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历经波折,中粮收购大悦城最终定价147.56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历经波折,中粮收购大悦城最终定价147.56亿

历时1年半的整合如能顺利完成,中粮下一步可能会重组个新品牌。

记者|孙梅欣

中粮系重组地产业务平台的动作再进一步。

2月21日,中粮地产发布公告称,将以每股6.84亿元的价格,发行超过21.12股有限售条件的流动股,收购大悦城地产64.18%的股权,新增股份将于2月26日上市。

交割完成后,中粮地产将获得大悦城地产91.33亿股普通股股份,成为大悦城的控股股东。这意味着,中粮地产和大悦城持续约1年半的重组,在资本层面上已经基本完成。

公告称,中粮地产拟采用询价方式,向不超过10 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配套资金总金额不超过24.26亿元,融资规模不超过中粮持有大悦城股份的交易价格,且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交易前中粮地产总股本的20%。

随着交易的完成,中粮地产的前10大股东也发生变化。早前中粮集团以47.27%的持股量占上市公司大股东的位置,交易后明毅持有中粮地产53.8%的持股量,中粮集团以21.84%的持股比例位居第二,且明毅为中粮下属全资企业,因此中粮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发行后总股本的75.64%。

知情人士透露,中粮地产和大悦城完成重组后,可能在近期公布一个新品牌:“目前业务线上并无太大变化,毕竟在内部,中粮地产和大悦城地产有一部分的业务人员本身就兼顾两端工作,只是一套班子两个身份。”有行业人士认为,此次重组解决了同业竞争问题,资源也可以有所协同,中粮获取项目的能力将帮助大悦城拓展,大悦城的商业管理经验也有助于整合中粮地产目前所经营的部分商业项目运营。

历时1年半的重组,这笔历经波折的重组的交易对价,最终定格在147.56亿元。早在2017年7月,重组进程就开始启动,中粮地产在次月便宣布将大悦城列为重组对象。历时8个多月,双方公布了重组预案,并将交易预估价就定在了147.56亿元。然而在2018年7月的公告中,这笔交易价格一度下调到144.47亿元,却在当年10月证监会的重组审核上,以“资产定价缺乏公允”遭到驳回。

事实上,这次驳回令中粮和大悦城两方都颇感意外。据知情人透露,参与重组审核的工作人员原本已经在证监会门口准备好了香槟庆祝,审核结果却令大家瞠目结舌。有意思的是,1个多月后重新回到147.56亿元重组定价并补充了业绩补偿和承诺的方案,则获得了证监会通过,使得双方交易得以推进。

中粮地产和大悦城的发展路径,原本就“骨血相连”。2005年,中粮地产出资8亿借壳深宝恒在A股上市,并将集团内住宅业务装在这一平台下。2010年开始,中粮集团便着手操作,将地产、商业、酒店、旅游等业务在香港上市,到2012年,中粮香港以3.622亿元价格收购港股上市的侨福企业,并随后注入141.67亿港元,并在2013年9月将侨福企业便改名为中粮置地控股。

2014年,中粮置地将原本托管的6家综合体项目大悦城收购,并在当年11月将中粮置地控股更名为大悦城。至此,中粮集团旗下地产业务形成以住宅为主的的中粮地产和以商业、酒店、综合体为主业的大悦城地产,分属A股和港股两个上市平台。

中粮地产董事长周政在2018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重组可以同时发挥两个上市主体在境内外的融资和获取项目的优势,并且形成统一品牌、管理、拿地和融资策略,对双方都是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产权整合,人员调配方面也更加灵活。

事实上,大悦城近年在内地招拍挂市场甚少拿地,而早前由于会涉及关联交易,大悦城和中粮在项目获取方面的合作并不太多。不过随着重组的深入,在项目层面的合作也有所推进,去年10月中粮以56.7亿元拿下的武汉5宗地块时便有消息称,未来有可能建成大悦城。

大悦城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合同销售面积23.1万平方米,销售金额88.83亿元。中粮地产则在1月30日公布了业绩预喜,预计2018年录得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元—15亿元,同比增长16.36%—58.67%。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粮集团

