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口碑爆棚,盗墓IP成功改编关键在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口碑爆棚,盗墓IP成功改编关键在哪

盗墓IP改编,背靠大树也不一定好乘凉,唯有尊重原著并进行合理的创新,尊重影视剧规律,踏踏实实搞创作才是真功夫

文|文创资讯

1月21日,网剧《鬼吹灯之怒晴湘西》开播。截至目前,该片豆瓣评分为8.3分,创下《鬼吹灯》系列改编影视作品的最佳口碑,也成为盗墓系列影视改编作品中评分最高的一部。

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有基于《盗墓笔记》、《鬼吹灯》IP改编的影视剧上映和播出,现如今已有12部改编自天下霸唱或南派三叔盗墓小说的影视作品面世。

虽然作为盗墓经典系列,两者都有众多的书粉。然而,细数这些改编的影视剧作品,大多评分不高,除了《精绝古城》、《寻龙诀》豆瓣评分高于7分外,《盗墓笔记》系列改编作品均在7分以下,《牧野诡事》的评分甚至跌至2.9分。

虽然盗墓IP改编口碑不一,却没有阻挡影视人对该题材改编的热情。据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不完全统计,接下来的两年内还将有14部《盗墓笔记》、《鬼吹灯》IP的改编影视剧作品出现。如此密集的消费两大IP,未免让观众产生抵触心理。

改编口碑不一,质量难被认可,决定盗墓小说改编成败的关键是什么?接下来盗墓IP改编又该何去何从?

盗墓IP改编口碑不一,原因到底是什么?

以《怒晴湘西》为例,该剧之所以能够被认可,从观众的评论中就可以很直观的找到原因:原作还原度高、演员演技在线。

首先,剧情紧凑不拖沓。该剧使用了大量实景拍摄,巧思用心地呈现了此番探秘湘西所历经的神秘诡谲、惊悚离奇一幕,“电影的质感,逼真的特效,张弛有度的画面,引用最大还原原著”等等评论较多,更为重要的是,该剧将56章小说浓缩到21集,情节强、节奏快,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次,演员演技在线。无论是潘粤明饰演的陈玉楼,还是高伟光饰演的鹧鸪哨,辛芷蕾饰演的红姑娘,主要演员演技在线,表现可圈可点,让观众欲罢不能。作为《鬼吹灯》系列,能有此成绩实属不易,可见观众对《怒晴湘西》整体质量的认可。

然而,反观《鬼吹灯》系列评分较低的《牧野诡事》、《云南虫谷》,二者之所以口碑不佳,或许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制作上欠缺诚意,剧本与原著脱节严重等方面。这就考验编剧的改编水平及影视剧的制作诚意了。

其实,对于《盗墓笔记》、《鬼吹灯》两大中国最具商誉的IP来说,改编本身就备受瞩目,再加上其总能将当下蹿红或流量明星纳入麾下,如“流量明星”李易峰、杨洋、陈伟霆、赵丽颖、鹿晗、井柏然,以及实力演员黄渤、陈坤、舒淇、靳东、陈乔恩、赵又廷、姚晨、阮经天等。优秀IP+当红演员,可以说是两张响当当的王牌,其改编却如此不如人意,不得不让人深思,到底是哪里不对了?

文创资讯认为,二者改编逻辑混乱,缺乏统一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原因。《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从2006年3月开始创作,首发于天涯,后于起点中文网进行连载,这是中国盗墓类小说的开山鼻祖,奠定了盗墓世界的基础与名词体系;《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最初在起点中文网上连载,后由中国友谊、时代文艺、上海文化于2007年-2011年陆续出版发行。二者都有超过十年的时间,也积累的大量的粉丝,他们对其构建的世界十分熟捻。

