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供港蔬菜的春运旅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供港蔬菜的春运旅行

自香港回归以来,广东一直是供港农产品的重要“后方基地”,贡献了整个内地70%的供港生鲜蔬果。

文 | 人民网 贺林平

这是一个行进的中国,春运路上,行色匆匆的不光是人,还有……

冬日的暖阳照在粤东大地,离春节只有短短一周了。在揭阳海关动植物检疫监管科科长高梦华带领下,记者来到揭西县鸿锦供港蔬菜基地。阳光洒到田间地头,晒得成片成片湛清碧绿的广东菜心更加娇艳欲滴。

熟练收菜。
蔬菜主要供应香港市场。

50多岁的王国明只套一件长袖T恤,低头弯腰,踮脚屈腿,在密密麻麻的菜心间左右腾挪。“刷刷刷!”右手的刀悠游自如,5寸长的菜心便从土里一棵棵飞到左手臂弯里,一会儿,从肘窝到掌根,已经齐刷刷排了一整排。

“老王,你什么时候走?”路过的工友随口问道。

“不急,等送完这批菜心,我再回云南老家过年。”王国明在这里打工七八年,收菜早就是一把好手,就算老板要求高,他也游刃有余。

没错,此次我们关注的这趟旅程,主角就是它——供港蔬菜!

点数过称。

收菜

刚刚割下的菜心鲜嫩饱满,仿佛轻轻一捏就能挤出水来。基地的老板、深圳鸿霖农业开发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张海波满脑子想的是,如何保障菜品的新鲜、安全,如何将它们尽可能原汁原味地送到香港居民的餐桌上。

精心的护航,从这趟旅程的第一步就开始了——收割前,基地植保员黄大胜来到田间,采集了一些采样,带回几十米外的办公区,叶片放进农残快速检测仪,几分钟就出了结果。“合格,没问题!”黄大胜说。

从田间拉菜回基地办公区的小车经过标准化设计,一车刚刚够放得下80筐,30分钟内装满,收割后立刻送回办公区,防止工人为多挣工分超载多拉,让割下的菜在阳光下晒太久。

下午4点多,王国明收的菜送到办公区,称重后,马上被送入冷库。费力打开厚厚的铁门,张海波把记者引了进去,顿觉一阵刺骨的凉意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微微颤抖起来。透过薄薄的寒雾,只见一个个装得满满的菜筐整齐堆放,里面的菜心依旧鲜嫩饱满,看上去就和刚从田间摘回来的一样。“新鲜蔬菜放进冷库是必经的程序。这里面温度常年保持2—4℃,所有供港蔬菜要先在这里冻6个小时以上,目的是让菜休眠。”

张海波告诉记者,这样2—4℃的环境,将一直贯穿这趟旅程的始终,蔬菜通过冷链车一路跋涉300多公里,跨河过关,车熄火冷链不停运,直到香港那头的批发市场。

揭阳海关高梦华和基地老板张海波在田间查看蔬菜情况。

监管

收割,还远不是这趟旅程的起点。自香港回归以来,广东一直是供港农产品的重要“后方基地”,贡献了整个内地70%的供港生鲜蔬果。从基地选址,到土壤、水质的定期检测,再到田间地头的日常巡查和各种生产流程的完善,一个合格的供港蔬菜基地的养成,处处都浸透着监管部门的心力,目的只有一个——确保港澳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供港蔬菜基地的选址要求连片、天然隔离、无污染等。揭西县地处山区,是我们揭阳的水源地,这里坪上镇湖光村又是个三面环水的岛型地带,各方面符合标准。”高梦华说,鸿锦基地2007年落户这里,他当时带着测量仪器,正儿八经无死角走了一整圈,“一共1200亩,走了一上午。”

“氰化物 <0.002、砷<0.090……”日常监管中,除了企业的自查,还有海关的抽查,项目多达284种。眼前这份去年5月份的检测报告,出自原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现已并入海关),查的是鸿锦基地的灌溉水和土壤是否有污染。“查水和土每年一次;此外,每月还要查一次菜,看是否有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等。”高梦华说。

高梦华记得,四五年前,基地曾经种过一茬苋菜。由于它的富吸能力,检验检疫人员在其生长过程中的检测中就查出了镉超标。“结果那一批苋菜还未及采摘就全部销毁,并要求他们以后不要再种。”

