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点融创始人郭宇航回应当前困境:正全面收缩过于前瞻性、不赚钱的业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点融创始人郭宇航回应当前困境:正全面收缩过于前瞻性、不赚钱的业务

点融拟将技术人员减半,线下机构只保留约30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丨苗艺伟

“今年过完年之后,我就天天在点融上班了。”点融创始人、联席董事长郭宇航3月6日在一场媒体小型沟通会中这样明确表示,并称自己将会暂停在区块链、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

面对近期以来,不断传出分公司注销、上市受阻、资产质量急遽下降等消息(“风投系”标杆互金公司点融败走线下,断臂转型能否重生?),回归点融工作的郭宇航对此做了回应,并对收缩性战略调整和减员裁店的具体数量进行了披露。

预判失当

郭宇航坦诚,目前点融面临的各种困难都来源于对政策形势和行业发展预判失当。

这种失误部分基于原先监管给出的2018年6月份的备案时间表,并且点融应该能第一批拿到合规备案的预期,点融原本在拿到备案之后可以大展拳脚,并迅速启动上市,因此,800多人的技术团队、接近几千人的线下团队都处于“超配置”、激进扩张的状态。

但从2018年6月,监管部门在P2P行业“雷潮”后从风险管理考虑,对P2P行业提出了“三降”(降人数、降规模、降门店)的要求,以及无具体时间表的备案方案后,网贷行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点融之前的超前布局变得非常沉重。”郭宇航表示。

转型“速战速决”

今年回归点融工作之后,郭宇航主持了涉及业务规模、管理团队、线上线下布局等全面的转型战略。

郭宇航表示,点融的转型战略包括:第一,全面收缩过于前瞻性、不赚钱的业务,技术人员将从800人减少到400人左右。第二,由线下为主导、线上相辅的业务策略,变成线上为主导,线下相辅,将会只留下约30家线下机构。第三,给予管理层更大的决策空间迅速应对市场变化,不再严格强调类似于金融机构的内部流程规范,组织架构上由原来严格划分的金融公司的部门模块式的变成互联网公司式的项目主导制。

“整个调整预期将会在今年六月基本完成。”郭宇航表示。

裁员支出成本高昂

在点融极速转型的背后,线下团队的薪资发放成为焦点。

郭宇航表示:“现在约有一半员工接受了公司给出的裁员方案,部分员工接受了工资的分期付给。另外,还有一些员工面临内部的内审和内控的检查,绩效部分暂时没有发放,但目前来看我们都已经加强了沟通和说服工作,绝大部分离职员工都是比较平稳地在签署我们所提供的离职选择方案。”

他表示,对于劳动法规定的“n+1”离职员工赔付规则,原本不在预算表内,所以公司在现金安排上就会面临没有预算内的资金来支持,要从别的地方筹措资金。“点融不是没钱,是要变现的这个周期不如我们预见的那么顺利。”他表示。

对于这些资金,郭宇航表示,将会从点融持有的大额金融资产变卖后进行分期赔付。这些资产主要来源于根据16年8月24日的法令和17年的整改要求,持有的个人超过20万、机构超过100万的这类资产,而这类资产在当时资金充沛的时候,都是用融来的股本金直接买,这当中的房抵贷、有担保的地方债等资产占用好几亿的账款。

他表示,总体来说,点融希望优先保障的是一线员工的权益,D9职级以上的员工大概两个月以上是没有收到一分钱工资。

发力线上资产

在资产端布局上,郭宇航表示,目前来看,线上短期资产的数据表现要好于线下,线上资产需要迫在眉睫需要增加。同时,点融并非完全放弃线下战线,仍然保留了30个地方分公司,仅约为原先110多家分公司的不到三成。

郭宇航表示,目前,线上流量被巨头垄断,成本猛增,甚至有些只做线上的同行开始积极布置线下机构,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未来和现在已经看到线下的某些获客成本要比线上要来的更便宜。有些新业务的线上线下结合方面,点融也相信线下模式还是能够发挥它一定的作用。此外,点融还留了一部分分支机构的人员继续跟踪贷后管理,在接收所有的贷后管理完成之前还会承担一个过渡的交接的功能。

从待收余额排名来看,点融从全国排名2017年的第7名逐渐下滑到目前的第21名,相应的,待收余额也从最高点的140亿降到100亿左右,下降近三分之一。对于逐渐下降的规模,郭宇航表示,这是监管有意为之和平台主动进行规模收缩的结果。

“坦率说,我们一直跟着监管思路,变得有点疲于奔命。”郭宇航说。但他也对近年来不断变化的监管思路表示理解,“整个网贷行业发展过快和体量过大,各地的差异也导致我们不同地方的平台所面临的挑战也不一样,各地情况过于复杂,点融已经在网贷备案上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点融创始人郭宇航回应当前困境:正全面收缩过于前瞻性、不赚钱的业务

