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债王”黯然落幕,谁让格罗斯走下神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债王”黯然落幕,谁让格罗斯走下神坛

在投资世界,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而非他的交易对手。

文|一波说

驰骋市场40多年,有“债券之王”美誉的比尔·格罗斯,掌管的资金高达8100亿美元,是一代股神巴菲特的四倍。很多年前,比尔·格罗斯用一句经典名言来描述自己的投资生涯:“当你真的沉浸其中时,你会发现,这是一场游戏,有输有赢,每天早上都会重新开始一场战争。”

在投资世界,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而非他的交易对手。生于1944年的比尔·格罗斯,已是75岁的“老债王”,而刚过去不久的2018年对于他而言,是一场噩梦,他管理的四只基金全部“沦陷”,连个人身家也是大幅缩水。于是,“老债王”选择黯然落幕,将于今年3月1日退休。

谁把债券大王比尔·格罗斯“拖下水”?

债券大王比尔·格罗斯

比尔·格罗斯与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彼得·林奇,都是大名鼎鼎的、最成功的投资者,均被誉为全球性的投资大师。不过,与亚洲金融危机时曾令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等国中央银行“闻风丧胆”的量子基金掌门人乔治·索罗斯投资个性稍有不同,比尔·格罗斯与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均是“风物长宜放眼量”,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追求投资价值及回报的空间。

举个例子,自1994~2014这20年之间,比尔·格罗斯管理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债券基金——太平洋资产总回报基金(PIMCO Total Return Fund),其创造的投资回报每年4.3%,远远超过了同期美国债券市场2.9%的年平均回报。也正因如此,比尔·格罗斯被誉为“债券之王”之美誉,屹立于债券基金经理神坛的顶端。

很长时间里,比尔·格罗斯改写了债券投资的“平淡”历史,而且他还是唯一一位三次夺得晨星最佳固收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人,曾在30年间跑赢股指,晨星基金奖是基金业一项重量级评选。

比尔·格罗斯

市场观察者多认为,让75岁的比尔·格罗斯选择退休,与近年来业绩黯淡有关。他已宣布将于3月1日退休,并表示未来将专注于管理个人资产和家族的慈善基金会。

据彭博社报道,格罗斯的家族基金会约有3.9亿美元资产,2018年至少对外捐赠了2140万美元。比尔·格罗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自己退休的决定,主要是Janues Henderson债基的表现未能令人满意。格罗斯在声明中称,投资者们期待从我这里获得对冲基金似的回报(年化5%+),但实际却获得了1%或者2%。他说:“对冲基金在风险敞口方面需要更加多元化。夏普比率仍然有用,但已经没有那么有效了,夏普比率不应高于1。”

格罗斯依旧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他说:我仍然相信主动投资。以后(超额回报中的)阿尔法会变小,主动型基金经理必须降低管理费。格罗斯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承认了他最后的这段投资之路却走得颇为艰难,令他的投资生涯蒙上一层阴影。他说:“毫无疑问,当我回首过去在骏利资本(Janus)的这四年,基金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或许,我应该坚持(类似于PIMCO的)总回报策略,接受更多限制。”

太平洋投资(Pimco)是由比尔·格罗斯一手创建的,可4年前,时年70岁的他却被自己创建的基金给一脚“踢”了出来。后来,他高调转入骏利资本(Janus),与之相随而行的还有他的一大批“粉丝”。当时,骏利资本的首席执行官Dick Weil是如此称赞比尔·格罗斯:一个“改变比赛水平的人才”,“超级碗”冠军四分卫Peyton Manning!

杰西·利弗莫尔

杰西·利弗莫尔,是20世纪20年代风靡华尔街的传奇人物,亦成为无数投资人膜拜的“心灵导师”。不过,这位“投机大王”有着疯狂的投资传奇人生,晚年却是凄惨。这位“华尔街巨熊”的跌宕人生毁誉参半,有人把他当成投资偶像,也有人骂他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大空头”;当然,更多人的公允评价是:杰西·利弗莫尔是华尔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易员之一。

