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电影评论的“飞船派”和“地球派”,豆瓣和知乎的分歧有多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电影评论的“飞船派”和“地球派”,豆瓣和知乎的分歧有多大

理论上来说,两派的做法,都是最终形成一个数值,给观众参考。但两者的逻辑完全不同,因此会形成口碑差异比较大的情况。

文|三声

春节档,火了《流浪地球》,但在豆瓣电影上,由这部电影引起的大量报复性一星评论、反报复的给豆瓣App差评的行动,却让豆瓣在春节后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事件本身报道众多,这篇文章无意还原或者评论此事,但风波发生的深层原因和国内电影评论市场环境,倒更值得研究和关注。

《流浪地球》原版小说里,当因为太阳老化可能发生氦闪毁灭地球的时候,地球人类分裂成两大派别:飞船派和地球派。分歧在于,人类应该造宇宙飞船送走一小拨人保留地球文明,还是造行星发动机,带着地球一起逃亡。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电影评论市场,也分为两派,我们可以称之为“打分派”和“推荐派”。打分派以豆瓣电影为代表,意思是给一部电影评分,10分满分,理论上,分数越高电影就越好看(或者说越优秀,毕竟优秀和好看还不一样)。推荐派是让观众做选择题:你是否推荐别人看这部电影?只有是或否两个选项,最终形成“推荐度”。例如,一部电影的推荐度只有30%的话,那有很大可能,你也不会喜欢它。这一类的代表是烂番茄和知乎。

理论上来说,两派的做法,都是最终形成一个数值,给观众参考。但两者的逻辑完全不同,因此会形成口碑差异比较大的情况。我们筛选了代表性的两家:豆瓣和知乎,电影评价中口碑分化最大的十部电影,可以窥见一些端倪。对普通观众来说,推荐派更具有参考价值,而打分派则可能存在标准不统一、情绪性极端评分等情况,造成电影分数公正性被影响。

一出好戏

知乎推荐度85%

豆瓣电影7.1

影帝黄渤的导演处女作。这部备受期待的作品因为“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往里塞了太多东西”,而遭遇了一定程度上的口碑下滑。同时,带有魔幻现实色彩的作品,在豆瓣也一直存在分数偏低的情况,好评度颇高的《hello 树先生》也只有7.5分,已经是同类作品中难得的高分了。相比之下,知乎用户对这部完成度较高的作品比较宽容,探讨人性、善用隐喻的作品也更被知乎的电影用户所接受。85%的推荐度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商业电影。

西虹市首富

知乎推荐度77%

豆瓣电影6.5

两大平台另一个有意思的差异是,对于纯商业电影的包容性。例如漫威宇宙电影,知乎的认可度要高于豆瓣。例如开心麻花的《西虹市首富》。在豆瓣电影上对《西虹市首富》的长评中,排名第一的评论标题大概很能说明问题:“是不是夸《西虹市首富》就是没逼格?”成立已经超过14年的豆瓣,活跃用户相对稳定,也客观上存在一些“政治正确”,其中对于纯娱乐、商业电影的无形歧视就是其一:在电影文艺标准中,商业片的艺术价值不高,而作为老用户、KOL,打出的分数代表了自己审美,因此纯商业片的“好看”标准就被忽视。而推荐制下,用户则没有这么复杂的心路历程,推荐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好看。更重要的一点是,知乎上表达观点、审美可以通过写文章、回答问题来进行,而不是单纯的分数。

动物世界

知乎推荐度83%

豆瓣电影7.2

改编自日本漫画《赌博默示录》的悬疑剧情片,节奏紧张、剧情流畅,是李易峰的翻身之作。“李易峰终于有了自己代表作。”一方面此类电影在豆瓣总体评分偏低——悬疑、惊悚的剧情片对剧本和细节设置要求极高,机械的故障率和精密度也是成正比的,因此在专业影评人中“扣分点”也就比较多。另外但凡主演有李易峰、杨幂、鹿晗等几位“烂片专业户”的影视作品,会出现一些黑粉打出的报复性低分。这是这类影视在豆瓣口碑低于知乎的主要原因。

