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收集、共享、泄露,社交平台“数据罗生门”背后隐藏利益逻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收集、共享、泄露,社交平台“数据罗生门”背后隐藏利益逻辑

数据问题亟需治本。

文丨同相 木木

Facebook将推出“清除历史”工具了。

近日,社交软件Facebook首席财务官表示,公司将推出一款允许用户清除他们的浏览记录的工具,该工具将极大限度上减少Facebook使用第三方工具来收集用户信息进行广告投放的现象发生,“清除历史”工具的发布预示着用户隐私将成为平台方的重点保护对象。

反观国内,社交软件的数据安全同样被大众所关注。早期,微信发布的2018年微信数据报告便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到即时通讯工具的信息安全中,近期围绕“陌陌”发生的3000万数据被泄露一事更是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到社交软件中。

危机公关难以挽回的泄露困局

Facebook泄露用户信息,已经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仅在2018年,Facebook就曾经出现过三次重大的泄露用户隐私的事件。

2018年3月,Facebook中将近8700万名用户的个人信息遭到数据公司泄露,这个事件成为Facebook有史以来最大的同时也是最严重的信息泄露事件。虽然Facebook立即出面进行危机公关,但是却收效甚微。对于用户而言,自己泄露的信息已经成为了其他软件之后用于盈利的重要资源,此时的危机公关行为显然为时已晚。

同时,Facebook泄露用户数据的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多用户的不满,“注销账号”活动在之后掀起。不少Facebook上的大V响应了这项活动。数据泄露事件发生后至2018年4月,一个月的时间内,9%的美国用户在期间删除了自己的Facebook账户,另外有将近17%的人将自己手机中的Facebook App卸载,不再使用该平台。

可以说,3月份的数据泄露风波给Facebook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损失,作为一个依靠用户规模发展的社交平台,损失了大量的用户意味着广告收入的大幅下降,同时,用户对于平台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也因此降低,对于平台后续的产品孵化以及盈利将造成极大的影响。

但是3月份的数据泄露事件却仅仅是2018年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的一个开始,在9月份,Facebook再次声明,因为平台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导致了黑客入侵,再次导致将近9000万人的信息受到影响,其中5000万用户的数据遭到泄露。之后在12月14日,Facebook再次声明,因软件中存在的漏洞可能会导致6800万用户的私人照片泄露。

从3月到12月,Facebook平台中的数据泄露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Facebook的股价也在数据泄露风波中不断下跌,仅在第二场信息泄露风波发生后,股价便下跌25%,市值蒸发近1500亿美元,直至年末股价才有所回升,但依然整体呈现下跌之势,跌幅仍然超过了20%。

Facebook在2018年发生的三场数据泄露行为,将自身置于舆论批判的风口浪尖之时,也将自身置于多国的数据保护机构的强力监管之下。同时也掀起了社交平台用户对于平台擅自使用自己信息的思考。

那么,Facebook究竟为什么会频频出现泄露用户信息的事件?

从Facebook的盈利模式可以对泄露用户信息的原因窥见一斑。从Facebook在2018年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中可以看到,第四季度的广告收入保持高涨的状态,达到166亿美元。广告收入一直在Facebook营收中占据高比例,也是支撑该平台发展的关键收入。而Facebook的高广告收入背后与它能够提供给广告商的用户数据密不可分。

同时,Facebook旗下的热门应用Messenger、WhatsApp和Instagram等软件可以通过Facebook账号直接使用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极大便利,其中存在的多应用间的数据共享行为同样为广告商获取用户画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可以说,用户在Facebook以及旗下的每个社交软件的使用记录,都会成为Facebook默许提供给广告商的一部分。从Facebook中,可以看到社交软件与广告商之间的利益勾连,同时也能看到数据泄露流向的第一步。

流媒体平台数据共享数据泄露隐忧犹在

在数据泄露的事件中,社交平台和流媒体网站:Facebook与Netflix的合作格外引人注意。

社交软件与流媒体网站的合作向来是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分享相关视频链接的机会,实现了对于音视频链接分享渠道的打通,对于用户而言,意味着享有更个性化的使用环境。同样,对于流媒体平台而言,用户通过社交平台的分享行为也利于自身针对用户进行定制化内容推送,实现对用户更精确的喜好捕捉。

反观国内以优爱腾为首的流媒体网站和以微信为首的社交媒体的关系,同样如此。

使用社交媒体账号来登陆视频网站会员,已经成为了现在视频网站会员的常用登陆方式。实现社交媒体和流媒体的账号绑定使得用户可以不用在不同的视频网站中多次申请注册会员,便可以使用同一微信账号或者QQ账号实现不同视频网站会员的注册和登陆。

