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首富反击,胜算几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首富反击,胜算几何

绝望后,希望会降临吗?

文|野马财经  董虹 韩蕾

大约30年前,北京交大毕业的李河君借了老师5万元钱一头扎进商海,折腾了半年就赔了个精光。然而,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之后这些年他做了两件极具争议的事。第一件让“全中国都笑话”,第二件让“全世界都觉得很搞笑”。

孵化于第二件事情的汉能薄膜发电,在20多年前就登陆港股市场,并在2014年、2015年迎来股价飙涨,李河君的个人财富也因此一度超过马云、王健林,蝉联中国大陆地区首富。

然而,一夜之间公司股价暴跌近半,市值蒸发逾千亿元。昔日首富颜面扫地,股票一停牌就是三年。

2018年10月,汉能突然宣布要私有化“回A”,并抛出私有化收购方案。4个月后,该方案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如今,昔日首富能否借此绝地反击,挽回颜面呢?

2019年2月26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下称:汉能移动能源)与汉能薄膜发电(0566.HK,下称:汉能薄膜)发布联合公告显示,汉能薄膜发电私有化方案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发布。

在此之前的2018年10月底,停牌三年之久的汉能薄膜发电曾收到控股股东汉能移动能源的私有化提议。在该提议中,私有化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按照当时的股本计算,收购规模约为549亿港元。

而汉能薄膜最新公告的提议方案显示,汉能薄膜股东将以换股方式获得新公司股份,并寻求在A股上市。

一时间,昔日首富李河君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首富“绝望”之后绝地反击?

在资本市场,李河君本人及其掌控的汉能薄膜都曾是神一般的存在。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刚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不久的客家人李河君,向老师借了5万元就一头扎进了中关村市场。“硬件、软件,包括运输啥都干过”,却还是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就将这5万元钱赔了个精光。

之后经屡次折腾,李河君小有成就。然而,他做过的两件事给自己带来巨大荣光的同时也带来巨大争议、质疑甚至被嘲笑为疯子。

一件事就是上世纪90年代投资建设金安桥水电站,一件事就是投身现在还在做的薄膜太阳能发电。用李河君自己的话说,这两件都是“一般人不太好弄”的事情,也都把他“折磨得够呛”。

投资水电站的事情,给李河君带来广泛质疑,“全中国都笑话我,就觉得是不可能的事”。

未曾料到,汉能薄膜太阳能发电虽然让李河君的财富一度超过马云、王健林,也让李河君遭受更大质疑,“全世界都觉得很搞笑,不相信是真的,都以为薄膜太阳能是一个科幻”。以至于他面临的“挑战、压力非常非常大”。

1996年1月,汉能薄膜登陆港交所,彼时的李河君低调神秘,于公众而言略显陌生。此后十余年中,汉能薄膜股价表现也非常平淡,基本徘徊在1、2港元左右,最低时甚至只有0.118港元。

直至2014年底,这一迹象开始松动。

2014年11月,长期无人问津的汉能股价悄然爬升,到当年底已接近3港元。进入2015年,汉能股价再度阶段性上涨,2个月内便突破4港元,总市值超过1500亿港元。

随着汉能的股价飙涨,2014年、2015年李河君蝉联了中国大陆首富。2015年,李河君财富1600亿元,比王健林家族财富多了50个“小目标”,也比马云多了100个“小目标”。

(听说首富们都喜欢读书,你想知道李河君每年读多少本书?读什么书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在野马财经后台回复“看书”查看)

伴随着这场造富神话,李河君开始走入大众视线。问鼎首富宝座之后,财富狂欢还在继续。

连续多个强势拉升之后,汉能薄膜股价于3月5日盘中窜至历史最高点9.07港元,当日最大涨幅42%,李河君的财富版图顿时又“肥”了好几圈。

然而,好景不长。

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一度在短短二十分钟内断崖式跳水,当天收盘股价跌幅达46.95%,市值蒸发超过1458亿港元。李河君的财富也是急剧缩水,从首富宝座上重重摔下,颜面扫地。

