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故宫明信片:来,和溥仪合个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故宫明信片:来,和溥仪合个影!

虽已过百年,我们依然能从西洋镜里回望末代皇朝的众生相,只是物是人非,恍如隔世。

 

国破山河在。这山河不仅仅有高山流水,还有流芳千古的紫禁城,声声入耳的鸽哨和淡然平和的京华百姓。虽已过百年,我们依然能从西洋镜里回望末代皇朝的众生相,物是人非恍如隔世。叹!物是人非只是朱颜改燕禧堂前,拍照的游客旁,溥仪正抱柱玩着怀表;御花园禊赏亭,末代皇后婉容凭栏而立,巧笑嫣然,“全然不理”一旁正在煲电话粥的游客;御花园同一棵古树下,这厢溥仪、溥杰、润麒和庄士敦“君臣合影”,那厢游人左顾右盼,游兴正酣;储秀宫前,身着旗装的老太监肃然而立,只是他恐怕怎么也没想到,身后那一株“皇家御植”会在几百年后被用来晾晒被子。百年前生活在紫禁城的清帝嫔妃,一夕之间又“回”了故宫,同二十一世纪的游人一起,畅游御苑赏花,鲤池观鱼,懒晒春晖。

 

 

 

手持的这些照片均出自一套《西洋镜里的皇朝晚景》明信片。故宫收藏了大量溥仪逊位期间在紫禁城中生活的照片,大部分景致都有迹可循。

馆藏策划人员便梳理每张照片的时间地点人物,从近四万张老照片藏品中遴选120张,将时下流行的“穿越”与现状实景相结合。照片虽已过百年,却依然能从西洋镜里回望末代皇朝的众生相,历历在目却又恍如隔世。让人不由感慨“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明信片共10辑(每辑12帧),分为《紫禁城宫殿》、《皇家园林》、《慈禧太后》、《末代皇帝》、《清末官员》、《逊清皇室》、《太监宫女》、《末代皇后》、《街衢市肆》、《京华众生》。照片上至溥仪一家,下至京华百姓,从皇家御园到街市酒肆,用全方位的影像了窥看溥仪逊位后的北京城。

 

 

看!百年前的皇族与市井正如张岱的所书的墓志铭,可为当时溥仪内心的写照:“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溥仪虽不至于避迹山居,布衣疏莨,却也不得不面对退位之后精神上的落差。

溥仪退位之后接受了“清室优待条件”,皇帝尊号仍存不废,可暂居紫禁城内廷,日后移居颐和园。溥仪与他的他的父亲载沣、宫中地位最尊崇的端康皇贵太妃、皇后婉容、皇妃文绣以及胞弟胞妹们,组成了名副其实的逊清“第一家族”。

但民国政府还是因循了清帝的宫廷生活,每年拨付400万两给这族逊清皇室,才引得当时媒体争相报道,从而留下了大量旧影。

 

图1溥仪、溥杰、润麒在养心殿内;图2婉容、文绣与溥仪的弟妹们 ;图3载沣和他的儿女们。

新朝的一切虽还在草创混沌中,但北京的市井街肆,也不绝喧嚣热闹。旗人着旧时旗装游弋在繁华市集,若不是邻边有位身穿中山装,帽徽戴青天白日的军人,亦不觉得已经改朝换代。

溥仪当初毕竟年轻,还玩起了高尔夫球;婉容也赶时兴学习英文,喜着洋装;民国从皇族贵胄到平民百姓,从文化到生活,总透着一股子怀古与新潮。

 

 

图1溥仪打高尔夫和身着洋装的婉容;图2手艺人和剃头匠;图3旗人若是有意到北京故宫游览,将这套明信片奉为珍藏版手信也不为过。

设计者用影像的形式让大众穿越回百年前的紫禁城,与古人打个照面,感受冰冷宫墙蕴含的历史温度,让今人在时空交错中,更加了解北京故宫,珍视它的宏富与宝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故宫明信片:来,和溥仪合个影!

