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携程四季度继续盈利为负,12亿到底亏损在哪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携程四季度继续盈利为负,12亿到底亏损在哪儿

携程似乎遇到了大麻烦。

文|字头社

携程的“坏运气”似乎还未结束,继2018年第三季度亏损11亿元后,刚刚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显示,亏损额增至12亿元。坏消息还有净收入环比下降19%,从业务板块来看,住宿和交通两大主板块环比下降分别为27%、6%;度假(团游和自由行)更是环比断崖式下降48%。

单从这些数据来看,携程似乎遇到了大麻烦。但我们通过财报分析发现,这个“麻烦”并不简单。每项下降指标的后面,携程都将其归为季节原因,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的本质。

社长分析认为,首先,四季度的亏损“大户”和三季度一样,主要源于投资浮亏12.53亿。假设各项业务能够保持稳定的利润率,即使投资浮亏如此金额,携程也应该可以扭亏为盈。因为相较三季度的24.7亿浮亏,四季度已经“赚”回了12多亿元,可以抵消上个季度11个亿的亏损。但从结果上来看,并非如此。

在投资收益大幅回升的情况下,亏损依然加大,这就意味着携程的运营业务本身出现了问题。财报显示,携程三季度的运营利润14.8亿元,但四季度的运营利润为负的1.89亿元。也就是说携程的主营业务也转入亏损。

第二,营收环比下降,如果用携程高管的话说,则主要源于会计的调整,2018年,将10月份的收入归入三季度确认,因此挤占了四季度的收入份额。这一增一减,导致四季度环比营收下滑,理论上的确存在。

理解了这两大变化,或许我们才能更全面的审视携程这家在线旅游巨头。

国际业务高增背后的焦虑

财报显示,携程的国际业务收入第四季度已经上升至总收入的30%-35%,不计天巡,国际酒店业务和国际航空业务均于2018年第四季度增长两倍;而天巡的预订收入四季度也保持同比高速增长达200%。

但国际业务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是国内业务的增长焦虑,携程试图通过横向市场空间的拓展继续拉动高增长,但从目前来看,这一战略对财报整体数据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如果说2018年三四季度存在会计调整因素,那我们再从近两年的数据分析,同样会发现携程发展中正在遇到的一些问题。2018年,携程净收入310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11亿元,同比近乎腰斩。

我们来对比一下近两年变化比较大的数据。营收方面,2017年,净收入同比增长39%,而2018年只有16%,增幅放缓一半还多。并且从会计方面来讲,2018年在总收入增长,销售税费(净收入等于总收入减去销售税费)反而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增速依然大幅下滑;利润方面,2017年全年净利润21亿元,2018年11亿,还是腰斩,除了投资亏损,业务也进入亏损态势。

营收和利润腰斩到底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可以看一看两年的支出情况。2017年,携程的运营支出同比增长20%,其中市场销售营销同比增长近42%,以此换来净营收39%的增长;而2018年,运营支出同比增长15%,其中市场销售营销费用同比增长仅16%,以此拉动净收入16%的增长。不难看出,整体运营支出的增长带来的净收入增长大幅下降。值得一提的是,从市场销售营销/净收入增长来看,ROI大大提升,在流量如此昂贵的情况下,携程在这方面显然更加提升了效率。

利润方面,相较2017年,2018年的利润同比增速下滑主要源于投资收益浮亏和毛利率的下降,前者上述已有分析,后者在2018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对于毛利率下降,财报并未给出更加详细的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携程公布目前用户数1.35亿,仅两年复合增长率25%。如果从2018年的收入增长(16%)来看,是否意味着携程用户的客单价、复购率都在下滑?

