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啥?给《惊奇队长》差评的都是直男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啥?给《惊奇队长》差评的都是直男癌

这部作品并不沉闷,但确切的说,只是平淡无奇,它的缺点包括缺乏想象力的情节、低俗的反派、平庸的视觉风格,以及任何环节都少了一种锐气。

文 | 电影头条 

编辑 | 废话队长

《惊奇队长》扑街记

《惊奇队长》,“惊奇”不动了。

票房卖得是不错,口碑却相继失守——

烂番茄观众好感度59%,史上最差。

当年被那么多人吐槽的《无敌浩克》,都有70%的好感度。

MTC上媒体评分64,好歹算过了及格线;

用户评分3.5(满分10),才是真的惨不忍睹...

一向水分不小的IMDB,亮出了7.1分的成绩。

看票型,不排除恶意差评的可能。

这差评的第一个来源,就是扮演者布丽·拉尔森的颜值。

条姐试着去理解这些人的逻辑,毕竟,大家都看惯了超英电影中“寡姐”、“红女巫”、“神奇女侠”、“小丑女”这几位的神仙颜值。

但是,“惊队”跟她们不一样。

说白了,一个从普通人中诞生的超级英雄,是不需要拥有一张颠倒众生的脸蛋的。

如果说这纯粹是观众的自主行为,那么后面这一种差评理由,倒是跟布丽·拉尔森本人多少有点关系。

早在去年“漫威之父”斯坦·李老爷子去世的时候,各位演员发文悼念,要么放合照,要么是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而她,附上了一张自拍。

这张照片,引发了一场粉丝的群嘲——

别人去世你发自拍,也太不走心了吧!

甚至,《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主演艾米·汉莫直接隔空开怼:

“简直没有比用你自己的照片来纪念一位传奇人物更好的方式了!”

最终,布丽删除了那一条动态。

还没完。

上个月,她出席洛杉矶的一家颁奖典礼,说道:

我不想让一个40岁的白种兄弟告诉我什么是“有用的”,我想知道有色人种女性、混血女性、有色青少年、混血青少年对它的评价。

还充满求生欲地强调了好几遍:

我并不是针对我们的白人男同胞。

但就这样,还是被不少外媒曲解为“《惊奇队长》不是给白人男性看的”;

甚至,传到我们这里的时候变成了“《惊奇队长》不是给男人看的。”

国外一波未平,国内一波又起。

打着“女性平权”价值观的影片,却主动加入进庆祝“女生节”的行列之中。

《中国妇女报》就曾指出:

争权利、促平等、求解放,是妇女节的起点,也是妇女节的目标。那些庸俗化了平淡化了的名称,不但与追求妇女解放与促进性别平等的历史使命毫不相关,而且还会消解中国妇女运动的正确方向。

劳动妇女节,本来就是它最有力的名字。

而这样的失误,就发生在电影上映的前一天。条姐当然愿意相信,无论是布丽本人,还是宣传方都没有恶意。

只不过是不了解,或者说,是无心。

那么,这颗“心”又放到了哪里去了呢?

完完全全地放在了那句响亮的标语上——

没有his谱写的history,由her站起来的hero。

定档3月8号,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无论是网络暴力也好,是低级失误也罢,这些舆论或许能“杀死”《惊奇队长》的路人缘,但却“杀不死”影片的质量。

杀得死《惊奇队长》的,只有它本身。

片子上映之前面对采访,布丽说——

我一直不太理解某种评判电影价值的方式,就是说一部电影“作为某一类型的电影来说真的很不错”。

OK,那我们就来摘下“超英”的滤镜,忘掉那些天马行空的打斗,单纯来看看这部电影的成色。

也就是刚刚及格。

说句实在的,哪怕记忆没有复苏,哪怕没有“双星状态”,惊奇队长从最一开始就横扫八荒,平步而上。

没有裂缝,阳光当然也就照不进来,情感也就涌动不起来。

只能说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我们的“影后”女主演,可是看着《乱世佳人》和《油炸绿番茄》长大的。

9岁出演喜剧小品,14岁被迪士尼看中出演青春电影;

24岁第一次当女主,就拿了好几个电影节的影后;

27岁,击败凯特·布兰切特和詹妮弗·劳伦斯,捧回小金人。

而那个时候,她已经在好莱坞摸爬滚打了18年。

回到这部让布丽加冕奥斯卡影后的电影,《房间》。

布丽饰演的妈妈抱起孩子,凝视着那到从囚禁他们的暗室门口洒下来的光。

她的挣扎,她的痛苦,她的渴望,她的坚强...

