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带荧光棒听相声,救了相声还是害了相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带荧光棒听相声,救了相声还是害了相声?

相声不仅没死,还活得特好,三十年前吃不起饭的郭德纲,或许从没想过会有这一天。例如张云雷等相声演员成名后,立刻便有粉丝为其建起了微博站子、做起了应援、刷起了超话。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江宇琦

编辑 | 吴燕雨

“我这辈子都没想到说相声能说出个偶像派,(能让)粉丝们带着荧光棒来德云社听相声。能把相声说成这样,你(张云雷)也是欺了祖了。”这是过去的一年里,媒体谈到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时,提到最多的一句“郭德纲语录”。

郭德纲这话虽然带着一股“狠劲”,语气里却有着掩盖不住的喜悦。

三十年前,郭德纲刚开始说相声时,台下经常没有一个观众;而三十年后,不仅他本人成了中国相声的代表人物,更重要的是,以张云雷、孟鹤堂、郭麒麟为代表的新一代德云社“偶像”,逐渐将相声这种形式带向了各个圈层,甚至收获了大量粉丝的喜爱、形成了独特的饭圈文化——昨天晚上张云雷退出《欢乐喜剧人》的消息传出,立刻登上了微博热搜、引来粉丝刷屏,这如果放在十年前,是很难想象的。

但粉丝文化的渗透,也给相声圈带去了烦恼:有相声迷告诉毒眸,很多粉丝并不太懂相声的规矩,现场接话、刨活(“剧透”演员包袱)的情况十分常见,圈里人对此非常反感;此外,也有不少人对粉圈规矩(控评等)的介入或是“追星+相声”这种“不伦不类”的搭配感到不满;不久前,甚至爆发了德云社演员的私生饭问题(点此阅读:德云社硬钢岳云鹏个人信息泄露 私生饭贩卖信息可能坐牢?)……

和很多原本的小众文化、圈层文化一样,相声的世界也在被流量所解构和重塑着。而流量、粉丝之于相声,既是蜜糖,也是砒霜。

相声“复活”

1993年,相声泰斗侯宝林先生去世,病重之际,他心里最挂念的仍然是他所钟爱的相声事业:“我总觉着再说几十年相声也报答不了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我衷心希望我所酷爱、视为生命的相声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宝林’献给人民更多的欢乐。”

左起:侯宝林、刘宝瑞、马季

但事实上,时代已经变了,喜爱相声、愿意听相声的观众,在当时其实已经很少了。1993年,刘德华第一次到内地开演唱会,追歌星、偶像早就成为一种潮流;同期,央视等电视台开始布局娱乐综艺,次年分账大片进入中国,娱乐至上的时代到来……作为一项有些“古板”的娱乐方式,相声在春晚等舞台之外,几乎得不到生存土壤,很多线下的剧场、剧团都无人问津。

侯宝林的徒孙、其子侯耀文的徒弟郭德纲,当年曾多次尝试相声方向的创业,结果把房子、婚姻都搭了进去,最终还是没激起什么水花。后来他回忆那段日子时说:“到我十八九岁的时候,相声就已经灭亡了,没有人听相声,还得买票听相声,你们有王法没有,当时我们就觉得这市场完了。”

1995年,走投无路的郭德纲来到北京,找到张文顺、李菁二人,一同开始在京味茶馆、广德楼等地演出。此后几年,他们这个小团队陆续壮大起来,终于在1998年底成立了相声团体“北京相声大会”。5年后,团队搬到了天桥乐茶园演出,正式更名为“德云社”。

2006年2月27日,北京天桥乐茶园外德云社售票处场面火爆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看客

现如今,天桥乐茶园作为德云社“大本营”已成为很多相声迷心中的“圣地”,但在十五年前,“台上一个人,台下一个人”还是常态。即便是2005年后,郭德纲和德云社开始在圈内走红,可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声依然算是圈层文化,有郭德纲、于谦等明星的大型商演虽然十分火热,没有名角的小剧场演出上座率却仍不理想。

