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亚马逊的内容“软着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亚马逊的内容“软着陆”

虽然平时大家都着重关注Spotify和Apple Music争夺市场的神仙打架,但亚马逊在流媒体领域的崛起速度同样令人吃惊。

图片来源:Pexels

作者: KeithZ

上周,亚马逊官宣了两项与音娱相关的新服务。

首先,在先后和Facebook、Spotify、Groupon、Bandsintown、三星、Youtube等流媒体服务平台、电子商务网站和全球社交平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之后,Ticketmaster宣布又有新巨头加入豪华名单,其与亚马逊在语音助手方面达成了现场娱乐服务相关新合作。

现在,通过“Alexa,打开Ticketmaster”、“Alexa,在Ticketmaster里寻找本周末的演出”、“查找洛杉矶的音乐会“或”找到迈阿密热火队的门票”等语音指令,乐迷们可以使用任何支持亚马逊语音助理Alexa的设备(例如Amazon Echo或Echo Dot),从Ticketmaster平台订购演出门票。

用户也可以直接使用Alexa对演出音乐人或乐队名称、演出城市和日期范围进行分类搜索,并将其Ticketmaster账户链接到Alexa进行门票订单购买的最终确认。

Ticketmaster和Alexa的新整合对双方来说具有增值和引流的双赢效果,但目前该服务仅在美国地区提供,官方宣称在不久之后或有望将该合作扩展到更多的国家或地区。

除此之外,亚马逊几乎同时宣布其在Alexa中新添加了一项名为“Song ID”的歌曲信息播报功能,该功能旨在帮助Prime Music/Unlimited用户使用Alexa发现他们喜欢的音乐。

根据演示,当用户对Alexa说“打开乐曲ID”后,就可以通过智能音箱收听Amazon Music中的电台、歌单等内容,Alexa还将在播放每首歌曲之前播报歌曲的标题以及相关艺术家姓名。如果不喜欢这项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向Alexa说出“关闭乐曲ID”的指令来对其进行禁用。

亚马逊方面表示,Song ID功能来源于用户在使用流媒体服务时对官方的行为反馈。每天,Alexa都有成千上万关于其播放音乐内容的询问,例如“这首歌是什么”、“谁唱的这首歌”等等,该功能可以帮助智能硬件时代的用户更好地通过语音设备了解音乐内容和音乐创作者,特别是一些毫无名气却才华横溢的后起之秀。

和Ticketmaster的购票服务一样,Song ID目前也是只能在美国地区使用,而且该功能现在只能在Echo设备上运行。有业内人士表示,Song ID很有可能是亚马逊对标Spotify和Genius推出的歌词文化评论“Behind the Lyrics”功能而推出的新功能,未来也可能像后者一样,Alexa不仅会说出作品和作者名称,还有可能插入与音乐相关的其他信息或评论。

现场娱乐+流媒体+文化推广,

Echo和Alexa背后关键的“三位一体”

在杀入流媒体赛道之前,亚马逊是大众眼里的电商和硬件“领头羊”。

据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数据,在“2018全球最有价值50大零售商”名单中,亚马逊的品牌价值同比增长42%,以1508.1亿美元再次获得冠军,该数据约为后三名(沃尔玛、阿里巴巴和美国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商Home Depot)品牌价值总和。按照其2008年约为96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计算,在过去十多年里,亚马逊品牌价值的平均年增长率超30%。

这种持续性增长和亚马逊近几年积极进行全球扩张,以及在云基础设施、电子设备、流媒体服务等领域推出创新策略有很大关联。

以Echo为例,据Adobe Analytics最新报告数据,有36%的美国消费者拥有智能音箱,其中75%的人每天至少使用一次或多次,而Echo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达到了70%,Google Home和Apple HomePod的份额分别仅为24%和6%。

从行业角度来看,在目前全球对于VR耳机等可穿戴设备都处于技术与应用摸索阶段的情况下,亚马逊在智能音箱方面的市场成果让其迅速积累了巨大的商业优势。虽然该领域目前已日渐饱和,竞争者大量涌入,有爆发价格战的趋势,但这对于亚马逊来说并非核心焦虑。

根据音乐财经观察,为了创造更多商业价值,亚马逊现在的策略是在“独占”电商会员的捆绑基础上,更多向内容、文化等“软实力”进行增值探索,让Echo和Alexa对用户来说更具有吸引力,成为其线上线下音娱服务的有效媒介。

