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克强谈减税降费:政府要过紧日子,“要割自己的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克强谈减税降费:政府要过紧日子,“要割自己的肉”

中国适度调低增速预期目标,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既和去年经济增速相衔接,也表明我们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的区间。可以说给市场发出的是稳定的信号。

图片来源:中国网

记者 辛圆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时说,今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实际上是一项重大改革和重要抉择。减税意味着减收,但同时要确保民生重点领域、三大攻坚战支出只增不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过紧日子”,不仅要压缩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而且要增加特定的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并把长期沉淀的资金收回。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筹集了1万亿元资金。我们还要求地方政府把自己的功课做足。对中西部地区,将给予适当的转移支付支持。大规模减税降费是要动政府的存量利益,要割自己的肉。所以我说这是一项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改革。”李克强说。

在谈到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时,李克强说,中国适度调低增速预期目标,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既和去年经济增速相衔接,也表明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的区间。

“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去年)我们能实现6.6%的增速的确是来之不易。(GDP)总量达到90万亿元,在这个基础上,今年预计增长6%-6.5%,这是高基数、大总量上的增长,可以说本身就是进。”他说。

李克强还表示,面对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国还有政策空间,并暗示可能会进一步降准或降息。“我们还可以运用像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型或价格型工具,这不是放松银根,而是让实体经济更有效地得到支持。”他说。

减税降费后政府要过紧日子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要达到2万亿元,上年实际减税降费规模约1.3万亿元。企业在得到实惠的同时,财政能否持续支撑减税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对此,李克强表示,近几年我们利用营改增等载体,平均每年给企业减税降费1万亿元,三年就是3万亿元。今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实际上是一项重大改革和重要抉择,但减税是要减收的,今年安排财政支出和GDP增长同步,确保民生重点领域、三大攻坚战支出只增不减。那么人们会问你钱从哪里来,赤字只提高了0.2个百分点,填不上这个窟窿怎么办?

李克强指出,“我们的办法是,政府要过紧日子”。不仅要压缩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而且增加特定的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进入国库,并把长期沉淀的资金收回。通过这些举措,筹集了1万亿元资金。此外,还要求地方政府把自己的功课做足。对中西部地区,将给予适当的转移支付支持。

“大规模减税降费是要动政府的存量利益,要割自己的肉。所以我说这是一项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改革。”他说。

不会让经济滑出合理区间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经济增速过快下行。今年中国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基础上,还有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有记者指出,外界担心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可能比之前预想得更为严重,接下来是否会考虑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包括放松房地产调控、降低基准利率等等。

李克强说,中国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现在世界经济都在放缓,就在这一个多月期间,几大国际权威机构都在调低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中国适度调低增速预期目标,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既和去年经济增速相衔接,也表明我们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的区间。可以说,中国给市场发出的是稳定的信号。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我们能实现6.6%的增速的确是来之不易。总量达到90万亿,在这个基础上,今年预计增长6%-6.5%,这是高基数、大总量上的增长,可以说本身就是进。”他说。

李克强称,“今年不确定的因素不少,还要有更多的应对准备,我们留有了政策空间。”比如,今年赤字率是提高了0.2个百分点,但仍没有超过国际上所谓的3%的警戒线。而且,“我们还可以运用像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型或价格型工具,这不是放松银根,而是让实体经济更有效地得到支持。”

改革要围绕市场做文章

针对今年改革会有什么具体的行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会有哪些新举措,李克强表示,政府的改革应该是更好地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要围着市场做文章,不是老给市场下指令,让市场做什么,而是要把市场的活力激发出来。

“这次我在参加两会的时候,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来希望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给企业好的营商环境、公平的营商环境,市场就会发挥自身的力量。”他说,“去年有关国际组织把中国营商环境的排名,提升了30多位。但社会上也有呼声,营商环境改善得还不够,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倾听这种呼声,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了,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就会更大释放出来。”

李克强表示,除了涉及公共安全、特种行业之外,申办企业应该拿到营业执照以后就可以正常经营。“监管部门可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甄别辨别,需要发证的发证,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该逐出市场就逐出市场。”

李克强说,宽进就要严管。“公平的准入,公正的监管,这是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如果我们监管不到位,那些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假冒伪劣、恶意拖欠款项的行为就有可能肆意妄为。监管要把规则公开透明,让被监管者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监管不能搞选择性监管、任性监管。要形成一种放和管结合、有效的制度性安排。”

要确保不出现零就业家庭

《政府工作报告》把就业优先的政策首次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政策。对此,李克强解释称,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首先就是要保就业,财政和货币政策不管是减税,还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就业来进行的。有了就业,才会有收入,才能创造社会财富。

“不滑出合理区间就是不出现失业潮。要做好重点人群如毕业大学生、转业军人等的就业工作,今年毕业的大学生834万,再创历史新高。同时,还要确保不出现零就业的家庭。”李克强说。

他表示,今年要确保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在1100万人以上,实际上政府希望能够实现去年的实际就业规模,也就是1300万人以上的就业。

新的负面清单要不断做减法

今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这部法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李克强表示,《外商投资法》可以说是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法律。政府要根据这个法律的精神出台一系列法规、文件,让法律可操作,来保护外商的权益,包括公开、透明、有效的信息投诉机制等。”

他还说,中国政府将推出新的负面清单,“新的清单将做减法,以后还要不断做减法,让外商投资的范围越来越大”。以后还要修改知识产权保护法,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总之,今年对外开放的举措,我们会不断地推、继续地推。中国开放的举措不是一揽子放出来的,每年甚至每个季度都在推,回过头来看,就是想象不到的巨大变化。”李克强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克强谈减税降费:政府要过紧日子,“要割自己的肉”

