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流浪地球》,让我们开始告别观众“流量时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流浪地球》,让我们开始告别观众“流量时代”

曾经,流量演员用拙劣的演技赢得家财万贯,垃圾烂片拍成系列占领票房。

文|影视猩球 倪小猩

还记得2014年春节档吗?

那一年,《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成为春节档的黑马,拿下7亿票房。

7亿票房是什么概念?

不多不多,也就是超过了《让子弹飞》,位列当时华语片票房的第八位而已。

一年后,《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也跟着上映了。

当时有人怒骂华谊兄弟拍这种垃圾是在自杀,但这部“电影”还是成功卷走了4.3亿票房。

此后,中国电影市场正式迎来“流量为王”的时代。

说好听的,是“流量为王”,说不好听的,其实和“吃屎”没啥区别。

我们开始看到综艺也能变身电影圈钱的可怕景象,开始看到大荧幕成了想上就能上的地方。

作家、演员、主持人、歌手争着当导演拍电影,各种流量IP收钱收到手抽筋。

男有吴亦凡陈学冬,女有杨幂Angelababy。

流量演员用拙劣的演技赢得家财万贯。

《小时代》系列豆瓣均分4.5分,总票房超20亿;

《前任》系列豆瓣均分5.5分,总票房超22亿。

垃圾烂片拍成系列占领票房。

一直到2017年,豆瓣5分的《功夫瑜伽》甚至以17亿票房夺得春节档票房冠军。

而与此同时,国外进口的都是些什么电影?

《复仇者联盟》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星际穿越》、《头号玩家》……

很难想象吧,这些电影居然都活在同一个时代。

但问题是,我们的电影也都投入了很多钱来制作啊。

少则一两亿,多则十几亿。

那么这些钱都到哪去了?

我想,唯有范冰冰们才能知道答案。

渐渐地,观众“吃屎”、资本狂欢、流量圈钱的日子我们是越过越自然,越来越麻木。

资本开始研究,观众到底是喜欢吃榴莲味的屎,还是臭豆腐味的?

明星们变成催眠师,把屎喂到粉丝口中还能让他们相信,这很好吃。

这种迷幻又恶心的场景什么时候才结束?

2018年或许是一个节点。

那一年,《红海行动》拿下春节档票房冠军,“吃屎时代”开始走向末期。

《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出现,观众突然惊觉,我X,我们居然还能拍出这样成熟的军事题材电影?

《我不是药神》出现,观众激动地一把眼泪一把票,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我们总算也有了啊。

而如今,《流浪地球》出现,观众开始觉醒,中国电影的未来还真是能用电影票投出来的。

“质量时代”似乎来了。

1

大年初七,开工第一天,激烈的春节档电影以58亿总票房成绩收官。

没有意外,《流浪地球》成功登顶春节档票房冠军宝座。

截至目前,《流浪地球》累计票房已经达到25亿人民币,最终预测票房也不断攀升,高达51亿。

然而,与票房相反的,是不断下降的评分。

喔,我指的是豆瓣评分。

在豆瓣上,它以开局8.4分领跑春节档,7天过后,评分降到了7.9分。

其中点赞数最高的长评,给这部电影打了一星差评,2万多人点了“有用”按钮。

它的标题是:《流浪地球,不及格。》

事实上不仅仅是豆瓣,各大网络社区、大家的朋友圈都可以看到褒贬不一的评价。

有人说,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

也有人说,它除了特效一无是处。

所以,《流浪地球》真的值得吹爆OR不及格吗?

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可能两者都不是。

2

毋庸置疑,《流浪地球》并不完美。

除去科学层面的合理性探究,(毕竟影片讲述的是50年后的世界,以目前的科学成就去评判未来世界,我认为无解)

仅从电影层面分析的话,不论是人物塑造、故事推进,甚至是部分价值观取向上都存在问题。

例如,两位小演员以及整个救援队成员的人物形象塑造都不够饱满,以致于很多人看完都不知道救援队到底有几个人。

又如,吴京饰演的角色最后将人类所有希望寄托于被科学家判定成功几率几乎为0%的行为中(点燃木星),并且最终获得了官方认可,这生硬的转折显然无法说服观众。

再如,在所有人类都必须以抽签形式进入地下城的规则之下,主角却拥有免于抽签的特权,这种存在于生死面前的不平等,是否又是正确的价值观?

更别说女主演结尾处煽情到让人尴尬的演讲、时常出现的生硬笑点和泪点。

但因为这些,就说《流浪地球》不及格吗?

