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折叠屏手机将是手机的又一场革命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折叠屏手机将是手机的又一场革命吗?

风起云涌背后,是广大手机厂商与面板供应商强烈的求生欲。

文|猎豹全球智库

智能手机市场很久没像最近这样热闹过了。

随着各大厂商的折叠屏手机先后公布,这一昔日的“黑科技”忽然变得唾手可及。手机厂商的竞争也变得前所未有得激烈,稍微感受一下便知:

与此同时,从2月12日至2月25日,近40只柔性OLED屏幕概念股迎来2波涨停潮,市场对于折叠屏手机的反映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各家厂商披露的产品信息越来越清晰,体验上的槽点暴露无遗,尤其是当华为Mate X开出17500元“天价”时,不少人开始质疑:折叠屏手机是不是有概念大于实用之嫌?

折叠屏手机被质疑是伪需求

在今年的CES上,柔宇科技旗下“柔派”手机,作为全球首款亮相的折叠屏手机,引来了众多海内外媒体的热切关注。

不过,不少媒体在肯定柔宇科技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其不足之处:机身厚度太厚,便捷性堪忧;屏幕中轴有明显凸起;铰链的弯曲半径大,握持感差;等等。

柔宇虽然夺得了“首发”的名号,却因产品体验不佳,未能激起太大波澜。但它的友商们坐不住了,很快,三星、华为、小米的折叠屏手机相继公布。

Galaxy Fold以内折为特点,避免了外折式折叠屏打开时容易造成屏幕不平整的问题;Mate X除了5G亮点,还做到了折叠后完全贴合及相对较薄的机身;小米的“双折”设计则解决了单折不对称的问题。

总体来说,不同解决的方案各有优劣,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折叠屏手机还是绕不开这样几个槽点:

1.价格昂贵

2.机身厚度、重量增加

3.机内空间被压缩,电池容量缩水

4.受铰链寿命影响,可靠度下降

除此以外,人们对于折叠屏的担忧,还在于类似产品已经有过失败的前例。中兴曾于去年推出一款折叠双屏手机AXON M,最初6G+128G尊享版本售价为4888元,但由于销量不理想,相同配置的手机如今在京东上的售价已经降到了2000多元。

中兴AXON M

虽然双屏与折叠屏在形态上还是有所区别,但AXON M的失败或许也暗示着,智能手机用户对于折叠式手机的接受度还没有培养起来。

部分面板供应商也处于犹豫反复的状态。LG高管近日表示该公司未来也会推出折叠屏手机,但此前该公司曾称,目前折叠屏手机的市场需求可能只有 100 万部,因此LG只提供面板,暂时不生产手机。

在种种质疑声中,“折叠屏手机是伪需求”的说法开始冒头,究其原因,还是人们对当前折叠屏技术的成熟度不够满意,对折叠屏可能带来的交互习惯的变化,也感到担忧。那么,折叠屏手机除了技术上让人耳目一新,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折叠屏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过去十年,手机形态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屏幕尺寸的增加。作为智能手机潮流的引领者,iPhone的屏幕尺寸,也从第一代的3.5英寸,进化到如今的6.5英寸,国内智能手机厂商也纷纷跟进这一趋势。

大屏固然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但由于要兼顾到便携性和握持感,手机屏幕也不可能无止境地增大下去。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手机厂商纷纷开始在屏占比上做文章,全面屏、曲面屏应运而生,这些设计都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地扩大屏幕尺寸。

如果说带“刘海”的iPhone X还不够极致,那么随着屏下指纹识别、挖孔屏等技术的成熟,全面屏手机在屏占比上已经达到了增无可增的地步。那么接下来呢?

折叠屏手机似乎带来了新的可能,它让手机屏占比打破100%的限制,将大屏和便捷性这一对矛盾的需求统一,这种突破性的创新确实让人兴奋。

可现实往往很骨感,折叠屏在理论上确实满足了大屏手机的需求,但这里还隐藏着两项条件:第一,人们对折叠屏的需求,是以不伤害智能手机当前的体验为前提的;第二,大屏对用户的吸引力,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还取决于代价。

折叠屏手机在这两点上做得并不好。前面介绍过折叠屏手机的槽点,可以发现,由于当前技术的限制,手机厂商在实现折叠屏时,不得不在原有的手机功能上打折扣,比如可靠性、续航时间、屏幕平整度以及整机的手感等。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了获得折叠屏,用户真的会认为以上这些体验都是值得放弃的吗?

