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175次提创新,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呼之欲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175次提创新,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呼之欲出

《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文|创邑icity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正式对外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升级版。

《规划纲要》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已经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从硬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可与三大湾区相媲美。在人口基数上,粤港澳是旧金山湾区的9倍,纽约湾区的3倍,东京湾区的1倍半;土地面积与三大湾区的总和相当;GDP总量与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相差不多,在全球国家中可以排到第十三位,超过澳大利亚,接近于韩国和俄罗斯;粤港澳国际机场总数有5个,三大湾区分别有两到三个;资本市场总市值规模居全球第二,经济增长速度为世界各大湾区最快。

本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湾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源于港口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湾区经济带”是日本的东京湾区,美国的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它们本质上都是由港口衍生出来的。比如,东京湾是依托湾区内的港口群形成了一个临港工业带;纽约湾区也是从纽约港孕育而来;如果没有旧金山港,也就没有后来的旧金山市。

和世界其他知名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实力一点都不逊色。

根据劳氏2016全球港口百强排名,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十强港口,粤港澳大湾区占了三席。深圳港排名第3,香港港排名第5,广州港排名第7。仅这3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相加,就达到了6128万标准箱,比百强榜单中后30名的总和还多。

东京港作为日本首都圈地区与国内、海外各地运输的节点,在这份全球港口百强榜中仅排第29位。旧金山湾区的众多港口中,仅有奥克兰港上榜,排名第70。纽约湾区吞吐量最高为纽约港,排名第22。从港口吞吐量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全球第一,称其为“超级港口群”名副其实。

按照《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将加快推进珠三角港口群一体化发展,将广州港、深圳港打造成为国际门户枢纽港,带动东莞港、珠海港等周边港口发展,构建对接港澳、联通西江、服务泛珠三角地区的世界级港口群。

在《规划纲要》中要求: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船舶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争议解决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并为内地和澳门企业提供服务。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增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重点,完善内河航道与疏港铁路、公路等集疏运网络。

湾区凭借天然良港,对外贸易的能力强,和国际世界保持密切联系。因此,湾区经济是强烈的外向型经济。例如,东京湾区的工业品大部分都是出口全球市场,其腹地也是全球市场。相应的,粤港澳大湾区也将是面向海洋,面向全球经济。

湾区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科创走廊

在国际创新发展史上,通过一条或多条高速公路作为重要连接轴建设创新走廊,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著名的有美国101高速科创走廊,从硅谷到旧金山湾的科创产业带;还有日本从东京城到筑波科学城的三乡国道和常磐自动车道等形成的科创产业带。

科创走廊也成为湾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中国,对接这一概念的实施步伐上,上海松江走在了前列,甚至搭建了“沪嘉杭G60科创走廊”的官网,内容则直接指向了科创走廊松江段的规划。浙江也不甘落后,2018年的3月26日,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到杭州、嘉兴等地调研“沪嘉杭G60科创走廊”规划建设情况。这是上海杭州湾区的科创走廊。

中国第二条科创走廊出现在珠三角。2017年12月,广东省住建厅和科技厅联合发布《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比起长三角的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只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同,广深科创走廊段位更高,直接将规划在短时间内公布了出来,落地实施的可操作性更强。

如今这条广深科创走廊加上了香港和澳门。《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中国科创走廊的目标都是对标旧金山湾区的硅谷。三大湾区代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城市群,集聚、创新和引领效应极其显著,这说明创新在湾区经济中的重要性。《规划纲要》全文有27000多字,其中“创新”二字被提及175次。

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中心之一。其中硅谷有高度集中的智力优势,仅诺贝尔奖得主、数学菲尔兹奖得主就超过100位。斯坦福系下,涌现出了谷歌、雅虎、思科、惠普等一大批声名显赫的企业巨头。当然,粤港澳大湾区硬件条件也不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通信创新集群排名仅次于东京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第四大湾区

一个月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孙中山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四大湾区影响力报告(2018):纽约·旧金山·东京·粤港澳》。报告在湾区影响力指数(BAII)和湾区主要城市影响力(BACII)的测评基础上,从经济、文化、创新、旅游、宜居及形象6个维度对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了深入对比和解析。

测评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影响力指数排名第3,排在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之后,但高于东京湾区。在湾区影响力指数的5个二级指标中,经济影响力位列四大湾区之首,宜居影响力排名垫底;创新影响力和形象影响力排名第2,文旅影响力排名第3。

指数数据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影响力位列四大湾区之首,创新影响力排名第二,一方面体现了湾区发展基础和建设方面的傲人成绩,更主要的是得益于湾区旺盛的增长和创新活力以及作为大国战略甫一推出所引发的聚光灯效应。

