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柏林电影节】《地久天长》:“让我哭到发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柏林电影节】《地久天长》:“让我哭到发抖”

复杂的人物心理和人物关系就是《地久天长》最大的亮点。

柏林电影节邻近尾声,王小帅的新片《地久天长》是最后一部亮相的主竞赛影片,让基本已成定局的获奖热门又变成了悬念。媒体场放映的时候,吸鼻子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哭到发抖,”散场以后影评人如此说道,“和我旁边的人一起哭。”尽管眼泪不是评判电影好坏的标准,但《地久天长》太符合柏林电影节的选片口味了,也太符合国内观众的泪点了。可以预见,甫一上档,必将收获不错的票房。

影片故事延续了王小帅对历史一如既往的痴迷,只是这一次,他的野心昭然若揭。不再只是被耽误的知青,也不再只是不知所措的知青子女。王小帅电影曾经的主角——知青们回到城市以后的日子是否就能从此幸福,他们是否还要承受别的苦难,是否还要背负历史的记忆,这些问题是《地久天长》所要表达的。独生子女政策下,失去孩子的知青夫妻要怎样去面对孤独的现状,要怎样去谅解在时代潮流推动下间接让他们陷入苦难的好友,又要如何去保护使他们失去孩子的别人家的独子。30年的历史,两代人的人生,全都要囊括在3个小时的电影里,确实有些困难。此前对时长的质疑在放映以后就释然了。如果这3个小时没有让观众感到不耐烦,那王小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功了。

无意再过多谈及剧情,只谈《地久天长》里人物关系的处理。由于三个小时的时长,如果以时间线来讲述故事,难免落入流水账的俗套。所以整个故事以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作为线索在不同的时间线上交错发展。建立,破坏和谅解的人物关系脉络对应的是时代和个人的无奈与选择。这恰恰就是柏林电影节选片的倾向——个人的命运浮沉于时代的潮流中,个人的历史完全被时代的历史所笼罩,但个人犯下的错,不能因为时代的原因而被遗忘。要记得你曾经犯下的错,就是记住历史的错,就不能让它重蹈覆辙。永远不能忘记。这是王小帅和柏林电影节旗帜鲜明的创作态度。

由于不应该忘记曾经发生过的事,所以罪恶感与对谅解的矛盾一直萦绕着整部影片。每个人物都不是罪人。王小帅自己也强调,生活是很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复杂的人物心理和人物关系就是《地久天长》最大的亮点。

当然,这部影片有时也会表现出太过戏剧化的缺点。因为雕琢的痕迹太重,因为一个家庭承受了太多时代留下的重击,所以能否保持一个创作者的距离和克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王小帅还是克制的。虽然在剪辑上,依然有种八点档电视剧的处理方式,但他的克制表现在对演员表演方式的指导上。王景春的表演隐忍沉稳,把接受命运的无奈和不甘都表现了出来。正因为他演得是一个普通人,所以这样的心理特别难以把握。普通人的普世性更明显也更容易被观众看出马脚,不像一个心理变态的角色,任何夸张不合理的表演在他身上都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但普通人不一样,但凡一点点的不“普通”就能被观众察觉。描绘一个普通人并不是描绘一个变态来得容易。从这一点上而言,非常希望王景春可以打败《金手套》一片的主演,成为今年柏林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

《地久天长》在摄影上还是能够保持一定的电影性。王小帅是学绘画出身的导演。他之前的作品常常采用静止长镜头的拍法。在《青红》里,贵州的风景是画面的背景,高圆圆淡淡地走在里面,恰到好处的演员走位,使电影成为了一幅幅构图漂亮的油画。这样的摄影在《地久天长》里稍微被改变了。静止长镜头依然存在,但主要是用来表现逼仄和压抑的内部空间。为了表现人物关系的紧张和复杂,影片里更多地使用近景移动手持长镜头,跟随人物去经历不同的时间,让画面更具有代入感。另一方面,影片的主要发生地之一是海边,所以微微晃动的镜头也不乏现身的机会,和船只晃动的感觉相得益彰。好像一个窥探历史的幽灵,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错误与谅解,遗忘与记忆。

无论如何,至少在柏林电影节的现场,《地久天长》已经得到了莫大的赞誉。独生子女的话题被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一次,这让以八零后居多的中国影评人看到个人在集体中的孤独,看到了曾经有过的亲昵与遗憾。所以它强大的催泪效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柏林电影节】《地久天长》:“让我哭到发抖”

