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疯狂并购后爆雷不断,这21家传媒上市公司一口气亏了367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疯狂并购后爆雷不断,这21家传媒上市公司一口气亏了367亿

在这一轮的业绩“变脸”潮中,大幅计提商誉减值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的理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陈菲遐

临近农历春节,二级市场却在用滚滚“雷声”来“辞旧迎新”。在传统行业相继发布变脸亏损的业绩之后,终于在2019年1月的最后几天,“雷王”传媒股发布了姗姗来迟的业绩公告。果不其然,“惨”不忍睹。

天神娱乐(002354.SZ)公告大幅下修业绩预期,预计2018年净亏损73亿元-7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2.4亿元。迄今为止,这一亏损额无人能超;

华闻传媒(000793.SZ)预计2018年度亏损38亿元到4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77亿元;

华录百纳(300291.SZ)预计当年亏损33.29亿元~33.34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12亿元;

掌趣科技(300315.SZ)公告,预计2018年亏损31.65亿元-31.7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6亿元;

ST中南(002445.SZ)预计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7亿元至亏损1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92亿元;

印纪传媒(002143.SZ)预计2018年亏损21.40亿元-3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7.61亿元。

以上这些还只是亏损额超过20亿元的。按照目前公布的传媒企业的业绩预告,共有21家企业2018年业绩预计大幅亏损,亏损总额超过了367亿元。其中,天神娱乐的亏损额高达73亿元,甚至超过了其目前44亿元的市值总额。值得一提的是,乐视网(300104.SZ)今年“仅”亏损6亿元,“隐没”在了诸多超过20亿元的亏损企业中。

部分传媒股亏损企业业绩一览 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不难发现,这些传媒股的亏损额都相当巨大,如果按照正常日常经营,绝不会有20家之多的企业亏损超过20亿元。

在这一轮的业绩“变脸”潮中,大幅计提商誉减值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的理由。其中,华录百纳亏损超过30亿元,主要包含了出售子公司出现的亏损以及计提了子公司广东蓝火的商誉减值准备的缘故,两者亏损额超过了15.87亿元。而目前华录百纳的市值仅为36亿。

而这绝非个案。

“亏损王”天神娱乐超70亿元的业绩亏损,其中就包括了对子公司、合联营企业的商誉减值71.5亿元。要知道,截至2018年三季报,天神娱乐账面的商誉合计仅为65亿元。换而言之,天神娱乐已经将所有此前并购来的商誉一口气全部减值完成。此后账面上或将再无商誉一说。

如果说这些个股在资本市场上早已有“彪悍勇猛”的直观印象,那电影一哥华谊兄弟的变脸亏损则来得更加令人措手不及。

华谊兄弟(300027.SZ)发布公告称,预计2018年度亏损9.82亿-9.87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8.28亿元。公司将对包括商誉在内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导致资产减值损失与上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虽然华谊兄弟并未公布具体的亏损额数据,但商誉减值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与华谊兄弟此前疯狂的收购有直接的关系。其2015年前后大手笔收购的东阳美拉以及东阳浩瀚都有可能成为此次商誉减值的对象。

商誉这个一再被提及的词汇,形成于并购。商誉指的是公司收购资产时支付对价与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本质是收购方认可标的未来的发展,给予企业的一定溢价。界面新闻在2018年11月就曾报道高商誉带来的危险

自2014年来,沪深两市商誉减值损失逐年增加,2014-2016年商誉减值损失分别为32.18亿元、78.62亿元、114.25亿元,商誉减值损失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0.12%、0.29%、0.40%。2017年,商誉减值达到顶峰366.1亿元。

今年突然之间涌现出如此多的商誉雷,实际上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奇怪,特别是传媒行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传媒分析师解释道,早在2015年,传媒行业并购当道,直到2016年监管层将跨界并购叫停之后,疯狂收购的现象才有所收敛。但是在并购时高溢价埋下的雷,终将在业绩承诺到期前后引爆,而2018年则是第一个时间窗口。

另有一位长期关注传媒行业的市场人士分析称,除了并购引发的时间窗口之外,此前商誉传出不采用减值测试而使用摊销的方式也是不少企业选择在今年进行业绩“大洗澡”的一大原因。“今年不把之前的商誉解决掉,或许来年就真的使用每年摊销,那样对业绩的长远影响更加重大。”

一位曾经任职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经理告诉界面新闻,会计师在每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的时候,往往都是基于公司过往的业绩,以及当年的完成率对商誉进行测试,但是真正的经营风险却很难量化。因此,所谓的“大洗澡”,意味着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商誉减值调整业绩的账面数字,通过本年的亏损为未来盈利腾出空间。

但是如果从乐观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一次性将包袱甩掉以后,次年业绩往往有惊人的提升。倚天投资叶飞认为,“雷”爆完了,经济周期拐点到了,市场底也就来了,因为业绩干净了,外围资金会考虑加大投入,底部慢慢形成。

但是监管层对于部分上市公司如此“操纵”财务的行为显然不加纵容。

ST中南收深交所关注函,被要求说明是否存在业绩承诺精准达标后对当期财务报表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情形,以及公司业绩预计修正是否及时;华录百纳也同样收到了深交所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2017年是否存在商誉减值计提不充分情况,是否通过商誉减值调节2017年与2018年的净利润;另外,*ST尤夫、天舟文化、沈阳机床、华映科技等多家公司均收到了交易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对有关业绩、商誉减值等问题做进一步回复。

