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两会】市长应勇答记者问精编版:不希望看到上海房价太高,将新建租赁房源10万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两会】市长应勇答记者问精编版:不希望看到上海房价太高,将新建租赁房源10万套

上海市市长应勇在回答界面·财联社记者提问时表示,上海今年要新建租赁房源10万套,努力保持租金稳定。

1月31日下午,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在随后举行的市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就上海整体经济预期、社会民生福利、自贸区新片区规划、上交所设立科创板等媒体和民众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了解答和回应。界面·财联社记者也在现场进行了提问。

科创板是重要投融资平台

第二届进博会筹备工作启动

1月30日晚,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与此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就科创板多项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科创板话题再度“升温”。对此应勇透露,“目前,相关管理规定和配套细则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项工作进展都很顺利,上海要全力支持、全面配合做好相关方案和意见的落实和落地。”

同时他也表示,“对上海而言,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推动上海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结合点,也是上海更好地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着力培育一大批优质上市资源;着力打造服务全国科创企业的重要投融资平台;着力优化金融、科创、法治环境。”

增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是上海市政府今年三项重要任务之一。在被问及新片区和原有自贸区相比有何制度创新时,应勇表示,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目的是对标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实行有差别的探索,进行更大的风险压力测试,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此外,他还透露,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选址范围以及开放政策制度的框架,上海正会同国家有关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证,待中央明确后将尽快公布方案。

2018年11月,上海举办了为期6天的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3617家境外企业、40多万专业采购商、4500多名政商学研界嘉宾、41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实现交易额578亿美元。应勇透露,第二届进博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启动,总展览面积有望超过首届。他说,“我们热忱地希望有更多的全球优秀企业带着更多的优质产品来参展,也希望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共赢发展。”

建设金融中心金融安全是前提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18年7月,上海市政府公布旨在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聚焦金融、产业、知识产权、商业平台和商业环境等五大领域,其中金融领域32条,占比整体方案的近三分之一。

2018年底,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创新高效、透明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应勇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相关问题时也表示,“2019年是关键的一年。我们要很好的抓好落实、落地和见效,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同时他还强调,“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安全是前提、是基础,没有金融安全,不能有效地防控和化解金融风险,就没有金融的开放创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在开放创新的大势中加强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领域的风险。”

去年上海对标世界银行对世界各个经济体营商环境评估报告的十大指标,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方案,推出了56项改革举措改善营商环境,效果显著。同年世界银行把上海和北京作为中国两个样本进行调研,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总体排名大幅上升,从原来的78位跃升到第46位,其中上海占比55%。

应勇表示,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重要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的营商环境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近我们已经研究制定了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5项年度工作任务。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针对营商环境中仍然存在的短板弱项,认真借鉴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最佳实践,既对标世界银行的评估指标,又不局限于世行的评估指标,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办事更加便利,让企业有更多的感受度和获得感。”

不希望看到上海房价太高

新建租赁房源10万套

民生方面,2018年起,上海全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长护险制度是指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长护险护理服务有3类:第一类是社区居家照护,由护理人员为居家的参保老人上门提供照护服务,或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集中提供照护服务;第二类是养老机构照护,由养老机构为入住的参保老人提供照护服务,护理服务内容有40余项,涵盖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临床护理;第三类是住院医疗护理,按照现行的基本医保制度规定结算相关费用。

对于这一试点工作,应勇透露,“去年一年已经对566万参保的老人提供了居家照顾服务,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的来说,这项工作还处在试点阶段,今年还将围绕参保评估和护理照顾等重点环节进一步深化试点,改善服务,完善政策。”此外,他还表示,今年上海将继续相应提高养老金、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

此外,去年12月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房地产市场要实施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外界有人认为上海房地产市场会有所松动,甚至出现价格上涨。应勇则直言,“不希望上海房价太高”。他说,“当前我们正根据国家的要求,研究制定、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一城一策’的长效机制,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严控高房价、高地价不是权宜之计,减少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也不是权宜之计。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不放松,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市场预期的目标,我们不希望上海房价太高。”

界面·财联社记者向应勇提出有关如何推进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问题

在住房租赁方面,应勇透露,今年上海计划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1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万套。“解决上海城市的住房问题,关键是要加快建立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就政府政策而言,要重点关注、聚焦两类重点人群:一类是户籍人口中的住房困难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群众,政府要加强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对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困难群众,要做到应保尽保。另一类就是常年居住生活在上海,对上海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常住人口,尤其是各类青年。”

将加强沪港合作

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2018年8月,应勇率领代表团访问香港,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共同召开了沪港合作会议第四次会议,签署了15项沪港合作项目协议。应勇透露,协议均在推进和落实中。此外,他还表示,香港在金融、人才等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上海认真借鉴。“我们愿意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金融、科技、文化、青少年发展等领域,与香港进行全面的合作与交流。 今年11月,香港将在上海举办香港文化周系列活动。我将邀请欢迎林郑月娥行政长官来上海。我相信只要沪港加强合作,一定能够携手共创两地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8年6月,根据国台办会同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上海市发布实施了《关于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办法》。应勇表示,实施办法的目的在于逐步实现台湾同胞在上海享有与上海市民同等的待遇。“我们热忱欢迎台湾青年到上海创业、就业,与上海青年一起共享发展机遇。”

2018年12月20日,“2018台北上海城市论坛”在台北举办。上海和台北两个城市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应勇表示,“在对两岸关系的性质和两岸城市交流的性质有正确的认知的基础上,上海愿意同包括台北、高雄在内的台湾其他县市开展合作与交流,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推动民族复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两会】市长应勇答记者问精编版:不希望看到上海房价太高,将新建租赁房源10万套