得知股价跳水之后,李河君对秘书讲,“tomorrow is another day”。那一刻,他并没有觉得这会是一件影响很大的事情。然而,汉能薄膜发电(0566.HK)却从第二天开始停牌至今,股价也一直锁定在3.91港元/每股的价格。

对于当年的事情,李河君事后一直“耿耿于怀”。他在多个场合曾表示,汉能薄膜被多家国际对冲基金大规模做空,汉能没有进行内幕交易,没有掏空上市公司。

究竟有没有被做空,现在已无法考证。只是从市场质疑来看,关联交易及脆弱的盈利能力是汉能薄膜股价暴跌的导火索,并因此被港交所勒令停牌,进行事务调查。

历经三年之久的博弈,直到2018年10月底汉能公告最终发布私有化的消息。

同样历经反复反省之后的李河君,转而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感谢这几年。前所未有的苦难,前所未有的成长,或者说百年不遇的苦难,百年不遇的成长”。

只是再次归来,早已沧海桑田。

剑走偏锋,胜算几何?

对于汉能私有化回A,汉能官网上发布的几篇媒体采访中,李河君也曾给予直接回应,“汉能包括我本人,我们历来是剑走偏锋,跟别人不太一样,或者我们反向地走。”

在接受采访之时,A股曾经历一场深度调整,一度击穿2500点,然而李河君却“反过来”看到了一种“势”,对A股“非常有信心”。

李河君称,“势在天地同力,势不在英雄不自由,干什么事都是这样,因为你没有势的话,再有本事也很难弄。我觉得汉能回归A股,我觉得也是势在。”因此,他认为汉能薄膜发电“回A”会很快。

然而,昔日首富发起的这场反击,不知又有几成胜算?

2015年7月15日,在主动申请临时停牌后两个月,汉能薄膜曾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止股票交易,并不得复牌,有关调查继续。

调查的主因之一即与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汉能控股”)的关联交易,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生产卖给自己人。

公告显示,在当年6月,香港证监会即要求汉能薄膜提交汉能控股2011年至2014年的财务报表,以及汉能控股集团主席李河君的重大未偿还贷款详细情况。

彼时,汉能薄膜对港证监会的态度可以说非常强硬,不仅以非公开资料无控制权拒绝提交汉能控股的财务资料,而且表示要通过司法途径对香港证监会提出反对。

然而,在资本市场,“沉默”的数据也能“说话”。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至2014年间,汉能薄膜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向汉能控股销售设备所得。2013年关联收入几乎占到汉能薄膜营收的全部,2014年在增加第三方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关联交易占比依然达到62%。

在港交所“高压”的态势下,汉能薄膜于2015年7月20日主动终止当年最高上限达130多亿人民币的持续关联交易协议,并在财报中剔除大部分关联交易。

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汉能薄膜2015年业绩大“变脸”,营收骤降至28亿港元,净利润从2014年盈利32亿港元变成净亏损122.34亿港元。

2018年上半年,汉能薄膜业绩却出乎意料地亮眼,营业收入204亿港元,同比增长6倍,净利润73.29亿港元,同比增长近30倍。

但野马财经注意到,汉能薄膜2018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1.83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1%。

如果按照此前的私有化方案,汉能薄膜溢价28%收购投资者股票,所需资金至少500亿港元。这对走在艰难复牌路上的汉能薄膜而言,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但如今,港交所通过的新方案采用的是换股的方式。毫无疑问的是,资金问题的解决,会增加方案的可行性。汉能薄膜原股东的股份价值将得以解封,并获得新公司股份。

汉能移动能源及汉能薄膜发电均向野马财经表示,此项安排符合汉能薄膜发电股东的整体利益。

私有化回A,意指科创板

或许,对于首富来说,资金问题算不了什么,如何借助内地资本市场扳回一局,才是现在的重中之重。

毕竟,按照港交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汉能薄膜如不能在2019年8月1日前复牌,将被取消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