资本市场犹如战场,不乏有“常胜将军”,但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很难保证自己是最后一个胜利者;号称“债券大王”的比尔·格罗斯也不例外。近年来,比尔·格罗斯“晚节不保”,由于业绩黯淡,基金业绩频频跑输同业,遭遇大客户大规模撤资,2018年更是遭遇业绩“滑铁卢”,骏利亨德森全球无限制债券基金在2018年的回报率骤现负值,基金净值于2018年2月5日创下2016年12月底以来最大单日跌幅。2月5日,这只基金一天就下跌0.83%,创下了晨星公司追踪的64只资产超过2000万美元非传统债券基金的最差单日表现记录。

“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5月,在2月初暴亏后,格罗斯大幅提高了期货风险敞口,却又遭遇来自意大利的“黑天鹅”,英国金融时报不客气地批评:说格罗斯已完全失去了“债王的光彩”!

而到了去年7月,是格罗斯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基金年度回报一度为-7.5%,直到10月才收复部分失地,难怪有人会说:比尔·格罗斯老矣!

财经作家提摩西曾如此评价他的好朋友比尔·格罗斯:格罗斯赢得桂冠的技术只有一点:严格而专注的自我要求。格罗斯自己也信奉杰西·利弗莫尔那句投资名言:“投资人必须提防很多东西,尤其是自己。”多少年来,格罗斯办公室始终张挂杰西·利弗莫尔的相片,来激励自己。

“股神”巴菲特

2月23日,“股神”巴菲特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致股东信》,与之同时,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也公布了2018年财报。

过去一年,美股牛市创下新纪录,“股神”也来了一波“神操作”,不过也许与格罗斯一样,巴菲特老了,“股神”不灵!受年尾收官之际卡夫亨氏爆雷、科技股重挫累及苹果等影响,在第二和第三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产生利润为120亿美元和185亿美元;但在第一和第四季度,却产生亏损11亿美元和254亿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18年盈利40亿美元,每股账面价值的增幅为0.4%;与前年同期相比,其增幅出现了大幅下降。

对于过去一年的投资“成绩单”,巴菲特在“公开信”中劝投资者“要看森林,忘记树木”;他表示:“由于我们有大量不同的样本——从细嫩枝条到参天巨木,分析这些样本会让人头脑发麻。我们的有些树木可能罹患疾病,可能撑不过10年了。而其他一些树木,必将成长得高大健美。”

信中,巴菲特也追忆初涉资本市场的那段美好,他说:到今年3月11日,是我首次投资一家美国公司77周年的日子。那一年是1942年我11岁,我全身心投入,投资了114.75美元,这是我六岁时开始积攒的。我买的是3股城市服务公司(Cities Service)的优先股。我成了一个资本家,感觉很好。

不过,对于外界最为关注的“谁将接替巴菲特出任首席执行官”,他在信中并未给出什么暗示,巴菲特在信中称赞了他的副手阿吉特·贾因和格雷格·埃布尔;他说,去年早就应该作出将两人提拔到更重要职位的决定。

巴菲特

贾因和埃布尔二人,于2018年初升任副董事长,目前负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许多日常业务;市场观察人士多预测,两人中的一人可能会接替巴菲特成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事实上,无论是“债王”格罗斯失色、抑或是“股神”巴菲特失灵,可能是一种趋势。以巴菲特投资生涯为例,上世纪80到90年代,巴菲特年化收益率达到了36.8%,而同期的标普500的年化收益率11.5%,换算一下,“股神”年化超额收益高达25.2%;而到了1990到1999年,巴菲特年化收益率为28.6%,同期对照标的标普500的年化收益率为16.3%,该时段,“股神”年化超额收益变为12.3%。

到了1999年~2009年,“股神”年化超额收益多少呢?只有6%,此间,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其实仅有1.3%,不过同期的标普500的年化收益率已变为负4.7%。而到2009年到2016年一季度,巴菲特与标普500的年化收益率几近持平,前者是13.5%,后者是13.4%,也就是巴菲特的投资获益与市场市盈率相当。

过去,曾有人问巴菲特,其成功最大的秘诀是什么?巴菲特仅说出了二个字:“运气”。同时,他也把投资江湖的“天王级人物”如乔治·索罗斯、比尔·格罗斯也连带“拖下水”,说他们的成功很大的部分也是来自于运气。

“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

投资界推崇“股有巴菲特,债有格罗斯”,因为他们的投资思想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只不过投资的市场差异而已。巴菲特曾表示,他对格罗斯推崇备至,“每个月我都急于看到比尔·格罗斯的评述”;甚至他还会将比尔·格罗斯的观点积集成册,以便自己随时查阅。

对于自己的成功,比尔·格罗斯有自己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就是形成自己的长期分析;第二步是衡量风险承受程度;第三步则是总收益战略。

那么,到底是谁把债券大王比尔·格罗斯“拖下水”?