2.4k
  • 中粮包装(0906.HK):2023年净利4.75亿元,同比下降2.4%
  • 中粮包装:2023年公司股本持有人应占利润4.75亿元,同比小幅下降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历经波折,中粮收购大悦城最终定价147.56亿

历时1年半的整合如能顺利完成,中粮下一步可能会重组个新品牌。

记者|孙梅欣

中粮系重组地产业务平台的动作再进一步。

2月21日,中粮地产发布公告称,将以每股6.84亿元的价格,发行超过21.12股有限售条件的流动股,收购大悦城地产64.18%的股权,新增股份将于2月26日上市。

交割完成后,中粮地产将获得大悦城地产91.33亿股普通股股份,成为大悦城的控股股东。这意味着,中粮地产和大悦城持续约1年半的重组,在资本层面上已经基本完成。

公告称,中粮地产拟采用询价方式,向不超过10 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配套资金总金额不超过24.26亿元,融资规模不超过中粮持有大悦城股份的交易价格,且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交易前中粮地产总股本的20%。

随着交易的完成,中粮地产的前10大股东也发生变化。早前中粮集团以47.27%的持股量占上市公司大股东的位置,交易后明毅持有中粮地产53.8%的持股量,中粮集团以21.84%的持股比例位居第二,且明毅为中粮下属全资企业,因此中粮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发行后总股本的75.64%。

知情人士透露,中粮地产和大悦城完成重组后,可能在近期公布一个新品牌:“目前业务线上并无太大变化,毕竟在内部,中粮地产和大悦城地产有一部分的业务人员本身就兼顾两端工作,只是一套班子两个身份。”有行业人士认为,此次重组解决了同业竞争问题,资源也可以有所协同,中粮获取项目的能力将帮助大悦城拓展,大悦城的商业管理经验也有助于整合中粮地产目前所经营的部分商业项目运营。

历时1年半的重组,这笔历经波折的重组的交易对价,最终定格在147.56亿元。早在2017年7月,重组进程就开始启动,中粮地产在次月便宣布将大悦城列为重组对象。历时8个多月,双方公布了重组预案,并将交易预估价就定在了147.56亿元。然而在2018年7月的公告中,这笔交易价格一度下调到144.47亿元,却在当年10月证监会的重组审核上,以“资产定价缺乏公允”遭到驳回。

事实上,这次驳回令中粮和大悦城两方都颇感意外。据知情人透露,参与重组审核的工作人员原本已经在证监会门口准备好了香槟庆祝,审核结果却令大家瞠目结舌。有意思的是,1个多月后重新回到147.56亿元重组定价并补充了业绩补偿和承诺的方案,则获得了证监会通过,使得双方交易得以推进。

中粮地产和大悦城的发展路径,原本就“骨血相连”。2005年,中粮地产出资8亿借壳深宝恒在A股上市,并将集团内住宅业务装在这一平台下。2010年开始,中粮集团便着手操作,将地产、商业、酒店、旅游等业务在香港上市,到2012年,中粮香港以3.622亿元价格收购港股上市的侨福企业,并随后注入141.67亿港元,并在2013年9月将侨福企业便改名为中粮置地控股。

2014年,中粮置地将原本托管的6家综合体项目大悦城收购,并在当年11月将中粮置地控股更名为大悦城。至此,中粮集团旗下地产业务形成以住宅为主的的中粮地产和以商业、酒店、综合体为主业的大悦城地产,分属A股和港股两个上市平台。

中粮地产董事长周政在2018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重组可以同时发挥两个上市主体在境内外的融资和获取项目的优势,并且形成统一品牌、管理、拿地和融资策略,对双方都是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产权整合,人员调配方面也更加灵活。

事实上,大悦城近年在内地招拍挂市场甚少拿地,而早前由于会涉及关联交易,大悦城和中粮在项目获取方面的合作并不太多。不过随着重组的深入,在项目层面的合作也有所推进,去年10月中粮以56.7亿元拿下的武汉5宗地块时便有消息称,未来有可能建成大悦城。

大悦城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合同销售面积23.1万平方米,销售金额88.83亿元。中粮地产则在1月30日公布了业绩预喜,预计2018年录得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元—15亿元,同比增长16.36%—58.67%。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