地球最后的夜晚

知乎推荐度39%

豆瓣电影6.9

对于这部片子的争议性,在这两家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豆瓣的种子用户是文青,知乎的种子用户是泛科技互联网,这决定了两个平台对电影评判的审美喜好:形式感十足、不刻意遵循电影工业模版(有时候相对晦涩、缓慢)的文艺片,在豆瓣拥有大量的拥趸。而知乎对于形式感的追求远不如豆瓣这么执着。结果就是,当一部作品的场景刻意营造形式感、和剧情割裂的时候,在知乎的口碑毫无疑问将会雪崩。客观的说,对于文艺片,豆瓣的执着和知乎的无感,都不值得提倡,但对于小众审美的电影,知乎的推荐度标准比豆瓣的评分制,对普通用户更有观影的参考价值。

黑豹

知乎推荐度52%

豆瓣电影6.5

知乎对工业电影的包容性更高,但漫威的《黑豹》是一个例外。这部片子整体口碑比不上其他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但在豆瓣至少是及格的。在知乎的口碑偏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黑豹》中对于黑人和非洲文化的展现过于脸谱化,浮于表面,让主流的知乎用户感觉受到了好莱坞的傲慢,和黄种人在美国文化中同样不受尊重的现状。知乎用户对于作品所呈现的社会人文因素更为重视,有更强的延展性。但单纯就这部电影来看,流畅度并没有推荐度所体现的这么不堪。

千与千寻

知乎推荐度81%

豆瓣电影9.3

宫崎骏的经典代表作《千与千寻》在两个平台上的口碑其实非常一致,并没有争议和分化,数值的差异只有一个原因:动漫作品在豆瓣的评分偏高。一般来说,剧情片8分以上在豆瓣已算高分,但对于动漫电影这个标准大概要提高到9分。这是评价体系带来的差异:推荐制下不会出现对于电影类型不同产生的标准不统一,唯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作品过于小众,用户样本不够而造成个别作品推荐度偏高的情况。但前者是系统性的问题,后者是细节性的问题。

天堂电影院

知乎推荐度75%

豆瓣电影9.1

托纳多雷的西西里三部曲,在知乎的推荐度都低于豆瓣。一方面,影片的文艺气质在豆瓣更受推崇。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成为影史经典的作品,豆瓣用户也会下意识调高基准分。而知乎用户的思维大概是:我知道它地位很高、创造了多少新的拍摄手法,但放在今天就是没那么好看啊,那我不推荐好了。

沉默的羔羊

知乎推荐度76%

豆瓣电影8.8

和《天堂电影院》一样,《沉默的羔羊》是影史上标志性的经典作品,神话了的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和惊艳的朱迪·福斯特,都让这部电影在作品本身之外,加分不少。但这不影响知乎用户在认可它的经典的同时,按下“不推荐”。

熔炉

知乎推荐度79%

豆瓣电影9.3

这部2011年的韩国电影,体现了真实的儿童性侵事件,而在我国国内类似事件成为社会热点的时候,成为一部带有特殊意义的、现象级的作品,豆瓣的高分实际是群体性态度的体现。这一点在大量体现社会事件的韩国影片上表现明显。

恐怖直播

知乎推荐度73%

豆瓣电影 8.7

有一定社会意义的韩国电影在豆瓣的评分都不会太低,完成度如《恐怖直播》这样的更是容易获得8.5以上的高分。此外,现实类的悬疑片更容易在知乎被严格审视:是否有逻辑和常识上的瑕疵?是否有技术甚至物理上的bug?要知道《流浪地球》里点燃木星的情节是否合理,在知乎上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但这一点在《动物世界》这种架空世界里不太适用。两者相加,形成了《恐怖直播》的口碑差距。

打分派和推荐派,不同土壤下的产物

豆瓣分数更客观,还是知乎推荐度更可信?在两年前,大部分电影爱好者只看一个豆瓣电影的分数,就能决定是否花费两个小时看一部电影,但两年后的这届观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个简单的分数了。