比尔·格罗斯还是那个比尔·格罗斯,人没有变,变的可能是投资的人性波动。比尔·格罗斯曾表示,凡是人,都会有情绪。而他之所以将杰西·利弗莫尔的相片挂在办公室,是因为杰西·利弗莫尔倡导要认识自己。

很多人说,看格罗斯办公室,感觉就像办葬礼一样,安安静静,即便赚了大笔大笔的钱,嘘!请勿欢呼。

无论是日常生活,乃至工作,比尔·格罗斯一直高度自律,主要原因就是克制自己的情绪。每天早4点起床,6点准时出门,9点瑜伽,比尔·格罗斯的生活及工作“纪律”之严,且数十年如一日。难怪有人分析,如今行业变了、时代也变了,包括商业模式及价值判断的路径及方法也变了,属于比尔·格罗斯的那个时代已渐行渐远了。

48年职业生涯,债市“天王级”操盘手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格罗斯

假如3月1日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联合创始人、“债券大王”比尔·格罗斯如期退休,这位“老债王”的职业生涯长达48年,其从业历史本身也是一个传奇。

比尔·格罗斯,1944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德尔敦,他本科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专业,他还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工商管理硕士,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创始人。对于比尔·格罗斯而言,债券就是他的生活、是他的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曾说:“当你真的沉浸其中时,你会发现,这是一场游戏,有输有赢,每天早上都会重新开启。”在比尔·格罗斯心目中,债券投资就像一场使人陶醉、精彩异常的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格罗斯的文笔非常有条理,他长期担任美联储的政策评论员。从美国杜克大学毕业是1966年,除了功课,格罗斯的业余兴趣就是花一整个夏天,到拉斯维加斯赌场俱乐部玩专业的“二十一点”;“二十一点”是赌城的一款桌面棋牌类游戏,有点类似大家平常玩的“扑克”牌。

当时,去拉斯维加斯,在二十一点的赌桌上试试手,比尔·格罗斯是利用大学毕业后到他去海军新兵训练营报到中间的四个月空挡。事实上,读大四时,由于课业不多,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玩“二十一点”上。不过,他并非想把自己的职业定格于赌徒,而是想通过学会算牌来计算盈率。

不久后,格罗斯去了在越南海岸附近的一艘驱逐舰上,当了一名海军军官;服役后,格罗斯又报考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工商管理硕士,1971年至1976年,他到洛杉矶的太平洋共同人寿保险公司担任投资分析师;此间,他拿到了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的证书。

到1978年,格罗斯已升任为这家寿险公司副总裁助理,并负责管理固定收益证券。世界上最大的固定收入管理企业——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创办于1982年,而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联合创始人,格罗斯一直出任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直到2014年离开“老东家”。

比尔·格罗斯

2014年,比尔·格罗斯离开他创建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跳槽到骏利资产集团(Janus Capital Group),比尔·格罗斯说过:“找到可投资钱财的最佳人选或最佳机构,是你要做出的最重要的财务决定之一。”

2014年,格罗斯跳槽后,美国晨星分析师曾总结比尔格罗斯传奇故事中的一些教训。比如,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很少有改革的动力”,这位分析师说:“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成功的创始人往往是独裁的,执迷不悟的和固执的。”分析认为,“如果PIMCO的业绩没有表现这么强劲,改革可能几年之前就发生了。对基金公司信托责任的评估大多遵循的格言是‘如果它没坏,就不要修理它’。当现状非常舒适的时候,公司自然乐意遵守这条格言。其结果就是,很少有改革的动力。”

一次巴菲特在访谈中表示,包括他,索罗斯,比尔·格罗斯的运气都很好,因为他们完全吃到了美元流动性宽松之后的盛世。今天,可不可以换个角度来说,让比尔·格罗斯走下“神坛”,是因为“运气”变了,美元流动性宽松可能已变得不可持续,而这会不会是一个趋势性的东西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债王”黯然落幕,谁让格罗斯走下神坛