小猩并不认为,甚至对于我而言,它依旧瑕不遮瑜。

你发现了吗?影片几乎没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符号标识,比如熊猫、书法、京剧之类的,但是你却能深刻的感受到它的中国内核。

这是因为它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集体理念融进了电影里。

个人想出头可以,但最终依旧需要依靠世界各国的救援队协力才能完成人物;

地球有难,国外选择造诺亚方舟逃离,中国选择背着地球一起走。就像面对洪水,国外选择移民迁徙,中国选择大禹治水一样;

电影里同声传译解决了交流的困难,各国人民都能使用自己国家的语言。而在美国大片里,就连外星人都得学英语。

就是这种与世界主流灾难科幻片截然不同的设定,让《流浪地球》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颜色。

而在这些独特的设定之中,最该受到称赞的就是“饱和式救援”。

在影片中,“饱和型救援”指的是一个目标由多支队伍同时进行救援任务。主角历经千辛万苦即将到达目标点的时候,却发现救援任务已经被其他队伍完成。

这种集体主义英雄和国外推崇的个人英雄截然不同。

它不再只着重于呈现解决问题之后的“爽”,对于观众而言,它提供了反套路式的惊喜体验,也让故事更加趋于现实和厚重。

当然,《流浪地球》的这些优点并不足以让它承受现在的荣耀。

它真正优秀的地方,在于——

它把钱花在了该花的地方。

它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它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完善和前进。

3

《流浪地球》的优秀之处,我们一个个说。

一,它把钱花在了该花的地方。

《流浪地球》总投资成本在4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个数额是《银河护卫队》的四分之一。

再对标国内的电影,《西游记女儿国》投资成本5.5亿,《阿修罗》投资成本7.5亿。

这样一对比,你就知道《流浪地球》有多良心了。

演员降低片酬,摄像制作人导演自掏腰包,吴京带资进组。

全片2003个特效镜头,大部分由中国公司完成,平均每个镜头改100版以上。

全片超过10000件道具,全部全新设计、全新制作。

为了绝对真实的场景效果,他们甚至搭建了10万平米,相当于一个大型小区的实景。

当然,再多的付出如果没有好的成效也都只能是扯淡。

所幸,《流浪地球》的特效可以说创造了目前中国电影的顶峰,甚至比起一些好莱坞影片也不遑多让。

2019年1月22日,新华社曾发布一条新闻,但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

新闻里说,自2018年10月开展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工作以来,影视行业纳税人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截至2018年底,自查申报税款117.47亿元,已入库115.53亿元。

117.47亿,可以拍29部《流浪地球》了。

范冰冰冯小刚华谊兄弟们不曾想过,如果人人都像郭帆这样拍电影,中国观众又怎会吃那么多年的“屎”。

二,它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流浪地球》的热门问题:

“为什么大家乐于见到《流浪地球》票房大卖?”

最多人认可的一个观点是:

“因为想看到下一部这样的电影。”

电影不是情怀、不是慈善,是腥风血雨的商业世界。

资方并不在意是否道德、是否好看、是否是“屎”,他在意的只有一点:投资回报率。

而《流浪地球》的票房成功,无疑给资方、演员、导演,给所有电影工作者带来了方向和希望:

原来,观众爱看这样的电影;原来,中国也可以做科幻。

《流浪地球》不完美,但它总算为中国科幻电影起了个头,一部成功,就会有十部,十部成功,就会有一百部。

如此一来,国产科幻片便也有了希望。

三,它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完善和前进。

翻翻全球票房排行榜,你会发现,前十名全部都是“重工业”电影。

全球票房排行TOP10:《阿凡达》《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侏罗纪世界》《复仇者联盟》《速度与激情7》《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黑豹》《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而这其中,有7部是科幻类型片。

中国电影工业想要有较大的突破和发展,想要进入全球视野,就必然需要发展“重工业”电影,再进一步就是,发展科幻电影。

说到底,电影便是技术的产物。所谓“重工业”就是用极致的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去“雕琢”一部电影。

拿特效部分来说,在“重工业”流程下,应当细致划分到“星空特效”、“飞船特效”、“动物特效”等等,每一种特效都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和竞争市场。

但电影圈的人都知道,这有多难。

就目前的中国电影现状来说,我们还处在小作坊阶段。偶尔出现的大制作电影,也基本上需要国外技术的援助。

但现在,《流浪地球》出现了。

它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制造科幻电影的能力以及存在庞大的消费需求市场。

当市场需求增长到一定程度,人们对于工业化的需求就越强烈。

在反复的哺育中,中国电影工业便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提升。

4

事实上,现在设想这一切还为之尚早。

就影片质量来说,《流浪地球》仅仅是开始,离一流的作品还差得很远。

就电影市场来说,《流浪地球》的推动也仅仅是一小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

至少,我们已经开始告别观众“吃屎”的时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流浪地球》,让我们开始告别观众“流量时代”

曾经,流量演员用拙劣的演技赢得家财万贯,垃圾烂片拍成系列占领票房。

文|影视猩球 倪小猩

还记得2014年春节档吗?