古语有云“君子谋势而动,顺势而为。”在这种情况下,汉能选择将汉能薄膜私有化回A股,也不失为李河君的顺势而为。

根据公告,私有化后汉能薄膜发电业务将被安排在一家即将于内地上市的公司旗下,汉能薄膜发电原股东将有机会在A股市场进行股份交易,获取现金收益。

汉能移动能源认为,对汉能薄膜发电实施私有化是公司董事会通盘考虑市场环境及政策变化,对旗下不同企业实体实施更加有效的资源整合,瞄准未来发展的重要布局,符合公司长远的发展利益。

与此同时,内地资本市场的动态和走向,也时时刻刻触动着李河君的心弦。

2018年11月,国家提出创立科创板的设想,旨在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科创板明确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汉能方面认为,汉能所从事的薄膜太阳能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并在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占据六项,完全具备登陆科创板的实力。

而截至目前,汉能在全球范围内累计申请专利数已超过10100件,2018年汉能新增申请专利每天超过30件,主要技术路线的芯片转换率保持和打破六项世界纪录,全球第一个薄膜发电柔性芯片制造基地淄博基地已实现量产。

这些成绩无疑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充沛的想象力。

只是,野马财经发现,汉能薄膜的“回A”之路并非没有考验。

2018年上半年,汉能薄膜营收大增6倍至200多亿港元,而真正推高营收的是一笔合同资产。汉能薄膜中报显示,这笔128亿港元合同资产主要来源于9个公司。野马财经通过天眼查发现,这些公司大都存在多次工商变更,并且相互间有着股权关系。

众所周知,市场各方对于上市公司主体存在的关联交易始终保持敏感。A股发审委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五个“独立”,即资产独立、财务独立、业务独立、人员独立、机构独立。

这次,前首富李河君能否在绝地反击的路上通过重重考验,为自己赢得一局?欢迎在评论中留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首富反击,胜算几何

绝望后,希望会降临吗?

文|野马财经  董虹 韩蕾

大约30年前,北京交大毕业的李河君借了老师5万元钱一头扎进商海,折腾了半年就赔了个精光。然而,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之后这些年他做了两件极具争议的事。第一件让“全中国都笑话”,第二件让“全世界都觉得很搞笑”。

孵化于第二件事情的汉能薄膜发电,在20多年前就登陆港股市场,并在2014年、2015年迎来股价飙涨,李河君的个人财富也因此一度超过马云、王健林,蝉联中国大陆地区首富。

然而,一夜之间公司股价暴跌近半,市值蒸发逾千亿元。昔日首富颜面扫地,股票一停牌就是三年。

2018年10月,汉能突然宣布要私有化“回A”,并抛出私有化收购方案。4个月后,该方案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如今,昔日首富能否借此绝地反击,挽回颜面呢?

2019年2月26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下称:汉能移动能源)与汉能薄膜发电(0566.HK,下称:汉能薄膜)发布联合公告显示,汉能薄膜发电私有化方案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发布。

在此之前的2018年10月底,停牌三年之久的汉能薄膜发电曾收到控股股东汉能移动能源的私有化提议。在该提议中,私有化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按照当时的股本计算,收购规模约为549亿港元。

而汉能薄膜最新公告的提议方案显示,汉能薄膜股东将以换股方式获得新公司股份,并寻求在A股上市。

一时间,昔日首富李河君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首富“绝望”之后绝地反击?