行业变局下的困境

从以上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数据来看,携程似乎再次走到一个十字路口。而从整体行业格局来看,也印证了携程财务数据的变化。

从携程方面来看,2018年,关于捆绑销售、大数据杀熟等负面消息的确为其品牌造成重大影响,尽管没有具体数据统计,但部分用户以卸载的方式选择离开也不稀奇。更为关键的是,作为携程业务主力的交通票务板块,因航司不断提升直销比例,以及取消前后反政策,改为定额支付,这两大新政的影响已全面释放,票务代理公司和携程的收入势必大幅下滑。此外,作为高频业务的火车票预订,本身就无法向B端收费,属于引流业务。此前,这两大业务的很大一部分收入即来自于捆绑销售,成本低收入高,也为携程的高毛利做出巨大贡献。

社长认为,目前携程面临的困境在于三大方面。第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已经结束,获客成本高企;第二,主力业务的盈利模式遭遇挑战,上下游的变化及政策调整,大幅缩小其收入和利润空间;第三,外敌四环,飞猪、美团等非携程系平台不断侵蚀其市场份额。

在携程的优势板块——酒店领域,美团去年的间夜量已经超过整个携程系。从产品类型来看,美团已经在低端酒旅方面奋起直追,而飞猪则不断进攻高端酒店。尽管在线旅游行业不再像三四年前那样大打价格战,但背后的市场争夺丝毫没有放松。

因此,我们看到,携程近两年将战略重心放在国际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列投资收购。但短期内,相较携程的基本盘,国际业务的占比难以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主动力。如果说国际业务是向上突破,那么携程目前向低线的扩张则属于向下延伸。

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一战略的推进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快,并且相较美团、飞猪等早已在低线城市形成的品牌知名度,携程也略逊一筹。包括刚刚上市不久的同程艺龙,其借助微信入口,也圈占了大批低线城市用户,据社长观察,低线城市的大部分普通用户,基本选择微信订票。尽管同程艺龙属于携程系,但其作为上市公司,本身在业务和业绩层面就与携程形成竞争关系。

携程和大部分互联网平台一样,在宏观环境大变局中,缺乏动力对新产品、新服务模式的供给,而在旧业务方面处于稳固或者防守状态,因此,任何一个环节的风吹草动,都容易导致业绩缩水甚至亏损。

2019年,携程或许依然不好过,但好在它有上百亿的“弹药”可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携程集团

4.2k
  • 青岛上榜“00后”十大热衷旅游目的地
  • 携程:“五一”办签人数同比增长超3成,交易额已超过2019年同期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携程四季度继续盈利为负,12亿到底亏损在哪儿

携程似乎遇到了大麻烦。

文|字头社

携程的“坏运气”似乎还未结束,继2018年第三季度亏损11亿元后,刚刚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显示,亏损额增至12亿元。坏消息还有净收入环比下降19%,从业务板块来看,住宿和交通两大主板块环比下降分别为27%、6%;度假(团游和自由行)更是环比断崖式下降48%。

单从这些数据来看,携程似乎遇到了大麻烦。但我们通过财报分析发现,这个“麻烦”并不简单。每项下降指标的后面,携程都将其归为季节原因,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的本质。

社长分析认为,首先,四季度的亏损“大户”和三季度一样,主要源于投资浮亏12.53亿。假设各项业务能够保持稳定的利润率,即使投资浮亏如此金额,携程也应该可以扭亏为盈。因为相较三季度的24.7亿浮亏,四季度已经“赚”回了12多亿元,可以抵消上个季度11个亿的亏损。但从结果上来看,并非如此。

在投资收益大幅回升的情况下,亏损依然加大,这就意味着携程的运营业务本身出现了问题。财报显示,携程三季度的运营利润14.8亿元,但四季度的运营利润为负的1.89亿元。也就是说携程的主营业务也转入亏损。

第二,营收环比下降,如果用携程高管的话说,则主要源于会计的调整,2018年,将10月份的收入归入三季度确认,因此挤占了四季度的收入份额。这一增一减,导致四季度环比营收下滑,理论上的确存在。

理解了这两大变化,或许我们才能更全面的审视携程这家在线旅游巨头。

国际业务高增背后的焦虑

财报显示,携程的国际业务收入第四季度已经上升至总收入的30%-35%,不计天巡,国际酒店业务和国际航空业务均于2018年第四季度增长两倍;而天巡的预订收入四季度也保持同比高速增长达200%。

