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留学生提供移民捷径?澳洲高校受指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留学生提供移民捷径?澳洲高校受指责

移民太多怪学校?

在澳洲,移民议题总能引起热烈讨论,从基础设施承载力受限,到城市交通拥堵,花样不同的“锅”总能甩到移民肩头。近日,澳洲教育者们将注意力转至本地大学,指责高校不惜以降低教学水平为代价,为外来留学生提供便捷的移民入口。

事情源自上月维州政府的一项公开呼吁,由于质疑国际学生的英语能力,州总理Daniel Andrews致信给国家教育联盟,希望整个澳洲联邦能重新审查本地大学对国际学生的入学要求。

联邦政府规定,外国学生要在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中获得至少5.5分,才能申请学生签证。但没有达到该分数,国际生也能先以4.5分以上的成绩申请桥梁课程(Pathway Program),并在入学前参加为期20周的强化英语训练,达到要求后可入学。

教育者们先是对桥梁课程表示质疑,随后指出,即便国际学生顺利入学,他们也难以融入课堂。国家教育联盟维州地区的主席Nic Kimberley称,他经常收到国际学生的邮件,请求他将分数改到及格线以上。

“这让人颇有压力,作为一个教育者,你这么做的风险很大,给学生改分数也会感到内疚。”他认为,很少有国际学生能跟上教学进度,这不仅给学生自身带来融入困扰,也迫使老师降低教学质量以维持通过率。

教学质量因国际生表现而下滑的讨论仍在持续,而涉及范围已漫延到教育圈之外。澳大利亚人口研究所(APRI)的负责人Bob Birrell博士就提出一则更激进的观点。他认为,澳洲大学们正在通过开设一些特定课程,向外国学生“出售”工作机会和永居身份。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商科和计算机科学方向,完成学位后,国际学生可申请485签证,继续在澳洲呆两年,以方便他们找工作和生活。

这与美国OPT签证类似,就读STEM专业的学生可额外获得一到两年的合法居住身份。在此期间,获得工作机会的毕业生可继续申请美国H-1B技术工签。这一签证制度,不仅让留学生毕业后获得合法身份,也为目的国输送人才,理应获得双赢的效果,但在澳洲却遭到质疑。

从澳大利亚统计局最新数据来看,移民数量在2018年的确已经达到高位水平,共计832560名永久或长期居留移民。而澳洲大学接受的国际学生数量也同样呈上升趋势。

根据去年11月的数据,澳洲的留学生数量已经接近70万人,这个数字在近几年里不断攀升。在截至2018年的五年里,澳洲国际学生的入学率上涨77%左右。

其中,澳洲八大名校招收的国际学生比例连年上涨。2012年,墨尔本大学在境内入学的国际新生比例为27.3%,而到了2017年,数字上涨到38.7%。涨幅最惊人的是悉尼大学,2017年国际生比例已达到42.9%,而全澳高等教育机构入学的国际新生比例已约30%。

毕业后留下的人的确不少。澳洲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印度人是485签证的申请大户,数量从2016-2017年度的10015人涨至14026份。许多印度学生后又继续申请了永居身份。2016-2017年度,有4000张独立技术移民签证被授予给印度人。温德姆市的一位印度裔议员甚至这样评价:“移民系统的设计方针不能被剥离,但澳洲大学的确提供了一种可以获利的特许经营模式。”

批评人士借此称,留学生们选择澳大利亚的动机并不“单纯”。“他们不是为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而是为了移民。”但澳大利亚国际学生理事会(the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ustralia)并不认同。该机构主席Bijay Sapkota认为:“从较低社会经济背景出生的人会有一定的价值主张,如果他们回到家乡,并不能获得价值认同感,因此萌发出移民愿望,这是可以理解的。”

澳洲大学真为留学生提供便捷的移民通道吗?实际上,85%的国际学生在毕业之后回国就业,而留在澳洲的毕业生也需要经过本地就业市场筛选。Universities Australia负责人Catriona Jackson认为,这些言论实际上将高校误认为是操控就业市场和永居政策的主导力量。

实际上,教育者们的批判看似指向国际学生,实则是对澳洲高等教育出口的不满。一位经济学者Leith van Onselen认为,澳洲大学正在从高等教育模式,向高等收入模式转变,因为国际学生能够支付全款学费。

昆士兰大学的经济学讲师Cameron Murray描述了教育工作者的个人困境。Murray所教授的经济学课程有九成是国际学生,其中一半人的英语能力堪忧。但作为一名普通讲师,他不能给太多学生“不及格”。“对校方来说,2.5万澳币收入的讲师与支付25万学费的留学生相比,谁更重要?”他认为,学校想要更换讲师很容易,但为了保持标准而减少招生率却很难。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校方不得不做出妥协。

教育出口给澳洲带来约300亿澳币的经济贡献,但大量国际学生涌入也提高了出口成本。长期来看,与其将矛头指向国际学生,教育界的人士更应该探讨如何扩大学校承载力,将收入花在刀刃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留学生提供移民捷径?澳洲高校受指责

移民太多怪学校?