中国适度调低增速预期目标,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既和去年经济增速相衔接,也表明我们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的区间。可以说给市场发出的是稳定的信号。

图片来源:中国网

记者 辛圆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时说,今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实际上是一项重大改革和重要抉择。减税意味着减收,但同时要确保民生重点领域、三大攻坚战支出只增不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过紧日子”,不仅要压缩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而且要增加特定的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并把长期沉淀的资金收回。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筹集了1万亿元资金。我们还要求地方政府把自己的功课做足。对中西部地区,将给予适当的转移支付支持。大规模减税降费是要动政府的存量利益,要割自己的肉。所以我说这是一项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改革。”李克强说。

在谈到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时,李克强说,中国适度调低增速预期目标,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既和去年经济增速相衔接,也表明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的区间。

“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去年)我们能实现6.6%的增速的确是来之不易。(GDP)总量达到90万亿元,在这个基础上,今年预计增长6%-6.5%,这是高基数、大总量上的增长,可以说本身就是进。”他说。

李克强还表示,面对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国还有政策空间,并暗示可能会进一步降准或降息。“我们还可以运用像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型或价格型工具,这不是放松银根,而是让实体经济更有效地得到支持。”他说。

减税降费后政府要过紧日子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要达到2万亿元,上年实际减税降费规模约1.3万亿元。企业在得到实惠的同时,财政能否持续支撑减税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对此,李克强表示,近几年我们利用营改增等载体,平均每年给企业减税降费1万亿元,三年就是3万亿元。今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实际上是一项重大改革和重要抉择,但减税是要减收的,今年安排财政支出和GDP增长同步,确保民生重点领域、三大攻坚战支出只增不减。那么人们会问你钱从哪里来,赤字只提高了0.2个百分点,填不上这个窟窿怎么办?

李克强指出,“我们的办法是,政府要过紧日子”。不仅要压缩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而且增加特定的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进入国库,并把长期沉淀的资金收回。通过这些举措,筹集了1万亿元资金。此外,还要求地方政府把自己的功课做足。对中西部地区,将给予适当的转移支付支持。

“大规模减税降费是要动政府的存量利益,要割自己的肉。所以我说这是一项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改革。”他说。

不会让经济滑出合理区间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经济增速过快下行。今年中国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基础上,还有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有记者指出,外界担心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可能比之前预想得更为严重,接下来是否会考虑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包括放松房地产调控、降低基准利率等等。

李克强说,中国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现在世界经济都在放缓,就在这一个多月期间,几大国际权威机构都在调低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中国适度调低增速预期目标,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既和去年经济增速相衔接,也表明我们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的区间。可以说,中国给市场发出的是稳定的信号。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我们能实现6.6%的增速的确是来之不易。总量达到90万亿,在这个基础上,今年预计增长6%-6.5%,这是高基数、大总量上的增长,可以说本身就是进。”他说。

李克强称,“今年不确定的因素不少,还要有更多的应对准备,我们留有了政策空间。”比如,今年赤字率是提高了0.2个百分点,但仍没有超过国际上所谓的3%的警戒线。而且,“我们还可以运用像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型或价格型工具,这不是放松银根,而是让实体经济更有效地得到支持。”

改革要围绕市场做文章

针对今年改革会有什么具体的行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会有哪些新举措,李克强表示,政府的改革应该是更好地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要围着市场做文章,不是老给市场下指令,让市场做什么,而是要把市场的活力激发出来。

“这次我在参加两会的时候,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来希望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给企业好的营商环境、公平的营商环境,市场就会发挥自身的力量。”他说,“去年有关国际组织把中国营商环境的排名,提升了30多位。但社会上也有呼声,营商环境改善得还不够,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倾听这种呼声,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了,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就会更大释放出来。”

李克强表示,除了涉及公共安全、特种行业之外,申办企业应该拿到营业执照以后就可以正常经营。“监管部门可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甄别辨别,需要发证的发证,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该逐出市场就逐出市场。”

李克强说,宽进就要严管。“公平的准入,公正的监管,这是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如果我们监管不到位,那些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假冒伪劣、恶意拖欠款项的行为就有可能肆意妄为。监管要把规则公开透明,让被监管者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监管不能搞选择性监管、任性监管。要形成一种放和管结合、有效的制度性安排。”

要确保不出现零就业家庭

《政府工作报告》把就业优先的政策首次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政策。对此,李克强解释称,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首先就是要保就业,财政和货币政策不管是减税,还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就业来进行的。有了就业,才会有收入,才能创造社会财富。

“不滑出合理区间就是不出现失业潮。要做好重点人群如毕业大学生、转业军人等的就业工作,今年毕业的大学生834万,再创历史新高。同时,还要确保不出现零就业的家庭。”李克强说。

他表示,今年要确保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在1100万人以上,实际上政府希望能够实现去年的实际就业规模,也就是1300万人以上的就业。

新的负面清单要不断做减法

今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这部法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李克强表示,《外商投资法》可以说是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法律。政府要根据这个法律的精神出台一系列法规、文件,让法律可操作,来保护外商的权益,包括公开、透明、有效的信息投诉机制等。”

他还说,中国政府将推出新的负面清单,“新的清单将做减法,以后还要不断做减法,让外商投资的范围越来越大”。以后还要修改知识产权保护法,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总之,今年对外开放的举措,我们会不断地推、继续地推。中国开放的举措不是一揽子放出来的,每年甚至每个季度都在推,回过头来看,就是想象不到的巨大变化。”李克强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