流媒体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敲门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平时大家都着重关注Spotify和Apple Music争夺市场的神仙打架,但亚马逊在流媒体领域的崛起速度同样令人吃惊。

事实上,据MIDiA Research数据,亚马逊推出的Prime Music和Amazon Music Unlimited两种流媒体音乐服务在2018年6年底已经拥有2790万付费用户,市场份额达到12%,排名仅次于Spotify和Apple Music,居于第三,该数据在2017年11月时还仅为1600万左右。而在2014年时,亚马逊在所有流媒体音乐服务的排名里还只是排在第14名。

2790万的数据虽然和前两位还存在不少差距,但许多业内人士已经将亚马逊看作继Spotify和Apple Music后名正言顺的全球第三大音乐流媒体服务商。亚马逊在音娱领域的发展逻辑也已逐渐清晰:拥有上升趋势的流媒体服务,配合前文最新披露的现场娱乐与未来Song ID可能具有的文化推广功能,其有望在全球扩展其硬件+内容+体验的全方位娱乐服务。

加入这些功能不仅能让Echo等智能硬件的用户拥有更完善的家庭娱乐体验,也让亚马逊的各项服务之间联系相对更为紧密,或能帮助其有效拓展品牌合作和更多业务线。

喜忧参半:

智能硬件将如何影响音乐内容?

在近期于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环球音乐集团首席执行官兼主席Lucian Grainge向所有艺术家表示,智能音箱对于音乐行业来说,既是风险也是机遇。

根据消费者情报研究合作伙伴(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CIRP)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美国智能音箱的安装基数已达到6600万,这一数字在2017年9月和12月分别为5300万和3700万。一方面,智能音箱现在拥有惊人的流量,能够帮助内容传播。但其带来的问题也同样明显,人们经常很难在智能设备上通过语音指令找到特定歌曲。

当用户通过移动或桌面应用程序收听音乐时,他们可以轻松快速地浏览流媒体应用程序来获取音乐人姓名和歌曲名称。但当用户仅通过智能音箱播放音乐时,获取歌曲信息就变得较为困难,后续重复获取该歌曲的门槛也被拉高了。“大家应该都有经验,当你不知道歌曲名称是什么时,就没法通过语音要求播放。”Grainge说。

为了帮助听众避免这个问题,Grainge建议,当下的创作者和音乐人们可以将歌曲名称放在歌词的前部和中部,帮助听众提取关键信息。

“我们观察到,当一首好歌的歌曲名称与副歌中的某部分相同时,该歌曲会取得爆炸性的数据流量。”Grainge表示,这是一个创作过程中的基本面,人们可以更轻松地在聆听歌曲时获取歌曲名称,有助于创作者们有效利用数据和流量,让内容通过技术在人们口中得到表达。

事实上,在2017年10月,亚马逊发布的一项调查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通过Echo和Echo Dot等支持Alexa的设备中收集到的数据,亚马逊发现,绝大部分听众在搜索歌曲时通常都不记得歌曲的名字,在要找某一首歌的时候,他们通常只能回忆起歌曲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几句歌词,因而在搜索时常会引用歌词来向语音助手发出指令。

例如人们想要播放Fitz & the Tantrum的《HandClap》时,他们会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那句“I can make your hands clap”来让语音助手进行歌曲识别。

因此,亚马逊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引用的这些歌词常常出自歌曲的副歌部分,譬如说Ayo & Teo的《Rolex》和Adele的《Hello》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被搜索到的。更重要的是,音乐人最好让自己歌曲的歌词能够有较少的字数且朗朗上口。

虽然数据和经验表明了Grainge和亚马逊调查给出的建议是一种可能性很高的发展趋势,但不少人还是相对负面地认为,这是智能硬件对内容创作带来的约束——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的播放量,就必须得牺牲歌词创作中的深度和艺术化程度吗?那些相对复杂的、神秘的、拗口的作品注定无法在智能音箱中获得更好的传播吗?