“基地用的农药、肥料都要向海关报备,相关进货单据接受他们核查。此外,我们还是香港渔农署挂牌的‘认可信誉农场’,因此,他们派驻广州的督导员每星期都要来一次。”张海波说。

打包好的蔬菜装车起运。
装满供港蔬菜的鸿霖运输车通过文锦渡口岸进入香港。

过关

第二天晌午,一辆挂粤港两地牌照的冷链货车停在基地办公区出货口,卸下一车新的空泡沫箱后。搬运工打开冷库,将今天一早在里头就地打包封好的菜心搬运上车。装满后,车厢中门、后门都用海关封条锁住,并拍照留存,整个路途都不允许私自打开。

记者发现,每一个箱上都盖有一个戳,好像是蔬菜的身份证。“上面一个是基地编号,代表他们是在海关备案的;另一个是批次号,每批次不一样,这批菜是什么时候播种的,在几号田生长的,哪一天打的农药,从这个号里,我们海关一查,全部一清二楚。”高梦华说。

现在,这趟春运的“旅客”交到押运司机阿辉的手上。下午1点,他启动货车从基地出发,踏上最后的旅程。高速走的是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天色擦黑已稳稳到达深圳文锦渡口岸。

为确保香港市民节日期间的“菜篮子”安全、不断档,辖区的文锦渡海关对供港鲜活商品实施集中申报、预约通关制度,需要查验的1小时内确保完成查验,不需查验的,车辆经海关智能卡口系统自动比对,信息无误后立即核放,用时3秒到5秒。

晚上18时许,目送车辆过关,张海波脑海里又浮现出早晨7点这批总重8吨的菜心、豌豆苗、鹤斗菜出现在香港长沙湾市场的熟悉场景。“这么多年种菜,我们一直坚持以有机肥为基底肥,希望种出‘儿时的味道’。”1月18日携1200斤供港蔬菜参加“2019上海新春农产品大联展”被抢购一空的经历,让张海波喜出望外,“希望将供港蔬菜这一整套种植和监控的模式复制到内地市场。”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供港蔬菜的春运旅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供港蔬菜的春运旅行

自香港回归以来,广东一直是供港农产品的重要“后方基地”,贡献了整个内地70%的供港生鲜蔬果。

文 | 人民网 贺林平

这是一个行进的中国,春运路上,行色匆匆的不光是人,还有……

冬日的暖阳照在粤东大地,离春节只有短短一周了。在揭阳海关动植物检疫监管科科长高梦华带领下,记者来到揭西县鸿锦供港蔬菜基地。阳光洒到田间地头,晒得成片成片湛清碧绿的广东菜心更加娇艳欲滴。

熟练收菜。
蔬菜主要供应香港市场。

50多岁的王国明只套一件长袖T恤,低头弯腰,踮脚屈腿,在密密麻麻的菜心间左右腾挪。“刷刷刷!”右手的刀悠游自如,5寸长的菜心便从土里一棵棵飞到左手臂弯里,一会儿,从肘窝到掌根,已经齐刷刷排了一整排。

“老王,你什么时候走?”路过的工友随口问道。

“不急,等送完这批菜心,我再回云南老家过年。”王国明在这里打工七八年,收菜早就是一把好手,就算老板要求高,他也游刃有余。

没错,此次我们关注的这趟旅程,主角就是它——供港蔬菜!

点数过称。

收菜

刚刚割下的菜心鲜嫩饱满,仿佛轻轻一捏就能挤出水来。基地的老板、深圳鸿霖农业开发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张海波满脑子想的是,如何保障菜品的新鲜、安全,如何将它们尽可能原汁原味地送到香港居民的餐桌上。

精心的护航,从这趟旅程的第一步就开始了——收割前,基地植保员黄大胜来到田间,采集了一些采样,带回几十米外的办公区,叶片放进农残快速检测仪,几分钟就出了结果。“合格,没问题!”黄大胜说。

