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看到这几个奇葩产业园,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如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看到这几个奇葩产业园,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如猪

原来,你梦寐以求的不用工作享受人生,二师兄已经实现了!

文|创邑icity

猪年来了,我们来聊聊养猪那些事。

猪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重要?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7亿头生猪出栏,出栏量占据全球的55%以上,市场规模达到1.1万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两个中国人,每年就要吃掉一头猪。

提起二师兄,你的脑海可能会先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肮脏的生长环境。

无忧无虑的个性。

还有悲惨的命运。

提起产业园,大多数人的印象是这样的。

林立的工厂。

还有高科技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

如果你认为产业园从来就不具备养殖功能,那你就OUT了。在中国,偏偏就有一些“不务正业”的产业园,把花式养猪玩儿出了新境界——在这些奇葩产业园里,不但有好吃、好喝、好娱乐、豪华套间让二师兄乐享“猪生”,还有猪脸识别、AI、大数据给“二师兄”带来科技关怀。

What?原来,你梦寐以求的不用工作享受人生,二师兄已经实现了!

1、综合福利养猪法,两人可养15万头猪

在位于山东省的滨州中裕农牧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二师兄们成长的乐园,这里不但没有传统养猪场脏、乱、臭的场面,反而是一片绿树扶风、鸟语花香、空气清净的舒适环景。

在这里,二师兄们拥有窗明几净、音乐环绕的居住环境,电脑控制、全程管道输送的饲喂方式,自动饮水系统、定期淋浴系统一应俱全,尿液粪便通过地面漏缝直接进入地下管道,初步处理后进入沼气池,沤肥发电。

产业园的工作人员开发了“综合福利养猪法”,让“猪的生活条件堪比人”。高度自动化养猪、农牧互动循环、高效生态节能,破解“猪周期”难题,其中的核心是科技。正是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在这里两个工人即可饲养15万头猪,并形成了一条赚钱的生态链条。

2、猪吃食堂住楼房,博士门槛选猪倌

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第一个以农牧业为特色的高新区。这里出产的荣昌猪小有名气——荣昌猪高瘦肉率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追求,其一层肥一层瘦的肉质,成了川菜“回锅肉”的最佳首选食材。

在这个园区,荣昌猪过上了“猪吃食堂、住楼房、有保健、能洗澡”的幸福生活。这里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饲料配方,小猪吃什么,公猪、母猪吃什么都不一样。

猪场在设计上做到了干湿分离,采用泡沫消毒系统、稀料投食系统、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系统,喂养、消毒、清理全自动化,工作人员进入猪场,还需要全身消毒与换装。

当然,这还是依靠科技的力量。以前养猪,农村大妈大字不认识几个就能养。儿时曾经被父母念叨过“不好好学习长大只能去养猪”的同学,看到这里可以洗洗睡了——在荣昌高新区里,博士、硕士“猪倌”一大堆,现有畜牧科教人员2278名,其中博士128名,硕士376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科技人员88名。

写到这里,小编忍不住对正在看“小猪佩奇”的两岁儿子严肃地说道:“不好好读书,以后连养猪都不配!”看着他迷惑的眼神,不知道他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3、猪脸识别助猪成长,机器人成专职保姆

2018年被称为互联网养猪元年,继此前的网易丁磊养猪之后,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们纷纷玩儿起跨界养猪。严格来说,这些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武装起来的猪场,就是一个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高科技产业园。

先来说一说京东的养猪大法。

京东智能化养猪棚

京东的养猪方案同样主打数字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这一套被称为“神农大脑”的技术,是京东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机构共同合作的养殖场数字化解决方案。

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猪脸识别”技术,通过识别每只猪来观测和记录猪的体重、生长、健康情况;自动调节风机、水帘、暖气等设备,控制猪舍温度、湿度;实现猪饲料的精准配置,从而节约成本。

生产环节让饲养人员不再从事日常繁重又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更帮助猪场准确纪录每一只猪的实时信息,并保证每一只猪可以合理进食保持较为标准的体型,提高猪场的整体科技性。

据京东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照前期的数据测算,该解决方案部署完成1年内,可以将养殖人工成本减少30%~50%左右,降低饲料使用量8%~10%,并且平均缩短出栏时间5~8天。按照中国每年出栏7亿头生猪来计算,京东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产业每年降低超过500亿元成本。

4、智能养猪搞得好,漂亮媳妇娶得早

阿里巴巴的养猪大业,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也把人工智能养猪搞得风生水起。

在互联网上,几幅超级接地气的农村标语,将人工智能与养猪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结合在一起。