在资本市场,李河君本人及其掌控的汉能薄膜都曾是神一般的存在。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刚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不久的客家人李河君,向老师借了5万元就一头扎进了中关村市场。“硬件、软件,包括运输啥都干过”,却还是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就将这5万元钱赔了个精光。

之后经屡次折腾,李河君小有成就。然而,他做过的两件事给自己带来巨大荣光的同时也带来巨大争议、质疑甚至被嘲笑为疯子。

一件事就是上世纪90年代投资建设金安桥水电站,一件事就是投身现在还在做的薄膜太阳能发电。用李河君自己的话说,这两件都是“一般人不太好弄”的事情,也都把他“折磨得够呛”。

投资水电站的事情,给李河君带来广泛质疑,“全中国都笑话我,就觉得是不可能的事”。

未曾料到,汉能薄膜太阳能发电虽然让李河君的财富一度超过马云、王健林,也让李河君遭受更大质疑,“全世界都觉得很搞笑,不相信是真的,都以为薄膜太阳能是一个科幻”。以至于他面临的“挑战、压力非常非常大”。

1996年1月,汉能薄膜登陆港交所,彼时的李河君低调神秘,于公众而言略显陌生。此后十余年中,汉能薄膜股价表现也非常平淡,基本徘徊在1、2港元左右,最低时甚至只有0.118港元。

直至2014年底,这一迹象开始松动。

2014年11月,长期无人问津的汉能股价悄然爬升,到当年底已接近3港元。进入2015年,汉能股价再度阶段性上涨,2个月内便突破4港元,总市值超过1500亿港元。

随着汉能的股价飙涨,2014年、2015年李河君蝉联了中国大陆首富。2015年,李河君财富1600亿元,比王健林家族财富多了50个“小目标”,也比马云多了100个“小目标”。

(听说首富们都喜欢读书,你想知道李河君每年读多少本书?读什么书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在野马财经后台回复“看书”查看)

伴随着这场造富神话,李河君开始走入大众视线。问鼎首富宝座之后,财富狂欢还在继续。

连续多个强势拉升之后,汉能薄膜股价于3月5日盘中窜至历史最高点9.07港元,当日最大涨幅42%,李河君的财富版图顿时又“肥”了好几圈。

然而,好景不长。

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一度在短短二十分钟内断崖式跳水,当天收盘股价跌幅达46.95%,市值蒸发超过1458亿港元。李河君的财富也是急剧缩水,从首富宝座上重重摔下,颜面扫地。

得知股价跳水之后,李河君对秘书讲,“tomorrow is another day”。那一刻,他并没有觉得这会是一件影响很大的事情。然而,汉能薄膜发电(0566.HK)却从第二天开始停牌至今,股价也一直锁定在3.91港元/每股的价格。

对于当年的事情,李河君事后一直“耿耿于怀”。他在多个场合曾表示,汉能薄膜被多家国际对冲基金大规模做空,汉能没有进行内幕交易,没有掏空上市公司。

究竟有没有被做空,现在已无法考证。只是从市场质疑来看,关联交易及脆弱的盈利能力是汉能薄膜股价暴跌的导火索,并因此被港交所勒令停牌,进行事务调查。

历经三年之久的博弈,直到2018年10月底汉能公告最终发布私有化的消息。

同样历经反复反省之后的李河君,转而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感谢这几年。前所未有的苦难,前所未有的成长,或者说百年不遇的苦难,百年不遇的成长”。

只是再次归来,早已沧海桑田。

剑走偏锋,胜算几何?

对于汉能私有化回A,汉能官网上发布的几篇媒体采访中,李河君也曾给予直接回应,“汉能包括我本人,我们历来是剑走偏锋,跟别人不太一样,或者我们反向地走。”

在接受采访之时,A股曾经历一场深度调整,一度击穿2500点,然而李河君却“反过来”看到了一种“势”,对A股“非常有信心”。

李河君称,“势在天地同力,势不在英雄不自由,干什么事都是这样,因为你没有势的话,再有本事也很难弄。我觉得汉能回归A股,我觉得也是势在。”因此,他认为汉能薄膜发电“回A”会很快。

然而,昔日首富发起的这场反击,不知又有几成胜算?