从田间拉菜回基地办公区的小车经过标准化设计,一车刚刚够放得下80筐,30分钟内装满,收割后立刻送回办公区,防止工人为多挣工分超载多拉,让割下的菜在阳光下晒太久。

下午4点多,王国明收的菜送到办公区,称重后,马上被送入冷库。费力打开厚厚的铁门,张海波把记者引了进去,顿觉一阵刺骨的凉意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微微颤抖起来。透过薄薄的寒雾,只见一个个装得满满的菜筐整齐堆放,里面的菜心依旧鲜嫩饱满,看上去就和刚从田间摘回来的一样。“新鲜蔬菜放进冷库是必经的程序。这里面温度常年保持2—4℃,所有供港蔬菜要先在这里冻6个小时以上,目的是让菜休眠。”

张海波告诉记者,这样2—4℃的环境,将一直贯穿这趟旅程的始终,蔬菜通过冷链车一路跋涉300多公里,跨河过关,车熄火冷链不停运,直到香港那头的批发市场。

揭阳海关高梦华和基地老板张海波在田间查看蔬菜情况。

监管

收割,还远不是这趟旅程的起点。自香港回归以来,广东一直是供港农产品的重要“后方基地”,贡献了整个内地70%的供港生鲜蔬果。从基地选址,到土壤、水质的定期检测,再到田间地头的日常巡查和各种生产流程的完善,一个合格的供港蔬菜基地的养成,处处都浸透着监管部门的心力,目的只有一个——确保港澳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供港蔬菜基地的选址要求连片、天然隔离、无污染等。揭西县地处山区,是我们揭阳的水源地,这里坪上镇湖光村又是个三面环水的岛型地带,各方面符合标准。”高梦华说,鸿锦基地2007年落户这里,他当时带着测量仪器,正儿八经无死角走了一整圈,“一共1200亩,走了一上午。”

“氰化物 <0.002、砷<0.090……”日常监管中,除了企业的自查,还有海关的抽查,项目多达284种。眼前这份去年5月份的检测报告,出自原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现已并入海关),查的是鸿锦基地的灌溉水和土壤是否有污染。“查水和土每年一次;此外,每月还要查一次菜,看是否有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等。”高梦华说。

高梦华记得,四五年前,基地曾经种过一茬苋菜。由于它的富吸能力,检验检疫人员在其生长过程中的检测中就查出了镉超标。“结果那一批苋菜还未及采摘就全部销毁,并要求他们以后不要再种。”

“基地用的农药、肥料都要向海关报备,相关进货单据接受他们核查。此外,我们还是香港渔农署挂牌的‘认可信誉农场’,因此,他们派驻广州的督导员每星期都要来一次。”张海波说。

打包好的蔬菜装车起运。
装满供港蔬菜的鸿霖运输车通过文锦渡口岸进入香港。

过关

第二天晌午,一辆挂粤港两地牌照的冷链货车停在基地办公区出货口,卸下一车新的空泡沫箱后。搬运工打开冷库,将今天一早在里头就地打包封好的菜心搬运上车。装满后,车厢中门、后门都用海关封条锁住,并拍照留存,整个路途都不允许私自打开。

记者发现,每一个箱上都盖有一个戳,好像是蔬菜的身份证。“上面一个是基地编号,代表他们是在海关备案的;另一个是批次号,每批次不一样,这批菜是什么时候播种的,在几号田生长的,哪一天打的农药,从这个号里,我们海关一查,全部一清二楚。”高梦华说。

现在,这趟春运的“旅客”交到押运司机阿辉的手上。下午1点,他启动货车从基地出发,踏上最后的旅程。高速走的是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天色擦黑已稳稳到达深圳文锦渡口岸。

为确保香港市民节日期间的“菜篮子”安全、不断档,辖区的文锦渡海关对供港鲜活商品实施集中申报、预约通关制度,需要查验的1小时内确保完成查验,不需查验的,车辆经海关智能卡口系统自动比对,信息无误后立即核放,用时3秒到5秒。

晚上18时许,目送车辆过关,张海波脑海里又浮现出早晨7点这批总重8吨的菜心、豌豆苗、鹤斗菜出现在香港长沙湾市场的熟悉场景。“这么多年种菜,我们一直坚持以有机肥为基底肥,希望种出‘儿时的味道’。”1月18日携1200斤供港蔬菜参加“2019上海新春农产品大联展”被抢购一空的经历,让张海波喜出望外,“希望将供港蔬菜这一整套种植和监控的模式复制到内地市场。”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供港蔬菜的春运旅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