在投资世界,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而非他的交易对手。

文|一波说

驰骋市场40多年,有“债券之王”美誉的比尔·格罗斯,掌管的资金高达8100亿美元,是一代股神巴菲特的四倍。很多年前,比尔·格罗斯用一句经典名言来描述自己的投资生涯:“当你真的沉浸其中时,你会发现,这是一场游戏,有输有赢,每天早上都会重新开始一场战争。”

在投资世界,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而非他的交易对手。生于1944年的比尔·格罗斯,已是75岁的“老债王”,而刚过去不久的2018年对于他而言,是一场噩梦,他管理的四只基金全部“沦陷”,连个人身家也是大幅缩水。于是,“老债王”选择黯然落幕,将于今年3月1日退休。

谁把债券大王比尔·格罗斯“拖下水”?

债券大王比尔·格罗斯

比尔·格罗斯与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彼得·林奇,都是大名鼎鼎的、最成功的投资者,均被誉为全球性的投资大师。不过,与亚洲金融危机时曾令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等国中央银行“闻风丧胆”的量子基金掌门人乔治·索罗斯投资个性稍有不同,比尔·格罗斯与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均是“风物长宜放眼量”,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追求投资价值及回报的空间。

举个例子,自1994~2014这20年之间,比尔·格罗斯管理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债券基金——太平洋资产总回报基金(PIMCO Total Return Fund),其创造的投资回报每年4.3%,远远超过了同期美国债券市场2.9%的年平均回报。也正因如此,比尔·格罗斯被誉为“债券之王”之美誉,屹立于债券基金经理神坛的顶端。

很长时间里,比尔·格罗斯改写了债券投资的“平淡”历史,而且他还是唯一一位三次夺得晨星最佳固收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人,曾在30年间跑赢股指,晨星基金奖是基金业一项重量级评选。

比尔·格罗斯

市场观察者多认为,让75岁的比尔·格罗斯选择退休,与近年来业绩黯淡有关。他已宣布将于3月1日退休,并表示未来将专注于管理个人资产和家族的慈善基金会。

据彭博社报道,格罗斯的家族基金会约有3.9亿美元资产,2018年至少对外捐赠了2140万美元。比尔·格罗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自己退休的决定,主要是Janues Henderson债基的表现未能令人满意。格罗斯在声明中称,投资者们期待从我这里获得对冲基金似的回报(年化5%+),但实际却获得了1%或者2%。他说:“对冲基金在风险敞口方面需要更加多元化。夏普比率仍然有用,但已经没有那么有效了,夏普比率不应高于1。”

格罗斯依旧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他说:我仍然相信主动投资。以后(超额回报中的)阿尔法会变小,主动型基金经理必须降低管理费。格罗斯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承认了他最后的这段投资之路却走得颇为艰难,令他的投资生涯蒙上一层阴影。他说:“毫无疑问,当我回首过去在骏利资本(Janus)的这四年,基金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或许,我应该坚持(类似于PIMCO的)总回报策略,接受更多限制。”

太平洋投资(Pimco)是由比尔·格罗斯一手创建的,可4年前,时年70岁的他却被自己创建的基金给一脚“踢”了出来。后来,他高调转入骏利资本(Janus),与之相随而行的还有他的一大批“粉丝”。当时,骏利资本的首席执行官Dick Weil是如此称赞比尔·格罗斯:一个“改变比赛水平的人才”,“超级碗”冠军四分卫Peyton Manning!

杰西·利弗莫尔

杰西·利弗莫尔,是20世纪20年代风靡华尔街的传奇人物,亦成为无数投资人膜拜的“心灵导师”。不过,这位“投机大王”有着疯狂的投资传奇人生,晚年却是凄惨。这位“华尔街巨熊”的跌宕人生毁誉参半,有人把他当成投资偶像,也有人骂他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大空头”;当然,更多人的公允评价是:杰西·利弗莫尔是华尔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易员之一。

资本市场犹如战场,不乏有“常胜将军”,但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很难保证自己是最后一个胜利者;号称“债券大王”的比尔·格罗斯也不例外。近年来,比尔·格罗斯“晚节不保”,由于业绩黯淡,基金业绩频频跑输同业,遭遇大客户大规模撤资,2018年更是遭遇业绩“滑铁卢”,骏利亨德森全球无限制债券基金在2018年的回报率骤现负值,基金净值于2018年2月5日创下2016年12月底以来最大单日跌幅。2月5日,这只基金一天就下跌0.83%,创下了晨星公司追踪的64只资产超过2000万美元非传统债券基金的最差单日表现记录。

“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5月,在2月初暴亏后,格罗斯大幅提高了期货风险敞口,却又遭遇来自意大利的“黑天鹅”,英国金融时报不客气地批评:说格罗斯已完全失去了“债王的光彩”!