虽已过百年,我们依然能从西洋镜里回望末代皇朝的众生相,只是物是人非,恍如隔世。

 

国破山河在。这山河不仅仅有高山流水,还有流芳千古的紫禁城,声声入耳的鸽哨和淡然平和的京华百姓。虽已过百年,我们依然能从西洋镜里回望末代皇朝的众生相,物是人非恍如隔世。叹!物是人非只是朱颜改燕禧堂前,拍照的游客旁,溥仪正抱柱玩着怀表;御花园禊赏亭,末代皇后婉容凭栏而立,巧笑嫣然,“全然不理”一旁正在煲电话粥的游客;御花园同一棵古树下,这厢溥仪、溥杰、润麒和庄士敦“君臣合影”,那厢游人左顾右盼,游兴正酣;储秀宫前,身着旗装的老太监肃然而立,只是他恐怕怎么也没想到,身后那一株“皇家御植”会在几百年后被用来晾晒被子。百年前生活在紫禁城的清帝嫔妃,一夕之间又“回”了故宫,同二十一世纪的游人一起,畅游御苑赏花,鲤池观鱼,懒晒春晖。

 

 

 

手持的这些照片均出自一套《西洋镜里的皇朝晚景》明信片。故宫收藏了大量溥仪逊位期间在紫禁城中生活的照片,大部分景致都有迹可循。

馆藏策划人员便梳理每张照片的时间地点人物,从近四万张老照片藏品中遴选120张,将时下流行的“穿越”与现状实景相结合。照片虽已过百年,却依然能从西洋镜里回望末代皇朝的众生相,历历在目却又恍如隔世。让人不由感慨“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明信片共10辑(每辑12帧),分为《紫禁城宫殿》、《皇家园林》、《慈禧太后》、《末代皇帝》、《清末官员》、《逊清皇室》、《太监宫女》、《末代皇后》、《街衢市肆》、《京华众生》。照片上至溥仪一家,下至京华百姓,从皇家御园到街市酒肆,用全方位的影像了窥看溥仪逊位后的北京城。

 

 

看!百年前的皇族与市井正如张岱的所书的墓志铭,可为当时溥仪内心的写照:“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溥仪虽不至于避迹山居,布衣疏莨,却也不得不面对退位之后精神上的落差。

溥仪退位之后接受了“清室优待条件”,皇帝尊号仍存不废,可暂居紫禁城内廷,日后移居颐和园。溥仪与他的他的父亲载沣、宫中地位最尊崇的端康皇贵太妃、皇后婉容、皇妃文绣以及胞弟胞妹们,组成了名副其实的逊清“第一家族”。

但民国政府还是因循了清帝的宫廷生活,每年拨付400万两给这族逊清皇室,才引得当时媒体争相报道,从而留下了大量旧影。

 

图1溥仪、溥杰、润麒在养心殿内;图2婉容、文绣与溥仪的弟妹们 ;图3载沣和他的儿女们。

新朝的一切虽还在草创混沌中,但北京的市井街肆,也不绝喧嚣热闹。旗人着旧时旗装游弋在繁华市集,若不是邻边有位身穿中山装,帽徽戴青天白日的军人,亦不觉得已经改朝换代。

溥仪当初毕竟年轻,还玩起了高尔夫球;婉容也赶时兴学习英文,喜着洋装;民国从皇族贵胄到平民百姓,从文化到生活,总透着一股子怀古与新潮。

 

 

图1溥仪打高尔夫和身着洋装的婉容;图2手艺人和剃头匠;图3旗人若是有意到北京故宫游览,将这套明信片奉为珍藏版手信也不为过。

设计者用影像的形式让大众穿越回百年前的紫禁城,与古人打个照面,感受冰冷宫墙蕴含的历史温度,让今人在时空交错中,更加了解北京故宫,珍视它的宏富与宝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