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米芾《留简》《岁丰》《逃暑》三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米芾《留简》《岁丰》《逃暑》三帖

米芾书法的章法,重视整体气韵,兼顾局部的完美,笔画粗细是笔随势转在有意和无意之中自然写出,避免了笔画之间的平行、重复和单调。

文 |环球YOLO精英 周元

编辑 | 子木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建校之处的18世纪中叶,真正的发展是在1882年艺术和考古学系成立之后。今天,博物馆拥有的近十万件馆藏,大部分都来自校友的捐资或者捐赠。

普大博物馆的中国收藏始于19世纪初,起先只是些零星捐赠的工艺品,外销瓷、牙雕、鼻烟壶之类。3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艺术界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激发了专业学者的研究兴趣,普林斯顿大学的罗礼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

罗礼原本研究的是中世纪意大利美术,因为着迷于中国的山水古画转而研究东亚艺术,他是美国第一代研究中国艺术的专业学者之一。罗礼还兼任博物馆亚洲部主任一职,为了课程的需要,包括绘画在内的各种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开始进入博物馆馆藏。

如今,罗礼被尊为普林斯顿大学东亚艺术研究的开创者,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他所培养的那些学生身上的。虽然大多数学生并非专业人士,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把中国艺术视为毕生爱好,还将自己的藏品回赠给母校。也正因为如此,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亚洲部一直在稳步发展,中国藏品也从古代绘画拓展到包括陶瓷、青铜、玉器、雕塑在内的许多领域。

方闻教授

普林斯顿大学在方闻任教授也是罗礼教授的爱徒,在他的大力发展下,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范围不断扩大,他还为博物馆争取到一些重要的中国书画捐赠:1973年获阿瑟·赛克勒的中国绘画捐赠,1984年获爱略特家族中国绘画捐赠。

金融家约翰·爱略特与方闻是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1951级的同学,1984年,爱略特家族向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捐赠了70件中国绘画藏品。普大馆藏的爱略特家族旧藏法书有黄庭坚《赠张大同卷跋尾》卷、米芾《留简帖·岁丰帖·逃暑帖》、赵孟頫《湖州妙严寺记》卷、宋克《书陶诗及竹石小景》卷、唐寅《落花诗》卷、王守仁《寄侄郑邦瑞三札》等,名画有南宋或金人《仿范宽山水》、王洪《潇湘八景》双卷装、赵孟頫《幼舆丘壑图》卷、元人《梨花山雀图》等。

米芾

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米芾的书法创作毕生追求“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的审美境界,这与“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中国古典审美思想一脉相承。他的书法大到诗帖,小至尺牍、题跋,有着痛快而酣畅、奇纵而古雅、洒脱而自然的特色。

米芾书法的章法,重视整体气韵,兼顾局部的完美,笔画粗细是笔随势转在有意和无意之中自然写出,避免了笔画之间的平行、重复和单调。他的章法追求统一中有变化,差异中有统一,把露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繁与简等对立的元素融为一体,达到了“稳不俗,陷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的辩证统一。

《留简帖》纸本 行书 纵31.7厘米 横39.7厘米

《留简帖》线条流畅圆浑,细处似见锋颖若鸟飞,粗笔似可力压千钧,与其奔放不羁,沉着痛快的风格,相互辉映,结字重心凝聚中宫,充分利用疏密黑白的对比向两边辐射,分行、布白、点画各尽其能,做到了和而不同,违而不犯。锋开四面,以各个局部融为一种和谐的整体美,给人率意自然,流便痛快之感。

《岁丰帖》 纸本 行书 纵31.7厘米 横33厘米

《岁丰帖》为致宰相范纯仁的书札,此帖所言内容乃紧系县民生计,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此帖的字,其用笔似乎有些拘谨,和米芾之前游山玩水,抒发己志的大气豪迈书风截然不同,不难想象米芾书写时手虽执笔,但心存挂念,情绪忧郁。

《逃暑贴》 纸本 行书 纵30.9厘米 横40.6厘米

《逃暑贴》从内容上看是米芾因暑热而逃暑于山,幸兹安适,寄信对象似与米芾交情甚厚的当朝权贵,所以字体虽是行书,但显得非常端整。恬淡无华,用笔结字,宁拙毋巧。锋毫敛放有度,逆锋明显,有垂均缩,其掠、磔间露泰和遗意,显得深沆含蓄,大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的风采,逸气满纸。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米芾《留简》《岁丰》《逃暑》三帖