但在对应的二级指标中,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绩效指标表现较差,人均GDP、地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和营商环境排名等数据得分远低于其他三大湾区,位居最末位;创新基础指标和创新能力指标也表现乏力,都排在了四大湾区的末尾。

湾区主要城市影响力指数结果指出,14个城市排名依次为:纽约、东京、香港、旧金山、深圳、圣何塞、广州、纽瓦克、横滨、奥克兰、纽黑文、澳门、川崎、布里奇波特。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的四个中心城市表现可圈可点,香港和深圳成功挤入湾区主要城市前5名。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4个主要城市的城市影响力指数均值为0.444,位列四大湾区主要城市均值的首位,表明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在湾区中形成了较强的中心城市影响力效应。不过,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文旅影响力和宜居影响力均值得分均排名最末,成为明显劣势。

资料来源:

1、南方+新媒体(图表)

2、南方日报《湾区时代的港口突围之路》

3、《四大湾区影响力报告(2018):纽约·旧金山·东京·粤港澳》

附录:新京报社论

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城市群

作者:谢良兵(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区域经济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将成为我国又一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试验田。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正式对外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粤港澳三地将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

这意味着,世界上首个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条件下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从此有了顶层设计和实施纲领,也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吹响了向世界级城市群进发的号角。此前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

世界级城市群作为城市空间开发的最高级别,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将成为我国又一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试验田。

同时,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尤其是世界级城市群可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带动整个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科创平台,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肩负着引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双重任务。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体量最大,因而抢占先机。2012年4月10日,《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中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于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各项数据则显示,多项数据超越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而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

《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根据《规划纲要》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有五个: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规模、经济总量以及港口和机场吞吐量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如何将产业集群要素和城市群要素聚合起来,以达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真正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则需要有市场、交通和信息网络的连接。

粤港澳大湾区离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多远?毫无疑问,前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网络关系,是大湾区能否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而这也恰恰是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两个城市群相比最大的挑战所在。

作为世界独有的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条件下建设的城市群,不同制度和体制下所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与过分竞争如何解决?如何在湾区内部实现跨区域、跨体制的经济要素整合?这些都需要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好在优势也在于,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时代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作为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反而更容易从更高的高度认识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意义,也便于其突破各方束缚。

未来10年,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大发展的机遇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175次提创新,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呼之欲出

《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文|创邑icity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正式对外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升级版。

《规划纲要》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已经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从硬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可与三大湾区相媲美。在人口基数上,粤港澳是旧金山湾区的9倍,纽约湾区的3倍,东京湾区的1倍半;土地面积与三大湾区的总和相当;GDP总量与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相差不多,在全球国家中可以排到第十三位,超过澳大利亚,接近于韩国和俄罗斯;粤港澳国际机场总数有5个,三大湾区分别有两到三个;资本市场总市值规模居全球第二,经济增长速度为世界各大湾区最快。

本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湾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源于港口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湾区经济带”是日本的东京湾区,美国的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它们本质上都是由港口衍生出来的。比如,东京湾是依托湾区内的港口群形成了一个临港工业带;纽约湾区也是从纽约港孕育而来;如果没有旧金山港,也就没有后来的旧金山市。

和世界其他知名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实力一点都不逊色。

根据劳氏2016全球港口百强排名,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十强港口,粤港澳大湾区占了三席。深圳港排名第3,香港港排名第5,广州港排名第7。仅这3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相加,就达到了6128万标准箱,比百强榜单中后30名的总和还多。

东京港作为日本首都圈地区与国内、海外各地运输的节点,在这份全球港口百强榜中仅排第29位。旧金山湾区的众多港口中,仅有奥克兰港上榜,排名第70。纽约湾区吞吐量最高为纽约港,排名第22。从港口吞吐量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全球第一,称其为“超级港口群”名副其实。

按照《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将加快推进珠三角港口群一体化发展,将广州港、深圳港打造成为国际门户枢纽港,带动东莞港、珠海港等周边港口发展,构建对接港澳、联通西江、服务泛珠三角地区的世界级港口群。

在《规划纲要》中要求: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船舶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争议解决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并为内地和澳门企业提供服务。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增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重点,完善内河航道与疏港铁路、公路等集疏运网络。

湾区凭借天然良港,对外贸易的能力强,和国际世界保持密切联系。因此,湾区经济是强烈的外向型经济。例如,东京湾区的工业品大部分都是出口全球市场,其腹地也是全球市场。相应的,粤港澳大湾区也将是面向海洋,面向全球经济。

