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吻定情》导演陈玉珊:好的青春片要跟当下社会形成共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吻定情》导演陈玉珊:好的青春片要跟当下社会形成共振

“年轻人的需求总是存在的。”

文|三声 周琦

编辑|申学舟

电影院里,魏大勋兴奋地抱着头,一旁的彭昱畅则娇羞地捧着发红的脸。直到影片结束,二人仍意犹未尽,“我平时总和王大陆一起玩,之前我还对他演江直树心存质疑,看完不得不佩服陈玉珊导演,这是我见过最帅的王大陆和最可爱的林允。我自己都想谈恋爱了。”魏大勋说。

这是电影《一吻定情》的首映现场。这部由陈玉珊执导的电影定档2月14日情人节,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截至发稿时,该片累计获得1.15亿元票房成绩,预测票房为1.74亿元。

早在2015年,陈玉珊执导的青春片《我的少女时代》就曾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这部小成本的影片最终获得了3.58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当年同类型电影中的黑马。而这次的《一吻定情》虽然原著IP已经有过多个版本的影视改编,需要承受更大的市场压力,但依然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最甜的改编是朋友圈里仅对你可见的独家记忆。陈玉珊一定是一个一直有少女心的导演。”豆瓣网友一条高赞评论写道。

青春片是伴随陈玉珊多年的标签。十多年前,陈玉珊曾作为中国台湾三立电视台戏剧总监,陆续打造了包括《薰衣草》《命中注定我爱你》在内的十几档经典偶像剧,在两岸三地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陈玉珊也因此获封“台湾偶像剧教母”。

《一吻定情》导演陈玉珊

此后,在青春片最火热的2015年,陈玉珊成功转型电影导演,凭借处女作《我的少女时代》获得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提名。

但比起前作,《一吻定情》的难度更大。该片改编自1990年代日本漫画《淘气小亲亲》,该作品曾被日本、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改编成电视剧、动画、舞台剧等8个版本。“最大的难度来自于改编。”陈玉珊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表示。

更大的未知来自于市场。从2013年到2016年,大陆电影市场经历了青春类电影从集中爆发到被过渡消耗的境遇。但在陈玉珊看来,大陆市场的青春片多偏向残酷、写实等风格,缺少温暖的、甜的作品,“也许这样特别青春、特别简单的爱情故事,就很动人” 。

她认为,青春电影本身是一种刚需,它的创作在题材、内容、关注方向上依然存在巨大的开发空间,关键是需要“接地气”。一方面需要在人物塑造、情感关系等方面与观众产生共鸣,同时还必须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叙事的方式,从而和当下的社会现实共振。

“因为年轻人的需求总是存在的。如果你还有疑问为什么一直有青春片出来,只是因为我们年纪大了。”

漫画感与现实感的平衡

对于执导《一吻定情》这部电影,陈玉珊原本并没有信心。

她此前的绝大多数作品,包括十多部偶像剧以及《我的少女时代》在内,都是原创剧本,而翻拍这样一个“亚洲级IP”不仅意味着必须在创新方面花费更大的努力,还会面临更多的质疑和比较。

首先打动陈玉珊的是女主角林允。第一次见面,陈玉珊就发现林允和剧中女主角原湘琴相似度颇高,“怎么会有这么天然蠢的女生?她应该不是装的,是真的笨,这是蛮触发我的点”。

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市场考虑。在台湾三立电视台担任多年制作人的经历让陈玉珊对市场有很高的敏感度。大陆市场尽管已经集中上映了多部青春题材电影,但漫画感强烈的青春喜剧在市场中还是空白。而且,与此前包括《恶作剧之吻》在内的剧版相比,电影在创作手法和观赏体验方面的不同也将带来新的创作空间。

许多人评价陈玉珊是一位始终保持着“少女心”的导演,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她保持多年青春片创作热情的秘诀。“我会先把自己当做一个观众去看剧本里感动我的地方,之后才会回到工作人员的心态去做。”她表示,“只有忠于我自己看完漫画以后的感受,把感动我的东西做出来,也许它才会跟别的版本都不一样。”