当年在百度“郭德纲吧”里,网友讨论小剧场上座率不高的问题

雪上加霜的是,2010年德云社最具有商业号召力的演员之一曹云金选择了退出,同一时间段里离开德云社的还有李菁、何云伟等名角,这仿佛是直接扯掉了郭德纲的左膀右臂。接连的打击之下,为了保证德云社的长线发展,在娱乐圈内已经拥有一定资源和人脉的郭德纲开始运作新人,日后家喻户晓的“德云一哥”岳云鹏,便是在那时候被推上前台的。

没曾想,当年的那次人员变动,却在之后成为了德云社这个品牌出圈的契机。在郭德纲的运作下,小岳岳“贱萌”的风格很快开始走红,让很多认为相声“古板”、“无趣”的观众开始关注这个行业,打响了德云社出圈的关键一枪。

“贱萌”的小岳岳

尝到甜头的郭德纲,一面继续为岳云鹏铺路,一面又加紧了推新和梯队建设工作。2012年,郭德纲表示德云社将推出一个新品牌――“德云四公子”,由孟鹤堂、张云雷、宁云翔、曹鹤阳这4个年轻演员组成。郭德纲表示:“他们的演出以后上、下半场就可能会不同,上半场穿大褂说传统节目,下半场就来些又唱又跳的新节目,毕竟孩子们都年轻,也擅长这些。”

此举显然是为了能够打开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市场,只不过,最早几年“四公子”虽然在圈里收获了不少粉丝,却受制于传播渠道等,未能像岳云鹏一样打破圈层。以如今在微博明星超话榜上排名第18的张云雷为例,百度搜索指数显示,2018年前他的热度一直不算突出,唯一一次热度暴增则是因为其2016年遭遇事故、受重伤上了新闻。

张云雷百度搜索指数变化

有心栽花花不开,没曾想到了2017年年底,张云雷在“德云三宝”全国巡演上走红了,随即他用流行唱法唱《探清水河》的视频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传播、成为了抖音神曲,吸引到一大批迷妹。有张云雷的粉丝曾在网上表示:“想不到相声还可以这样说。”

以此为节点,张云雷的职业生涯有了极大转折,不仅有越来越多粉丝带着荧光棒去他的相声表演,他本人的各种演出、综艺邀约更是不断,先后参加了《欢乐喜剧人》第四季、《国风美少年》等热门综艺节目。过去一年里,张云雷人气大涨、流量陡升,在某APP举办的“粉丝世界杯”人气PK里,他先后战胜了陈立农等流量明星,最后败给蔡徐坤而斩获亚军。

张云雷惜败蔡徐坤而斩获了亚军

与此同时,德云社其他一些形象气质较好的年轻演员借助各类网络平台,也逐渐被各界所关注到:“四公子”中的孟鹤堂,不久前摘得了《相声有新人》的冠军,他在《文玩》里的一句“盘它”火遍网络;郭德纲的长子郭麒麟也走上了“偶像相声演员”的道路,甚至还在《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等热门网剧里担当起了主角……

在年轻一代的助推下,再加上德云社自身商业模式的完善和演出市场的扩大,其近年来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大大不同于往日。一位德云社的粉丝告诉毒眸,2016年左右很多小剧场演出还坐不满人,但现如今即使小剧场里只有一些名气不大的小辈登台,仍然是一票难求,甚至连工作日的晚上都能满座。

张云雷到哈尔滨德云社演出时的接车场面 摄影:张澍

 

一个更加直观的变化则体现在德云社的演出收入上。负责主办德云社演出的环宇兄弟财报数据显示,2015年时公司来自于德云社的收入仅为613万(双方分成比例大概1:1);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环宇兄弟实现营业收入1321.04万元,同比上涨77.35%,其中德云社相关的收入就接近1000万,占总营收的比重超过7成。

相声不仅没死,还活得特好,三十年前吃不起饭的郭德纲,或许从没想过会有这一天。

相声需要饭圈文化吗?