然而,在《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影视剧改编上,二者却十分的混乱。如《鬼吹灯》共两部8本,电影版权卖给了不同的公司,第一部卖给了中影和梦想者电影,第二部是万达影业;网剧版权则卖给了腾讯视频。《盗墓笔记》虽然在南派三叔的运筹帷幄中,但其影视剧改编却缺乏严密的时间线,开发序列混乱,一会民国,一会上世纪80年代,一会又成了当下,其演员表演上也缺乏一定的关联,多数是谁红谁演。由此,每当有一部《鬼吹灯》或《盗墓笔记》IP改编的影视剧出现,不仅普通观众就连原著粉丝也都要猜上一番。这与国外系列作品沿用同一班人马,慢慢积累品牌效应的做法截然不同,自然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同时,盗墓题材越来越多,想要拍出新意较为困难。喜爱盗墓题材的观众往往是基于猎奇、探险的心理,越是神秘的事物就越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而,从2015年至今,“盗墓”题材似乎已经被拍烂了,观众对其的好奇心已经不如一开始的时候那么多,这时就是拼品质的时刻了,如果改编再抓不住影视剧本身的质量,口碑差也是自然,这也就是《河神》、《古董局中局》、《藏地密码》等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既然IP缺乏系列化运作,观众对其套路又不如之前那么感冒,那么,盗墓IP接下来又该如何改编才能满足观众需求呢?

收起IP自带光环,注重改编本身

在盗墓已经成为悬疑探险片新的探寻点之际,能不能排除IP本身的神秘感,还能满足观众好奇心理,是极为考验创作团队的制作功底的。文创资讯认为,收起IP自带的光环,关注影视剧本身的创作规律才是改编的基础。

首先,视觉化改编以尊重原著为前提。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将文字转化为影视剧本身就比较困难,也很难做到让所有观众都满意。此时,尊重原著,恰到好处地理解原作品不仅考验编剧的改编能力,也是改编成功的基础。一个经验丰富的编剧,最是能够丰富文学性IP的情节,也能够做到与原著的契合。

其次,好马配好鞍,选演员看的不只是颜值或流量。现如今,观众对演员的演技看的越来越重,单纯看颜值或流量已经成为过去时了,所以,选演员要与角色本身想匹配,否则再好的演员如果与角色本身不相符,观众出戏在所难免。

第三,制作精良是必备因素。影视剧是视觉化的产品,如果满眼都是五毛特效,观众只能用脚来投票了。盗墓探险类IP极具想象力,这也极为考验影视剧的呈现方式,如果改编充斥着辣眼睛的CG特效,给人浓浓的廉价感,观众自然就不买账。这也是不少《盗墓笔记》《鬼吹灯》改编影视剧扑街的重要原因。

说到底,盗墓IP改编,背靠大树也不一定好乘凉,唯有尊重原著并进行合理的创新,尊重影视剧规律,踏踏实实搞创作才是真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观众与市场的认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口碑爆棚,盗墓IP成功改编关键在哪

盗墓IP改编,背靠大树也不一定好乘凉,唯有尊重原著并进行合理的创新,尊重影视剧规律,踏踏实实搞创作才是真功夫

文|文创资讯

1月21日,网剧《鬼吹灯之怒晴湘西》开播。截至目前,该片豆瓣评分为8.3分,创下《鬼吹灯》系列改编影视作品的最佳口碑,也成为盗墓系列影视改编作品中评分最高的一部。

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有基于《盗墓笔记》、《鬼吹灯》IP改编的影视剧上映和播出,现如今已有12部改编自天下霸唱或南派三叔盗墓小说的影视作品面世。

虽然作为盗墓经典系列,两者都有众多的书粉。然而,细数这些改编的影视剧作品,大多评分不高,除了《精绝古城》、《寻龙诀》豆瓣评分高于7分外,《盗墓笔记》系列改编作品均在7分以下,《牧野诡事》的评分甚至跌至2.9分。

虽然盗墓IP改编口碑不一,却没有阻挡影视人对该题材改编的热情。据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不完全统计,接下来的两年内还将有14部《盗墓笔记》、《鬼吹灯》IP的改编影视剧作品出现。如此密集的消费两大IP,未免让观众产生抵触心理。

改编口碑不一,质量难被认可,决定盗墓小说改编成败的关键是什么?接下来盗墓IP改编又该何去何从?

盗墓IP改编口碑不一,原因到底是什么?

以《怒晴湘西》为例,该剧之所以能够被认可,从观众的评论中就可以很直观的找到原因:原作还原度高、演员演技在线。

首先,剧情紧凑不拖沓。该剧使用了大量实景拍摄,巧思用心地呈现了此番探秘湘西所历经的神秘诡谲、惊悚离奇一幕,“电影的质感,逼真的特效,张弛有度的画面,引用最大还原原著”等等评论较多,更为重要的是,该剧将56章小说浓缩到21集,情节强、节奏快,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次,演员演技在线。无论是潘粤明饰演的陈玉楼,还是高伟光饰演的鹧鸪哨,辛芷蕾饰演的红姑娘,主要演员演技在线,表现可圈可点,让观众欲罢不能。作为《鬼吹灯》系列,能有此成绩实属不易,可见观众对《怒晴湘西》整体质量的认可。

