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老有所依”是个梦?关于河南鲁山养老院大火的思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老有所依”是个梦?关于河南鲁山养老院大火的思考

5月25日20时左右,河南省鲁山县一处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目前,大火已致38人死亡、4人轻伤、2人重伤。

编者按:养老产业与我国的年龄结构、社保政策等问题息息相关,可以说既牵扯到宏观战略,又涉及到每家每户。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的现在,如何让自己的老人老有所依,安度晚年,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临的课题。养老院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老人及其所在家庭的选择,那现如今中国养老院的发展现状又是否能让人满意?

有感于上周河南鲁山养老院火灾的惨痛教训,凯盛汇编辑专门请到了两位在养老产业、养老院建设和运营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凯盛顾问,来介绍这些方面政府、市场和从 业者所面临的痛点和难点。应顾问要求,个人信息在文中隐去,但希望本文能启发关心这一话题的各行业人士根深的思考——“老有所依”到底还要走多远的路?

5月25日20时左右,河南省鲁山县一处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目前,大火已致38人死亡、4人轻伤、2人重伤。伤者已送医院救治,现场多名老人不能自理被困。此次养老院火灾事件引起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习近平、李克强立即提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全力救人、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事故责任。

这是事发第二天清晨央视的报道,实际遇难人数后增至38人。

中国一向是尊崇儒家思想的社会,自古就有尊老的传统,火灾的消息不仅令社会各界感到 悲痛,更让人们反思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据调查,201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9.7%。预测,到2050年这一群体或将占总人口的 25%。也就是说,中国正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

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多数人不愿意将老人送进敬老院。然而,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现实情况是1对夫妻赡养4位老人。一些年轻人力不从心,不得已将有刚性需求的失能老人送进养老院。

火灾中没有逃出的多为不能自理区域的老人,有的偏瘫,有的拄着双拐,有的连吃饭都得 喂。据悉,鲁山县养老院火灾已经不是全国性第一起养老院意外事故。不幸逝世的老人都是重病或者偏瘫的人、有些还不能说话,面对火灾时,无助、恐惧,逃和喊 叫都不能,想想就令人心痛。不免想到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们的未来,如果不能解决养老问题,到2050年以后我们老了没用了又该何去何从?

那么,中国的养老产业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

第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

“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加。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 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相应地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本世纪初我国进 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而当年人均GDP仅为1041.6美元,不及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1/20,人口却在逐步进入老龄化,形成 了“未富先老”现象。

第二,中国养老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社会还不能按标准为养老提供充分的公共产品服务。这一情况在不发达地区、县级城市尤为明显。记者采访多位养老机构及专业人士,大家都表示此次养老院火灾实属极端情况。尤其是该养老院属于县级机构,这样的情况一般不可能发生在一、二线城市。

第三,养老市场具有高投入、低利润、回报慢的特点。养老产业特点是投入较大、且难以 获得财政补贴。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51%的民办养老机构收入只能持平,40%民办养老机构长年处于亏损状态。这导致部分民营养老院通过“降低成本”来维持运营。对于社会化养老,凯盛专门研究养老产业的专家刘林表示,中国一向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如果真的要进行社会化养老,高龄失能老人会是一个刚需。养老产业虽然前景良好,不过是一个高投入、低利润、回报也比较慢的行业。尽管如此,养老院还经常面临一床难求的现象。另一位来自上海西郊协和颐养院的张院长建议,首先,要满足有特殊需求的老人;其次,希望财政向养老方面倾斜,引进市场资本,让整个社会形成一个支持养老、关心养老的氛围。

第四,护工人才的紧缺。记者了解到,沪上10家养老机构良莠不齐,价位分布在每月 4000~8000元不等,具体视老人年龄、身体情况,和房间大小而变化。通常是一位护工对几位老人。护工素质方面,部分护工由养老院机构自行培训,有些 则是聘用退休大妈,主要依赖家属与护工之间的彼此信任。

养老工作人员的痛点和难点何在?