当她在阴暗的密室里也要为孩子撑出一片天地的时候,

当她终于逃出生天在自家的沙发崩溃大哭的时候;

那样的能量,比“惊奇队长”要强大得太多了。

布丽·拉尔森,既有实力,又有经历。

但这一次,她搞错了重点。

疯狂地健身和力量训练,没错,

宣扬女性的能量,也没错。

但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演员在艺术创作上的灵感更是宝贵。

怎么用极其有限的时间,去碰触到人物的灵魂和内心呢?

影片的虚浮,当然也不能只有女主背锅,导演跟编剧其实要付大部分责任。

说来也不容易,《惊奇队长》包含了几个“第一次”。

漫威影业第一次启用女性导演,主创阵容也基本上是第一次接触“超英题材”。

《好莱坞报道者》在烂番茄上对此的评价是:

这部作品并不沉闷,但确切的说,只是平淡无奇,它的缺点包括缺乏想象力的情节、低俗的反派、平庸的视觉风格,以及任何环节都少了一种锐气。

看起来,这些“第一次”也不算成功。

片子播到现在,条姐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

看不懂《惊奇队长》,不给打五星,就说明你是“直男癌”!

那么真正的“女性觉醒”是什么?

是自由。

是选择的自由,美丑的自由,调侃与被调侃的自由。

只有等到有一天性别问题真正“脱敏”,那才是平等。

我不是“直男癌”,可我依旧觉得这部片子很平庸。

这只关电影,无关旗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啥?给《惊奇队长》差评的都是直男癌

这部作品并不沉闷,但确切的说,只是平淡无奇,它的缺点包括缺乏想象力的情节、低俗的反派、平庸的视觉风格,以及任何环节都少了一种锐气。

文 | 电影头条 

编辑 | 废话队长

《惊奇队长》扑街记

《惊奇队长》,“惊奇”不动了。

票房卖得是不错,口碑却相继失守——

烂番茄观众好感度59%,史上最差。

当年被那么多人吐槽的《无敌浩克》,都有70%的好感度。

MTC上媒体评分64,好歹算过了及格线;

用户评分3.5(满分10),才是真的惨不忍睹...

一向水分不小的IMDB,亮出了7.1分的成绩。

看票型,不排除恶意差评的可能。

这差评的第一个来源,就是扮演者布丽·拉尔森的颜值。

条姐试着去理解这些人的逻辑,毕竟,大家都看惯了超英电影中“寡姐”、“红女巫”、“神奇女侠”、“小丑女”这几位的神仙颜值。

但是,“惊队”跟她们不一样。

说白了,一个从普通人中诞生的超级英雄,是不需要拥有一张颠倒众生的脸蛋的。

如果说这纯粹是观众的自主行为,那么后面这一种差评理由,倒是跟布丽·拉尔森本人多少有点关系。

早在去年“漫威之父”斯坦·李老爷子去世的时候,各位演员发文悼念,要么放合照,要么是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而她,附上了一张自拍。

这张照片,引发了一场粉丝的群嘲——

别人去世你发自拍,也太不走心了吧!

甚至,《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主演艾米·汉莫直接隔空开怼:

“简直没有比用你自己的照片来纪念一位传奇人物更好的方式了!”

