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报道 风来来
AI离我们还很遥远?
其实,AI早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诸如AI拍照、虚拟个人助手、导购机器人、无人商店、无人机等等,多种多样的应用范例和应用场景都融入了AI技术,正不断改变着社会各领域的服务模式,为我们带来更高效、更便利的全新体验。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最近,全球第一个由AI规划推演的未来小镇将在上海落地的消息频繁刷屏。
据澎湃新闻报道,作为目前上海唯一一个以人工智能命名的特色小镇,位于闵行区马桥镇的上海人工智能未来小镇建设将于2019年实质性启动,并完成小镇应用示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和城市概念规划落地研究。
人工智能广场
在去年9月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就曾对外透露:“在人工智能城市上,我们先行一步,正在规划建设上海人工智能未来小镇。人工智能未来小镇想将全球最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城市管理、城市生态和城市发展中去,让城市更智能,生活更美好。”
人工智能餐饮街
据了解,该小镇总占地面积10.4平方公里,由应用示范区和产业发展区两部分组成,将集应用示范、研发创新、展示培训、消费体验、产品生产为一体,规划中包含了商业、办公、住宅、医疗、科研、教育、工业等各类建设指标,以打造“职、住、学、商、医、休”六元平衡城市模型,实现“生活更美好、生产更高效、生态更宜人”的目标。
在不远的将来,世界第一个人工智能广场、第一个人工智能餐饮街、第一个人工智能公园、第一个人工智能定制公交等应用场景和示范项目,都将在这个人工智能未来小镇中一一呈现。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公园
除了酷炫的“黑科技”和非比寻常的体验之外,如今智能产业的兴起和AI技术的不断深入,还能带给我们哪些惊喜?
聚焦成果转化,构建AI应用示范区
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推出22条人工智能发展细则,其中提到未来上海将建设60个左右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和10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打造3-4个人工智能特色小镇和5个人工智能特色示范园区。
人工智能大师湾
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建设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就特别指出,马桥将打造人工智能未来小镇,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体验,推动产业落地。
目前AI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制造公司迫切需要具有产品应用体验中心及人工智能系统平台的应用场景。因此,AI技术的成果转化、应用场景落地及产业落地将成为未来AI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风口。
然而,成果转化和应用场景的落地,不仅仅在于创新科技的研发和智能设备的制造,更需要将技术与生活相融合,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更需要让AI技术深度融入小镇的产业规划中,为小区居民和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AI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体验,从而打造出真正智能化的小镇,甚至进一步拓展成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活力社区
马桥镇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北畔,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凭借扎实的工业基础、现代化的园艺场、齐全的文化体育设施、舒适的居民新城以及成熟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等众多优势, 马桥已确立以“建立生态宜居的新马桥”为发展目标。
目前,马桥镇依托先进的科技技术和智慧城市相关设备,已基本建立起网格化综合管理模式和平台。例如重点区域安装摄像探头、智能门禁系统,配合人脸识别系统,不仅提升人口管理准确率,也让不法分子无处藏身。
据悉,马桥人工智能未来小镇在功能布局上,规划为“街区”、“田园”、“新工坊”三部分,其中“街区”将从新标准、高规格建设人工智能全场景生活设施,打造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应用体验示范区。“田园”将基于产城融合和共享生态空间的理念,建设新一代都市智慧农业示范带。“新工坊”将主要承载、集聚、孵化人工智能创新技术成果,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集聚地。
显而易见,马桥已将AI融入到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治理中,并以人工智能未来小镇作为范本呈现出来,成为上海AI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场景落地以及产业落地的新前沿。
打造智能产业链集聚,助力智能经济
人工智能创业街
马桥镇距市中心24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1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同时,恰好位于上海徐汇滨江-漕河泾-闵行紫竹人工智能创新带,定位为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建设承载区和虹桥交通枢纽物流服务拓展区,成为闵行区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闵行区作为上海制造业集聚地,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上海重型机器厂等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云集,还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台油压机、发电机组和汽轮机组,试制成功了“长征号”系列火箭。
进入新世纪以来,闵行还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集团、华电集团等大型央企开展积极合作,承担了许多国家重点专项,进一步提升了闵行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先进地位。
在产业布局方面,闵行区既是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又是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同时作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集聚区,拥有深厚的工业和科创基础。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城镇中枢塔
除了马桥人工智能小镇之外,闵行区还拥有莘庄工业区、临港浦江园、紫竹高新区、闵开发、吴泾时尚科技小镇、上海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向阳工业区等众多产业功能型园区,有利于形成智能产业链集聚。
而且,闵行区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两所985高校,有8万左右在校师生在闵行学习、生活,其中两院院士58名,航天、航空、船舶系统10多所专业院所。
在技术研发方面,闵行区共有300多家研发机构、7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众创空间孵化培育了2000多家创业企业,2017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61项,占全市23%,其中获得技术发明奖13项,占全市的42%。
同时,依托上海充沛的科创活力、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数据资源、广泛的产业领域、潜力巨大的应用市场、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及便捷的国际合作等优越条件,均为人工智能未来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此外,为着力提高区域经济密度和产出效益,马桥镇去年启动了闵行开发扩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莘庄工业区马桥产业园统筹区块内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马桥人工智能产业园和智慧健康产业园开发建设。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婚礼殿堂
如今,马桥人工智能小镇的启动建设,在推动马桥镇和闵行区的创新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上海借助AI产业为突破口,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齐动的新生态,促进区域智能产业集群的形成,助力智能经济的发展。
抢占AI风口,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智能产业的快速崛起及AI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经济及其智能生态初现端倪。在这一全新的风口的驱使下,现在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我国工业、农业、商业、医疗、金融、政企、互联网等各领域,推动经济快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也使得“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全新智能经济发展模式日趋完善,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全镇域个人安全健康智能护理系统
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并将人工智能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从2016年起,《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多个国家层面的政策出台,我国逐渐形成了涵盖计算芯片、开源平台、基础应用、行业应用及产品等环节较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规划,我国各省市也不甘落后,基于自身环境、资源提出各自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截至2018年3月全国31省市中已有15个发布了人工智能规划,其中有12个制定了具体的产业规模发展目标。由此可见,全国各省市已经将AI产业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定制公交
2017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应用场景、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和融合生态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上海市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
计划到2020年,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并从场景、创新等四个角度出发,形成60个左右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计划打造6个左右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建设10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建设10个左右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建成5个左右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培育10家左右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
在去年9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及22条细则之后,2018 年12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了《上海市首批10大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需求列表》,面向全球征集安防、工厂、家庭、交通、金融、社区、学校、医院、园区、政务等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标志着上海将全面推进AI产业的发展。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指出,发展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工作,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产业化,打造全要素的综合产业集聚平台。相信在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市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将会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
人工智能植物唱歌
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超级计算、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现在智能产业和智能应用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智能产业和智能经济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全新的有生力量,或将形成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最终重塑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现在,马桥人工智能小镇依托智能应用场景落地和智能经济两大核心驱动力,结合自身区域优势和特色,以闵行区和上海为后盾,抢占AI风口,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值得期待。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