点融拟将技术人员减半,线下机构只保留约30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丨苗艺伟

“今年过完年之后,我就天天在点融上班了。”点融创始人、联席董事长郭宇航3月6日在一场媒体小型沟通会中这样明确表示,并称自己将会暂停在区块链、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

面对近期以来,不断传出分公司注销、上市受阻、资产质量急遽下降等消息(“风投系”标杆互金公司点融败走线下,断臂转型能否重生?),回归点融工作的郭宇航对此做了回应,并对收缩性战略调整和减员裁店的具体数量进行了披露。

预判失当

郭宇航坦诚,目前点融面临的各种困难都来源于对政策形势和行业发展预判失当。

这种失误部分基于原先监管给出的2018年6月份的备案时间表,并且点融应该能第一批拿到合规备案的预期,点融原本在拿到备案之后可以大展拳脚,并迅速启动上市,因此,800多人的技术团队、接近几千人的线下团队都处于“超配置”、激进扩张的状态。

但从2018年6月,监管部门在P2P行业“雷潮”后从风险管理考虑,对P2P行业提出了“三降”(降人数、降规模、降门店)的要求,以及无具体时间表的备案方案后,网贷行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点融之前的超前布局变得非常沉重。”郭宇航表示。

转型“速战速决”

今年回归点融工作之后,郭宇航主持了涉及业务规模、管理团队、线上线下布局等全面的转型战略。

郭宇航表示,点融的转型战略包括:第一,全面收缩过于前瞻性、不赚钱的业务,技术人员将从800人减少到400人左右。第二,由线下为主导、线上相辅的业务策略,变成线上为主导,线下相辅,将会只留下约30家线下机构。第三,给予管理层更大的决策空间迅速应对市场变化,不再严格强调类似于金融机构的内部流程规范,组织架构上由原来严格划分的金融公司的部门模块式的变成互联网公司式的项目主导制。

“整个调整预期将会在今年六月基本完成。”郭宇航表示。

裁员支出成本高昂

在点融极速转型的背后,线下团队的薪资发放成为焦点。

郭宇航表示:“现在约有一半员工接受了公司给出的裁员方案,部分员工接受了工资的分期付给。另外,还有一些员工面临内部的内审和内控的检查,绩效部分暂时没有发放,但目前来看我们都已经加强了沟通和说服工作,绝大部分离职员工都是比较平稳地在签署我们所提供的离职选择方案。”

他表示,对于劳动法规定的“n+1”离职员工赔付规则,原本不在预算表内,所以公司在现金安排上就会面临没有预算内的资金来支持,要从别的地方筹措资金。“点融不是没钱,是要变现的这个周期不如我们预见的那么顺利。”他表示。

对于这些资金,郭宇航表示,将会从点融持有的大额金融资产变卖后进行分期赔付。这些资产主要来源于根据16年8月24日的法令和17年的整改要求,持有的个人超过20万、机构超过100万的这类资产,而这类资产在当时资金充沛的时候,都是用融来的股本金直接买,这当中的房抵贷、有担保的地方债等资产占用好几亿的账款。

他表示,总体来说,点融希望优先保障的是一线员工的权益,D9职级以上的员工大概两个月以上是没有收到一分钱工资。

发力线上资产

在资产端布局上,郭宇航表示,目前来看,线上短期资产的数据表现要好于线下,线上资产需要迫在眉睫需要增加。同时,点融并非完全放弃线下战线,仍然保留了30个地方分公司,仅约为原先110多家分公司的不到三成。

郭宇航表示,目前,线上流量被巨头垄断,成本猛增,甚至有些只做线上的同行开始积极布置线下机构,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未来和现在已经看到线下的某些获客成本要比线上要来的更便宜。有些新业务的线上线下结合方面,点融也相信线下模式还是能够发挥它一定的作用。此外,点融还留了一部分分支机构的人员继续跟踪贷后管理,在接收所有的贷后管理完成之前还会承担一个过渡的交接的功能。

从待收余额排名来看,点融从全国排名2017年的第7名逐渐下滑到目前的第21名,相应的,待收余额也从最高点的140亿降到100亿左右,下降近三分之一。对于逐渐下降的规模,郭宇航表示,这是监管有意为之和平台主动进行规模收缩的结果。

“坦率说,我们一直跟着监管思路,变得有点疲于奔命。”郭宇航说。但他也对近年来不断变化的监管思路表示理解,“整个网贷行业发展过快和体量过大,各地的差异也导致我们不同地方的平台所面临的挑战也不一样,各地情况过于复杂,点融已经在网贷备案上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