这一方式,对于用户而言,极大地提升了使用视频网站的便利度,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可以将视频链接分享至社交媒体的平台中进行二次传播,成为自己的社交议题。同时,视频平台则可以利用用户的分享行为实现视频内容的口碑发酵,通过视频网站用户的自来水宣传助力视频内容在宣发中突围。

更重要的是,在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关闭前台播放量的关键时期,用户的行为热度成为衡量视频热度的重要指标,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的相连,便为视频内容得到用户地全面多维度地衡量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但是,社交媒体和流媒体网站密切连接的现在,流媒体网站拥有的数据接触权限再次引起大众对于个人数据问题的关注,个人数据在多个流媒体平台间的流动,是否又会使平台中的用户成为了被拔“数据羊毛”的羔羊,这个问题也在不断触及用户的痛点。

数据问题亟需治本

进入大数据时代,用户数据作为平台掌握用户画像的重要资源,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资源,同样也已经成为了网民的数字人格。社交平台中出现的数据泄露事件揭示出互联网企业背后的潜在利益逻辑,反观国内的网站和App软件,在用户数据方面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因为漏洞泄露用户信息的现象在国内平台中同样不再少见。早前AcFun弹幕视频网站在其官网发布《关于AcFun受黑客攻击致用户数据外泄的公告》,公告称,泄露的用户数据包含用户ID、用户昵称、加密存储的密码等信息。交友软件陌陌同样存在着数据被不法分子“撞库”获得后,在暗网进行交易的情形。

在泄露信息之外,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同样在国内的App以及网站中不断出现,美图秀秀近日便面临着涉嫌过度收集可识别生物信息、财务信息等敏感资料的指责。

随着软件之间的相互关联越发紧密,同一社交软件的账号便可以实现多平台的登陆,对于不同的平台而言,这意味着降低用户的进入门槛,用户可以更便利地实现多平台使用。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在越来越多的平台留下自己的搜索痕迹便预示着,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中被泄露的风险不断上升。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监管往往会是最强力有效的方式,近期,对于App的监管在不断升级。工信部近日发布信息称43款违规App涉嫌违规搜集用户个人信息,已经被责令下架。

但是,监管难以肃清根源,通过行业自律实现自净同样重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54家单位曾经共同发起并签署《数据流通行业自律公约》,提出建立对数据安全保护不利和泄露隐私的惩处机制。只有行业内部相互约束,营造健康的数据生态,才能使盗取数据,贩卖数据的行为日益减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Facebook

4.5k
  • 欧盟根据《数字市场法案》对苹果、谷歌和Meta启动调查,苹果、谷歌回应
  • 欧盟就苹果、谷歌和Meta是否遵守《数字市场法案》启动全面调查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收集、共享、泄露,社交平台“数据罗生门”背后隐藏利益逻辑

数据问题亟需治本。

文丨同相 木木

Facebook将推出“清除历史”工具了。

近日,社交软件Facebook首席财务官表示,公司将推出一款允许用户清除他们的浏览记录的工具,该工具将极大限度上减少Facebook使用第三方工具来收集用户信息进行广告投放的现象发生,“清除历史”工具的发布预示着用户隐私将成为平台方的重点保护对象。

反观国内,社交软件的数据安全同样被大众所关注。早期,微信发布的2018年微信数据报告便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到即时通讯工具的信息安全中,近期围绕“陌陌”发生的3000万数据被泄露一事更是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到社交软件中。

危机公关难以挽回的泄露困局

Facebook泄露用户信息,已经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仅在2018年,Facebook就曾经出现过三次重大的泄露用户隐私的事件。

2018年3月,Facebook中将近8700万名用户的个人信息遭到数据公司泄露,这个事件成为Facebook有史以来最大的同时也是最严重的信息泄露事件。虽然Facebook立即出面进行危机公关,但是却收效甚微。对于用户而言,自己泄露的信息已经成为了其他软件之后用于盈利的重要资源,此时的危机公关行为显然为时已晚。

同时,Facebook泄露用户数据的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多用户的不满,“注销账号”活动在之后掀起。不少Facebook上的大V响应了这项活动。数据泄露事件发生后至2018年4月,一个月的时间内,9%的美国用户在期间删除了自己的Facebook账户,另外有将近17%的人将自己手机中的Facebook App卸载,不再使用该平台。

可以说,3月份的数据泄露风波给Facebook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损失,作为一个依靠用户规模发展的社交平台,损失了大量的用户意味着广告收入的大幅下降,同时,用户对于平台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也因此降低,对于平台后续的产品孵化以及盈利将造成极大的影响。

但是3月份的数据泄露事件却仅仅是2018年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的一个开始,在9月份,Facebook再次声明,因为平台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导致了黑客入侵,再次导致将近9000万人的信息受到影响,其中5000万用户的数据遭到泄露。之后在12月14日,Facebook再次声明,因软件中存在的漏洞可能会导致6800万用户的私人照片泄露。

从3月到12月,Facebook平台中的数据泄露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Facebook的股价也在数据泄露风波中不断下跌,仅在第二场信息泄露风波发生后,股价便下跌25%,市值蒸发近1500亿美元,直至年末股价才有所回升,但依然整体呈现下跌之势,跌幅仍然超过了20%。

Facebook在2018年发生的三场数据泄露行为,将自身置于舆论批判的风口浪尖之时,也将自身置于多国的数据保护机构的强力监管之下。同时也掀起了社交平台用户对于平台擅自使用自己信息的思考。

那么,Facebook究竟为什么会频频出现泄露用户信息的事件?