表面上,两个派别对电影推荐只是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但两者的逻辑完全不同:

打分派,是分数在前,评价、理由在后。这种模式目的明确——需要给电影一个分数,立题、破题再证题。理论上,直接打分是一件非常个人和主观的行为,难免因为喜好而改变评判标准、出现极端化的评分,例如近期的《流浪地球》一星事件。

推荐派,国内以知乎为代表,国外以烂番茄为代表,简单的“是否推荐别人观看”选择,更能代表大众审美,并且能够给到普通观众直观的参考,几乎没有学习门槛:不用辨别这个高分是否被其他因素影响,例如晦涩但艺术价值很高的文艺片并不适合大部分用户。

而推荐制度在中国其实发展历程更特别一些:先有用户的关注、形成讨论、沉淀下优质的内容,再推出了电影推荐制度。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使得推荐度的数值,是自然产生:用户看过电影,又了解足够全面、专业和丰富的评论、知识(例如《头号玩家》里海量的彩蛋、《死侍》里各种梗和恶搞元素),再给出的推荐就客观理智很多,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情绪化的极端打分。另一方面,内容的丰富度,对于电影本身和用户观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延展。

另一个有些被忽视的重点是,当知乎近两年体量极速增长,成为一个全民平台的时候,在电影这个垂直领域的内容,丰富性大大扩展。一个电影下面的各种问题,会吸引电影导演、主演等等参与者亲自答,各领域的用户也可以就一个问题展开表达讨论,这种社区互动模式,比传统影视评分网站的文章列表形式给观众的参考价值更大。只是在内容沉淀上,新晋者还需要积累,无法和十几年的豆瓣片库媲美。

《流浪地球》恶意差评事件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但豆瓣社区本身的机制所暴露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否则恶意差评豆瓣App的事件也不会如此严重。只是对于被市场教育许久、审美大大提高,“不好忽悠”了的普通观众来说,了解各平台的差异,得到更有价值的推荐、让自己的票价和时间不被浪费,这个需求才更实际和迫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知乎

3.7k
  • “知乎AI先行者沙龙”上海站:大咖齐聚共话产业新篇章
  • 知乎-W(02390.HK):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11.383亿元 同比增长2.2%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影评论的“飞船派”和“地球派”,豆瓣和知乎的分歧有多大

理论上来说,两派的做法,都是最终形成一个数值,给观众参考。但两者的逻辑完全不同,因此会形成口碑差异比较大的情况。

文|三声

春节档,火了《流浪地球》,但在豆瓣电影上,由这部电影引起的大量报复性一星评论、反报复的给豆瓣App差评的行动,却让豆瓣在春节后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事件本身报道众多,这篇文章无意还原或者评论此事,但风波发生的深层原因和国内电影评论市场环境,倒更值得研究和关注。

《流浪地球》原版小说里,当因为太阳老化可能发生氦闪毁灭地球的时候,地球人类分裂成两大派别:飞船派和地球派。分歧在于,人类应该造宇宙飞船送走一小拨人保留地球文明,还是造行星发动机,带着地球一起逃亡。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电影评论市场,也分为两派,我们可以称之为“打分派”和“推荐派”。打分派以豆瓣电影为代表,意思是给一部电影评分,10分满分,理论上,分数越高电影就越好看(或者说越优秀,毕竟优秀和好看还不一样)。推荐派是让观众做选择题:你是否推荐别人看这部电影?只有是或否两个选项,最终形成“推荐度”。例如,一部电影的推荐度只有30%的话,那有很大可能,你也不会喜欢它。这一类的代表是烂番茄和知乎。

理论上来说,两派的做法,都是最终形成一个数值,给观众参考。但两者的逻辑完全不同,因此会形成口碑差异比较大的情况。我们筛选了代表性的两家:豆瓣和知乎,电影评价中口碑分化最大的十部电影,可以窥见一些端倪。对普通观众来说,推荐派更具有参考价值,而打分派则可能存在标准不统一、情绪性极端评分等情况,造成电影分数公正性被影响。

