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票房两天破7亿,这个“外星人”为何如此疯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票房两天破7亿,这个“外星人”为何如此疯狂

一个成功的喜剧导演,非要碰最难搞的科幻题材。

文|巴塞电影

「春节电影大战」打响以来,巴塞君就像玩超级坦克大战一样提心吊胆。

表面上看,种子选手们都稳得一匹。

但各年龄、各地区褒贬不一的观众评价,随时有可能把一部热门电影,殴打成一级伤残。

不过,对于宁浩新作《疯狂的外星人》,巴塞君却是放心的很。

疯狂的外星人

Crazy Alien

导演: 宁浩

主演: 黄渤 / 沈腾 / 汤姆·派福瑞 / 马修·莫里森 / 徐峥

无论从哪个角度想,小巴都找不出担心《外星人》的理由。

上映2天来,该片高调领跑票房榜,数据超过《新喜剧之王》+《熊出没》的总和。

小巴掐指一算,距离「疯狂」系列的上一部电影,已经过去整整10年。

2006年,《疯狂的石头》以300万投资拿下2500万票房,斩获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

2009年,《疯狂的赛车》以1000万投资拿下过亿票房,斩获金马奖最佳视效。

这两部神作,奠定了宁浩在中国影坛的地位,也开启了「宁浩帮」的辉煌。

如果没有「疯狂」系列的成功,那么豆瓣8.2分的《无人区》,票房破10亿的《心花路放》,还有去年大火的《我不是药神》,就都不会存在。

《我不是药神》由宁浩出品

拥有如此丰富的成功经验,宁浩再次「疯狂」出手,必然不同凡响。

《疯狂的外星人》不但延续了片名结构,角色设定与价值走向,也跟前作一脉相承。

黄渤饰演的耿浩,名字跟《疯狂的赛车》一样,定位仍然是身陷困境的小人物。

这类烟火气十足的屌丝角色,简直成了宁浩的御用主角。

他们是人类社会最底层的人,没钱没权,甚至没有像样的家。

好死不死,又偏偏比谁都倔,为了心底那点儿微不足道的理想,经常被命运抽打得遍体鳞伤。

这些人活得不如狗,却始终保持着人的尊严。

而他们的朋友,就像沈腾饰演的大飞一样,一边不顾脸面的向利益低头,一边不顾一切的为朋友出头。

说到底,都是心里憋着一口恶气的普通人。

这些灰头土脸的小人物,就活在我们身边。

他们想拯救世界,但世界根本不在乎他们。

而到了电影里,原本有序的社会层级,可以一百八十度扭转。

宁浩一次次用电影告诉我们:这些最接地气的小人物,才是真正的救世英雄。

他们有信念、有希望,还有解决具体问题的市井逻辑。

就像耿浩一直念叨的那句台词:「活人还能被尿憋死?」

特定语境下,普通人也可以头戴英雄光环,绽放胜利之光。

在《疯狂的外星人》里,小巴看到了宁浩作为导演的野心。

从片名上看,「石头」、「赛车」这种寻常事物,变成了虚无缥缈的「外星人」。

题材上,改编自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流淌着科幻电影的血。

宁浩与刘慈欣

一个成功的喜剧导演,非要碰最难搞的科幻题材。要说这里面没有情怀和野心,巴塞君是不信的。

更重要的是,宁浩虽然涉猎科幻,却仍然保持喜剧片的内核。

就好像一个武侠宗师开启吸星大法,把科幻元素从好莱坞吸过来,又糅合进自己的身体,将二者修成一体。

这种另辟蹊径、保持本我的科幻片思路,即便是跟同档期的硬科幻《流浪地球》相比,也丝毫没有逊色。

过去一百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西方传来的事物,想要在中国生根发芽,就必须完成本土化的蜕变。

在巴塞君看来,国产科幻追赶好莱坞的工业水平,虽然必要,但不是唯一的前进方向。

在全行业都去研发科幻大作的同时,需要有人在另一个方向上,寻找融合中国故事与西方科幻的平衡点。

这种平衡,将会是国产科幻电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关键因素。

而宁浩在融合中西方元素时,选取的着力点,真的非常「宁浩」。

比如说,无论外星人还是美国人,都得想办法说汉语,否则跟咱们无法交流。

再比如说,美国人见到外星人,第一反应总是精英式的惊叹、军阀式的宣战;而我们中国人见到外星人,直接拿它当成猴儿,然后用耍猴的方法训练它,甚至用它泡酒。

中西文化对外星人的不同反应,其本身就充满喜剧+科幻的双重元素。

保持这种文化差异,而不是抹平它,本质上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在好莱坞科幻片里,我们经常见到科学精英、军事精英、政治精英。