湾区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科创走廊

在国际创新发展史上,通过一条或多条高速公路作为重要连接轴建设创新走廊,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著名的有美国101高速科创走廊,从硅谷到旧金山湾的科创产业带;还有日本从东京城到筑波科学城的三乡国道和常磐自动车道等形成的科创产业带。

科创走廊也成为湾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中国,对接这一概念的实施步伐上,上海松江走在了前列,甚至搭建了“沪嘉杭G60科创走廊”的官网,内容则直接指向了科创走廊松江段的规划。浙江也不甘落后,2018年的3月26日,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到杭州、嘉兴等地调研“沪嘉杭G60科创走廊”规划建设情况。这是上海杭州湾区的科创走廊。

中国第二条科创走廊出现在珠三角。2017年12月,广东省住建厅和科技厅联合发布《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比起长三角的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只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同,广深科创走廊段位更高,直接将规划在短时间内公布了出来,落地实施的可操作性更强。

如今这条广深科创走廊加上了香港和澳门。《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中国科创走廊的目标都是对标旧金山湾区的硅谷。三大湾区代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城市群,集聚、创新和引领效应极其显著,这说明创新在湾区经济中的重要性。《规划纲要》全文有27000多字,其中“创新”二字被提及175次。

旧金山湾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中心之一。其中硅谷有高度集中的智力优势,仅诺贝尔奖得主、数学菲尔兹奖得主就超过100位。斯坦福系下,涌现出了谷歌、雅虎、思科、惠普等一大批声名显赫的企业巨头。当然,粤港澳大湾区硬件条件也不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通信创新集群排名仅次于东京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第四大湾区

一个月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孙中山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四大湾区影响力报告(2018):纽约·旧金山·东京·粤港澳》。报告在湾区影响力指数(BAII)和湾区主要城市影响力(BACII)的测评基础上,从经济、文化、创新、旅游、宜居及形象6个维度对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了深入对比和解析。

测评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影响力指数排名第3,排在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之后,但高于东京湾区。在湾区影响力指数的5个二级指标中,经济影响力位列四大湾区之首,宜居影响力排名垫底;创新影响力和形象影响力排名第2,文旅影响力排名第3。

指数数据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影响力位列四大湾区之首,创新影响力排名第二,一方面体现了湾区发展基础和建设方面的傲人成绩,更主要的是得益于湾区旺盛的增长和创新活力以及作为大国战略甫一推出所引发的聚光灯效应。

但在对应的二级指标中,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绩效指标表现较差,人均GDP、地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和营商环境排名等数据得分远低于其他三大湾区,位居最末位;创新基础指标和创新能力指标也表现乏力,都排在了四大湾区的末尾。

湾区主要城市影响力指数结果指出,14个城市排名依次为:纽约、东京、香港、旧金山、深圳、圣何塞、广州、纽瓦克、横滨、奥克兰、纽黑文、澳门、川崎、布里奇波特。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的四个中心城市表现可圈可点,香港和深圳成功挤入湾区主要城市前5名。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4个主要城市的城市影响力指数均值为0.444,位列四大湾区主要城市均值的首位,表明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在湾区中形成了较强的中心城市影响力效应。不过,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文旅影响力和宜居影响力均值得分均排名最末,成为明显劣势。

资料来源:

1、南方+新媒体(图表)

2、南方日报《湾区时代的港口突围之路》

3、《四大湾区影响力报告(2018):纽约·旧金山·东京·粤港澳》

附录:新京报社论

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城市群

作者:谢良兵(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区域经济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将成为我国又一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试验田。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正式对外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粤港澳三地将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

这意味着,世界上首个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条件下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从此有了顶层设计和实施纲领,也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吹响了向世界级城市群进发的号角。此前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

世界级城市群作为城市空间开发的最高级别,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将成为我国又一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试验田。

同时,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尤其是世界级城市群可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带动整个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科创平台,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肩负着引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双重任务。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体量最大,因而抢占先机。2012年4月10日,《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中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于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各项数据则显示,多项数据超越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而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

《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根据《规划纲要》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有五个: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规模、经济总量以及港口和机场吞吐量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如何将产业集群要素和城市群要素聚合起来,以达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真正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则需要有市场、交通和信息网络的连接。

粤港澳大湾区离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多远?毫无疑问,前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网络关系,是大湾区能否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而这也恰恰是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两个城市群相比最大的挑战所在。

作为世界独有的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条件下建设的城市群,不同制度和体制下所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与过分竞争如何解决?如何在湾区内部实现跨区域、跨体制的经济要素整合?这些都需要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好在优势也在于,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时代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作为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反而更容易从更高的高度认识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意义,也便于其突破各方束缚。

未来10年,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大发展的机遇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