陈玉珊希望做出电影自身的厚度。为此,她首先找到了两个核心:“第一个是用成人一点的眼光看,这是讲阶级奋斗的励志故事,F班的原湘琴如何跨越阶级,成功打动A班的江直树。第二个是,故事里面的原湘琴代表着身为平凡人的我们,虽然不像天才那样可以改变世界,但是只要努力也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中心思想之上,剧本创作历时一年多,对70%左右的情节都进行了再创作。

但这并不容易。漫画中的很多桥段,包括同居、学霸和学渣的爱情等内容已经在同题材影视剧中被多次搬上荧幕。但作为IP改编,《一吻定情》又必须保留原著中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改编之初,团队就在原著粉中展开调研,最终保留他们认为核心的桥段以及情感内核。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对大量的对白和情节进行再创作。

因此首先需要做的是,在两小时的电影时长内强化冲突,制造情感连接。“比如高冷这件事对直树来说太平常了,我们都喜欢看他吃蹩,因为这个时候他会像个人,最后被湘琴俘虏,我觉得这才是这个故事讲的笨蛋万岁,平凡人万岁”。陈玉珊说。

另一方面,电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更追求人物的成长。湘琴最后因为直树当了护士,直树因为湘琴而勇敢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两个人都因为对方而改变,也在陪伴彼此的成长中萌生情感。”

与此同时,陈玉珊要求每一步情节的推进和情感的发展必须符合逻辑。有一处二人地位反转的情节是,湘琴得到了直树扮女装跳舞的视频,以此作为要挟的筹码。“但是我们需要让这个情节合理化,直树的个性没有人可以逼他,他会扮女装是出于孝顺,为了给妈妈过生日才把自己灌醉。”

在漫画中被省略的情节也需要在电影里进行补足。在陈玉珊看来,江妈妈是“构成这个世界的核心人物”,她性格直爽,可以把儿子的奖状折成垃圾筒,看似荒谬,但事实是“她只是希望儿子能够过得快乐,她相信世界上美好的事情就这么单纯,所以湘琴才会是她喜欢的人。”

在核心情感和逻辑之外,在表演和包装上则需要把握漫画感与现实感之间的平衡。

漫画感是青春爱情童话必不可少的美好外衣。为了夸张A班和F班的差距,湘琴穿越校园表白的一场戏经过了四处取景。二人的境遇也相差悬殊,A班的江直树在研究AI设计,F班的湘琴却在除蜂窝。此外,电影中校服的设计也来自于日本设计师,既有萌感又有复古感。为了最大化还原漫画中的梦幻效果,江家的置景也全部都是根据漫画中的场景搭建。

另一方面,从剧情到表演又需要尽量契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和观众产生共鸣。流行的偶像饭圈文化被移植在校园偶像直树的身上,站姐、后援会、应援物,甚至“彩虹屁”等配置一应俱全。陈玉珊希望以此让追星少女们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漫画感的设定下,演员的表演细节变得更加重要。在《我的少女时代》的拍摄中,她曾经让演员经过数个月的特训,锻炼技能,训练表情,并且为了让演员适应90年代复古的环境,要没收手机,每天浸入在当年场景的环境中。

尽管目前的评论褒贬不一,但陈玉珊对《一吻定情》中林允的“天然呆”和王大陆不同于以往“痞帅”形象的表现十分满意。“在电影的大屏幕上会放大许多细节,那两个演员发挥非常好,发挥好到你敢给他大特写”。

“其实它说是《一吻定情》,它也不像《一吻定情》,但是它又不会让你觉得它不是《一吻定情》。”虽然拗口,陈玉珊相信这将是电影呈现给观众的效果。

“青春片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做”

早在2003年,29岁的陈玉珊就成为了台湾三立电视台的戏剧总监,此后的十多年间,她陆续打造了《薰衣草》《海豚湾恋人》《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等多部火遍两岸三地的偶像剧。