年轻一代的德云社演员们火后,很多人感慨:德云社的画风似乎变了。

过去在现场看德云社演出,观众们总是习惯时不时“嘘”一下台上的演员,或者插科打诨一起嬉笑怒骂,可如今的商演现场却常常被粉丝的尖叫声和欢呼声所充斥着。去年张云雷参与的一场天津场演出,表演一直持续到了凌晨,结束后还有大量粉丝围着张云雷讨要签名,另一些心疼张云雷的粉丝则在现场失声痛哭,高呼希望他早点回去休息。有老相声迷感慨称:“这场景挺魔幻的。”

这些变化的出现,难免会让一些老观众感到不适应。

例如张云雷等相声演员成名后,立刻便有粉丝为其建起了微博站子、做起了应援、刷起了超话。现如今,打开德云社相关的微博,热评里全是追星女孩们的呼喊。上述德云社粉丝告诉毒眸,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觉得很不开心,感觉被冒犯了:“评论里很难看到喜欢相声的人在讨论,全是粉丝在刷屏,内容毫无营养。”

德云社封箱演出信息下的评论

更直接的冲突,则出现在线下的剧场当中。

一方面,很多人认为粉丝们的一些“恶劣行径”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普通观众的观看体验。除了会在偶像表演歌曲、太平歌词时挥舞荧光棒或者拉应援横幅,不少粉丝为了和偶像“互动”,还养成了接话、刨活儿的习惯,而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是破坏相声表演的节奏。尽管张云雷本人也表达过对此的愤怒,但现实中此类行为依旧屡禁不止,有的粉丝甚至还会刨其他同场演员的包袱。

截图来自于网络

另一方面,粉丝为了能够见到偶像,也时常会做出一些过激、越界的行为。去年8月底,走红后的张云雷回到自己曾经长期表演的三庆园小剧场进行演出,消息传出后,立刻就有大批粉丝汇集到三庆园的售票窗口前排队(很多小剧场都是线下售票)。但后来出于安全考量,官方决定改为线上售票,这让在场的粉丝立刻炸了锅,围堵在现场不肯离去。直到后来张云雷表示将加演两场,才将这件事情平息了下来。

此外,部分希望能够掌握到偶像日常行程的粉丝,甚至做起了私生饭、买卖起了德云社演员的私人信息。日前,德云社就曾发表声明称,长期以来多位艺人的住址、行程等信息都遭到过泄露,严重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为了维权,现已启动报警程序。

多次冲突、摩擦后,很多相声爱好者纷纷开始在“相声吧”等相声迷聚集的论坛里,表达着自己对于粉丝文化入侵相声圈的不满。2018年德云社封箱演出时,德云社总教头高峰的一句话则也被很多网友放大,认为是其在感慨相声行业“世态炎凉”:“听到现在越来越害怕,为什么呢,听不明白……证明我们已经被淘汰了,观众喜欢听的是那样的所谓的相声,我们的这个节目慢慢的就交给历史博物馆去珍藏了。”

相声吧某指责粉丝的帖子

就连《新京报》也发表评论《听相声挥舞荧光棒?相声演员想做偶像索性转行》,指责这样的造星行动:“这种操作带来的不是一个个艺术大师横空出世,而是不断地出现烂剧、狗血八卦和明星人设崩塌,这样的后果就是毁了艺术误了演员。”并且还批评一些粉丝,称其行为、言论是“数典忘祖”。

一时间,呼吁相声应该“去偶像化”的声音在互联网上扩散开来,很多人相信粉圈文化已经大大破坏了相声行业的生态,长此以往对于相声本身必然是一种破坏。

相声行业不需要偶像吗?某位相声演员的粉丝告诉毒眸:“很多相声观众把相声捧得太高、太神圣了,觉得是门特别高雅、特别独特的艺术。但是和演唱会等一样,它其实也是种演出形式、一种赚钱的手段,郭德纲自己也说,他和修脚的师傅其实没有区别。一些人就是瞎操心,其实很多相声圈里的人都挺开心的。”