可以肯定的是,二级市场方面对于进行商誉大幅减值的个股将作出一定的反应。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需谨慎甄别商誉“地雷”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疯狂并购后爆雷不断,这21家传媒上市公司一口气亏了367亿

在这一轮的业绩“变脸”潮中,大幅计提商誉减值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的理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陈菲遐

临近农历春节,二级市场却在用滚滚“雷声”来“辞旧迎新”。在传统行业相继发布变脸亏损的业绩之后,终于在2019年1月的最后几天,“雷王”传媒股发布了姗姗来迟的业绩公告。果不其然,“惨”不忍睹。

天神娱乐(002354.SZ)公告大幅下修业绩预期,预计2018年净亏损73亿元-7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2.4亿元。迄今为止,这一亏损额无人能超;

华闻传媒(000793.SZ)预计2018年度亏损38亿元到4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77亿元;

华录百纳(300291.SZ)预计当年亏损33.29亿元~33.34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12亿元;

掌趣科技(300315.SZ)公告,预计2018年亏损31.65亿元-31.7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6亿元;

ST中南(002445.SZ)预计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7亿元至亏损1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92亿元;

印纪传媒(002143.SZ)预计2018年亏损21.40亿元-3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7.61亿元。

以上这些还只是亏损额超过20亿元的。按照目前公布的传媒企业的业绩预告,共有21家企业2018年业绩预计大幅亏损,亏损总额超过了367亿元。其中,天神娱乐的亏损额高达73亿元,甚至超过了其目前44亿元的市值总额。值得一提的是,乐视网(300104.SZ)今年“仅”亏损6亿元,“隐没”在了诸多超过20亿元的亏损企业中。

部分传媒股亏损企业业绩一览 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不难发现,这些传媒股的亏损额都相当巨大,如果按照正常日常经营,绝不会有20家之多的企业亏损超过20亿元。

在这一轮的业绩“变脸”潮中,大幅计提商誉减值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的理由。其中,华录百纳亏损超过30亿元,主要包含了出售子公司出现的亏损以及计提了子公司广东蓝火的商誉减值准备的缘故,两者亏损额超过了15.87亿元。而目前华录百纳的市值仅为36亿。

而这绝非个案。

“亏损王”天神娱乐超70亿元的业绩亏损,其中就包括了对子公司、合联营企业的商誉减值71.5亿元。要知道,截至2018年三季报,天神娱乐账面的商誉合计仅为65亿元。换而言之,天神娱乐已经将所有此前并购来的商誉一口气全部减值完成。此后账面上或将再无商誉一说。

如果说这些个股在资本市场上早已有“彪悍勇猛”的直观印象,那电影一哥华谊兄弟的变脸亏损则来得更加令人措手不及。

华谊兄弟(300027.SZ)发布公告称,预计2018年度亏损9.82亿-9.87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8.28亿元。公司将对包括商誉在内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导致资产减值损失与上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虽然华谊兄弟并未公布具体的亏损额数据,但商誉减值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与华谊兄弟此前疯狂的收购有直接的关系。其2015年前后大手笔收购的东阳美拉以及东阳浩瀚都有可能成为此次商誉减值的对象。

商誉这个一再被提及的词汇,形成于并购。商誉指的是公司收购资产时支付对价与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本质是收购方认可标的未来的发展,给予企业的一定溢价。界面新闻在2018年11月就曾报道高商誉带来的危险

自2014年来,沪深两市商誉减值损失逐年增加,2014-2016年商誉减值损失分别为32.18亿元、78.62亿元、114.25亿元,商誉减值损失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0.12%、0.29%、0.40%。2017年,商誉减值达到顶峰366.1亿元。

今年突然之间涌现出如此多的商誉雷,实际上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奇怪,特别是传媒行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传媒分析师解释道,早在2015年,传媒行业并购当道,直到2016年监管层将跨界并购叫停之后,疯狂收购的现象才有所收敛。但是在并购时高溢价埋下的雷,终将在业绩承诺到期前后引爆,而2018年则是第一个时间窗口。

另有一位长期关注传媒行业的市场人士分析称,除了并购引发的时间窗口之外,此前商誉传出不采用减值测试而使用摊销的方式也是不少企业选择在今年进行业绩“大洗澡”的一大原因。“今年不把之前的商誉解决掉,或许来年就真的使用每年摊销,那样对业绩的长远影响更加重大。”

一位曾经任职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经理告诉界面新闻,会计师在每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的时候,往往都是基于公司过往的业绩,以及当年的完成率对商誉进行测试,但是真正的经营风险却很难量化。因此,所谓的“大洗澡”,意味着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商誉减值调整业绩的账面数字,通过本年的亏损为未来盈利腾出空间。

但是如果从乐观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一次性将包袱甩掉以后,次年业绩往往有惊人的提升。倚天投资叶飞认为,“雷”爆完了,经济周期拐点到了,市场底也就来了,因为业绩干净了,外围资金会考虑加大投入,底部慢慢形成。

但是监管层对于部分上市公司如此“操纵”财务的行为显然不加纵容。

ST中南收深交所关注函,被要求说明是否存在业绩承诺精准达标后对当期财务报表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情形,以及公司业绩预计修正是否及时;华录百纳也同样收到了深交所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2017年是否存在商誉减值计提不充分情况,是否通过商誉减值调节2017年与2018年的净利润;另外,*ST尤夫、天舟文化、沈阳机床、华映科技等多家公司均收到了交易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对有关业绩、商誉减值等问题做进一步回复。

可以肯定的是,二级市场方面对于进行商誉大幅减值的个股将作出一定的反应。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需谨慎甄别商誉“地雷”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