上海市市长应勇在回答界面·财联社记者提问时表示,上海今年要新建租赁房源10万套,努力保持租金稳定。

1月31日下午,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在随后举行的市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就上海整体经济预期、社会民生福利、自贸区新片区规划、上交所设立科创板等媒体和民众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了解答和回应。界面·财联社记者也在现场进行了提问。

科创板是重要投融资平台

第二届进博会筹备工作启动

1月30日晚,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与此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就科创板多项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科创板话题再度“升温”。对此应勇透露,“目前,相关管理规定和配套细则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项工作进展都很顺利,上海要全力支持、全面配合做好相关方案和意见的落实和落地。”

同时他也表示,“对上海而言,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推动上海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结合点,也是上海更好地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着力培育一大批优质上市资源;着力打造服务全国科创企业的重要投融资平台;着力优化金融、科创、法治环境。”

增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是上海市政府今年三项重要任务之一。在被问及新片区和原有自贸区相比有何制度创新时,应勇表示,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目的是对标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实行有差别的探索,进行更大的风险压力测试,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此外,他还透露,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选址范围以及开放政策制度的框架,上海正会同国家有关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证,待中央明确后将尽快公布方案。

2018年11月,上海举办了为期6天的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3617家境外企业、40多万专业采购商、4500多名政商学研界嘉宾、41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实现交易额578亿美元。应勇透露,第二届进博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启动,总展览面积有望超过首届。他说,“我们热忱地希望有更多的全球优秀企业带着更多的优质产品来参展,也希望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共赢发展。”

建设金融中心金融安全是前提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18年7月,上海市政府公布旨在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聚焦金融、产业、知识产权、商业平台和商业环境等五大领域,其中金融领域32条,占比整体方案的近三分之一。

2018年底,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创新高效、透明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应勇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相关问题时也表示,“2019年是关键的一年。我们要很好的抓好落实、落地和见效,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同时他还强调,“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安全是前提、是基础,没有金融安全,不能有效地防控和化解金融风险,就没有金融的开放创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在开放创新的大势中加强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领域的风险。”

去年上海对标世界银行对世界各个经济体营商环境评估报告的十大指标,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方案,推出了56项改革举措改善营商环境,效果显著。同年世界银行把上海和北京作为中国两个样本进行调研,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总体排名大幅上升,从原来的78位跃升到第46位,其中上海占比55%。

应勇表示,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重要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的营商环境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近我们已经研究制定了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5项年度工作任务。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针对营商环境中仍然存在的短板弱项,认真借鉴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最佳实践,既对标世界银行的评估指标,又不局限于世行的评估指标,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办事更加便利,让企业有更多的感受度和获得感。”

不希望看到上海房价太高

新建租赁房源10万套

民生方面,2018年起,上海全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长护险制度是指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长护险护理服务有3类:第一类是社区居家照护,由护理人员为居家的参保老人上门提供照护服务,或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集中提供照护服务;第二类是养老机构照护,由养老机构为入住的参保老人提供照护服务,护理服务内容有40余项,涵盖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临床护理;第三类是住院医疗护理,按照现行的基本医保制度规定结算相关费用。

对于这一试点工作,应勇透露,“去年一年已经对566万参保的老人提供了居家照顾服务,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的来说,这项工作还处在试点阶段,今年还将围绕参保评估和护理照顾等重点环节进一步深化试点,改善服务,完善政策。”此外,他还表示,今年上海将继续相应提高养老金、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

此外,去年12月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房地产市场要实施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外界有人认为上海房地产市场会有所松动,甚至出现价格上涨。应勇则直言,“不希望上海房价太高”。他说,“当前我们正根据国家的要求,研究制定、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一城一策’的长效机制,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严控高房价、高地价不是权宜之计,减少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也不是权宜之计。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不放松,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市场预期的目标,我们不希望上海房价太高。”

界面·财联社记者向应勇提出有关如何推进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问题

在住房租赁方面,应勇透露,今年上海计划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1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万套。“解决上海城市的住房问题,关键是要加快建立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就政府政策而言,要重点关注、聚焦两类重点人群:一类是户籍人口中的住房困难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群众,政府要加强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对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困难群众,要做到应保尽保。另一类就是常年居住生活在上海,对上海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常住人口,尤其是各类青年。”

将加强沪港合作

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2018年8月,应勇率领代表团访问香港,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共同召开了沪港合作会议第四次会议,签署了15项沪港合作项目协议。应勇透露,协议均在推进和落实中。此外,他还表示,香港在金融、人才等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上海认真借鉴。“我们愿意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金融、科技、文化、青少年发展等领域,与香港进行全面的合作与交流。 今年11月,香港将在上海举办香港文化周系列活动。我将邀请欢迎林郑月娥行政长官来上海。我相信只要沪港加强合作,一定能够携手共创两地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8年6月,根据国台办会同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上海市发布实施了《关于促进沪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办法》。应勇表示,实施办法的目的在于逐步实现台湾同胞在上海享有与上海市民同等的待遇。“我们热忱欢迎台湾青年到上海创业、就业,与上海青年一起共享发展机遇。”

2018年12月20日,“2018台北上海城市论坛”在台北举办。上海和台北两个城市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应勇表示,“在对两岸关系的性质和两岸城市交流的性质有正确的认知的基础上,上海愿意同包括台北、高雄在内的台湾其他县市开展合作与交流,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推动民族复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