一出好戏

知乎推荐度85%

豆瓣电影7.1

影帝黄渤的导演处女作。这部备受期待的作品因为“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往里塞了太多东西”,而遭遇了一定程度上的口碑下滑。同时,带有魔幻现实色彩的作品,在豆瓣也一直存在分数偏低的情况,好评度颇高的《hello 树先生》也只有7.5分,已经是同类作品中难得的高分了。相比之下,知乎用户对这部完成度较高的作品比较宽容,探讨人性、善用隐喻的作品也更被知乎的电影用户所接受。85%的推荐度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商业电影。

西虹市首富

知乎推荐度77%

豆瓣电影6.5

两大平台另一个有意思的差异是,对于纯商业电影的包容性。例如漫威宇宙电影,知乎的认可度要高于豆瓣。例如开心麻花的《西虹市首富》。在豆瓣电影上对《西虹市首富》的长评中,排名第一的评论标题大概很能说明问题:“是不是夸《西虹市首富》就是没逼格?”成立已经超过14年的豆瓣,活跃用户相对稳定,也客观上存在一些“政治正确”,其中对于纯娱乐、商业电影的无形歧视就是其一:在电影文艺标准中,商业片的艺术价值不高,而作为老用户、KOL,打出的分数代表了自己审美,因此纯商业片的“好看”标准就被忽视。而推荐制下,用户则没有这么复杂的心路历程,推荐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好看。更重要的一点是,知乎上表达观点、审美可以通过写文章、回答问题来进行,而不是单纯的分数。

动物世界

知乎推荐度83%

豆瓣电影7.2

改编自日本漫画《赌博默示录》的悬疑剧情片,节奏紧张、剧情流畅,是李易峰的翻身之作。“李易峰终于有了自己代表作。”一方面此类电影在豆瓣总体评分偏低——悬疑、惊悚的剧情片对剧本和细节设置要求极高,机械的故障率和精密度也是成正比的,因此在专业影评人中“扣分点”也就比较多。另外但凡主演有李易峰、杨幂、鹿晗等几位“烂片专业户”的影视作品,会出现一些黑粉打出的报复性低分。这是这类影视在豆瓣口碑低于知乎的主要原因。

地球最后的夜晚

知乎推荐度39%

豆瓣电影6.9

对于这部片子的争议性,在这两家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豆瓣的种子用户是文青,知乎的种子用户是泛科技互联网,这决定了两个平台对电影评判的审美喜好:形式感十足、不刻意遵循电影工业模版(有时候相对晦涩、缓慢)的文艺片,在豆瓣拥有大量的拥趸。而知乎对于形式感的追求远不如豆瓣这么执着。结果就是,当一部作品的场景刻意营造形式感、和剧情割裂的时候,在知乎的口碑毫无疑问将会雪崩。客观的说,对于文艺片,豆瓣的执着和知乎的无感,都不值得提倡,但对于小众审美的电影,知乎的推荐度标准比豆瓣的评分制,对普通用户更有观影的参考价值。

黑豹

知乎推荐度52%

豆瓣电影6.5

知乎对工业电影的包容性更高,但漫威的《黑豹》是一个例外。这部片子整体口碑比不上其他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但在豆瓣至少是及格的。在知乎的口碑偏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黑豹》中对于黑人和非洲文化的展现过于脸谱化,浮于表面,让主流的知乎用户感觉受到了好莱坞的傲慢,和黄种人在美国文化中同样不受尊重的现状。知乎用户对于作品所呈现的社会人文因素更为重视,有更强的延展性。但单纯就这部电影来看,流畅度并没有推荐度所体现的这么不堪。

千与千寻

知乎推荐度81%

豆瓣电影9.3

宫崎骏的经典代表作《千与千寻》在两个平台上的口碑其实非常一致,并没有争议和分化,数值的差异只有一个原因:动漫作品在豆瓣的评分偏高。一般来说,剧情片8分以上在豆瓣已算高分,但对于动漫电影这个标准大概要提高到9分。这是评价体系带来的差异:推荐制下不会出现对于电影类型不同产生的标准不统一,唯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作品过于小众,用户样本不够而造成个别作品推荐度偏高的情况。但前者是系统性的问题,后者是细节性的问题。