她进一步补充称,很多相声迷高估了相声的影响力、低估了偶像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利好。“有张云雷的演出,前排票能卖到一万多一张,后排都能卖到两三千。可其他一些大家以为很火的演员,其实票不一定卖得完。今年大封箱,张云雷出场的顺序又往后靠了,说明在郭德纲心中,张云雷的地位是在提升的。”

郭德纲、张云雷同场说相声

而一些曲艺从业者也同样相信,像张云雷这样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年轻演员出现,其实是大有于传统曲艺文化发展的。曾获得过牡丹奖的相声演员郭培鑫就告诉媒体,张云雷能走红对于相声圈是件好事:“时间不等人,相声不等人,除了好好说相声,还要承上启下。”他相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剧场观看相声,更有助于相声的传承。“这就好比给人介绍对象,光说姑娘好,就是不给人家看长什么样怎么行?”

事实上,类似的冲突、观点的矛盾,并不只是出现在相声圈里。近两年,说唱、街舞、民谣、电音因综艺节目大热后,都会有大量粉丝涌入到原本的小圈子当中,新粉丝和“原住民”在理念、文化认知度上的差异,导致了大量的摩擦。譬如两届说唱综艺热播期间,都曾经爆发过剧烈的网络冲突和rapper间的相互diss。

面对这样越来越频繁的冲突,一位小众音乐人曾经告诉毒眸:“不管发生怎样的摩擦,我觉得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大众化是能够带来好处的,能保证文化本身的活力,没有哪个文化,注定了就一定得永远是小众的、地下的。”但如果真的想要保证文化的长久健康、稳定发展,对于从业者而言,则需要在大众化、市场化的过程中,保持足够的清醒,不被资本和流量牵着走——而这会是一个长久的考验。(点此阅读:“流氓文化”的正名与突围)

二十多年前,郭德纲带领德云社走进小剧场,用商业化“救活”了相声;二十年多后,对于想要更进一步的德云社而言,如何处理好相声文化和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结合,或许将决定相声在未来能不能“活得更好”。

来源:毒眸

原标题:带荧光棒听相声,救了相声还是害了相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带荧光棒听相声,救了相声还是害了相声?

相声不仅没死,还活得特好,三十年前吃不起饭的郭德纲,或许从没想过会有这一天。例如张云雷等相声演员成名后,立刻便有粉丝为其建起了微博站子、做起了应援、刷起了超话。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江宇琦

编辑 | 吴燕雨

“我这辈子都没想到说相声能说出个偶像派,(能让)粉丝们带着荧光棒来德云社听相声。能把相声说成这样,你(张云雷)也是欺了祖了。”这是过去的一年里,媒体谈到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时,提到最多的一句“郭德纲语录”。

郭德纲这话虽然带着一股“狠劲”,语气里却有着掩盖不住的喜悦。

三十年前,郭德纲刚开始说相声时,台下经常没有一个观众;而三十年后,不仅他本人成了中国相声的代表人物,更重要的是,以张云雷、孟鹤堂、郭麒麟为代表的新一代德云社“偶像”,逐渐将相声这种形式带向了各个圈层,甚至收获了大量粉丝的喜爱、形成了独特的饭圈文化——昨天晚上张云雷退出《欢乐喜剧人》的消息传出,立刻登上了微博热搜、引来粉丝刷屏,这如果放在十年前,是很难想象的。

但粉丝文化的渗透,也给相声圈带去了烦恼:有相声迷告诉毒眸,很多粉丝并不太懂相声的规矩,现场接话、刨活(“剧透”演员包袱)的情况十分常见,圈里人对此非常反感;此外,也有不少人对粉圈规矩(控评等)的介入或是“追星+相声”这种“不伦不类”的搭配感到不满;不久前,甚至爆发了德云社演员的私生饭问题(点此阅读:德云社硬钢岳云鹏个人信息泄露 私生饭贩卖信息可能坐牢?)……

和很多原本的小众文化、圈层文化一样,相声的世界也在被流量所解构和重塑着。而流量、粉丝之于相声,既是蜜糖,也是砒霜。

相声“复活”