2015年7月15日,在主动申请临时停牌后两个月,汉能薄膜曾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止股票交易,并不得复牌,有关调查继续。

调查的主因之一即与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汉能控股”)的关联交易,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生产卖给自己人。

公告显示,在当年6月,香港证监会即要求汉能薄膜提交汉能控股2011年至2014年的财务报表,以及汉能控股集团主席李河君的重大未偿还贷款详细情况。

彼时,汉能薄膜对港证监会的态度可以说非常强硬,不仅以非公开资料无控制权拒绝提交汉能控股的财务资料,而且表示要通过司法途径对香港证监会提出反对。

然而,在资本市场,“沉默”的数据也能“说话”。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至2014年间,汉能薄膜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向汉能控股销售设备所得。2013年关联收入几乎占到汉能薄膜营收的全部,2014年在增加第三方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关联交易占比依然达到62%。

在港交所“高压”的态势下,汉能薄膜于2015年7月20日主动终止当年最高上限达130多亿人民币的持续关联交易协议,并在财报中剔除大部分关联交易。

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汉能薄膜2015年业绩大“变脸”,营收骤降至28亿港元,净利润从2014年盈利32亿港元变成净亏损122.34亿港元。

2018年上半年,汉能薄膜业绩却出乎意料地亮眼,营业收入204亿港元,同比增长6倍,净利润73.29亿港元,同比增长近30倍。

但野马财经注意到,汉能薄膜2018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1.83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1%。

如果按照此前的私有化方案,汉能薄膜溢价28%收购投资者股票,所需资金至少500亿港元。这对走在艰难复牌路上的汉能薄膜而言,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但如今,港交所通过的新方案采用的是换股的方式。毫无疑问的是,资金问题的解决,会增加方案的可行性。汉能薄膜原股东的股份价值将得以解封,并获得新公司股份。

汉能移动能源及汉能薄膜发电均向野马财经表示,此项安排符合汉能薄膜发电股东的整体利益。

私有化回A,意指科创板

或许,对于首富来说,资金问题算不了什么,如何借助内地资本市场扳回一局,才是现在的重中之重。

毕竟,按照港交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汉能薄膜如不能在2019年8月1日前复牌,将被取消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

古语有云“君子谋势而动,顺势而为。”在这种情况下,汉能选择将汉能薄膜私有化回A股,也不失为李河君的顺势而为。

根据公告,私有化后汉能薄膜发电业务将被安排在一家即将于内地上市的公司旗下,汉能薄膜发电原股东将有机会在A股市场进行股份交易,获取现金收益。

汉能移动能源认为,对汉能薄膜发电实施私有化是公司董事会通盘考虑市场环境及政策变化,对旗下不同企业实体实施更加有效的资源整合,瞄准未来发展的重要布局,符合公司长远的发展利益。

与此同时,内地资本市场的动态和走向,也时时刻刻触动着李河君的心弦。

2018年11月,国家提出创立科创板的设想,旨在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科创板明确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汉能方面认为,汉能所从事的薄膜太阳能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并在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占据六项,完全具备登陆科创板的实力。

而截至目前,汉能在全球范围内累计申请专利数已超过10100件,2018年汉能新增申请专利每天超过30件,主要技术路线的芯片转换率保持和打破六项世界纪录,全球第一个薄膜发电柔性芯片制造基地淄博基地已实现量产。

这些成绩无疑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充沛的想象力。

只是,野马财经发现,汉能薄膜的“回A”之路并非没有考验。

2018年上半年,汉能薄膜营收大增6倍至200多亿港元,而真正推高营收的是一笔合同资产。汉能薄膜中报显示,这笔128亿港元合同资产主要来源于9个公司。野马财经通过天眼查发现,这些公司大都存在多次工商变更,并且相互间有着股权关系。

众所周知,市场各方对于上市公司主体存在的关联交易始终保持敏感。A股发审委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五个“独立”,即资产独立、财务独立、业务独立、人员独立、机构独立。

这次,前首富李河君能否在绝地反击的路上通过重重考验,为自己赢得一局?欢迎在评论中留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