回顾自己经历的台湾偶像剧最辉煌的十年,陈玉珊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总结称,一方面在于当时大陆类似题材的作品较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那一时期台湾偶像剧自身的与时俱进。“我算是一个不太爱重复自己的脚步的人,我当时的要求是每一步作品在题材、人物关系、人设方面都和以前的作品不同”。

2001年的《薰衣草》可以算做台湾偶像剧打开大陆市场的开山之作。在陈玉珊的记忆中,当时还是模仿韩剧《蓝色生死恋》的程式化创作:“《薰衣草》属于我开车从公司到家里就把故事想完了,因为公式太容易了,只要结合十部日剧加五部韩剧就大概知道这个故事应该怎么做了。”

此后的2005年,在经济下行,社会低气压的环境下,偶像剧的打造思路也开始变化。陈玉珊将《王子变青蛙》的基调定为喜剧,女主角是“爱钱、粗俗但保有良善”的不完美形象,男主角则是唯利是图的商界精英,直到出车祸失忆后才回归良善的本性。最终这一反转形象深入人心,这部剧也在当年打破《流星花园》所保持的最高收视率纪录。

此后的《命中注定我爱你》,陈玉珊开始让偶像剧关注身边的人,塑造的人物更加接地气。女主角是每个人身边都会出现的“便利贴女孩”的形象,男主也并不是完美人设,既有优柔寡断,自私凶恶的一面,又有孝顺温柔的一面。此外,剧中还加入了家庭和职场的内容,打破了偶像剧只讲爱情故事的单一定位,最终这部剧以4700万新台币的成本,获得1.3亿新台币收入,成为台湾地区电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2009年的《败犬女王》则是陈玉珊以身边朋友为原型而创作的。随着社会中恋爱观念的开放,剧中姐弟恋和剩女的议题一度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在陈玉珊看来,包括偶像剧在内的青春题材影视作品需要始终保持“接地气”。“接地气是你的故事中的人,他的感受,他的背景,他的寂寞,他的快乐跟我们都是一样的。”她表示,同时,需要根据社会环境不断调整叙事的方式,从而和当下的现实社会实现共鸣。比如2009年的《败犬女王》中,就把故事引向了姐弟恋、剩女等话题。

但就目前大陆电影市场的环境来看,多数青春题材的电影的成绩都稍显尴尬。

2013年的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出现填补了80后怀念青春的市场缺口,在当年凭借6000万投资一举斩获7.19亿票房,成为至今为止大陆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青春片,也开启了内地青春电影的狂欢时代。

此后的四年中,《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小时代》《左耳》等一众青春片集中爆发,一些豆瓣评分仅5至6分的电影都能轻松实现票房过4亿。当时的圈中甚至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不知道投资什么就投青春片”,一时间引发大量资本涌入青春电影市场。

在资本的主导下,市场上的青春片开始追捧大IP和流量演员。同时,在情节内涵方面同质化严重,多数呈现出残酷青春的面貌,堕胎、打架、出轨、车祸等充斥屏幕,也迅速消耗着观众对青春题材电影本身的热情和新鲜感。2017年全年,没有一部票房过亿的国产青春片,票房最高的《闪光少女》的最终票房仅6000多万。

但在陈玉珊看来,青春电影本身是一种刚需,它的创作在题材、内容、关注方向上依然存在巨大的开发空间:一方面需要在人物塑造、情感关系等方面与观众产生共鸣,同时还必须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叙事的方式,从而和当下的社会现实共振。“因为年轻人的需求总是存在的。”

《匆匆那年》导演张一白也认为,“青春”是“消费”不完的。他曾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青春片不止是拍给经历过的人看,也是给正在经历的人来关照,未曾经历过的人来向往”。

“青春片永远都会是一个成长电影其中某一环,每一次以不同的方式出现。”陈玉珊说,“现在的网剧依然停留在霸道总裁和小资女,皇上和宠妃,但事实上青春片不应该局限在梦幻的同质化氛围里面,而是要想尽办法和你的生活脉动结合在一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吻定情》导演陈玉珊:好的青春片要跟当下社会形成共振