从Facebook的盈利模式可以对泄露用户信息的原因窥见一斑。从Facebook在2018年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中可以看到,第四季度的广告收入保持高涨的状态,达到166亿美元。广告收入一直在Facebook营收中占据高比例,也是支撑该平台发展的关键收入。而Facebook的高广告收入背后与它能够提供给广告商的用户数据密不可分。

同时,Facebook旗下的热门应用Messenger、WhatsApp和Instagram等软件可以通过Facebook账号直接使用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极大便利,其中存在的多应用间的数据共享行为同样为广告商获取用户画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可以说,用户在Facebook以及旗下的每个社交软件的使用记录,都会成为Facebook默许提供给广告商的一部分。从Facebook中,可以看到社交软件与广告商之间的利益勾连,同时也能看到数据泄露流向的第一步。

流媒体平台数据共享数据泄露隐忧犹在

在数据泄露的事件中,社交平台和流媒体网站:Facebook与Netflix的合作格外引人注意。

社交软件与流媒体网站的合作向来是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分享相关视频链接的机会,实现了对于音视频链接分享渠道的打通,对于用户而言,意味着享有更个性化的使用环境。同样,对于流媒体平台而言,用户通过社交平台的分享行为也利于自身针对用户进行定制化内容推送,实现对用户更精确的喜好捕捉。

反观国内以优爱腾为首的流媒体网站和以微信为首的社交媒体的关系,同样如此。

使用社交媒体账号来登陆视频网站会员,已经成为了现在视频网站会员的常用登陆方式。实现社交媒体和流媒体的账号绑定使得用户可以不用在不同的视频网站中多次申请注册会员,便可以使用同一微信账号或者QQ账号实现不同视频网站会员的注册和登陆。

这一方式,对于用户而言,极大地提升了使用视频网站的便利度,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可以将视频链接分享至社交媒体的平台中进行二次传播,成为自己的社交议题。同时,视频平台则可以利用用户的分享行为实现视频内容的口碑发酵,通过视频网站用户的自来水宣传助力视频内容在宣发中突围。

更重要的是,在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关闭前台播放量的关键时期,用户的行为热度成为衡量视频热度的重要指标,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的相连,便为视频内容得到用户地全面多维度地衡量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但是,社交媒体和流媒体网站密切连接的现在,流媒体网站拥有的数据接触权限再次引起大众对于个人数据问题的关注,个人数据在多个流媒体平台间的流动,是否又会使平台中的用户成为了被拔“数据羊毛”的羔羊,这个问题也在不断触及用户的痛点。

数据问题亟需治本

进入大数据时代,用户数据作为平台掌握用户画像的重要资源,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资源,同样也已经成为了网民的数字人格。社交平台中出现的数据泄露事件揭示出互联网企业背后的潜在利益逻辑,反观国内的网站和App软件,在用户数据方面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因为漏洞泄露用户信息的现象在国内平台中同样不再少见。早前AcFun弹幕视频网站在其官网发布《关于AcFun受黑客攻击致用户数据外泄的公告》,公告称,泄露的用户数据包含用户ID、用户昵称、加密存储的密码等信息。交友软件陌陌同样存在着数据被不法分子“撞库”获得后,在暗网进行交易的情形。

在泄露信息之外,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同样在国内的App以及网站中不断出现,美图秀秀近日便面临着涉嫌过度收集可识别生物信息、财务信息等敏感资料的指责。

随着软件之间的相互关联越发紧密,同一社交软件的账号便可以实现多平台的登陆,对于不同的平台而言,这意味着降低用户的进入门槛,用户可以更便利地实现多平台使用。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在越来越多的平台留下自己的搜索痕迹便预示着,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中被泄露的风险不断上升。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监管往往会是最强力有效的方式,近期,对于App的监管在不断升级。工信部近日发布信息称43款违规App涉嫌违规搜集用户个人信息,已经被责令下架。

但是,监管难以肃清根源,通过行业自律实现自净同样重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54家单位曾经共同发起并签署《数据流通行业自律公约》,提出建立对数据安全保护不利和泄露隐私的惩处机制。只有行业内部相互约束,营造健康的数据生态,才能使盗取数据,贩卖数据的行为日益减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