天堂电影院

知乎推荐度75%

豆瓣电影9.1

托纳多雷的西西里三部曲,在知乎的推荐度都低于豆瓣。一方面,影片的文艺气质在豆瓣更受推崇。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成为影史经典的作品,豆瓣用户也会下意识调高基准分。而知乎用户的思维大概是:我知道它地位很高、创造了多少新的拍摄手法,但放在今天就是没那么好看啊,那我不推荐好了。

沉默的羔羊

知乎推荐度76%

豆瓣电影8.8

和《天堂电影院》一样,《沉默的羔羊》是影史上标志性的经典作品,神话了的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和惊艳的朱迪·福斯特,都让这部电影在作品本身之外,加分不少。但这不影响知乎用户在认可它的经典的同时,按下“不推荐”。

熔炉

知乎推荐度79%

豆瓣电影9.3

这部2011年的韩国电影,体现了真实的儿童性侵事件,而在我国国内类似事件成为社会热点的时候,成为一部带有特殊意义的、现象级的作品,豆瓣的高分实际是群体性态度的体现。这一点在大量体现社会事件的韩国影片上表现明显。

恐怖直播

知乎推荐度73%

豆瓣电影 8.7

有一定社会意义的韩国电影在豆瓣的评分都不会太低,完成度如《恐怖直播》这样的更是容易获得8.5以上的高分。此外,现实类的悬疑片更容易在知乎被严格审视:是否有逻辑和常识上的瑕疵?是否有技术甚至物理上的bug?要知道《流浪地球》里点燃木星的情节是否合理,在知乎上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但这一点在《动物世界》这种架空世界里不太适用。两者相加,形成了《恐怖直播》的口碑差距。

打分派和推荐派,不同土壤下的产物

豆瓣分数更客观,还是知乎推荐度更可信?在两年前,大部分电影爱好者只看一个豆瓣电影的分数,就能决定是否花费两个小时看一部电影,但两年后的这届观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个简单的分数了。

表面上,两个派别对电影推荐只是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但两者的逻辑完全不同:

打分派,是分数在前,评价、理由在后。这种模式目的明确——需要给电影一个分数,立题、破题再证题。理论上,直接打分是一件非常个人和主观的行为,难免因为喜好而改变评判标准、出现极端化的评分,例如近期的《流浪地球》一星事件。

推荐派,国内以知乎为代表,国外以烂番茄为代表,简单的“是否推荐别人观看”选择,更能代表大众审美,并且能够给到普通观众直观的参考,几乎没有学习门槛:不用辨别这个高分是否被其他因素影响,例如晦涩但艺术价值很高的文艺片并不适合大部分用户。

而推荐制度在中国其实发展历程更特别一些:先有用户的关注、形成讨论、沉淀下优质的内容,再推出了电影推荐制度。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使得推荐度的数值,是自然产生:用户看过电影,又了解足够全面、专业和丰富的评论、知识(例如《头号玩家》里海量的彩蛋、《死侍》里各种梗和恶搞元素),再给出的推荐就客观理智很多,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情绪化的极端打分。另一方面,内容的丰富度,对于电影本身和用户观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延展。

另一个有些被忽视的重点是,当知乎近两年体量极速增长,成为一个全民平台的时候,在电影这个垂直领域的内容,丰富性大大扩展。一个电影下面的各种问题,会吸引电影导演、主演等等参与者亲自答,各领域的用户也可以就一个问题展开表达讨论,这种社区互动模式,比传统影视评分网站的文章列表形式给观众的参考价值更大。只是在内容沉淀上,新晋者还需要积累,无法和十几年的豆瓣片库媲美。

《流浪地球》恶意差评事件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但豆瓣社区本身的机制所暴露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否则恶意差评豆瓣App的事件也不会如此严重。只是对于被市场教育许久、审美大大提高,“不好忽悠”了的普通观众来说,了解各平台的差异,得到更有价值的推荐、让自己的票价和时间不被浪费,这个需求才更实际和迫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