1993年,相声泰斗侯宝林先生去世,病重之际,他心里最挂念的仍然是他所钟爱的相声事业:“我总觉着再说几十年相声也报答不了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我衷心希望我所酷爱、视为生命的相声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宝林’献给人民更多的欢乐。”

左起:侯宝林、刘宝瑞、马季

但事实上,时代已经变了,喜爱相声、愿意听相声的观众,在当时其实已经很少了。1993年,刘德华第一次到内地开演唱会,追歌星、偶像早就成为一种潮流;同期,央视等电视台开始布局娱乐综艺,次年分账大片进入中国,娱乐至上的时代到来……作为一项有些“古板”的娱乐方式,相声在春晚等舞台之外,几乎得不到生存土壤,很多线下的剧场、剧团都无人问津。

侯宝林的徒孙、其子侯耀文的徒弟郭德纲,当年曾多次尝试相声方向的创业,结果把房子、婚姻都搭了进去,最终还是没激起什么水花。后来他回忆那段日子时说:“到我十八九岁的时候,相声就已经灭亡了,没有人听相声,还得买票听相声,你们有王法没有,当时我们就觉得这市场完了。”

1995年,走投无路的郭德纲来到北京,找到张文顺、李菁二人,一同开始在京味茶馆、广德楼等地演出。此后几年,他们这个小团队陆续壮大起来,终于在1998年底成立了相声团体“北京相声大会”。5年后,团队搬到了天桥乐茶园演出,正式更名为“德云社”。

2006年2月27日,北京天桥乐茶园外德云社售票处场面火爆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看客

现如今,天桥乐茶园作为德云社“大本营”已成为很多相声迷心中的“圣地”,但在十五年前,“台上一个人,台下一个人”还是常态。即便是2005年后,郭德纲和德云社开始在圈内走红,可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声依然算是圈层文化,有郭德纲、于谦等明星的大型商演虽然十分火热,没有名角的小剧场演出上座率却仍不理想。

当年在百度“郭德纲吧”里,网友讨论小剧场上座率不高的问题

雪上加霜的是,2010年德云社最具有商业号召力的演员之一曹云金选择了退出,同一时间段里离开德云社的还有李菁、何云伟等名角,这仿佛是直接扯掉了郭德纲的左膀右臂。接连的打击之下,为了保证德云社的长线发展,在娱乐圈内已经拥有一定资源和人脉的郭德纲开始运作新人,日后家喻户晓的“德云一哥”岳云鹏,便是在那时候被推上前台的。

没曾想,当年的那次人员变动,却在之后成为了德云社这个品牌出圈的契机。在郭德纲的运作下,小岳岳“贱萌”的风格很快开始走红,让很多认为相声“古板”、“无趣”的观众开始关注这个行业,打响了德云社出圈的关键一枪。

“贱萌”的小岳岳

尝到甜头的郭德纲,一面继续为岳云鹏铺路,一面又加紧了推新和梯队建设工作。2012年,郭德纲表示德云社将推出一个新品牌――“德云四公子”,由孟鹤堂、张云雷、宁云翔、曹鹤阳这4个年轻演员组成。郭德纲表示:“他们的演出以后上、下半场就可能会不同,上半场穿大褂说传统节目,下半场就来些又唱又跳的新节目,毕竟孩子们都年轻,也擅长这些。”

此举显然是为了能够打开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市场,只不过,最早几年“四公子”虽然在圈里收获了不少粉丝,却受制于传播渠道等,未能像岳云鹏一样打破圈层。以如今在微博明星超话榜上排名第18的张云雷为例,百度搜索指数显示,2018年前他的热度一直不算突出,唯一一次热度暴增则是因为其2016年遭遇事故、受重伤上了新闻。

张云雷百度搜索指数变化

有心栽花花不开,没曾想到了2017年年底,张云雷在“德云三宝”全国巡演上走红了,随即他用流行唱法唱《探清水河》的视频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传播、成为了抖音神曲,吸引到一大批迷妹。有张云雷的粉丝曾在网上表示:“想不到相声还可以这样说。”