最终,布丽删除了那一条动态。

还没完。

上个月,她出席洛杉矶的一家颁奖典礼,说道:

我不想让一个40岁的白种兄弟告诉我什么是“有用的”,我想知道有色人种女性、混血女性、有色青少年、混血青少年对它的评价。

还充满求生欲地强调了好几遍:

我并不是针对我们的白人男同胞。

但就这样,还是被不少外媒曲解为“《惊奇队长》不是给白人男性看的”;

甚至,传到我们这里的时候变成了“《惊奇队长》不是给男人看的。”

国外一波未平,国内一波又起。

打着“女性平权”价值观的影片,却主动加入进庆祝“女生节”的行列之中。

《中国妇女报》就曾指出:

争权利、促平等、求解放,是妇女节的起点,也是妇女节的目标。那些庸俗化了平淡化了的名称,不但与追求妇女解放与促进性别平等的历史使命毫不相关,而且还会消解中国妇女运动的正确方向。

劳动妇女节,本来就是它最有力的名字。

而这样的失误,就发生在电影上映的前一天。条姐当然愿意相信,无论是布丽本人,还是宣传方都没有恶意。

只不过是不了解,或者说,是无心。

那么,这颗“心”又放到了哪里去了呢?

完完全全地放在了那句响亮的标语上——

没有his谱写的history,由her站起来的hero。

定档3月8号,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无论是网络暴力也好,是低级失误也罢,这些舆论或许能“杀死”《惊奇队长》的路人缘,但却“杀不死”影片的质量。

杀得死《惊奇队长》的,只有它本身。

片子上映之前面对采访,布丽说——

我一直不太理解某种评判电影价值的方式,就是说一部电影“作为某一类型的电影来说真的很不错”。

OK,那我们就来摘下“超英”的滤镜,忘掉那些天马行空的打斗,单纯来看看这部电影的成色。

也就是刚刚及格。

说句实在的,哪怕记忆没有复苏,哪怕没有“双星状态”,惊奇队长从最一开始就横扫八荒,平步而上。

没有裂缝,阳光当然也就照不进来,情感也就涌动不起来。

只能说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我们的“影后”女主演,可是看着《乱世佳人》和《油炸绿番茄》长大的。

9岁出演喜剧小品,14岁被迪士尼看中出演青春电影;

24岁第一次当女主,就拿了好几个电影节的影后;

27岁,击败凯特·布兰切特和詹妮弗·劳伦斯,捧回小金人。

而那个时候,她已经在好莱坞摸爬滚打了18年。

回到这部让布丽加冕奥斯卡影后的电影,《房间》。

布丽饰演的妈妈抱起孩子,凝视着那到从囚禁他们的暗室门口洒下来的光。

她的挣扎,她的痛苦,她的渴望,她的坚强...

当她在阴暗的密室里也要为孩子撑出一片天地的时候,

当她终于逃出生天在自家的沙发崩溃大哭的时候;

那样的能量,比“惊奇队长”要强大得太多了。

布丽·拉尔森,既有实力,又有经历。

但这一次,她搞错了重点。

疯狂地健身和力量训练,没错,

宣扬女性的能量,也没错。

但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演员在艺术创作上的灵感更是宝贵。

怎么用极其有限的时间,去碰触到人物的灵魂和内心呢?

影片的虚浮,当然也不能只有女主背锅,导演跟编剧其实要付大部分责任。

说来也不容易,《惊奇队长》包含了几个“第一次”。

漫威影业第一次启用女性导演,主创阵容也基本上是第一次接触“超英题材”。

《好莱坞报道者》在烂番茄上对此的评价是:

这部作品并不沉闷,但确切的说,只是平淡无奇,它的缺点包括缺乏想象力的情节、低俗的反派、平庸的视觉风格,以及任何环节都少了一种锐气。

看起来,这些“第一次”也不算成功。

片子播到现在,条姐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

看不懂《惊奇队长》,不给打五星,就说明你是“直男癌”!

那么真正的“女性觉醒”是什么?

是自由。

是选择的自由,美丑的自由,调侃与被调侃的自由。

只有等到有一天性别问题真正“脱敏”,那才是平等。

我不是“直男癌”,可我依旧觉得这部片子很平庸。

这只关电影,无关旗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