米芾书法的章法,重视整体气韵,兼顾局部的完美,笔画粗细是笔随势转在有意和无意之中自然写出,避免了笔画之间的平行、重复和单调。

文 |环球YOLO精英 周元

编辑 | 子木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建校之处的18世纪中叶,真正的发展是在1882年艺术和考古学系成立之后。今天,博物馆拥有的近十万件馆藏,大部分都来自校友的捐资或者捐赠。

普大博物馆的中国收藏始于19世纪初,起先只是些零星捐赠的工艺品,外销瓷、牙雕、鼻烟壶之类。3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艺术界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激发了专业学者的研究兴趣,普林斯顿大学的罗礼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

罗礼原本研究的是中世纪意大利美术,因为着迷于中国的山水古画转而研究东亚艺术,他是美国第一代研究中国艺术的专业学者之一。罗礼还兼任博物馆亚洲部主任一职,为了课程的需要,包括绘画在内的各种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开始进入博物馆馆藏。

如今,罗礼被尊为普林斯顿大学东亚艺术研究的开创者,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他所培养的那些学生身上的。虽然大多数学生并非专业人士,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把中国艺术视为毕生爱好,还将自己的藏品回赠给母校。也正因为如此,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亚洲部一直在稳步发展,中国藏品也从古代绘画拓展到包括陶瓷、青铜、玉器、雕塑在内的许多领域。

方闻教授

普林斯顿大学在方闻任教授也是罗礼教授的爱徒,在他的大力发展下,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范围不断扩大,他还为博物馆争取到一些重要的中国书画捐赠:1973年获阿瑟·赛克勒的中国绘画捐赠,1984年获爱略特家族中国绘画捐赠。

金融家约翰·爱略特与方闻是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1951级的同学,1984年,爱略特家族向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捐赠了70件中国绘画藏品。普大馆藏的爱略特家族旧藏法书有黄庭坚《赠张大同卷跋尾》卷、米芾《留简帖·岁丰帖·逃暑帖》、赵孟頫《湖州妙严寺记》卷、宋克《书陶诗及竹石小景》卷、唐寅《落花诗》卷、王守仁《寄侄郑邦瑞三札》等,名画有南宋或金人《仿范宽山水》、王洪《潇湘八景》双卷装、赵孟頫《幼舆丘壑图》卷、元人《梨花山雀图》等。

米芾

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米芾的书法创作毕生追求“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的审美境界,这与“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中国古典审美思想一脉相承。他的书法大到诗帖,小至尺牍、题跋,有着痛快而酣畅、奇纵而古雅、洒脱而自然的特色。

米芾书法的章法,重视整体气韵,兼顾局部的完美,笔画粗细是笔随势转在有意和无意之中自然写出,避免了笔画之间的平行、重复和单调。他的章法追求统一中有变化,差异中有统一,把露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繁与简等对立的元素融为一体,达到了“稳不俗,陷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的辩证统一。

《留简帖》纸本 行书 纵31.7厘米 横39.7厘米

《留简帖》线条流畅圆浑,细处似见锋颖若鸟飞,粗笔似可力压千钧,与其奔放不羁,沉着痛快的风格,相互辉映,结字重心凝聚中宫,充分利用疏密黑白的对比向两边辐射,分行、布白、点画各尽其能,做到了和而不同,违而不犯。锋开四面,以各个局部融为一种和谐的整体美,给人率意自然,流便痛快之感。

《岁丰帖》 纸本 行书 纵31.7厘米 横33厘米

《岁丰帖》为致宰相范纯仁的书札,此帖所言内容乃紧系县民生计,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此帖的字,其用笔似乎有些拘谨,和米芾之前游山玩水,抒发己志的大气豪迈书风截然不同,不难想象米芾书写时手虽执笔,但心存挂念,情绪忧郁。

《逃暑贴》 纸本 行书 纵30.9厘米 横40.6厘米

《逃暑贴》从内容上看是米芾因暑热而逃暑于山,幸兹安适,寄信对象似与米芾交情甚厚的当朝权贵,所以字体虽是行书,但显得非常端整。恬淡无华,用笔结字,宁拙毋巧。锋毫敛放有度,逆锋明显,有垂均缩,其掠、磔间露泰和遗意,显得深沆含蓄,大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的风采,逸气满纸。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