而到了去年7月,是格罗斯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基金年度回报一度为-7.5%,直到10月才收复部分失地,难怪有人会说:比尔·格罗斯老矣!

财经作家提摩西曾如此评价他的好朋友比尔·格罗斯:格罗斯赢得桂冠的技术只有一点:严格而专注的自我要求。格罗斯自己也信奉杰西·利弗莫尔那句投资名言:“投资人必须提防很多东西,尤其是自己。”多少年来,格罗斯办公室始终张挂杰西·利弗莫尔的相片,来激励自己。

“股神”巴菲特

2月23日,“股神”巴菲特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致股东信》,与之同时,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也公布了2018年财报。

过去一年,美股牛市创下新纪录,“股神”也来了一波“神操作”,不过也许与格罗斯一样,巴菲特老了,“股神”不灵!受年尾收官之际卡夫亨氏爆雷、科技股重挫累及苹果等影响,在第二和第三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产生利润为120亿美元和185亿美元;但在第一和第四季度,却产生亏损11亿美元和254亿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18年盈利40亿美元,每股账面价值的增幅为0.4%;与前年同期相比,其增幅出现了大幅下降。

对于过去一年的投资“成绩单”,巴菲特在“公开信”中劝投资者“要看森林,忘记树木”;他表示:“由于我们有大量不同的样本——从细嫩枝条到参天巨木,分析这些样本会让人头脑发麻。我们的有些树木可能罹患疾病,可能撑不过10年了。而其他一些树木,必将成长得高大健美。”

信中,巴菲特也追忆初涉资本市场的那段美好,他说:到今年3月11日,是我首次投资一家美国公司77周年的日子。那一年是1942年我11岁,我全身心投入,投资了114.75美元,这是我六岁时开始积攒的。我买的是3股城市服务公司(Cities Service)的优先股。我成了一个资本家,感觉很好。

不过,对于外界最为关注的“谁将接替巴菲特出任首席执行官”,他在信中并未给出什么暗示,巴菲特在信中称赞了他的副手阿吉特·贾因和格雷格·埃布尔;他说,去年早就应该作出将两人提拔到更重要职位的决定。

巴菲特

贾因和埃布尔二人,于2018年初升任副董事长,目前负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许多日常业务;市场观察人士多预测,两人中的一人可能会接替巴菲特成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事实上,无论是“债王”格罗斯失色、抑或是“股神”巴菲特失灵,可能是一种趋势。以巴菲特投资生涯为例,上世纪80到90年代,巴菲特年化收益率达到了36.8%,而同期的标普500的年化收益率11.5%,换算一下,“股神”年化超额收益高达25.2%;而到了1990到1999年,巴菲特年化收益率为28.6%,同期对照标的标普500的年化收益率为16.3%,该时段,“股神”年化超额收益变为12.3%。

到了1999年~2009年,“股神”年化超额收益多少呢?只有6%,此间,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其实仅有1.3%,不过同期的标普500的年化收益率已变为负4.7%。而到2009年到2016年一季度,巴菲特与标普500的年化收益率几近持平,前者是13.5%,后者是13.4%,也就是巴菲特的投资获益与市场市盈率相当。

过去,曾有人问巴菲特,其成功最大的秘诀是什么?巴菲特仅说出了二个字:“运气”。同时,他也把投资江湖的“天王级人物”如乔治·索罗斯、比尔·格罗斯也连带“拖下水”,说他们的成功很大的部分也是来自于运气。

“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

投资界推崇“股有巴菲特,债有格罗斯”,因为他们的投资思想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只不过投资的市场差异而已。巴菲特曾表示,他对格罗斯推崇备至,“每个月我都急于看到比尔·格罗斯的评述”;甚至他还会将比尔·格罗斯的观点积集成册,以便自己随时查阅。

对于自己的成功,比尔·格罗斯有自己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就是形成自己的长期分析;第二步是衡量风险承受程度;第三步则是总收益战略。

那么,到底是谁把债券大王比尔·格罗斯“拖下水”?