从这方面来看,这次其推出的两项新服务也能为业内带来更多智能硬件与音乐内容交互方面的新参考。例如Song ID等类似功能或许正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毕竟,当Alexa主动说出歌曲名称,甚至会对歌曲内容作出一定解读时,一些歌名或歌词拗口的歌曲也能在用户耳中和心中留下更多印象。

来源:音乐财经

原标题:亚马逊的内容“软着陆”

最新更新时间:03/14 10:4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亚马逊

5k
  • 西门子中国与亚马逊云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联合创新团队
  • 亚马逊CEO年度股东信:2024年将继续降低服务成本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亚马逊的内容“软着陆”

虽然平时大家都着重关注Spotify和Apple Music争夺市场的神仙打架,但亚马逊在流媒体领域的崛起速度同样令人吃惊。

图片来源:Pexels

作者: KeithZ

上周,亚马逊官宣了两项与音娱相关的新服务。

首先,在先后和Facebook、Spotify、Groupon、Bandsintown、三星、Youtube等流媒体服务平台、电子商务网站和全球社交平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之后,Ticketmaster宣布又有新巨头加入豪华名单,其与亚马逊在语音助手方面达成了现场娱乐服务相关新合作。

现在,通过“Alexa,打开Ticketmaster”、“Alexa,在Ticketmaster里寻找本周末的演出”、“查找洛杉矶的音乐会“或”找到迈阿密热火队的门票”等语音指令,乐迷们可以使用任何支持亚马逊语音助理Alexa的设备(例如Amazon Echo或Echo Dot),从Ticketmaster平台订购演出门票。

用户也可以直接使用Alexa对演出音乐人或乐队名称、演出城市和日期范围进行分类搜索,并将其Ticketmaster账户链接到Alexa进行门票订单购买的最终确认。

Ticketmaster和Alexa的新整合对双方来说具有增值和引流的双赢效果,但目前该服务仅在美国地区提供,官方宣称在不久之后或有望将该合作扩展到更多的国家或地区。

除此之外,亚马逊几乎同时宣布其在Alexa中新添加了一项名为“Song ID”的歌曲信息播报功能,该功能旨在帮助Prime Music/Unlimited用户使用Alexa发现他们喜欢的音乐。

根据演示,当用户对Alexa说“打开乐曲ID”后,就可以通过智能音箱收听Amazon Music中的电台、歌单等内容,Alexa还将在播放每首歌曲之前播报歌曲的标题以及相关艺术家姓名。如果不喜欢这项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向Alexa说出“关闭乐曲ID”的指令来对其进行禁用。

亚马逊方面表示,Song ID功能来源于用户在使用流媒体服务时对官方的行为反馈。每天,Alexa都有成千上万关于其播放音乐内容的询问,例如“这首歌是什么”、“谁唱的这首歌”等等,该功能可以帮助智能硬件时代的用户更好地通过语音设备了解音乐内容和音乐创作者,特别是一些毫无名气却才华横溢的后起之秀。

和Ticketmaster的购票服务一样,Song ID目前也是只能在美国地区使用,而且该功能现在只能在Echo设备上运行。有业内人士表示,Song ID很有可能是亚马逊对标Spotify和Genius推出的歌词文化评论“Behind the Lyrics”功能而推出的新功能,未来也可能像后者一样,Alexa不仅会说出作品和作者名称,还有可能插入与音乐相关的其他信息或评论。

现场娱乐+流媒体+文化推广,

Echo和Alexa背后关键的“三位一体”

在杀入流媒体赛道之前,亚马逊是大众眼里的电商和硬件“领头羊”。

据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数据,在“2018全球最有价值50大零售商”名单中,亚马逊的品牌价值同比增长42%,以1508.1亿美元再次获得冠军,该数据约为后三名(沃尔玛、阿里巴巴和美国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商Home Depot)品牌价值总和。按照其2008年约为96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计算,在过去十多年里,亚马逊品牌价值的平均年增长率超30%。

这种持续性增长和亚马逊近几年积极进行全球扩张,以及在云基础设施、电子设备、流媒体服务等领域推出创新策略有很大关联。

以Echo为例,据Adobe Analytics最新报告数据,有36%的美国消费者拥有智能音箱,其中75%的人每天至少使用一次或多次,而Echo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达到了70%,Google Home和Apple HomePod的份额分别仅为24%和6%。

从行业角度来看,在目前全球对于VR耳机等可穿戴设备都处于技术与应用摸索阶段的情况下,亚马逊在智能音箱方面的市场成果让其迅速积累了巨大的商业优势。虽然该领域目前已日渐饱和,竞争者大量涌入,有爆发价格战的趋势,但这对于亚马逊来说并非核心焦虑。

根据音乐财经观察,为了创造更多商业价值,亚马逊现在的策略是在“独占”电商会员的捆绑基础上,更多向内容、文化等“软实力”进行增值探索,让Echo和Alexa对用户来说更具有吸引力,成为其线上线下音娱服务的有效媒介。