价格或许是更为致命的一点,三星Galaxy Fold 1980美元(折合人民币13247元),华为Mate X 2600美元(折合人民币17500元),比目前的全面屏手机还高出1倍甚至2倍之多。iPhone XS系列销量尚且不尽如人意,昂贵的折叠屏手机市场前景确实堪忧。

此外,折叠屏手机的另一个卖点就是全新的交互体验。正如三星在发布会上所演示的那样,前台多任务的需求将在折叠屏手机上得到满足,当你在刷电视剧时正巧有朋友发来信息,你可以不必跳转到另一个App中回复信息,而可以利用分屏同时完成这些操作。但这些交互方式将对App的适配提出额外的要求,广大Android开发者怕是又要多掉些头发了。

鉴于折叠屏手机在满足大屏需求上的种种妥协,也难怪很多人认为,目前的产品有概念大于实用之嫌。

手机厂商为何急于公布折叠屏产品?

既然折叠屏手机还有诸多不成熟,手机厂商为何在这一节点竞相推出自家产品?

如果我们看一眼近年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趋势,就会明白手机厂商为何如此着急寻求差异化。根据IDC发布的2018Q4数据,该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供应商共出货3.765亿部,同比下降4.9%,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下滑;全年共出货14亿部,同比下降4.1%。

在手机市场创新匮乏,用户缺少换机动力的情形下,谁能抢先发布颠覆式的创新成果,抢占用户心智,就有可能形成品牌壁垒,在下一轮全球智能手机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柔宇与小米打口水仗,三星供应商被起诉窃取相关技术转卖中企,风起云涌背后,是广大手机厂商与面板供应商强烈的求生欲。

但是柔性屏技术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推出的采用不同解决方案的产品,也将接受市场的检验,我们且看究竟谁会笑到最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折叠屏手机将是手机的又一场革命吗?

风起云涌背后,是广大手机厂商与面板供应商强烈的求生欲。

文|猎豹全球智库

智能手机市场很久没像最近这样热闹过了。

随着各大厂商的折叠屏手机先后公布,这一昔日的“黑科技”忽然变得唾手可及。手机厂商的竞争也变得前所未有得激烈,稍微感受一下便知:

与此同时,从2月12日至2月25日,近40只柔性OLED屏幕概念股迎来2波涨停潮,市场对于折叠屏手机的反映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各家厂商披露的产品信息越来越清晰,体验上的槽点暴露无遗,尤其是当华为Mate X开出17500元“天价”时,不少人开始质疑:折叠屏手机是不是有概念大于实用之嫌?

折叠屏手机被质疑是伪需求

在今年的CES上,柔宇科技旗下“柔派”手机,作为全球首款亮相的折叠屏手机,引来了众多海内外媒体的热切关注。

不过,不少媒体在肯定柔宇科技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其不足之处:机身厚度太厚,便捷性堪忧;屏幕中轴有明显凸起;铰链的弯曲半径大,握持感差;等等。

柔宇虽然夺得了“首发”的名号,却因产品体验不佳,未能激起太大波澜。但它的友商们坐不住了,很快,三星、华为、小米的折叠屏手机相继公布。

Galaxy Fold以内折为特点,避免了外折式折叠屏打开时容易造成屏幕不平整的问题;Mate X除了5G亮点,还做到了折叠后完全贴合及相对较薄的机身;小米的“双折”设计则解决了单折不对称的问题。

总体来说,不同解决的方案各有优劣,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折叠屏手机还是绕不开这样几个槽点:

1.价格昂贵

2.机身厚度、重量增加

3.机内空间被压缩,电池容量缩水

4.受铰链寿命影响,可靠度下降

除此以外,人们对于折叠屏的担忧,还在于类似产品已经有过失败的前例。中兴曾于去年推出一款折叠双屏手机AXON M,最初6G+128G尊享版本售价为4888元,但由于销量不理想,相同配置的手机如今在京东上的售价已经降到了2000多元。