“年轻人的需求总是存在的。”

文|三声 周琦

编辑|申学舟

电影院里,魏大勋兴奋地抱着头,一旁的彭昱畅则娇羞地捧着发红的脸。直到影片结束,二人仍意犹未尽,“我平时总和王大陆一起玩,之前我还对他演江直树心存质疑,看完不得不佩服陈玉珊导演,这是我见过最帅的王大陆和最可爱的林允。我自己都想谈恋爱了。”魏大勋说。

这是电影《一吻定情》的首映现场。这部由陈玉珊执导的电影定档2月14日情人节,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截至发稿时,该片累计获得1.15亿元票房成绩,预测票房为1.74亿元。

早在2015年,陈玉珊执导的青春片《我的少女时代》就曾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这部小成本的影片最终获得了3.58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当年同类型电影中的黑马。而这次的《一吻定情》虽然原著IP已经有过多个版本的影视改编,需要承受更大的市场压力,但依然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最甜的改编是朋友圈里仅对你可见的独家记忆。陈玉珊一定是一个一直有少女心的导演。”豆瓣网友一条高赞评论写道。

青春片是伴随陈玉珊多年的标签。十多年前,陈玉珊曾作为中国台湾三立电视台戏剧总监,陆续打造了包括《薰衣草》《命中注定我爱你》在内的十几档经典偶像剧,在两岸三地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陈玉珊也因此获封“台湾偶像剧教母”。

《一吻定情》导演陈玉珊

此后,在青春片最火热的2015年,陈玉珊成功转型电影导演,凭借处女作《我的少女时代》获得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提名。

但比起前作,《一吻定情》的难度更大。该片改编自1990年代日本漫画《淘气小亲亲》,该作品曾被日本、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改编成电视剧、动画、舞台剧等8个版本。“最大的难度来自于改编。”陈玉珊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表示。

更大的未知来自于市场。从2013年到2016年,大陆电影市场经历了青春类电影从集中爆发到被过渡消耗的境遇。但在陈玉珊看来,大陆市场的青春片多偏向残酷、写实等风格,缺少温暖的、甜的作品,“也许这样特别青春、特别简单的爱情故事,就很动人” 。

她认为,青春电影本身是一种刚需,它的创作在题材、内容、关注方向上依然存在巨大的开发空间,关键是需要“接地气”。一方面需要在人物塑造、情感关系等方面与观众产生共鸣,同时还必须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叙事的方式,从而和当下的社会现实共振。

“因为年轻人的需求总是存在的。如果你还有疑问为什么一直有青春片出来,只是因为我们年纪大了。”

漫画感与现实感的平衡

对于执导《一吻定情》这部电影,陈玉珊原本并没有信心。

她此前的绝大多数作品,包括十多部偶像剧以及《我的少女时代》在内,都是原创剧本,而翻拍这样一个“亚洲级IP”不仅意味着必须在创新方面花费更大的努力,还会面临更多的质疑和比较。

首先打动陈玉珊的是女主角林允。第一次见面,陈玉珊就发现林允和剧中女主角原湘琴相似度颇高,“怎么会有这么天然蠢的女生?她应该不是装的,是真的笨,这是蛮触发我的点”。

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市场考虑。在台湾三立电视台担任多年制作人的经历让陈玉珊对市场有很高的敏感度。大陆市场尽管已经集中上映了多部青春题材电影,但漫画感强烈的青春喜剧在市场中还是空白。而且,与此前包括《恶作剧之吻》在内的剧版相比,电影在创作手法和观赏体验方面的不同也将带来新的创作空间。

许多人评价陈玉珊是一位始终保持着“少女心”的导演,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她保持多年青春片创作热情的秘诀。“我会先把自己当做一个观众去看剧本里感动我的地方,之后才会回到工作人员的心态去做。”她表示,“只有忠于我自己看完漫画以后的感受,把感动我的东西做出来,也许它才会跟别的版本都不一样。”