一旦遇到外星人,这些站在人类顶端的精英,就会犯下错误或创下伟业,最终完成个人英雄主义的赞歌。

说实话,这样的套路,巴塞君早就看腻了。

在《疯狂的外星人》中,擅长刻画小人物的宁浩,当然不会那么俗套。

影片一开场,美国的精英宇航员,就被外星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后来外星人流落地球,美国特工找来找去,把自己耍得团团转。

到了中国,精英们又被黄渤和沈腾当傻子耍。

等他们反应过来,外星人又开始发飙,给他们一顿吊打。

最终解决问题的,是不能被尿憋死的小人物耿浩。

精英失语,小人物逆袭,全片洋溢着浓浓的Made in China气息。

这种本土化、平民化的故事视角,成功消解了好莱坞的精英化套路。

让小人物与外星人来回博弈,让精英人群「滚一边儿去」,极大讽刺了外强中干的上流社会。

世界上的任何人,只要他认为自己高于其他人、高于其他物种,就必然被自己的高傲所反噬。

这样的中国故事,不管美国人喜不喜欢,反正巴塞君是真心喜欢。

在被称为「国产科幻电影元年」的2019年,势必会有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技术攻坚。

假以时日,中国人拍的《三体》,一定不会输给好莱坞大片。

但是,科幻电影和视觉大片之间,并不是完全的对等关系。

在大片之外,我们也需要像《疯狂的外星人》这样「混不吝」的科幻电影。

这次,宁浩用他一如既往的「混不吝」态度,活生生把神坛上的科幻题材拉下来,丢在地上当炮踩。

神秘危险的外星人,成了黄渤沈腾手中的「盘物」,供大家一笑。

这份年味十足的笑果,既是「宁浩帮」的倾情奉献,也是国产电影多元化的体现。

当落后文明与先进文明撞在一起,解决问题的,可能就是一顿火锅和几瓶白酒。

春节档电影大混战,力压群雄的,也正是这部长在地气上的《疯狂的外星人》。

你看那个外星人,麻麻赖赖的,干干巴巴的,一点都不圆润。

这种情况,我们就得去电影院,盘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票房两天破7亿,这个“外星人”为何如此疯狂

一个成功的喜剧导演,非要碰最难搞的科幻题材。

文|巴塞电影

「春节电影大战」打响以来,巴塞君就像玩超级坦克大战一样提心吊胆。

表面上看,种子选手们都稳得一匹。

但各年龄、各地区褒贬不一的观众评价,随时有可能把一部热门电影,殴打成一级伤残。

不过,对于宁浩新作《疯狂的外星人》,巴塞君却是放心的很。

疯狂的外星人

Crazy Alien

导演: 宁浩

主演: 黄渤 / 沈腾 / 汤姆·派福瑞 / 马修·莫里森 / 徐峥

无论从哪个角度想,小巴都找不出担心《外星人》的理由。

上映2天来,该片高调领跑票房榜,数据超过《新喜剧之王》+《熊出没》的总和。

小巴掐指一算,距离「疯狂」系列的上一部电影,已经过去整整10年。

2006年,《疯狂的石头》以300万投资拿下2500万票房,斩获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

