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份榜单发现,中国本土国际学校正在逆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份榜单发现,中国本土国际学校正在逆袭

本土国际学校成为低龄留学的替代选择,发展势头正在赶超外籍子女学校。

国际学校在中国还很年轻,年岁最悠久的上海美国学校(Shanghai American School)在1980年复校后,至今历史也不过39年。作为舶来品,它更像海外教育“送货上门”的产物,仍未发展成熟。近几年,留学潮逐步浸润到低龄段,促使国际学校爆发式发展,达到700多所的规模。

在这700多所学校中,不仅存在外籍子女学校、民办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国际部等多种形态,地域分布、办学年限、招生规模等也参差不齐。如何评判国际学校的好坏成为择校家长、教职人员和大学招生官们的困扰。

第三方机构开始尝试制定一些标准和排名。3月5日,胡润百富集团旗下的国际教育平台胡润百学发布了一份国际学校榜单,通过同行评议的方式从282所提名者中挑出“百强”学校,范围覆盖中国内地24个不同城市。

这是胡润第二年为国际学校发榜。与上一年相比,今年被提名的国际学校数量是去年的两倍。从地域上看,北上广深的国际学校仍然是榜单里的主流,但相比去年,北京上榜学校数量超过上海,达到26所,上海23所,广州12所,深圳8所,苏州有6所。

前十名中,北京学校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包括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以及北京市鼎石学校。

尽管北京学校占据数量优势,但上海国际学校在前三名里拿到两个位次,其中上海中学国际部从第五名跃升到榜首。胡润认为,榜单位置的变化可能与学生升学率,以及名校录取率相关。不过,同行评议的调研方法也存在局限性,突出行业内专家的主观感知,缺乏具体考察指标,因此榜单只能作为参考。

没有完整的评价体系,这也反映国际学校发展不成熟的一面。国内国际学校并没有完善的数据公开体系,再加上部分学校建校时间短,无法根据毕业生流向、平均GPA成绩,课程设置等内容制定评价指标。胡润去年在解读报告时曾说:“一些学校可能连准确的在读人数也无法拿出,因为生源一直在变化。”

不过,这份榜单中还是能体现国际学校整体发展的进程。

接受中国籍学生的国际学校数量在增加。前十名中,上海包玉刚、上海世外、深国交、上海平和、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人大附中ICC、北京鼎石和广东碧桂园这8所学校可招收中国籍学生,相比去年增加4所。上中国际、北京德威和北京顺义这3所学校只能招收外籍学生。百强中,共有81所学校可招收中国籍学生,23所只能招收外籍学生。可招收中国籍学生的上榜学校比例由去年的74%升至78%。胡润表示:“八成国际学校可招收中国籍学生,未来有可能达到九五成。”

另外,本土国际学校的存在感变强。百强中54%为民办国际化学校,去年为47%;26%为公立学校国际部,去年为31%;20%为外籍子女学校,去年为23%。以前,外籍子女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外企高管家庭,但人力资本迁移使得跨国企业高管总数减少,这也限制了外籍子女学校招生。

这对本土国际学校而言或许是一次机会。问顶国际教育联合创始人郭飞认为:“低龄留学趋势现在已经开始减缓,中国本土优秀的国际学校是一重选择。家长们也在重新考虑,孩子到底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

附:《2018胡润百学·中国国际学校百强》前十名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份榜单发现,中国本土国际学校正在逆袭

本土国际学校成为低龄留学的替代选择,发展势头正在赶超外籍子女学校。

国际学校在中国还很年轻,年岁最悠久的上海美国学校(Shanghai American School)在1980年复校后,至今历史也不过39年。作为舶来品,它更像海外教育“送货上门”的产物,仍未发展成熟。近几年,留学潮逐步浸润到低龄段,促使国际学校爆发式发展,达到700多所的规模。

在这700多所学校中,不仅存在外籍子女学校、民办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国际部等多种形态,地域分布、办学年限、招生规模等也参差不齐。如何评判国际学校的好坏成为择校家长、教职人员和大学招生官们的困扰。

第三方机构开始尝试制定一些标准和排名。3月5日,胡润百富集团旗下的国际教育平台胡润百学发布了一份国际学校榜单,通过同行评议的方式从282所提名者中挑出“百强”学校,范围覆盖中国内地24个不同城市。

这是胡润第二年为国际学校发榜。与上一年相比,今年被提名的国际学校数量是去年的两倍。从地域上看,北上广深的国际学校仍然是榜单里的主流,但相比去年,北京上榜学校数量超过上海,达到26所,上海23所,广州12所,深圳8所,苏州有6所。

前十名中,北京学校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包括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以及北京市鼎石学校。

尽管北京学校占据数量优势,但上海国际学校在前三名里拿到两个位次,其中上海中学国际部从第五名跃升到榜首。胡润认为,榜单位置的变化可能与学生升学率,以及名校录取率相关。不过,同行评议的调研方法也存在局限性,突出行业内专家的主观感知,缺乏具体考察指标,因此榜单只能作为参考。

没有完整的评价体系,这也反映国际学校发展不成熟的一面。国内国际学校并没有完善的数据公开体系,再加上部分学校建校时间短,无法根据毕业生流向、平均GPA成绩,课程设置等内容制定评价指标。胡润去年在解读报告时曾说:“一些学校可能连准确的在读人数也无法拿出,因为生源一直在变化。”

不过,这份榜单中还是能体现国际学校整体发展的进程。

接受中国籍学生的国际学校数量在增加。前十名中,上海包玉刚、上海世外、深国交、上海平和、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人大附中ICC、北京鼎石和广东碧桂园这8所学校可招收中国籍学生,相比去年增加4所。上中国际、北京德威和北京顺义这3所学校只能招收外籍学生。百强中,共有81所学校可招收中国籍学生,23所只能招收外籍学生。可招收中国籍学生的上榜学校比例由去年的74%升至78%。胡润表示:“八成国际学校可招收中国籍学生,未来有可能达到九五成。”

另外,本土国际学校的存在感变强。百强中54%为民办国际化学校,去年为47%;26%为公立学校国际部,去年为31%;20%为外籍子女学校,去年为23%。以前,外籍子女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外企高管家庭,但人力资本迁移使得跨国企业高管总数减少,这也限制了外籍子女学校招生。

这对本土国际学校而言或许是一次机会。问顶国际教育联合创始人郭飞认为:“低龄留学趋势现在已经开始减缓,中国本土优秀的国际学校是一重选择。家长们也在重新考虑,孩子到底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

附:《2018胡润百学·中国国际学校百强》前十名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