陵保护,后果不堪设想,应该单独立法对帝王陵进行保护。”

建议建立专项保护资金

在张凯华、李安茂代表看来,帝王陵墓不仅是我们寻根问祖的地方,也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保护帝王陵,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就是留福子孙后代。他们建议,首先在《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基础上出台《陕西省帝王陵保护条例》,通过法律的震慑力迅速厄制破坏帝王陵的行为,惩治不法分子。帝王陵的保护要严看严管,对盗取破坏帝王陵墓的行为,一定要重刑重罚。

其次,建立专项资金,全力修复保护帝王陵墓。对已开发改造成旅游景点的,要进一步加强出土文物的保护和监管。对未开发保护的帝王陵墓,省文物部门在市县协助下统一对其实施全面保护。文物部门要全程参与陵墓保护,并在工作中进一步探究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文物专家要现场确定陵墓的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内作出明显标志,拉网拉墙设卡,不准耕种农作。

第三,通过媒体、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播渠道大力宣传保护帝王陵墓的重大意义。广泛宣传保护帝王陵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动员全社会力量来保护帝王陵。尤其对帝王陵周边的群众,增加宣传力度,积极倡导保护帝陵、人人有责,对盗陵者依法严惩,对举报盗陵、毁陵者重奖。

此外,代表们还建议,以帝王陵保护为契机,大力发展帝陵旅游产业,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有代表性的帝王陵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历史文化基地,方便学生和人民群众学游结合,感受千年历史、学习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自信心。

来源:西安日报

原标题:针对部分帝王陵保护不到位代表建议——通过立法全面保护陕西帝王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