实际上,这并不是恶搞。这是阿里云和四川特驱集团研发的“世界首创AI养猪”,结合了人工智能、云计算、视频技术和语音技术。

这套被称为“ET大脑”的技术在过去一年中已经在交通、工业、医疗等领域落地,应用到养猪上,ET大脑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视频分析,为每头猪建立档案,其中包括猪的品种、日龄、进食状况、运动强度等数据。这些数据可对猪的进食特征、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其贯穿到整个养殖过程中,以此全面实现人工智能养猪。

举例来说,在养猪的过程中,刚出生的小猪通常会面临被母猪压住导致死亡的问题。AI养猪可通过图像识别、叫声识别、温度感知等技术,分辨每天有多少小猪出生,判断顺产还是助产,以及哪只小猪被压等状况。

目前,阿里云的AI养猪技术已经应用在百万级的养猪场上,在这些猪场中还经常可以看见工作人员电脑上出现这样的提示“母猪杜洛克C7259号,没有怀孕,请在12小时内再次安排配种!”

5、住公寓蹲马桶,过好浪漫猪生

与京东和阿里养殖场的金属风不同的是,网易的养殖场可以用温婉来形容。在升级技术进行科技化养殖的基础上,网易提倡人性化养殖。因此,二师兄们在这里的日子比人还巴适。

网易味央位于浙江湖州安吉的养殖场

2011年,“网易养猪场”宣布落户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总面积1200亩,称“丁家猪”将蹲马桶、睡公寓、不吃药,并保证全程无臭气。

图片来源:网易农业事业部

作为最早跨界养猪的互联网企业,网易采用自有养殖场,形成了全产业链自营的模式生产。二师兄们住在“安缦法云”之称的猪舍、不用限位栏、听音乐、玩玩具、吃自动投食的液态料,让小编再一次对二师兄心生羡慕。

网易掌门人丁磊和他的网易味央黑猪

其实,家猪的正常寿命有20年左右,在户外生存的野猪的寿命甚至可以达到50年。但在养殖场中,猪平均只有六七个月的寿命,便沦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即便是在高科技养殖场中舒适地活几个月,其最终的命运依然是悲惨的。

因此,在这里借用一下延参法师的话。

最后,小编祝大家猪年“猪事顺利”。走过碎月,我们一起感悟绳命!

注:本文图片和动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看到这几个奇葩产业园,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如猪

原来,你梦寐以求的不用工作享受人生,二师兄已经实现了!

文|创邑icity

猪年来了,我们来聊聊养猪那些事。

猪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重要?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7亿头生猪出栏,出栏量占据全球的55%以上,市场规模达到1.1万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两个中国人,每年就要吃掉一头猪。

提起二师兄,你的脑海可能会先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肮脏的生长环境。

无忧无虑的个性。

还有悲惨的命运。

提起产业园,大多数人的印象是这样的。

林立的工厂。

还有高科技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

如果你认为产业园从来就不具备养殖功能,那你就OUT了。在中国,偏偏就有一些“不务正业”的产业园,把花式养猪玩儿出了新境界——在这些奇葩产业园里,不但有好吃、好喝、好娱乐、豪华套间让二师兄乐享“猪生”,还有猪脸识别、AI、大数据给“二师兄”带来科技关怀。

What?原来,你梦寐以求的不用工作享受人生,二师兄已经实现了!

1、综合福利养猪法,两人可养15万头猪

在位于山东省的滨州中裕农牧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二师兄们成长的乐园,这里不但没有传统养猪场脏、乱、臭的场面,反而是一片绿树扶风、鸟语花香、空气清净的舒适环景。

在这里,二师兄们拥有窗明几净、音乐环绕的居住环境,电脑控制、全程管道输送的饲喂方式,自动饮水系统、定期淋浴系统一应俱全,尿液粪便通过地面漏缝直接进入地下管道,初步处理后进入沼气池,沤肥发电。

产业园的工作人员开发了“综合福利养猪法”,让“猪的生活条件堪比人”。高度自动化养猪、农牧互动循环、高效生态节能,破解“猪周期”难题,其中的核心是科技。正是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在这里两个工人即可饲养15万头猪,并形成了一条赚钱的生态链条。

2、猪吃食堂住楼房,博士门槛选猪倌

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第一个以农牧业为特色的高新区。这里出产的荣昌猪小有名气——荣昌猪高瘦肉率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追求,其一层肥一层瘦的肉质,成了川菜“回锅肉”的最佳首选食材。

在这个园区,荣昌猪过上了“猪吃食堂、住楼房、有保健、能洗澡”的幸福生活。这里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饲料配方,小猪吃什么,公猪、母猪吃什么都不一样。