以此为节点,张云雷的职业生涯有了极大转折,不仅有越来越多粉丝带着荧光棒去他的相声表演,他本人的各种演出、综艺邀约更是不断,先后参加了《欢乐喜剧人》第四季、《国风美少年》等热门综艺节目。过去一年里,张云雷人气大涨、流量陡升,在某APP举办的“粉丝世界杯”人气PK里,他先后战胜了陈立农等流量明星,最后败给蔡徐坤而斩获亚军。

张云雷惜败蔡徐坤而斩获了亚军

与此同时,德云社其他一些形象气质较好的年轻演员借助各类网络平台,也逐渐被各界所关注到:“四公子”中的孟鹤堂,不久前摘得了《相声有新人》的冠军,他在《文玩》里的一句“盘它”火遍网络;郭德纲的长子郭麒麟也走上了“偶像相声演员”的道路,甚至还在《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等热门网剧里担当起了主角……

在年轻一代的助推下,再加上德云社自身商业模式的完善和演出市场的扩大,其近年来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大大不同于往日。一位德云社的粉丝告诉毒眸,2016年左右很多小剧场演出还坐不满人,但现如今即使小剧场里只有一些名气不大的小辈登台,仍然是一票难求,甚至连工作日的晚上都能满座。

张云雷到哈尔滨德云社演出时的接车场面 摄影:张澍

 

一个更加直观的变化则体现在德云社的演出收入上。负责主办德云社演出的环宇兄弟财报数据显示,2015年时公司来自于德云社的收入仅为613万(双方分成比例大概1:1);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环宇兄弟实现营业收入1321.04万元,同比上涨77.35%,其中德云社相关的收入就接近1000万,占总营收的比重超过7成。

相声不仅没死,还活得特好,三十年前吃不起饭的郭德纲,或许从没想过会有这一天。

相声需要饭圈文化吗?

年轻一代的德云社演员们火后,很多人感慨:德云社的画风似乎变了。

过去在现场看德云社演出,观众们总是习惯时不时“嘘”一下台上的演员,或者插科打诨一起嬉笑怒骂,可如今的商演现场却常常被粉丝的尖叫声和欢呼声所充斥着。去年张云雷参与的一场天津场演出,表演一直持续到了凌晨,结束后还有大量粉丝围着张云雷讨要签名,另一些心疼张云雷的粉丝则在现场失声痛哭,高呼希望他早点回去休息。有老相声迷感慨称:“这场景挺魔幻的。”

这些变化的出现,难免会让一些老观众感到不适应。

例如张云雷等相声演员成名后,立刻便有粉丝为其建起了微博站子、做起了应援、刷起了超话。现如今,打开德云社相关的微博,热评里全是追星女孩们的呼喊。上述德云社粉丝告诉毒眸,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觉得很不开心,感觉被冒犯了:“评论里很难看到喜欢相声的人在讨论,全是粉丝在刷屏,内容毫无营养。”

德云社封箱演出信息下的评论

更直接的冲突,则出现在线下的剧场当中。

一方面,很多人认为粉丝们的一些“恶劣行径”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普通观众的观看体验。除了会在偶像表演歌曲、太平歌词时挥舞荧光棒或者拉应援横幅,不少粉丝为了和偶像“互动”,还养成了接话、刨活儿的习惯,而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是破坏相声表演的节奏。尽管张云雷本人也表达过对此的愤怒,但现实中此类行为依旧屡禁不止,有的粉丝甚至还会刨其他同场演员的包袱。

截图来自于网络

另一方面,粉丝为了能够见到偶像,也时常会做出一些过激、越界的行为。去年8月底,走红后的张云雷回到自己曾经长期表演的三庆园小剧场进行演出,消息传出后,立刻就有大批粉丝汇集到三庆园的售票窗口前排队(很多小剧场都是线下售票)。但后来出于安全考量,官方决定改为线上售票,这让在场的粉丝立刻炸了锅,围堵在现场不肯离去。直到后来张云雷表示将加演两场,才将这件事情平息了下来。