流媒体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敲门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平时大家都着重关注Spotify和Apple Music争夺市场的神仙打架,但亚马逊在流媒体领域的崛起速度同样令人吃惊。

事实上,据MIDiA Research数据,亚马逊推出的Prime Music和Amazon Music Unlimited两种流媒体音乐服务在2018年6年底已经拥有2790万付费用户,市场份额达到12%,排名仅次于Spotify和Apple Music,居于第三,该数据在2017年11月时还仅为1600万左右。而在2014年时,亚马逊在所有流媒体音乐服务的排名里还只是排在第14名。

2790万的数据虽然和前两位还存在不少差距,但许多业内人士已经将亚马逊看作继Spotify和Apple Music后名正言顺的全球第三大音乐流媒体服务商。亚马逊在音娱领域的发展逻辑也已逐渐清晰:拥有上升趋势的流媒体服务,配合前文最新披露的现场娱乐与未来Song ID可能具有的文化推广功能,其有望在全球扩展其硬件+内容+体验的全方位娱乐服务。

加入这些功能不仅能让Echo等智能硬件的用户拥有更完善的家庭娱乐体验,也让亚马逊的各项服务之间联系相对更为紧密,或能帮助其有效拓展品牌合作和更多业务线。

喜忧参半:

智能硬件将如何影响音乐内容?

在近期于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环球音乐集团首席执行官兼主席Lucian Grainge向所有艺术家表示,智能音箱对于音乐行业来说,既是风险也是机遇。

根据消费者情报研究合作伙伴(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CIRP)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美国智能音箱的安装基数已达到6600万,这一数字在2017年9月和12月分别为5300万和3700万。一方面,智能音箱现在拥有惊人的流量,能够帮助内容传播。但其带来的问题也同样明显,人们经常很难在智能设备上通过语音指令找到特定歌曲。

当用户通过移动或桌面应用程序收听音乐时,他们可以轻松快速地浏览流媒体应用程序来获取音乐人姓名和歌曲名称。但当用户仅通过智能音箱播放音乐时,获取歌曲信息就变得较为困难,后续重复获取该歌曲的门槛也被拉高了。“大家应该都有经验,当你不知道歌曲名称是什么时,就没法通过语音要求播放。”Grainge说。

为了帮助听众避免这个问题,Grainge建议,当下的创作者和音乐人们可以将歌曲名称放在歌词的前部和中部,帮助听众提取关键信息。

“我们观察到,当一首好歌的歌曲名称与副歌中的某部分相同时,该歌曲会取得爆炸性的数据流量。”Grainge表示,这是一个创作过程中的基本面,人们可以更轻松地在聆听歌曲时获取歌曲名称,有助于创作者们有效利用数据和流量,让内容通过技术在人们口中得到表达。

事实上,在2017年10月,亚马逊发布的一项调查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通过Echo和Echo Dot等支持Alexa的设备中收集到的数据,亚马逊发现,绝大部分听众在搜索歌曲时通常都不记得歌曲的名字,在要找某一首歌的时候,他们通常只能回忆起歌曲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几句歌词,因而在搜索时常会引用歌词来向语音助手发出指令。

例如人们想要播放Fitz & the Tantrum的《HandClap》时,他们会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那句“I can make your hands clap”来让语音助手进行歌曲识别。

因此,亚马逊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引用的这些歌词常常出自歌曲的副歌部分,譬如说Ayo & Teo的《Rolex》和Adele的《Hello》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被搜索到的。更重要的是,音乐人最好让自己歌曲的歌词能够有较少的字数且朗朗上口。

虽然数据和经验表明了Grainge和亚马逊调查给出的建议是一种可能性很高的发展趋势,但不少人还是相对负面地认为,这是智能硬件对内容创作带来的约束——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的播放量,就必须得牺牲歌词创作中的深度和艺术化程度吗?那些相对复杂的、神秘的、拗口的作品注定无法在智能音箱中获得更好的传播吗?

从这方面来看,这次其推出的两项新服务也能为业内带来更多智能硬件与音乐内容交互方面的新参考。例如Song ID等类似功能或许正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毕竟,当Alexa主动说出歌曲名称,甚至会对歌曲内容作出一定解读时,一些歌名或歌词拗口的歌曲也能在用户耳中和心中留下更多印象。

来源:音乐财经

原标题:亚马逊的内容“软着陆”

最新更新时间:03/14 10:4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