在澳洲,移民议题总能引起热烈讨论,从基础设施承载力受限,到城市交通拥堵,花样不同的“锅”总能甩到移民肩头。近日,澳洲教育者们将注意力转至本地大学,指责高校不惜以降低教学水平为代价,为外来留学生提供便捷的移民入口。

事情源自上月维州政府的一项公开呼吁,由于质疑国际学生的英语能力,州总理Daniel Andrews致信给国家教育联盟,希望整个澳洲联邦能重新审查本地大学对国际学生的入学要求。

联邦政府规定,外国学生要在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中获得至少5.5分,才能申请学生签证。但没有达到该分数,国际生也能先以4.5分以上的成绩申请桥梁课程(Pathway Program),并在入学前参加为期20周的强化英语训练,达到要求后可入学。

教育者们先是对桥梁课程表示质疑,随后指出,即便国际学生顺利入学,他们也难以融入课堂。国家教育联盟维州地区的主席Nic Kimberley称,他经常收到国际学生的邮件,请求他将分数改到及格线以上。

“这让人颇有压力,作为一个教育者,你这么做的风险很大,给学生改分数也会感到内疚。”他认为,很少有国际学生能跟上教学进度,这不仅给学生自身带来融入困扰,也迫使老师降低教学质量以维持通过率。

教学质量因国际生表现而下滑的讨论仍在持续,而涉及范围已漫延到教育圈之外。澳大利亚人口研究所(APRI)的负责人Bob Birrell博士就提出一则更激进的观点。他认为,澳洲大学们正在通过开设一些特定课程,向外国学生“出售”工作机会和永居身份。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商科和计算机科学方向,完成学位后,国际学生可申请485签证,继续在澳洲呆两年,以方便他们找工作和生活。

这与美国OPT签证类似,就读STEM专业的学生可额外获得一到两年的合法居住身份。在此期间,获得工作机会的毕业生可继续申请美国H-1B技术工签。这一签证制度,不仅让留学生毕业后获得合法身份,也为目的国输送人才,理应获得双赢的效果,但在澳洲却遭到质疑。

从澳大利亚统计局最新数据来看,移民数量在2018年的确已经达到高位水平,共计832560名永久或长期居留移民。而澳洲大学接受的国际学生数量也同样呈上升趋势。

根据去年11月的数据,澳洲的留学生数量已经接近70万人,这个数字在近几年里不断攀升。在截至2018年的五年里,澳洲国际学生的入学率上涨77%左右。

其中,澳洲八大名校招收的国际学生比例连年上涨。2012年,墨尔本大学在境内入学的国际新生比例为27.3%,而到了2017年,数字上涨到38.7%。涨幅最惊人的是悉尼大学,2017年国际生比例已达到42.9%,而全澳高等教育机构入学的国际新生比例已约30%。

毕业后留下的人的确不少。澳洲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印度人是485签证的申请大户,数量从2016-2017年度的10015人涨至14026份。许多印度学生后又继续申请了永居身份。2016-2017年度,有4000张独立技术移民签证被授予给印度人。温德姆市的一位印度裔议员甚至这样评价:“移民系统的设计方针不能被剥离,但澳洲大学的确提供了一种可以获利的特许经营模式。”

批评人士借此称,留学生们选择澳大利亚的动机并不“单纯”。“他们不是为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而是为了移民。”但澳大利亚国际学生理事会(the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ustralia)并不认同。该机构主席Bijay Sapkota认为:“从较低社会经济背景出生的人会有一定的价值主张,如果他们回到家乡,并不能获得价值认同感,因此萌发出移民愿望,这是可以理解的。”

澳洲大学真为留学生提供便捷的移民通道吗?实际上,85%的国际学生在毕业之后回国就业,而留在澳洲的毕业生也需要经过本地就业市场筛选。Universities Australia负责人Catriona Jackson认为,这些言论实际上将高校误认为是操控就业市场和永居政策的主导力量。

实际上,教育者们的批判看似指向国际学生,实则是对澳洲高等教育出口的不满。一位经济学者Leith van Onselen认为,澳洲大学正在从高等教育模式,向高等收入模式转变,因为国际学生能够支付全款学费。

昆士兰大学的经济学讲师Cameron Murray描述了教育工作者的个人困境。Murray所教授的经济学课程有九成是国际学生,其中一半人的英语能力堪忧。但作为一名普通讲师,他不能给太多学生“不及格”。“对校方来说,2.5万澳币收入的讲师与支付25万学费的留学生相比,谁更重要?”他认为,学校想要更换讲师很容易,但为了保持标准而减少招生率却很难。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校方不得不做出妥协。

教育出口给澳洲带来约300亿澳币的经济贡献,但大量国际学生涌入也提高了出口成本。长期来看,与其将矛头指向国际学生,教育界的人士更应该探讨如何扩大学校承载力,将收入花在刀刃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