那一年,《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成为春节档的黑马,拿下7亿票房。

7亿票房是什么概念?

不多不多,也就是超过了《让子弹飞》,位列当时华语片票房的第八位而已。

一年后,《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也跟着上映了。

当时有人怒骂华谊兄弟拍这种垃圾是在自杀,但这部“电影”还是成功卷走了4.3亿票房。

此后,中国电影市场正式迎来“流量为王”的时代。

说好听的,是“流量为王”,说不好听的,其实和“吃屎”没啥区别。

我们开始看到综艺也能变身电影圈钱的可怕景象,开始看到大荧幕成了想上就能上的地方。

作家、演员、主持人、歌手争着当导演拍电影,各种流量IP收钱收到手抽筋。

男有吴亦凡陈学冬,女有杨幂Angelababy。

流量演员用拙劣的演技赢得家财万贯。

《小时代》系列豆瓣均分4.5分,总票房超20亿;

《前任》系列豆瓣均分5.5分,总票房超22亿。

垃圾烂片拍成系列占领票房。

一直到2017年,豆瓣5分的《功夫瑜伽》甚至以17亿票房夺得春节档票房冠军。

而与此同时,国外进口的都是些什么电影?

《复仇者联盟》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星际穿越》、《头号玩家》……

很难想象吧,这些电影居然都活在同一个时代。

但问题是,我们的电影也都投入了很多钱来制作啊。

少则一两亿,多则十几亿。

那么这些钱都到哪去了?

我想,唯有范冰冰们才能知道答案。

渐渐地,观众“吃屎”、资本狂欢、流量圈钱的日子我们是越过越自然,越来越麻木。

资本开始研究,观众到底是喜欢吃榴莲味的屎,还是臭豆腐味的?

明星们变成催眠师,把屎喂到粉丝口中还能让他们相信,这很好吃。

这种迷幻又恶心的场景什么时候才结束?

2018年或许是一个节点。

那一年,《红海行动》拿下春节档票房冠军,“吃屎时代”开始走向末期。

《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出现,观众突然惊觉,我X,我们居然还能拍出这样成熟的军事题材电影?

《我不是药神》出现,观众激动地一把眼泪一把票,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我们总算也有了啊。

而如今,《流浪地球》出现,观众开始觉醒,中国电影的未来还真是能用电影票投出来的。

“质量时代”似乎来了。

1

大年初七,开工第一天,激烈的春节档电影以58亿总票房成绩收官。

没有意外,《流浪地球》成功登顶春节档票房冠军宝座。

截至目前,《流浪地球》累计票房已经达到25亿人民币,最终预测票房也不断攀升,高达51亿。

然而,与票房相反的,是不断下降的评分。

喔,我指的是豆瓣评分。

在豆瓣上,它以开局8.4分领跑春节档,7天过后,评分降到了7.9分。

其中点赞数最高的长评,给这部电影打了一星差评,2万多人点了“有用”按钮。

它的标题是:《流浪地球,不及格。》

事实上不仅仅是豆瓣,各大网络社区、大家的朋友圈都可以看到褒贬不一的评价。

有人说,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

也有人说,它除了特效一无是处。

所以,《流浪地球》真的值得吹爆OR不及格吗?

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可能两者都不是。

2

毋庸置疑,《流浪地球》并不完美。

除去科学层面的合理性探究,(毕竟影片讲述的是50年后的世界,以目前的科学成就去评判未来世界,我认为无解)

仅从电影层面分析的话,不论是人物塑造、故事推进,甚至是部分价值观取向上都存在问题。

例如,两位小演员以及整个救援队成员的人物形象塑造都不够饱满,以致于很多人看完都不知道救援队到底有几个人。

又如,吴京饰演的角色最后将人类所有希望寄托于被科学家判定成功几率几乎为0%的行为中(点燃木星),并且最终获得了官方认可,这生硬的转折显然无法说服观众。

再如,在所有人类都必须以抽签形式进入地下城的规则之下,主角却拥有免于抽签的特权,这种存在于生死面前的不平等,是否又是正确的价值观?

更别说女主演结尾处煽情到让人尴尬的演讲、时常出现的生硬笑点和泪点。

但因为这些,就说《流浪地球》不及格吗?