陈玉珊希望做出电影自身的厚度。为此,她首先找到了两个核心:“第一个是用成人一点的眼光看,这是讲阶级奋斗的励志故事,F班的原湘琴如何跨越阶级,成功打动A班的江直树。第二个是,故事里面的原湘琴代表着身为平凡人的我们,虽然不像天才那样可以改变世界,但是只要努力也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中心思想之上,剧本创作历时一年多,对70%左右的情节都进行了再创作。

但这并不容易。漫画中的很多桥段,包括同居、学霸和学渣的爱情等内容已经在同题材影视剧中被多次搬上荧幕。但作为IP改编,《一吻定情》又必须保留原著中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改编之初,团队就在原著粉中展开调研,最终保留他们认为核心的桥段以及情感内核。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对大量的对白和情节进行再创作。

因此首先需要做的是,在两小时的电影时长内强化冲突,制造情感连接。“比如高冷这件事对直树来说太平常了,我们都喜欢看他吃蹩,因为这个时候他会像个人,最后被湘琴俘虏,我觉得这才是这个故事讲的笨蛋万岁,平凡人万岁”。陈玉珊说。

另一方面,电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更追求人物的成长。湘琴最后因为直树当了护士,直树因为湘琴而勇敢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两个人都因为对方而改变,也在陪伴彼此的成长中萌生情感。”

与此同时,陈玉珊要求每一步情节的推进和情感的发展必须符合逻辑。有一处二人地位反转的情节是,湘琴得到了直树扮女装跳舞的视频,以此作为要挟的筹码。“但是我们需要让这个情节合理化,直树的个性没有人可以逼他,他会扮女装是出于孝顺,为了给妈妈过生日才把自己灌醉。”

在漫画中被省略的情节也需要在电影里进行补足。在陈玉珊看来,江妈妈是“构成这个世界的核心人物”,她性格直爽,可以把儿子的奖状折成垃圾筒,看似荒谬,但事实是“她只是希望儿子能够过得快乐,她相信世界上美好的事情就这么单纯,所以湘琴才会是她喜欢的人。”

在核心情感和逻辑之外,在表演和包装上则需要把握漫画感与现实感之间的平衡。

漫画感是青春爱情童话必不可少的美好外衣。为了夸张A班和F班的差距,湘琴穿越校园表白的一场戏经过了四处取景。二人的境遇也相差悬殊,A班的江直树在研究AI设计,F班的湘琴却在除蜂窝。此外,电影中校服的设计也来自于日本设计师,既有萌感又有复古感。为了最大化还原漫画中的梦幻效果,江家的置景也全部都是根据漫画中的场景搭建。

另一方面,从剧情到表演又需要尽量契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和观众产生共鸣。流行的偶像饭圈文化被移植在校园偶像直树的身上,站姐、后援会、应援物,甚至“彩虹屁”等配置一应俱全。陈玉珊希望以此让追星少女们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漫画感的设定下,演员的表演细节变得更加重要。在《我的少女时代》的拍摄中,她曾经让演员经过数个月的特训,锻炼技能,训练表情,并且为了让演员适应90年代复古的环境,要没收手机,每天浸入在当年场景的环境中。

尽管目前的评论褒贬不一,但陈玉珊对《一吻定情》中林允的“天然呆”和王大陆不同于以往“痞帅”形象的表现十分满意。“在电影的大屏幕上会放大许多细节,那两个演员发挥非常好,发挥好到你敢给他大特写”。

“其实它说是《一吻定情》,它也不像《一吻定情》,但是它又不会让你觉得它不是《一吻定情》。”虽然拗口,陈玉珊相信这将是电影呈现给观众的效果。

“青春片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做”

早在2003年,29岁的陈玉珊就成为了台湾三立电视台的戏剧总监,此后的十多年间,她陆续打造了《薰衣草》《海豚湾恋人》《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等多部火遍两岸三地的偶像剧。