此外,部分希望能够掌握到偶像日常行程的粉丝,甚至做起了私生饭、买卖起了德云社演员的私人信息。日前,德云社就曾发表声明称,长期以来多位艺人的住址、行程等信息都遭到过泄露,严重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为了维权,现已启动报警程序。

多次冲突、摩擦后,很多相声爱好者纷纷开始在“相声吧”等相声迷聚集的论坛里,表达着自己对于粉丝文化入侵相声圈的不满。2018年德云社封箱演出时,德云社总教头高峰的一句话则也被很多网友放大,认为是其在感慨相声行业“世态炎凉”:“听到现在越来越害怕,为什么呢,听不明白……证明我们已经被淘汰了,观众喜欢听的是那样的所谓的相声,我们的这个节目慢慢的就交给历史博物馆去珍藏了。”

相声吧某指责粉丝的帖子

就连《新京报》也发表评论《听相声挥舞荧光棒?相声演员想做偶像索性转行》,指责这样的造星行动:“这种操作带来的不是一个个艺术大师横空出世,而是不断地出现烂剧、狗血八卦和明星人设崩塌,这样的后果就是毁了艺术误了演员。”并且还批评一些粉丝,称其行为、言论是“数典忘祖”。

一时间,呼吁相声应该“去偶像化”的声音在互联网上扩散开来,很多人相信粉圈文化已经大大破坏了相声行业的生态,长此以往对于相声本身必然是一种破坏。

相声行业不需要偶像吗?某位相声演员的粉丝告诉毒眸:“很多相声观众把相声捧得太高、太神圣了,觉得是门特别高雅、特别独特的艺术。但是和演唱会等一样,它其实也是种演出形式、一种赚钱的手段,郭德纲自己也说,他和修脚的师傅其实没有区别。一些人就是瞎操心,其实很多相声圈里的人都挺开心的。”

她进一步补充称,很多相声迷高估了相声的影响力、低估了偶像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利好。“有张云雷的演出,前排票能卖到一万多一张,后排都能卖到两三千。可其他一些大家以为很火的演员,其实票不一定卖得完。今年大封箱,张云雷出场的顺序又往后靠了,说明在郭德纲心中,张云雷的地位是在提升的。”

郭德纲、张云雷同场说相声

而一些曲艺从业者也同样相信,像张云雷这样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年轻演员出现,其实是大有于传统曲艺文化发展的。曾获得过牡丹奖的相声演员郭培鑫就告诉媒体,张云雷能走红对于相声圈是件好事:“时间不等人,相声不等人,除了好好说相声,还要承上启下。”他相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剧场观看相声,更有助于相声的传承。“这就好比给人介绍对象,光说姑娘好,就是不给人家看长什么样怎么行?”

事实上,类似的冲突、观点的矛盾,并不只是出现在相声圈里。近两年,说唱、街舞、民谣、电音因综艺节目大热后,都会有大量粉丝涌入到原本的小圈子当中,新粉丝和“原住民”在理念、文化认知度上的差异,导致了大量的摩擦。譬如两届说唱综艺热播期间,都曾经爆发过剧烈的网络冲突和rapper间的相互diss。

面对这样越来越频繁的冲突,一位小众音乐人曾经告诉毒眸:“不管发生怎样的摩擦,我觉得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大众化是能够带来好处的,能保证文化本身的活力,没有哪个文化,注定了就一定得永远是小众的、地下的。”但如果真的想要保证文化的长久健康、稳定发展,对于从业者而言,则需要在大众化、市场化的过程中,保持足够的清醒,不被资本和流量牵着走——而这会是一个长久的考验。(点此阅读:“流氓文化”的正名与突围)

二十多年前,郭德纲带领德云社走进小剧场,用商业化“救活”了相声;二十年多后,对于想要更进一步的德云社而言,如何处理好相声文化和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结合,或许将决定相声在未来能不能“活得更好”。

来源:毒眸

原标题:带荧光棒听相声,救了相声还是害了相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