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界面广东 郑阳
陈超拥有北京大学理学硕士的教育背景及14年科技教育行业从业经验,曾任国际教育集团英孚教育副总裁。热爱教育的他,为了心中认定的改变和创新教育带给孩子积极的影响,怀着“做对结果负责的教育”之初心,于2016年创立酷逗编程,为中国新型教育创造出更多可能与选择。
编程,打开一个孩子内心的新世界
陈超小的时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接触电脑的那批人之一。那时的电脑还是286时代,陈超的爸爸单位里有微机,他便常常到爸爸单位里“玩电脑”。陈超接触到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是Pascal语言,他发现通过理解指令,并应用数学与图形的交互方式可以在屏幕上画出漂亮的三角形、菱形等复杂的几何图形。当时作为一个小孩子,小陈超在与机器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有了新奇刺激的新发现,如果他想控制和创造一些东西,都可以通过操作键盘上的字母来实现。从那时起,陈超开始对计算机编程充满兴趣,编程是如此神奇,可以快速地把人的想法呈现在屏幕上。计算机科学,这颗种子在年幼的陈超心里发了芽,并成为他成长路上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编程和计算机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陈超还发现,在编程思维的世界里解决事情的方法天然就可以有很多种。“对计算机科学有强烈兴趣的人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够更优雅地解决问题。”
大学时期,陈超就读于北京大学电子学系,他所处的实验室在研究物质的第五种形态,即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从小接触计算机的经历早已在陈超脑中形成“编程思维”,他尝试用编程的方法把玻色形成的过程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练出来,这一做法受到他的导师,当时北大信息与技术学院的副院长的支持与肯定。陈超发现,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给他带来了很多帮助,例如通过编程,他能够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无需进行繁复的实验就可以把实验结果模拟出来。一次次运用编程进行研究的实践后,陈超越发意识到编程的重要性,编程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更是充分开拓了他的思维方式。编程这颗曾在陈超心里发了芽的种子,此时已经渐渐长成了一棵树。
虽然对编程满怀热情,在报考北京大学时也曾在电子学系和计算机学系之间犹豫,但陈超最终选择了电子学系。他认为电子学系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看到一门复杂的学科从基点往上延伸的过程,这让他觉得非常兴奋。如今回望往昔,陈超很庆幸当初的选择,在电子学系学习不但没有减弱他对编程的热爱,反而让他有机会将编程作为一种工具来辅助自己的学习和成长。陈超发现自己现在十分喜爱做编程教育这件事情,也离不开大学时在电子学系的经历,电子学系带给他的学习模式,更接近他现在所从事的STEM教育事业。
计算机科学,给孩子同频未来的能力
从北大毕业后,陈超在编程与计算机科学的职业道路上走过很长时间,做第一份工作时他曾加入一个美资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在那里,陈超接触了大量顶尖的计算机大型项目,对计算机能够解决无数复杂问题的方法感到叹服,也对人类社会效率的提升产生了使命感。
在这份工作之后,陈超进入了英孚教育。去英孚教育之前他对这个企业的认识更多的是一个英文培训机构,面试之后他发现英孚教育还培养着一支200多人的技术型教育创新团队。在英孚教育的工作历程让他感受到,教育与科技的结合,不仅是解决当下的问题,更是解决人类未来的问题。教育者当下做的事情,可能会对一个孩子、一个学生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产生影响,这是一件充满梦想与希望的事情。由此开始,陈超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情怀也有了更大的动力。
在英孚教育工作的期间,陈超与瑞士驻上海副总领事Pascal Marmiar的结识为他的事业拉开了新篇章。2014年的时候,陈超的团队与北欧外交官一起承办了少儿编程课外班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连大人都觉得复杂的编程教学让孩子们也能听得懂”。与陈超的团队合作之前,Pascal合作过不少团队但效果并不理想。陈超在项目中做了很多思考并进行不少延展性的工作,最终让参与这个项目的家长和孩子都非常满意。孩子们对编程产生的兴趣和兴奋感,让陈超看到当年他在小学二年级接触286计算机时的情景,与此同时,他强烈地感受到编程对孩子的改变,从思维方式、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让他看到了编程为少儿教育所带来的巨大能量。
当时,陈超五岁的儿子正在一个学校里学习编程和机器人的课程,观察儿子进行学习的过程,他发现很多教学形式可以有改善的地方,也可以有更多更好的方法。这时候,陈超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自己会编程,又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为什么不在这方面做出更多探索和创新呢?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使命感让陈超动力十足,在深思熟虑与种种契机之下,他创办了酷逗编程,决心通过计算机科学带给孩子同频未来的能力。
在陈超看来,现在的孩子在体制内所接受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框架型的教学。中国人做事情很讲究体系,体系的好处是很容易看到事情稳步进展,不足之处是它也会限制一个人个性的展现。在编程的世界里,解决一个问题往往并不只有一个方法,陈超认为少儿编程学习是对体制教学一个很好的补足。孩子在学龄前后的阶段,对于想象力的塑造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是每个孩子形成个人世界观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一个工具,能够让他们开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计算机编程恰好是一个完美的工具。编程教育能够融合孩子们在体制内学习到的数学、音乐、绘画等方面的知识,并教会他们控制屏幕、音响、色彩的能力,让孩子拥有用来创造自我世界的工具和素材。要如何把这些能力和方法教给孩子并让他们学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也是陈超不断思考的问题。