小猩并不认为,甚至对于我而言,它依旧瑕不遮瑜。

你发现了吗?影片几乎没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符号标识,比如熊猫、书法、京剧之类的,但是你却能深刻的感受到它的中国内核。

这是因为它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集体理念融进了电影里。

个人想出头可以,但最终依旧需要依靠世界各国的救援队协力才能完成人物;

地球有难,国外选择造诺亚方舟逃离,中国选择背着地球一起走。就像面对洪水,国外选择移民迁徙,中国选择大禹治水一样;

电影里同声传译解决了交流的困难,各国人民都能使用自己国家的语言。而在美国大片里,就连外星人都得学英语。

就是这种与世界主流灾难科幻片截然不同的设定,让《流浪地球》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颜色。

而在这些独特的设定之中,最该受到称赞的就是“饱和式救援”。

在影片中,“饱和型救援”指的是一个目标由多支队伍同时进行救援任务。主角历经千辛万苦即将到达目标点的时候,却发现救援任务已经被其他队伍完成。

这种集体主义英雄和国外推崇的个人英雄截然不同。

它不再只着重于呈现解决问题之后的“爽”,对于观众而言,它提供了反套路式的惊喜体验,也让故事更加趋于现实和厚重。

当然,《流浪地球》的这些优点并不足以让它承受现在的荣耀。

它真正优秀的地方,在于——

它把钱花在了该花的地方。

它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它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完善和前进。

3

《流浪地球》的优秀之处,我们一个个说。

一,它把钱花在了该花的地方。

《流浪地球》总投资成本在4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个数额是《银河护卫队》的四分之一。

再对标国内的电影,《西游记女儿国》投资成本5.5亿,《阿修罗》投资成本7.5亿。

这样一对比,你就知道《流浪地球》有多良心了。

演员降低片酬,摄像制作人导演自掏腰包,吴京带资进组。

全片2003个特效镜头,大部分由中国公司完成,平均每个镜头改100版以上。

全片超过10000件道具,全部全新设计、全新制作。

为了绝对真实的场景效果,他们甚至搭建了10万平米,相当于一个大型小区的实景。

当然,再多的付出如果没有好的成效也都只能是扯淡。

所幸,《流浪地球》的特效可以说创造了目前中国电影的顶峰,甚至比起一些好莱坞影片也不遑多让。

2019年1月22日,新华社曾发布一条新闻,但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

新闻里说,自2018年10月开展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工作以来,影视行业纳税人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截至2018年底,自查申报税款117.47亿元,已入库115.53亿元。

117.47亿,可以拍29部《流浪地球》了。

范冰冰冯小刚华谊兄弟们不曾想过,如果人人都像郭帆这样拍电影,中国观众又怎会吃那么多年的“屎”。

二,它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流浪地球》的热门问题:

“为什么大家乐于见到《流浪地球》票房大卖?”

最多人认可的一个观点是:

“因为想看到下一部这样的电影。”

电影不是情怀、不是慈善,是腥风血雨的商业世界。

资方并不在意是否道德、是否好看、是否是“屎”,他在意的只有一点:投资回报率。

而《流浪地球》的票房成功,无疑给资方、演员、导演,给所有电影工作者带来了方向和希望:

原来,观众爱看这样的电影;原来,中国也可以做科幻。

《流浪地球》不完美,但它总算为中国科幻电影起了个头,一部成功,就会有十部,十部成功,就会有一百部。

如此一来,国产科幻片便也有了希望。

三,它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完善和前进。

翻翻全球票房排行榜,你会发现,前十名全部都是“重工业”电影。

全球票房排行TOP10:《阿凡达》《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侏罗纪世界》《复仇者联盟》《速度与激情7》《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黑豹》《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而这其中,有7部是科幻类型片。

中国电影工业想要有较大的突破和发展,想要进入全球视野,就必然需要发展“重工业”电影,再进一步就是,发展科幻电影。

说到底,电影便是技术的产物。所谓“重工业”就是用极致的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去“雕琢”一部电影。

拿特效部分来说,在“重工业”流程下,应当细致划分到“星空特效”、“飞船特效”、“动物特效”等等,每一种特效都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和竞争市场。

但电影圈的人都知道,这有多难。

就目前的中国电影现状来说,我们还处在小作坊阶段。偶尔出现的大制作电影,也基本上需要国外技术的援助。

但现在,《流浪地球》出现了。

它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制造科幻电影的能力以及存在庞大的消费需求市场。

当市场需求增长到一定程度,人们对于工业化的需求就越强烈。

在反复的哺育中,中国电影工业便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提升。

4

事实上,现在设想这一切还为之尚早。

就影片质量来说,《流浪地球》仅仅是开始,离一流的作品还差得很远。

就电影市场来说,《流浪地球》的推动也仅仅是一小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

至少,我们已经开始告别观众“吃屎”的时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