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抑或激进变革,从来都是争议的源泉。
北京时间3月5日,德国队主帅勒夫抛出重磅炸弹,宣布不再征召胡梅尔斯、博阿滕和托马斯·穆勒三名世界冠军成员。至此,德国队2014年世界杯的夺冠班底仅剩队长诺伊尔、克罗斯和金特尔三人。
勒夫的这一决定,迅速引发舆论热议。竞技层面而言,如此大刀阔斧的变革,实则是世界杯后德国队新老交替进程的折射。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迷信旧思维与老资历的德国队遭遇惨败。进入“后世界杯时代”,留任的勒夫便开始着手渐进性变革:赫迪拉、戈麦斯和厄齐尔等老臣先后被弃或主动退出,博阿滕与穆勒等人的战术地位则遭到抑制。
另一方面,德国队在欧洲国家联赛中萎靡的表现,也促使勒夫调整阵容与打法。世界杯上饱受诟病的“伪传控”,最终让位于新鲜血液主导的灵活冲击风格。
大幅换血后焕然一新的比赛进程与结果,则给了勒夫继续变革的底气。在新一代德国队中,聚勒和吕迪格驻守防线,勒沃库森天才布兰特和哈弗茨坐镇中场,萨内和格纳布里引领边路。胡梅尔斯、博阿滕和穆勒要么不再不可或缺,要么已然是战术层面的鸡肋。
在三人中,博阿滕竞技状态下滑最为严重。早在去年11月9日,无伤在身的拜仁中卫便落选了国家队大名单。相比之下,胡梅尔斯本赛季一度在拜仁坐上板凳,但欧国联期间仍打满360分钟;穆勒则在俱乐部、国家队面临双线竞争,硬实力与球队地位下降已是不争事实。
除去国家队边缘化、民调支持最低的博阿滕,另两人是否已不堪到永不被录用的程度,还是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特别是胡梅尔斯。尽管存在转身慢的问题,他的传球与选位功底依然出色,与利物浦一役便是明证。而队长诺伊尔和克罗斯同样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涯滑坡,后者近期在皇马的表现更是可以用糟糕形容。
有声音指出,勒夫的这次决定本就不是单纯的竞技考量。德国队兵败世界杯的背后,是僵化的阵容结构,以及老臣把持话语权的现实。抛弃三名地位下降的老资历,既可助勒夫敲打诺伊尔和克罗斯两大中轴线核心,亦能重整队中层级,打开“任人唯贤”的空间。
看上去,本次事件的争议点主要在于“渐进”与“激进”的路线“暧昧性”,但勒夫所受的质疑,更多来自其公布决定的时机和态度。
北京时间3月6日,拜仁慕尼黑官方微博写道:“在和利物浦的欧冠关键战前一周,勒夫和比埃尔霍夫在事先没有告知我们的情况突然造访塞本纳并通知我们的三位球员这一消息,让我们倍感惊讶和愤怒!”。主角之一穆勒也通过社交媒体发声,公开表达自己对该决定的困惑,以及对处理方式的愤慨。
常见的观点是,作为国家队老臣,三位冠军成员理应获得更体面的告别待遇。即便用一场无关痛痒的友谊赛过渡,也比直接“劝退”合适得多。另一方面,在正式公布国家队名单前一周通知球员本是常规操作,但涉及国家队、俱乐部和球员的决定,无疑需要确保各方及时知情。勒夫及其团队的做法,显然精细度不足。
无论如何,勒夫和德国队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2018年,勒夫面对新旧制度的游移不定成为了德国队覆灭的前奏。新的一年,行事风格更雷厉风行、黑白分明的勒夫,能带领这架战车重整旗鼓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