猪场在设计上做到了干湿分离,采用泡沫消毒系统、稀料投食系统、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系统,喂养、消毒、清理全自动化,工作人员进入猪场,还需要全身消毒与换装。

当然,这还是依靠科技的力量。以前养猪,农村大妈大字不认识几个就能养。儿时曾经被父母念叨过“不好好学习长大只能去养猪”的同学,看到这里可以洗洗睡了——在荣昌高新区里,博士、硕士“猪倌”一大堆,现有畜牧科教人员2278名,其中博士128名,硕士376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科技人员88名。

写到这里,小编忍不住对正在看“小猪佩奇”的两岁儿子严肃地说道:“不好好读书,以后连养猪都不配!”看着他迷惑的眼神,不知道他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3、猪脸识别助猪成长,机器人成专职保姆

2018年被称为互联网养猪元年,继此前的网易丁磊养猪之后,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们纷纷玩儿起跨界养猪。严格来说,这些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武装起来的猪场,就是一个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高科技产业园。

先来说一说京东的养猪大法。

京东智能化养猪棚

京东的养猪方案同样主打数字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这一套被称为“神农大脑”的技术,是京东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机构共同合作的养殖场数字化解决方案。

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猪脸识别”技术,通过识别每只猪来观测和记录猪的体重、生长、健康情况;自动调节风机、水帘、暖气等设备,控制猪舍温度、湿度;实现猪饲料的精准配置,从而节约成本。

生产环节让饲养人员不再从事日常繁重又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更帮助猪场准确纪录每一只猪的实时信息,并保证每一只猪可以合理进食保持较为标准的体型,提高猪场的整体科技性。

据京东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照前期的数据测算,该解决方案部署完成1年内,可以将养殖人工成本减少30%~50%左右,降低饲料使用量8%~10%,并且平均缩短出栏时间5~8天。按照中国每年出栏7亿头生猪来计算,京东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产业每年降低超过500亿元成本。

4、智能养猪搞得好,漂亮媳妇娶得早

阿里巴巴的养猪大业,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也把人工智能养猪搞得风生水起。

在互联网上,几幅超级接地气的农村标语,将人工智能与养猪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结合在一起。

实际上,这并不是恶搞。这是阿里云和四川特驱集团研发的“世界首创AI养猪”,结合了人工智能、云计算、视频技术和语音技术。

这套被称为“ET大脑”的技术在过去一年中已经在交通、工业、医疗等领域落地,应用到养猪上,ET大脑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视频分析,为每头猪建立档案,其中包括猪的品种、日龄、进食状况、运动强度等数据。这些数据可对猪的进食特征、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其贯穿到整个养殖过程中,以此全面实现人工智能养猪。

举例来说,在养猪的过程中,刚出生的小猪通常会面临被母猪压住导致死亡的问题。AI养猪可通过图像识别、叫声识别、温度感知等技术,分辨每天有多少小猪出生,判断顺产还是助产,以及哪只小猪被压等状况。

目前,阿里云的AI养猪技术已经应用在百万级的养猪场上,在这些猪场中还经常可以看见工作人员电脑上出现这样的提示“母猪杜洛克C7259号,没有怀孕,请在12小时内再次安排配种!”

5、住公寓蹲马桶,过好浪漫猪生

与京东和阿里养殖场的金属风不同的是,网易的养殖场可以用温婉来形容。在升级技术进行科技化养殖的基础上,网易提倡人性化养殖。因此,二师兄们在这里的日子比人还巴适。

网易味央位于浙江湖州安吉的养殖场

2011年,“网易养猪场”宣布落户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总面积1200亩,称“丁家猪”将蹲马桶、睡公寓、不吃药,并保证全程无臭气。

图片来源:网易农业事业部

作为最早跨界养猪的互联网企业,网易采用自有养殖场,形成了全产业链自营的模式生产。二师兄们住在“安缦法云”之称的猪舍、不用限位栏、听音乐、玩玩具、吃自动投食的液态料,让小编再一次对二师兄心生羡慕。

网易掌门人丁磊和他的网易味央黑猪

其实,家猪的正常寿命有20年左右,在户外生存的野猪的寿命甚至可以达到50年。但在养殖场中,猪平均只有六七个月的寿命,便沦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即便是在高科技养殖场中舒适地活几个月,其最终的命运依然是悲惨的。

因此,在这里借用一下延参法师的话。

最后,小编祝大家猪年“猪事顺利”。走过碎月,我们一起感悟绳命!

注:本文图片和动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