凯盛汇专门就此问题,咨询了一位在北京从事养老服务市场方面的顾问。 顾问表示,由于养老服务处于低层次,养老工作人员待遇低、社会认可度低、职业发展有限。

他还指出,现在普遍的问题是,护工年龄大,后继者缺乏。事实上,老人本身更喜欢年轻人。因为年轻护工更加专业,多数受过高等教育,与老人和家属沟通也更有技巧。这个岗位需要年轻化,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虽然,近些年,很多地方学校开展老年服务、社工类专业,但毕业后实际从事者不多。养老院护工需上夜班、社会认可度低,职业发展前景也不佳,使许多人离开这个岗位。

顾问还表示,养老护理岗位人员培训、护理员的职业发展,关系到现在的年轻人能否在岗位上很好的走下去。政府应加强、重视对养老护理岗位人员的培训。

办养老院能多大程度解决需求?

老人对养老院需求最大的是什么?养老地点和医疗条件。老人对医疗要求多,养老地点要求市区里多一点。因为他最需要的是子女、亲人、朋友的关怀,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情精神寄托的东西比较多。

就此问题,一位在上海某养老院担任院长的凯盛顾问给我们做了详尽的分析。

《飞越老人院》、《老有所依》等很多电影、电视作品反映了这一当下的问题。

顾问表示,公立养老院与民营养老院的最大区别在于,地点位置和价格。公立养老院都在 市区,民营的多在郊区,而且公立养老院享受更多政府补贴,没有经营上的压力。上海敬老院是公立养老院,床位非常紧张,只接受上海本地满80周岁以上的老 人,没有上海户口的老人只能进民办养老院。

那么,没有养老金和子女的孤寡老人怎么办?顾问透露,这些问题不能通过市场解决,一定要需要国家政策和福利去解决,因为企业能够承担的社会责任有限。

部分城市已经实行“以房养老”政策,很多民众表示难以接受。还款一辈子终于有了自己的房,临老了却要把房子抵押拿钱养老。辛苦一辈子却没留下什么。针对这个政策,顾问认为,“以房养老”单靠养老机构与住户之间是很难达成,中间需要银行或 者保险第三方机构。但是,目前市场不成熟,所谓的“以房养老”最普遍的还是老人将房子卖掉或者租出去。而且,在中国“以房养老”并不现实,房子属于重大财 产,未来政策难以判断,万一养老费用上涨超过房价,老人没了房子没了钱,希望也没了。

最后,针对外界的一些“养老地产”,该顾问表示这些并不是养老刚需。购买养老地产的这批人不是社会上最需要养老资源的人,最需要资源的是那些不能照顾自己、不能自理、低收入的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老有所依”是个梦?关于河南鲁山养老院大火的思考

5月25日20时左右,河南省鲁山县一处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目前,大火已致38人死亡、4人轻伤、2人重伤。

编者按:养老产业与我国的年龄结构、社保政策等问题息息相关,可以说既牵扯到宏观战略,又涉及到每家每户。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的现在,如何让自己的老人老有所依,安度晚年,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临的课题。养老院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老人及其所在家庭的选择,那现如今中国养老院的发展现状又是否能让人满意?

有感于上周河南鲁山养老院火灾的惨痛教训,凯盛汇编辑专门请到了两位在养老产业、养老院建设和运营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凯盛顾问,来介绍这些方面政府、市场和从 业者所面临的痛点和难点。应顾问要求,个人信息在文中隐去,但希望本文能启发关心这一话题的各行业人士根深的思考——“老有所依”到底还要走多远的路?

5月25日20时左右,河南省鲁山县一处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目前,大火已致38人死亡、4人轻伤、2人重伤。伤者已送医院救治,现场多名老人不能自理被困。此次养老院火灾事件引起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习近平、李克强立即提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全力救人、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事故责任。

这是事发第二天清晨央视的报道,实际遇难人数后增至38人。

中国一向是尊崇儒家思想的社会,自古就有尊老的传统,火灾的消息不仅令社会各界感到 悲痛,更让人们反思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据调查,201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9.7%。预测,到2050年这一群体或将占总人口的 25%。也就是说,中国正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

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多数人不愿意将老人送进敬老院。然而,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现实情况是1对夫妻赡养4位老人。一些年轻人力不从心,不得已将有刚性需求的失能老人送进养老院。

火灾中没有逃出的多为不能自理区域的老人,有的偏瘫,有的拄着双拐,有的连吃饭都得 喂。据悉,鲁山县养老院火灾已经不是全国性第一起养老院意外事故。不幸逝世的老人都是重病或者偏瘫的人、有些还不能说话,面对火灾时,无助、恐惧,逃和喊 叫都不能,想想就令人心痛。不免想到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们的未来,如果不能解决养老问题,到2050年以后我们老了没用了又该何去何从?

