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东明石化成为中国首获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地方炼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东明石化成为中国首获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地方炼厂

除东明石化外,今年将有十余家企业成为首批分羹者,原油使用总量约3000多万吨。不过,原油进口权仍需通过中联油、中海油、中化集团等央企代理。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原油进口的垄断坚冰正在打破。在去年广汇能源(600256.SH)首次获得20万吨原油进口资质后,地方民营炼化企业也在“破垄断”的新一轮油气改革方案中分得一杯羹。

5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进口原油使用评估情况的公示》,称东明石化炼油装置规模、安全、环保、消防、储运等设施,及产品质量和能耗指标符合有关规定,初步确认东明石化可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年。

由此,东明石化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地方炼厂,这也标志着长期制约地炼企业发展的油源垄断有了实质进展。

“原油供应问题一直是影响地方炼油企业的‘生命线’,对于地炼行业加工规模最大的东明石化尤为重要。”在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后,东明石化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湘平表示,民企获得进口原油使用资质,将为包括东明石化在内的民营炼油企业提供新的、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

除东明石化外,今年将有十余家企业成为首批分羹者,原油使用总量约3000多万吨。

隆众石化成品油分析师杨叶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地方炼厂,东明石化目前拥有120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具备相对完善、纵深的产业链条,在民营炼油企业中具备一定优势。

不过,此次发改委批复通过的是原油进口使用权,并非原油进口权,地方炼厂在进口环节仍需通过中联油、中海油、中化集团等企业代理进口。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预计下一步还会有多家地炼获得原油进口使用资质,只不过配额规模可能难以超越东明石化。”山东省炼油协会会长刘爱英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关于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审核正在进行中,随着下一步原油进口权逐步放开,地炼企业尤其是在海外有资源的企业有望有限获得原油进口资质。

由于原油供应体制的原因,进口原油长期以来一直交由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加工。山东地炼企业分到的国内原油资源计划每年仅有122.2万吨,并且没有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

与央企相比,山东地炼企业加工的劣质重油性质较差,只能通过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大集团合作,获得部分原油资源。

截至2013年底,山东省共有地方炼化企业49家,一次加工能力约1亿吨,全年完成加工量4100万吨,产能利用率约四成。

为解决原油“吃不饱”的问题,地炼企业只能“自力更生”。2013年,东明石化曾与中石油合资20亿元建成了日照-东明石化输油管线,设计输送能力1000万吨/年。中石油每年将会提供600万吨的原油给合作方东明石化,主要为阿曼原油和马瑞原油。李湘平将日东原油管线比作是公司的“生命线”。

但是,该输油管线的实际输送量并未达到设计规模,年输送规模约为420-480万吨。

“缺少油源是地方炼化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同样的加工能力,重油比原油加工成本至少高出25%。”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直言。地方炼油企业原油供应问题一直是油气领域改革关注的焦点。众多民营油企一直在呼吁政府向民企放开原油进口权。

今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炼油厂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或建设一定规模储气设施的前提下使用进口原油。明确规定,新增用油企业必须具备拥有一套、及以上单系列原油加工能力大于20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炼油(单位)综合能耗小于66千克标油/吨、具备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制度等条件。

“东明石化能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是历史性的转变。”她说。随着地炼企业加工量提升,油品质量按标准执行,未来进口原油配额有望得到增加。

刘爱英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符合条件的地炼企业获得配额后,可在用油限额内向商务部申请原油进口,并委托具有相应进口贸易资质的企业代理。“下一步如果原油进口资质放开,企业才可以自行组织进口。”她说。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山东省49家地炼企业中,至少有22家符合上述要求,其他企业也可以通过产能合并、联合申报等方式“组团”申请。刘爱英保守估计,除东明石化外,半数山东地炼企业可通过审核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东明石化成为中国首获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地方炼厂

除东明石化外,今年将有十余家企业成为首批分羹者,原油使用总量约3000多万吨。不过,原油进口权仍需通过中联油、中海油、中化集团等央企代理。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原油进口的垄断坚冰正在打破。在去年广汇能源(600256.SH)首次获得20万吨原油进口资质后,地方民营炼化企业也在“破垄断”的新一轮油气改革方案中分得一杯羹。

5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进口原油使用评估情况的公示》,称东明石化炼油装置规模、安全、环保、消防、储运等设施,及产品质量和能耗指标符合有关规定,初步确认东明石化可使用进口原油750万吨/年。

由此,东明石化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地方炼厂,这也标志着长期制约地炼企业发展的油源垄断有了实质进展。

“原油供应问题一直是影响地方炼油企业的‘生命线’,对于地炼行业加工规模最大的东明石化尤为重要。”在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后,东明石化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湘平表示,民企获得进口原油使用资质,将为包括东明石化在内的民营炼油企业提供新的、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

除东明石化外,今年将有十余家企业成为首批分羹者,原油使用总量约3000多万吨。

隆众石化成品油分析师杨叶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地方炼厂,东明石化目前拥有120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具备相对完善、纵深的产业链条,在民营炼油企业中具备一定优势。

不过,此次发改委批复通过的是原油进口使用权,并非原油进口权,地方炼厂在进口环节仍需通过中联油、中海油、中化集团等企业代理进口。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预计下一步还会有多家地炼获得原油进口使用资质,只不过配额规模可能难以超越东明石化。”山东省炼油协会会长刘爱英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关于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审核正在进行中,随着下一步原油进口权逐步放开,地炼企业尤其是在海外有资源的企业有望有限获得原油进口资质。

由于原油供应体制的原因,进口原油长期以来一直交由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加工。山东地炼企业分到的国内原油资源计划每年仅有122.2万吨,并且没有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

与央企相比,山东地炼企业加工的劣质重油性质较差,只能通过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大集团合作,获得部分原油资源。

截至2013年底,山东省共有地方炼化企业49家,一次加工能力约1亿吨,全年完成加工量4100万吨,产能利用率约四成。

为解决原油“吃不饱”的问题,地炼企业只能“自力更生”。2013年,东明石化曾与中石油合资20亿元建成了日照-东明石化输油管线,设计输送能力1000万吨/年。中石油每年将会提供600万吨的原油给合作方东明石化,主要为阿曼原油和马瑞原油。李湘平将日东原油管线比作是公司的“生命线”。

但是,该输油管线的实际输送量并未达到设计规模,年输送规模约为420-480万吨。

“缺少油源是地方炼化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同样的加工能力,重油比原油加工成本至少高出25%。”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直言。地方炼油企业原油供应问题一直是油气领域改革关注的焦点。众多民营油企一直在呼吁政府向民企放开原油进口权。

今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炼油厂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或建设一定规模储气设施的前提下使用进口原油。明确规定,新增用油企业必须具备拥有一套、及以上单系列原油加工能力大于20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炼油(单位)综合能耗小于66千克标油/吨、具备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制度等条件。

“东明石化能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是历史性的转变。”她说。随着地炼企业加工量提升,油品质量按标准执行,未来进口原油配额有望得到增加。

刘爱英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符合条件的地炼企业获得配额后,可在用油限额内向商务部申请原油进口,并委托具有相应进口贸易资质的企业代理。“下一步如果原油进口资质放开,企业才可以自行组织进口。”她说。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山东省49家地炼企业中,至少有22家符合上述要求,其他企业也可以通过产能合并、联合申报等方式“组团”申请。刘爱英保守估计,除东明石化外,半数山东地炼企业可通过审核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