但国际业务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是国内业务的增长焦虑,携程试图通过横向市场空间的拓展继续拉动高增长,但从目前来看,这一战略对财报整体数据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如果说2018年三四季度存在会计调整因素,那我们再从近两年的数据分析,同样会发现携程发展中正在遇到的一些问题。2018年,携程净收入310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11亿元,同比近乎腰斩。

我们来对比一下近两年变化比较大的数据。营收方面,2017年,净收入同比增长39%,而2018年只有16%,增幅放缓一半还多。并且从会计方面来讲,2018年在总收入增长,销售税费(净收入等于总收入减去销售税费)反而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增速依然大幅下滑;利润方面,2017年全年净利润21亿元,2018年11亿,还是腰斩,除了投资亏损,业务也进入亏损态势。

营收和利润腰斩到底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可以看一看两年的支出情况。2017年,携程的运营支出同比增长20%,其中市场销售营销同比增长近42%,以此换来净营收39%的增长;而2018年,运营支出同比增长15%,其中市场销售营销费用同比增长仅16%,以此拉动净收入16%的增长。不难看出,整体运营支出的增长带来的净收入增长大幅下降。值得一提的是,从市场销售营销/净收入增长来看,ROI大大提升,在流量如此昂贵的情况下,携程在这方面显然更加提升了效率。

利润方面,相较2017年,2018年的利润同比增速下滑主要源于投资收益浮亏和毛利率的下降,前者上述已有分析,后者在2018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对于毛利率下降,财报并未给出更加详细的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携程公布目前用户数1.35亿,仅两年复合增长率25%。如果从2018年的收入增长(16%)来看,是否意味着携程用户的客单价、复购率都在下滑?

行业变局下的困境

从以上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数据来看,携程似乎再次走到一个十字路口。而从整体行业格局来看,也印证了携程财务数据的变化。

从携程方面来看,2018年,关于捆绑销售、大数据杀熟等负面消息的确为其品牌造成重大影响,尽管没有具体数据统计,但部分用户以卸载的方式选择离开也不稀奇。更为关键的是,作为携程业务主力的交通票务板块,因航司不断提升直销比例,以及取消前后反政策,改为定额支付,这两大新政的影响已全面释放,票务代理公司和携程的收入势必大幅下滑。此外,作为高频业务的火车票预订,本身就无法向B端收费,属于引流业务。此前,这两大业务的很大一部分收入即来自于捆绑销售,成本低收入高,也为携程的高毛利做出巨大贡献。

社长认为,目前携程面临的困境在于三大方面。第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已经结束,获客成本高企;第二,主力业务的盈利模式遭遇挑战,上下游的变化及政策调整,大幅缩小其收入和利润空间;第三,外敌四环,飞猪、美团等非携程系平台不断侵蚀其市场份额。

在携程的优势板块——酒店领域,美团去年的间夜量已经超过整个携程系。从产品类型来看,美团已经在低端酒旅方面奋起直追,而飞猪则不断进攻高端酒店。尽管在线旅游行业不再像三四年前那样大打价格战,但背后的市场争夺丝毫没有放松。

因此,我们看到,携程近两年将战略重心放在国际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列投资收购。但短期内,相较携程的基本盘,国际业务的占比难以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主动力。如果说国际业务是向上突破,那么携程目前向低线的扩张则属于向下延伸。

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一战略的推进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快,并且相较美团、飞猪等早已在低线城市形成的品牌知名度,携程也略逊一筹。包括刚刚上市不久的同程艺龙,其借助微信入口,也圈占了大批低线城市用户,据社长观察,低线城市的大部分普通用户,基本选择微信订票。尽管同程艺龙属于携程系,但其作为上市公司,本身在业务和业绩层面就与携程形成竞争关系。

携程和大部分互联网平台一样,在宏观环境大变局中,缺乏动力对新产品、新服务模式的供给,而在旧业务方面处于稳固或者防守状态,因此,任何一个环节的风吹草动,都容易导致业绩缩水甚至亏损。

2019年,携程或许依然不好过,但好在它有上百亿的“弹药”可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