比尔·格罗斯还是那个比尔·格罗斯,人没有变,变的可能是投资的人性波动。比尔·格罗斯曾表示,凡是人,都会有情绪。而他之所以将杰西·利弗莫尔的相片挂在办公室,是因为杰西·利弗莫尔倡导要认识自己。

很多人说,看格罗斯办公室,感觉就像办葬礼一样,安安静静,即便赚了大笔大笔的钱,嘘!请勿欢呼。

无论是日常生活,乃至工作,比尔·格罗斯一直高度自律,主要原因就是克制自己的情绪。每天早4点起床,6点准时出门,9点瑜伽,比尔·格罗斯的生活及工作“纪律”之严,且数十年如一日。难怪有人分析,如今行业变了、时代也变了,包括商业模式及价值判断的路径及方法也变了,属于比尔·格罗斯的那个时代已渐行渐远了。

48年职业生涯,债市“天王级”操盘手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格罗斯

假如3月1日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联合创始人、“债券大王”比尔·格罗斯如期退休,这位“老债王”的职业生涯长达48年,其从业历史本身也是一个传奇。

比尔·格罗斯,1944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德尔敦,他本科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专业,他还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工商管理硕士,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创始人。对于比尔·格罗斯而言,债券就是他的生活、是他的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曾说:“当你真的沉浸其中时,你会发现,这是一场游戏,有输有赢,每天早上都会重新开启。”在比尔·格罗斯心目中,债券投资就像一场使人陶醉、精彩异常的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格罗斯的文笔非常有条理,他长期担任美联储的政策评论员。从美国杜克大学毕业是1966年,除了功课,格罗斯的业余兴趣就是花一整个夏天,到拉斯维加斯赌场俱乐部玩专业的“二十一点”;“二十一点”是赌城的一款桌面棋牌类游戏,有点类似大家平常玩的“扑克”牌。

当时,去拉斯维加斯,在二十一点的赌桌上试试手,比尔·格罗斯是利用大学毕业后到他去海军新兵训练营报到中间的四个月空挡。事实上,读大四时,由于课业不多,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玩“二十一点”上。不过,他并非想把自己的职业定格于赌徒,而是想通过学会算牌来计算盈率。

不久后,格罗斯去了在越南海岸附近的一艘驱逐舰上,当了一名海军军官;服役后,格罗斯又报考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工商管理硕士,1971年至1976年,他到洛杉矶的太平洋共同人寿保险公司担任投资分析师;此间,他拿到了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的证书。

到1978年,格罗斯已升任为这家寿险公司副总裁助理,并负责管理固定收益证券。世界上最大的固定收入管理企业——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创办于1982年,而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联合创始人,格罗斯一直出任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直到2014年离开“老东家”。

比尔·格罗斯

2014年,比尔·格罗斯离开他创建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跳槽到骏利资产集团(Janus Capital Group),比尔·格罗斯说过:“找到可投资钱财的最佳人选或最佳机构,是你要做出的最重要的财务决定之一。”

2014年,格罗斯跳槽后,美国晨星分析师曾总结比尔格罗斯传奇故事中的一些教训。比如,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很少有改革的动力”,这位分析师说:“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成功的创始人往往是独裁的,执迷不悟的和固执的。”分析认为,“如果PIMCO的业绩没有表现这么强劲,改革可能几年之前就发生了。对基金公司信托责任的评估大多遵循的格言是‘如果它没坏,就不要修理它’。当现状非常舒适的时候,公司自然乐意遵守这条格言。其结果就是,很少有改革的动力。”

一次巴菲特在访谈中表示,包括他,索罗斯,比尔·格罗斯的运气都很好,因为他们完全吃到了美元流动性宽松之后的盛世。今天,可不可以换个角度来说,让比尔·格罗斯走下“神坛”,是因为“运气”变了,美元流动性宽松可能已变得不可持续,而这会不会是一个趋势性的东西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