回顾自己经历的台湾偶像剧最辉煌的十年,陈玉珊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总结称,一方面在于当时大陆类似题材的作品较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那一时期台湾偶像剧自身的与时俱进。“我算是一个不太爱重复自己的脚步的人,我当时的要求是每一步作品在题材、人物关系、人设方面都和以前的作品不同”。

2001年的《薰衣草》可以算做台湾偶像剧打开大陆市场的开山之作。在陈玉珊的记忆中,当时还是模仿韩剧《蓝色生死恋》的程式化创作:“《薰衣草》属于我开车从公司到家里就把故事想完了,因为公式太容易了,只要结合十部日剧加五部韩剧就大概知道这个故事应该怎么做了。”

此后的2005年,在经济下行,社会低气压的环境下,偶像剧的打造思路也开始变化。陈玉珊将《王子变青蛙》的基调定为喜剧,女主角是“爱钱、粗俗但保有良善”的不完美形象,男主角则是唯利是图的商界精英,直到出车祸失忆后才回归良善的本性。最终这一反转形象深入人心,这部剧也在当年打破《流星花园》所保持的最高收视率纪录。

此后的《命中注定我爱你》,陈玉珊开始让偶像剧关注身边的人,塑造的人物更加接地气。女主角是每个人身边都会出现的“便利贴女孩”的形象,男主也并不是完美人设,既有优柔寡断,自私凶恶的一面,又有孝顺温柔的一面。此外,剧中还加入了家庭和职场的内容,打破了偶像剧只讲爱情故事的单一定位,最终这部剧以4700万新台币的成本,获得1.3亿新台币收入,成为台湾地区电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2009年的《败犬女王》则是陈玉珊以身边朋友为原型而创作的。随着社会中恋爱观念的开放,剧中姐弟恋和剩女的议题一度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在陈玉珊看来,包括偶像剧在内的青春题材影视作品需要始终保持“接地气”。“接地气是你的故事中的人,他的感受,他的背景,他的寂寞,他的快乐跟我们都是一样的。”她表示,同时,需要根据社会环境不断调整叙事的方式,从而和当下的现实社会实现共鸣。比如2009年的《败犬女王》中,就把故事引向了姐弟恋、剩女等话题。

但就目前大陆电影市场的环境来看,多数青春题材的电影的成绩都稍显尴尬。

2013年的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出现填补了80后怀念青春的市场缺口,在当年凭借6000万投资一举斩获7.19亿票房,成为至今为止大陆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青春片,也开启了内地青春电影的狂欢时代。

此后的四年中,《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小时代》《左耳》等一众青春片集中爆发,一些豆瓣评分仅5至6分的电影都能轻松实现票房过4亿。当时的圈中甚至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不知道投资什么就投青春片”,一时间引发大量资本涌入青春电影市场。

在资本的主导下,市场上的青春片开始追捧大IP和流量演员。同时,在情节内涵方面同质化严重,多数呈现出残酷青春的面貌,堕胎、打架、出轨、车祸等充斥屏幕,也迅速消耗着观众对青春题材电影本身的热情和新鲜感。2017年全年,没有一部票房过亿的国产青春片,票房最高的《闪光少女》的最终票房仅6000多万。

但在陈玉珊看来,青春电影本身是一种刚需,它的创作在题材、内容、关注方向上依然存在巨大的开发空间:一方面需要在人物塑造、情感关系等方面与观众产生共鸣,同时还必须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叙事的方式,从而和当下的社会现实共振。“因为年轻人的需求总是存在的。”

《匆匆那年》导演张一白也认为,“青春”是“消费”不完的。他曾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青春片不止是拍给经历过的人看,也是给正在经历的人来关照,未曾经历过的人来向往”。

“青春片永远都会是一个成长电影其中某一环,每一次以不同的方式出现。”陈玉珊说,“现在的网剧依然停留在霸道总裁和小资女,皇上和宠妃,但事实上青春片不应该局限在梦幻的同质化氛围里面,而是要想尽办法和你的生活脉动结合在一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