然而,反观《鬼吹灯》系列评分较低的《牧野诡事》、《云南虫谷》,二者之所以口碑不佳,或许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制作上欠缺诚意,剧本与原著脱节严重等方面。这就考验编剧的改编水平及影视剧的制作诚意了。

其实,对于《盗墓笔记》、《鬼吹灯》两大中国最具商誉的IP来说,改编本身就备受瞩目,再加上其总能将当下蹿红或流量明星纳入麾下,如“流量明星”李易峰、杨洋、陈伟霆、赵丽颖、鹿晗、井柏然,以及实力演员黄渤、陈坤、舒淇、靳东、陈乔恩、赵又廷、姚晨、阮经天等。优秀IP+当红演员,可以说是两张响当当的王牌,其改编却如此不如人意,不得不让人深思,到底是哪里不对了?

文创资讯认为,二者改编逻辑混乱,缺乏统一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原因。《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从2006年3月开始创作,首发于天涯,后于起点中文网进行连载,这是中国盗墓类小说的开山鼻祖,奠定了盗墓世界的基础与名词体系;《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最初在起点中文网上连载,后由中国友谊、时代文艺、上海文化于2007年-2011年陆续出版发行。二者都有超过十年的时间,也积累的大量的粉丝,他们对其构建的世界十分熟捻。

然而,在《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影视剧改编上,二者却十分的混乱。如《鬼吹灯》共两部8本,电影版权卖给了不同的公司,第一部卖给了中影和梦想者电影,第二部是万达影业;网剧版权则卖给了腾讯视频。《盗墓笔记》虽然在南派三叔的运筹帷幄中,但其影视剧改编却缺乏严密的时间线,开发序列混乱,一会民国,一会上世纪80年代,一会又成了当下,其演员表演上也缺乏一定的关联,多数是谁红谁演。由此,每当有一部《鬼吹灯》或《盗墓笔记》IP改编的影视剧出现,不仅普通观众就连原著粉丝也都要猜上一番。这与国外系列作品沿用同一班人马,慢慢积累品牌效应的做法截然不同,自然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同时,盗墓题材越来越多,想要拍出新意较为困难。喜爱盗墓题材的观众往往是基于猎奇、探险的心理,越是神秘的事物就越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而,从2015年至今,“盗墓”题材似乎已经被拍烂了,观众对其的好奇心已经不如一开始的时候那么多,这时就是拼品质的时刻了,如果改编再抓不住影视剧本身的质量,口碑差也是自然,这也就是《河神》、《古董局中局》、《藏地密码》等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既然IP缺乏系列化运作,观众对其套路又不如之前那么感冒,那么,盗墓IP接下来又该如何改编才能满足观众需求呢?

收起IP自带光环,注重改编本身

在盗墓已经成为悬疑探险片新的探寻点之际,能不能排除IP本身的神秘感,还能满足观众好奇心理,是极为考验创作团队的制作功底的。文创资讯认为,收起IP自带的光环,关注影视剧本身的创作规律才是改编的基础。

首先,视觉化改编以尊重原著为前提。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将文字转化为影视剧本身就比较困难,也很难做到让所有观众都满意。此时,尊重原著,恰到好处地理解原作品不仅考验编剧的改编能力,也是改编成功的基础。一个经验丰富的编剧,最是能够丰富文学性IP的情节,也能够做到与原著的契合。

其次,好马配好鞍,选演员看的不只是颜值或流量。现如今,观众对演员的演技看的越来越重,单纯看颜值或流量已经成为过去时了,所以,选演员要与角色本身想匹配,否则再好的演员如果与角色本身不相符,观众出戏在所难免。

第三,制作精良是必备因素。影视剧是视觉化的产品,如果满眼都是五毛特效,观众只能用脚来投票了。盗墓探险类IP极具想象力,这也极为考验影视剧的呈现方式,如果改编充斥着辣眼睛的CG特效,给人浓浓的廉价感,观众自然就不买账。这也是不少《盗墓笔记》《鬼吹灯》改编影视剧扑街的重要原因。

说到底,盗墓IP改编,背靠大树也不一定好乘凉,唯有尊重原著并进行合理的创新,尊重影视剧规律,踏踏实实搞创作才是真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观众与市场的认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