陈超曾经给酷逗编程的学员家长打个了比方。他说,在很多家庭中,家长都是孩子的导演,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让孩子按照他们给的剧本去演,这样一来,在很多事情上家长和孩子同样疲惫,而少儿编程教育的目标则是把孩子变成自己的导演。
酷逗编程一直在强调的是,做STEM场景化的少儿编程教育,这意味着他们并不是想把少儿编程作为一种技术教给孩子,“少儿编程只是一种工具,它是在一个场景下用这个工具来学习,在这个场景下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这种学习的方法也是体制内教学不常用的,因此少儿编程教育对于非常严格的体系内教育方法形成一种良好的补充。如果要学习一件事情,一定有另一种办法。”陈超对少儿编程教育的理解与坚持也承载着酷逗编程对教育事业的一份初心。
酷逗编程,做对结果负责任的教育
酷逗编程的名字听起来颇有意思,陈超与他的团队最早为这个教育项目定下的名字是英文的COCODE,其实是酷逗编程愿景connect the world, code thefuture 的缩写,同时音译过来就是“酷逗”二字。这个词有几层含义,一方面,co,是connect the world的这个词的首字母,希望孩子们通过编程学习,链接到世界上最酷的科学,另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能code the future,掌握编程思维,做未来的新人类。在陈超看来,学习这件事应该是有趣的,尤其是作为孩子的时候,酷逗编程想去守护和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除此之外,他还希望现在的孩子们能够学会放眼世界去看待学习这件事情,以及学会团队协作。
少儿编程是一门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科,当一个问题提出来之后,不同的孩子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当中并没有所谓的对和错,只有合适和不合适。陈超看到目前体制化的教学中更强调孩子单兵作战的能力,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都能够像特种兵一样一个人解决所有事情,他则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巨大的成功往往不是靠一个完美的个人,而是靠一个完美的团队来完成的。因此,酷逗编程想要培养孩子们学会连接世界、连接朋友、连接团队的能力,在与小伙伴们一起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发现对方的视角,能够懂得思考在不同的场景中可以用哪些方法和途径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才是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之一。
从2016年创办至今,酷逗编程在两年时间里经历过不少变化,这同时也是酷逗编程不断重新定义自己的一个过程。陈超说,一开始,酷逗编程的初心并不容易被学员家长所理解,他们一直在不断地思考和调整做事方式,努力让家长能看到学习编程对孩子思考、合作、与人交流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他们始终记住一个本质,酷逗编程是在做对结果负责的教育。
酷逗编程创办的第一年,陈超设定了一个小目标,希望两年之内能够带领学员们在国际舞台上有所展现,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西方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让他们有机会在同等舞台上与西方孩子进行沟通与合作。为此,在这一年中酷逗编程团队带着学员们前往美国参加了拥有20多年历史的FLL竞赛。短短两年的时间里,酷逗编程的学员们屡获佳绩,2017年与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第十六、十七届CARC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一等奖。2018年酷逗编程XSTEM团队还带着孩子们到美国参加2018 RoboRAVE国际机器人大赛,击败连续5年蝉联冠军的德国和捷克队,为国争光,获得对现场编程能力要求最高的机器人灭火项目的冠军。
酷逗编程为学员们所选择的全部都是团队合作型竞赛,因为他们始终牢记酷逗编程的初心,要培养孩子们在一个团队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两年间,陈超和团队经历了一个自我考验与自我蜕变的过程,可以说,酷逗编程与学员们一起共同成长。对陈超而言,创业以来最让他自豪的是团队始终勇往直前,“目标一旦锁定,就算只有一块板、插上一根棍、再绑上一块布,我们就有踩着这块小舢板冲向大海的勇气。在航行的过程中不断去解决问题、调整心态,冲过一个又一个浪头的历炼。”
少儿编程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为一个新型教育品类,少儿编程教育正面临着不少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有越来越多像陈超这样对教育怀有初心的人加入这个行业,让他看到很多同行从业者强大的能力和能量,也让他体会到少儿编程教育事业正欣欣向荣地发展;另一方面,师资力量、教师品质的把控及拓展的方式也是不小的挑战。
作为拥有多年经验教育从业者与创业者,陈超把少儿编程教育的“教育”二字划下重点,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对结果负责的教育。在他看来,少儿编程教育应当形成一种推动型的力量,并成为推动各学科融合发展的新型教育创新,他希望更多孩子在体系内的启蒙阶段同时能进入到应用型解决方式的阶段,这也是少儿编程教育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为此,酷逗编程与多家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进行了良好的合作,他们把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输出到学校,让更多孩子知道有少儿编程这个品类的学习,也让孩子们能够在体制内的学习中接触到少儿编程这样的学习方法。
2019年,酷逗编程将在上海开设三到五家校区,并计划在未来1-2年到上海以外的城市做线下课程,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学习少儿编程。目前,酷逗编程设有常规课、营地活动、竞赛课程三种教学方式,线上课程主要以录播课的形式进行分享,北京、广州等地对编程感兴趣的孩子也能够通过视频进行学习。陈超和团队正在不断完善他们的体系,让更多家长和学员能够感受到少儿编程未来的延展度。谈及最大的心愿,陈超希望能够秉持做对结果负责任的教育之本心,在未来构建中国体验最完整的少儿编程学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