复杂的人物心理和人物关系就是《地久天长》最大的亮点。

柏林电影节邻近尾声,王小帅的新片《地久天长》是最后一部亮相的主竞赛影片,让基本已成定局的获奖热门又变成了悬念。媒体场放映的时候,吸鼻子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哭到发抖,”散场以后影评人如此说道,“和我旁边的人一起哭。”尽管眼泪不是评判电影好坏的标准,但《地久天长》太符合柏林电影节的选片口味了,也太符合国内观众的泪点了。可以预见,甫一上档,必将收获不错的票房。

影片故事延续了王小帅对历史一如既往的痴迷,只是这一次,他的野心昭然若揭。不再只是被耽误的知青,也不再只是不知所措的知青子女。王小帅电影曾经的主角——知青们回到城市以后的日子是否就能从此幸福,他们是否还要承受别的苦难,是否还要背负历史的记忆,这些问题是《地久天长》所要表达的。独生子女政策下,失去孩子的知青夫妻要怎样去面对孤独的现状,要怎样去谅解在时代潮流推动下间接让他们陷入苦难的好友,又要如何去保护使他们失去孩子的别人家的独子。30年的历史,两代人的人生,全都要囊括在3个小时的电影里,确实有些困难。此前对时长的质疑在放映以后就释然了。如果这3个小时没有让观众感到不耐烦,那王小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功了。

无意再过多谈及剧情,只谈《地久天长》里人物关系的处理。由于三个小时的时长,如果以时间线来讲述故事,难免落入流水账的俗套。所以整个故事以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作为线索在不同的时间线上交错发展。建立,破坏和谅解的人物关系脉络对应的是时代和个人的无奈与选择。这恰恰就是柏林电影节选片的倾向——个人的命运浮沉于时代的潮流中,个人的历史完全被时代的历史所笼罩,但个人犯下的错,不能因为时代的原因而被遗忘。要记得你曾经犯下的错,就是记住历史的错,就不能让它重蹈覆辙。永远不能忘记。这是王小帅和柏林电影节旗帜鲜明的创作态度。

由于不应该忘记曾经发生过的事,所以罪恶感与对谅解的矛盾一直萦绕着整部影片。每个人物都不是罪人。王小帅自己也强调,生活是很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复杂的人物心理和人物关系就是《地久天长》最大的亮点。

当然,这部影片有时也会表现出太过戏剧化的缺点。因为雕琢的痕迹太重,因为一个家庭承受了太多时代留下的重击,所以能否保持一个创作者的距离和克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王小帅还是克制的。虽然在剪辑上,依然有种八点档电视剧的处理方式,但他的克制表现在对演员表演方式的指导上。王景春的表演隐忍沉稳,把接受命运的无奈和不甘都表现了出来。正因为他演得是一个普通人,所以这样的心理特别难以把握。普通人的普世性更明显也更容易被观众看出马脚,不像一个心理变态的角色,任何夸张不合理的表演在他身上都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但普通人不一样,但凡一点点的不“普通”就能被观众察觉。描绘一个普通人并不是描绘一个变态来得容易。从这一点上而言,非常希望王景春可以打败《金手套》一片的主演,成为今年柏林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

《地久天长》在摄影上还是能够保持一定的电影性。王小帅是学绘画出身的导演。他之前的作品常常采用静止长镜头的拍法。在《青红》里,贵州的风景是画面的背景,高圆圆淡淡地走在里面,恰到好处的演员走位,使电影成为了一幅幅构图漂亮的油画。这样的摄影在《地久天长》里稍微被改变了。静止长镜头依然存在,但主要是用来表现逼仄和压抑的内部空间。为了表现人物关系的紧张和复杂,影片里更多地使用近景移动手持长镜头,跟随人物去经历不同的时间,让画面更具有代入感。另一方面,影片的主要发生地之一是海边,所以微微晃动的镜头也不乏现身的机会,和船只晃动的感觉相得益彰。好像一个窥探历史的幽灵,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错误与谅解,遗忘与记忆。

无论如何,至少在柏林电影节的现场,《地久天长》已经得到了莫大的赞誉。独生子女的话题被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一次,这让以八零后居多的中国影评人看到个人在集体中的孤独,看到了曾经有过的亲昵与遗憾。所以它强大的催泪效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