那么,中国的养老产业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

第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

“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加。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 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相应地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本世纪初我国进 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而当年人均GDP仅为1041.6美元,不及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1/20,人口却在逐步进入老龄化,形成 了“未富先老”现象。

第二,中国养老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社会还不能按标准为养老提供充分的公共产品服务。这一情况在不发达地区、县级城市尤为明显。记者采访多位养老机构及专业人士,大家都表示此次养老院火灾实属极端情况。尤其是该养老院属于县级机构,这样的情况一般不可能发生在一、二线城市。

第三,养老市场具有高投入、低利润、回报慢的特点。养老产业特点是投入较大、且难以 获得财政补贴。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51%的民办养老机构收入只能持平,40%民办养老机构长年处于亏损状态。这导致部分民营养老院通过“降低成本”来维持运营。对于社会化养老,凯盛专门研究养老产业的专家刘林表示,中国一向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如果真的要进行社会化养老,高龄失能老人会是一个刚需。养老产业虽然前景良好,不过是一个高投入、低利润、回报也比较慢的行业。尽管如此,养老院还经常面临一床难求的现象。另一位来自上海西郊协和颐养院的张院长建议,首先,要满足有特殊需求的老人;其次,希望财政向养老方面倾斜,引进市场资本,让整个社会形成一个支持养老、关心养老的氛围。

第四,护工人才的紧缺。记者了解到,沪上10家养老机构良莠不齐,价位分布在每月 4000~8000元不等,具体视老人年龄、身体情况,和房间大小而变化。通常是一位护工对几位老人。护工素质方面,部分护工由养老院机构自行培训,有些 则是聘用退休大妈,主要依赖家属与护工之间的彼此信任。

养老工作人员的痛点和难点何在?

凯盛汇专门就此问题,咨询了一位在北京从事养老服务市场方面的顾问。 顾问表示,由于养老服务处于低层次,养老工作人员待遇低、社会认可度低、职业发展有限。

他还指出,现在普遍的问题是,护工年龄大,后继者缺乏。事实上,老人本身更喜欢年轻人。因为年轻护工更加专业,多数受过高等教育,与老人和家属沟通也更有技巧。这个岗位需要年轻化,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虽然,近些年,很多地方学校开展老年服务、社工类专业,但毕业后实际从事者不多。养老院护工需上夜班、社会认可度低,职业发展前景也不佳,使许多人离开这个岗位。

顾问还表示,养老护理岗位人员培训、护理员的职业发展,关系到现在的年轻人能否在岗位上很好的走下去。政府应加强、重视对养老护理岗位人员的培训。

办养老院能多大程度解决需求?

老人对养老院需求最大的是什么?养老地点和医疗条件。老人对医疗要求多,养老地点要求市区里多一点。因为他最需要的是子女、亲人、朋友的关怀,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情精神寄托的东西比较多。

就此问题,一位在上海某养老院担任院长的凯盛顾问给我们做了详尽的分析。

《飞越老人院》、《老有所依》等很多电影、电视作品反映了这一当下的问题。

顾问表示,公立养老院与民营养老院的最大区别在于,地点位置和价格。公立养老院都在 市区,民营的多在郊区,而且公立养老院享受更多政府补贴,没有经营上的压力。上海敬老院是公立养老院,床位非常紧张,只接受上海本地满80周岁以上的老 人,没有上海户口的老人只能进民办养老院。

那么,没有养老金和子女的孤寡老人怎么办?顾问透露,这些问题不能通过市场解决,一定要需要国家政策和福利去解决,因为企业能够承担的社会责任有限。

部分城市已经实行“以房养老”政策,很多民众表示难以接受。还款一辈子终于有了自己的房,临老了却要把房子抵押拿钱养老。辛苦一辈子却没留下什么。针对这个政策,顾问认为,“以房养老”单靠养老机构与住户之间是很难达成,中间需要银行或 者保险第三方机构。但是,目前市场不成熟,所谓的“以房养老”最普遍的还是老人将房子卖掉或者租出去。而且,在中国“以房养老”并不现实,房子属于重大财 产,未来政策难以判断,万一养老费用上涨超过房价,老人没了房子没了钱,希望也没了。

最后,针对外界的一些“养老地产”,该顾问表示这些并不是养老刚需。购买养老地产的这批人不是社会上最需要养老资源的人,最需要资源的是那些不能照顾自己、不能自理、低收入的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