中兴AXON M

虽然双屏与折叠屏在形态上还是有所区别,但AXON M的失败或许也暗示着,智能手机用户对于折叠式手机的接受度还没有培养起来。

部分面板供应商也处于犹豫反复的状态。LG高管近日表示该公司未来也会推出折叠屏手机,但此前该公司曾称,目前折叠屏手机的市场需求可能只有 100 万部,因此LG只提供面板,暂时不生产手机。

在种种质疑声中,“折叠屏手机是伪需求”的说法开始冒头,究其原因,还是人们对当前折叠屏技术的成熟度不够满意,对折叠屏可能带来的交互习惯的变化,也感到担忧。那么,折叠屏手机除了技术上让人耳目一新,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折叠屏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过去十年,手机形态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屏幕尺寸的增加。作为智能手机潮流的引领者,iPhone的屏幕尺寸,也从第一代的3.5英寸,进化到如今的6.5英寸,国内智能手机厂商也纷纷跟进这一趋势。

大屏固然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但由于要兼顾到便携性和握持感,手机屏幕也不可能无止境地增大下去。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手机厂商纷纷开始在屏占比上做文章,全面屏、曲面屏应运而生,这些设计都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地扩大屏幕尺寸。

如果说带“刘海”的iPhone X还不够极致,那么随着屏下指纹识别、挖孔屏等技术的成熟,全面屏手机在屏占比上已经达到了增无可增的地步。那么接下来呢?

折叠屏手机似乎带来了新的可能,它让手机屏占比打破100%的限制,将大屏和便捷性这一对矛盾的需求统一,这种突破性的创新确实让人兴奋。

可现实往往很骨感,折叠屏在理论上确实满足了大屏手机的需求,但这里还隐藏着两项条件:第一,人们对折叠屏的需求,是以不伤害智能手机当前的体验为前提的;第二,大屏对用户的吸引力,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还取决于代价。

折叠屏手机在这两点上做得并不好。前面介绍过折叠屏手机的槽点,可以发现,由于当前技术的限制,手机厂商在实现折叠屏时,不得不在原有的手机功能上打折扣,比如可靠性、续航时间、屏幕平整度以及整机的手感等。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了获得折叠屏,用户真的会认为以上这些体验都是值得放弃的吗?

价格或许是更为致命的一点,三星Galaxy Fold 1980美元(折合人民币13247元),华为Mate X 2600美元(折合人民币17500元),比目前的全面屏手机还高出1倍甚至2倍之多。iPhone XS系列销量尚且不尽如人意,昂贵的折叠屏手机市场前景确实堪忧。

此外,折叠屏手机的另一个卖点就是全新的交互体验。正如三星在发布会上所演示的那样,前台多任务的需求将在折叠屏手机上得到满足,当你在刷电视剧时正巧有朋友发来信息,你可以不必跳转到另一个App中回复信息,而可以利用分屏同时完成这些操作。但这些交互方式将对App的适配提出额外的要求,广大Android开发者怕是又要多掉些头发了。

鉴于折叠屏手机在满足大屏需求上的种种妥协,也难怪很多人认为,目前的产品有概念大于实用之嫌。

手机厂商为何急于公布折叠屏产品?

既然折叠屏手机还有诸多不成熟,手机厂商为何在这一节点竞相推出自家产品?

如果我们看一眼近年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趋势,就会明白手机厂商为何如此着急寻求差异化。根据IDC发布的2018Q4数据,该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供应商共出货3.765亿部,同比下降4.9%,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下滑;全年共出货14亿部,同比下降4.1%。

在手机市场创新匮乏,用户缺少换机动力的情形下,谁能抢先发布颠覆式的创新成果,抢占用户心智,就有可能形成品牌壁垒,在下一轮全球智能手机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柔宇与小米打口水仗,三星供应商被起诉窃取相关技术转卖中企,风起云涌背后,是广大手机厂商与面板供应商强烈的求生欲。

但是柔性屏技术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推出的采用不同解决方案的产品,也将接受市场的检验,我们且看究竟谁会笑到最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