2009年,《疯狂的赛车》以1000万投资拿下过亿票房,斩获金马奖最佳视效。

这两部神作,奠定了宁浩在中国影坛的地位,也开启了「宁浩帮」的辉煌。

如果没有「疯狂」系列的成功,那么豆瓣8.2分的《无人区》,票房破10亿的《心花路放》,还有去年大火的《我不是药神》,就都不会存在。

《我不是药神》由宁浩出品

拥有如此丰富的成功经验,宁浩再次「疯狂」出手,必然不同凡响。

《疯狂的外星人》不但延续了片名结构,角色设定与价值走向,也跟前作一脉相承。

黄渤饰演的耿浩,名字跟《疯狂的赛车》一样,定位仍然是身陷困境的小人物。

这类烟火气十足的屌丝角色,简直成了宁浩的御用主角。

他们是人类社会最底层的人,没钱没权,甚至没有像样的家。

好死不死,又偏偏比谁都倔,为了心底那点儿微不足道的理想,经常被命运抽打得遍体鳞伤。

这些人活得不如狗,却始终保持着人的尊严。

而他们的朋友,就像沈腾饰演的大飞一样,一边不顾脸面的向利益低头,一边不顾一切的为朋友出头。

说到底,都是心里憋着一口恶气的普通人。

这些灰头土脸的小人物,就活在我们身边。

他们想拯救世界,但世界根本不在乎他们。

而到了电影里,原本有序的社会层级,可以一百八十度扭转。

宁浩一次次用电影告诉我们:这些最接地气的小人物,才是真正的救世英雄。

他们有信念、有希望,还有解决具体问题的市井逻辑。

就像耿浩一直念叨的那句台词:「活人还能被尿憋死?」

特定语境下,普通人也可以头戴英雄光环,绽放胜利之光。

在《疯狂的外星人》里,小巴看到了宁浩作为导演的野心。

从片名上看,「石头」、「赛车」这种寻常事物,变成了虚无缥缈的「外星人」。

题材上,改编自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流淌着科幻电影的血。

宁浩与刘慈欣

一个成功的喜剧导演,非要碰最难搞的科幻题材。要说这里面没有情怀和野心,巴塞君是不信的。

更重要的是,宁浩虽然涉猎科幻,却仍然保持喜剧片的内核。

就好像一个武侠宗师开启吸星大法,把科幻元素从好莱坞吸过来,又糅合进自己的身体,将二者修成一体。

这种另辟蹊径、保持本我的科幻片思路,即便是跟同档期的硬科幻《流浪地球》相比,也丝毫没有逊色。

过去一百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西方传来的事物,想要在中国生根发芽,就必须完成本土化的蜕变。

在巴塞君看来,国产科幻追赶好莱坞的工业水平,虽然必要,但不是唯一的前进方向。

在全行业都去研发科幻大作的同时,需要有人在另一个方向上,寻找融合中国故事与西方科幻的平衡点。

这种平衡,将会是国产科幻电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关键因素。

而宁浩在融合中西方元素时,选取的着力点,真的非常「宁浩」。

比如说,无论外星人还是美国人,都得想办法说汉语,否则跟咱们无法交流。

再比如说,美国人见到外星人,第一反应总是精英式的惊叹、军阀式的宣战;而我们中国人见到外星人,直接拿它当成猴儿,然后用耍猴的方法训练它,甚至用它泡酒。

中西文化对外星人的不同反应,其本身就充满喜剧+科幻的双重元素。

保持这种文化差异,而不是抹平它,本质上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在好莱坞科幻片里,我们经常见到科学精英、军事精英、政治精英。

一旦遇到外星人,这些站在人类顶端的精英,就会犯下错误或创下伟业,最终完成个人英雄主义的赞歌。

说实话,这样的套路,巴塞君早就看腻了。

在《疯狂的外星人》中,擅长刻画小人物的宁浩,当然不会那么俗套。

影片一开场,美国的精英宇航员,就被外星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后来外星人流落地球,美国特工找来找去,把自己耍得团团转。

到了中国,精英们又被黄渤和沈腾当傻子耍。

等他们反应过来,外星人又开始发飙,给他们一顿吊打。

最终解决问题的,是不能被尿憋死的小人物耿浩。

精英失语,小人物逆袭,全片洋溢着浓浓的Made in China气息。

这种本土化、平民化的故事视角,成功消解了好莱坞的精英化套路。

让小人物与外星人来回博弈,让精英人群「滚一边儿去」,极大讽刺了外强中干的上流社会。

世界上的任何人,只要他认为自己高于其他人、高于其他物种,就必然被自己的高傲所反噬。

这样的中国故事,不管美国人喜不喜欢,反正巴塞君是真心喜欢。

在被称为「国产科幻电影元年」的2019年,势必会有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技术攻坚。

假以时日,中国人拍的《三体》,一定不会输给好莱坞大片。

但是,科幻电影和视觉大片之间,并不是完全的对等关系。

在大片之外,我们也需要像《疯狂的外星人》这样「混不吝」的科幻电影。

这次,宁浩用他一如既往的「混不吝」态度,活生生把神坛上的科幻题材拉下来,丢在地上当炮踩。

神秘危险的外星人,成了黄渤沈腾手中的「盘物」,供大家一笑。

这份年味十足的笑果,既是「宁浩帮」的倾情奉献,也是国产电影多元化的体现。

当落后文明与先进文明撞在一起,解决问题的,可能就是一顿火锅和几瓶白酒。

春节档电影大混战,力压群雄的,也正是这部长在地气上的《疯狂的外星人》。

你看那个外星人,麻麻赖赖的,干干巴巴的,一点都不圆润。

这种情况,我们就得去电影院,盘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