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师姐
近两年,与频频传来的“韩妆下滑”声音相对的,是韩国化妆品代工企业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
日前,韩国化妆品代工企业韩国科玛及科丝美诗分别发布2018年财报,去年韩国科玛销售额约81.22亿元,同比增长65.3%;科丝美诗销售额约104.15亿元,同比增长42.5%。而在2017年和2016年,韩国科玛全年销售额的增长也分别达到了23.1%和24.6%,科丝美诗的增长则分别为16.8%和42%。
可以说,同样携带韩国基因的韩妆和韩国化妆品代工企业,如今已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发展状态。对比韩妆且尤其是部分大众韩妆的困境,韩国化妆品代工企业无疑算得上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代”。
不断扩容的市场给代工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在4000亿美元以上,预计到2018年底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达4655亿美元,同比上涨0.14%。这其中,除2015年因欧元区需求不振及主要化妆品消费国之一巴西出现经济萎缩,导致全球化妆品市场出现7.28%的负增长之外,全球化妆品消费市场的规模都呈正增长状态。
显然,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背后需要有生产制造来作为支撑,而专业化妆品代工企业的机会自然随之增大。
这一点,在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体现的尤为明显。去年11月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颜江瑛透露,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持有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已4690余家,有效的化妆品生产许可批件18616件,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信息已经达到150余万件,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注册批件60675件。化妆品生产经营主体和注册备案数量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对于分别在2004年和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科丝美诗和韩国科玛来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这组数字无疑释放了积极讯号,即中国化妆品市场不断扩容,近年来有代工需求的化妆品品牌正逐步增长,作为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化妆品代工企业,它们在吸纳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也将更加明显。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悉,目前科丝美诗在全球服务的品牌超过600个,除迪奥、兰蔻、YSL、赫莲娜等国际大牌外,在中国市场的客户也已囊括百雀羚、自然堂、卡姿兰等本土头部化妆品品牌。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目前已成为科丝美诗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早在2016年,中国市场便占据科丝美诗整体销售的37%,而近三年以来,科丝美诗在中国市场也均以超30%的速度增长。
▍资料图
同样,韩国科玛近两年也迎来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韩国科玛北京公司的销售增长达40%;2017年,这一数字虽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两位数达10.6%;而去年,韩国科玛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又回升至30%。据悉,丝芙兰、谜尚、伊蒂之屋等品牌在中国均是北京科玛的客户。
全球业务布局加速,带动业绩增长
随着全球化妆品市场容量的不断增长,韩国化妆品代工企业业务全球化发展的脚步也在加快。
以韩国科玛为例,近年来其除了巩固原有业务版块以外,也不断通过收购巩固自身在海外的力量。如2016年10月收购美国彩妆代工企业Process Technologies and Packaging,2017年1月收购加拿大化妆品代工企业CSR Cosmetic solutions。而在2018年,这两大公司为韩国科玛贡献的业绩分别达3.35亿元和1.97亿元。
另据悉,韩国科玛在中国的第二座工厂无锡工厂,已于去年竣工和投产,年产量可达4.5亿支。其财报显示,未来北京科玛将聚焦中高端产品,无锡科玛将以中国大型本地客户大批量生产为主要内容。
▍资料图
同样,科丝美诗近两年的全球化步伐也迈得较为紧凑。2017年11月,科丝美诗以5000万美元收购美国排名前三,主要涉及彩妆、甲油和香水等领域的化妆品代工企业NU-WORLD。2018年初,宣布将全面推进OBM业务,积极拓展亚洲和美国市场。同年6月,科丝美诗泰国工厂投产,成为继中国、韩国、印尼、美国之后科丝美诗在海外设立的又一家自有工厂。
另据了解,因具有OTC认证的OEM/ODM代工厂制造的防晒及其他功效性化妆品才能被准许进入美国市场进行流通,去年,科丝美诗(中国)还拿下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美国FDA)的化妆品OTC认证。而科丝美诗(中国)方面也对外表示,获得美国FDA化妆品OTC认证,将为科丝美诗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全面进军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化妆品市场提供保障,免除后顾之忧。可见,目前科丝美诗在业务全球化布局层面已经有了广泛铺设,而这些均成为推动其业务快速增长的动力。
事实上,除化妆品业务以外,这两大代工企业在制药及保健品方面的增长能力也不可小觑。2018年,韩国科玛完成对韩国CJ集团旗下制药公司CJ Healthcare的收购,财报显示,CJ Healthcare 2018年为韩国科玛贡献了20.02亿元的销售额,占集团2018年新增销售额的62.5%。另据财报显示,科丝美诗保健品业务连同其化妆品容器业务近几年则连续占其集团销售额的24%以上,去年,科丝美诗还应中国客户需求,将其保健品业务引入中国市场。
韩妆竞争白热化,但代工企业竞争格局还未定型
韩妆和韩国代工企业呈现两条全然不同的发展路径,还在于这两者目前面临的竞争环境差异较大。
不难发现,从品牌端来说,目前除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旗下的几个高端品牌,因受益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对高端化妆品的需求上涨,持续以高速度增长,且地位基本稳固之外,部分大众韩妆或因产品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较强等因素,已经陷入增长停滞或倒退的泥潭。另外,品牌因直接面向消费者,受到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也更为明显。
相比之下,代工企业因目标客户为企业,受到外界客观因素冲击的概率相对较低,且抗风险能力更高。例如,2017年萨德事件期间,因门店自有品牌为科丝美诗工厂代工,金甲虫连锁的月度销售最严重时曾同比下滑近30%,但同年,科丝美诗在中国市场仍然实现了36%的同比增长。
这一点,无疑和市场对优质代工资源的高需求息息相关。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韩国科玛、科丝美诗、意大利莹特丽等几大代工企业,因其在代工领域积累的优势地位成为全球范围内体量最大的几大化妆品代工企业,但目前全球化妆品代工企业的集中度依然不算太高,各个代工企业仍有较大竞争机会。例如,近两年在中国市场,就有诺斯贝尔等年销近20亿元的黑马型代工企业与韩国科玛、科丝美诗正面较量。而就韩国科玛和科丝美诗两者之间来说,近年来其在销售额上面也呈现出“你追我赶”之势。
显然,相比于目前韩妆整体面临的困境,韩国化妆品代工企业无疑迎来了其史上最辉煌的阶段。不过,值得玩味的是,在韩国化妆品代工企业迎来其“黄金时代”之前,韩妆也曾风头无两。面对还未定型的化妆品代工格局,未来韩国化妆品代工企业是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还是步入韩妆的发展轨迹?
或许,正如苏州博克企业集团彩妆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思诺所言,以往部分韩国代工企业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资源和信息,且对于很多韩国大型化妆品企业而言,目前中国市场贡献了相当大的销售占比。但未来,随着韩流影响力的逐步减弱,在化妆品代工乃至整个产业链领域,会涌现更多优秀的企业打破这一格局,进而影响全球化妆品行业的市场和格局。
(文中韩元汇率换算以2月22日当天汇率为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