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进出口总值首破3000亿元,西安“沿海效益”乍现 ?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进出口总值首破3000亿元,西安“沿海效益”乍现 ?

2018年,西安进出口总值首破3000亿大关,同比增长29.58%。随着西安国际港务区产业聚集和中欧班列“爆炸式”增长,西安进入了经济意义上的“沿海地区”。

图片来源:绿地

文/刘军伟

西安是传统的内陆型城市,进出口贸易一直是这个内陆城市弱项。然而,2018年的经济数据显示,西安在进出口贸易上反超整个西部大中城市平均水平,成为其城市GDP的重要增长点。

这背后,离不开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快速崛起和中欧班列的“爆炸式”增长,使西安成为“国际港口城市”,由内陆城市进入了经济意义上的“沿海地区”。

西安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崛起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西安自古至今都是对外沟通的重要城市,但更多依托航空物流。

随着西安“国际陆港”规划的实施,中欧班列“长安号”开通运营且日益壮大,为西安“走出去”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西安进出口总值只有1828.46亿元,2018年达到3303.87亿元,短短两年几乎翻了一番。

而这一切均得益于“西安港”和“长安号”货运班列快速发展。2018年“长安号”共开行1235列,重载率、货运量、实际开行量三项指标全国第一。

在“长安号”的带动下,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港口口岸平台、立体物流通道和自贸区建设等进入发展“快车道”。如通道建设上,已开行11条主干线,覆盖中亚、欧洲44个国家和地区。

内陆城市改革裂变的“沿海化”

西安陆港的定位和发展,让西安周边地区已经成为经济意义上的“沿海地区”。

作为唯一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西安便捷的铁路和公路枢纽,承担着建设“一带一路”中国区域陆路枢纽、陕西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先导区的重任。

陆路枢纽是基于铁路来实现,也就是说,全国的货物通过铁路集中到西安,重新编组搭载国际铁路发往欧洲,反之亦是如此。且从长远角度来看,物流业会拉动相关产业,新加坡的兴起靠的就是物流枢纽。

此外,西安港已经与上海港等沿海港口,形成战略合作联盟,使西部地区外贸运输紧密连接国际货运航线,换种理解,就是西安港成为沿海港口的一个支线港,从而使西部经济中心城市转变为内陆地区“国际港口城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沿海效益”。

在政策红利和行政效能改革的带动下,西安国际港务区群集效应逐渐显现:西安华南城、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等现代商贸项目,国内排名前十的电商龙头企业,塔塔特钢、安博物流、日本通运等临港产业纷纷布局。

国际化大都市“出海港”显现

政策红利和多重赋能下,西安全球贸易新高地正在形成。而有着“永不落幕的进博会”之称的上海绿地全球贸易港,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同时,也成为全球贸易交流的新阵地。

继上海之后,“永不落幕的进博会”以绿地丝路全球贸易港之名落户西安国际港务区,足见该区域的重要性。

该项目依托绿地集团商贸产业资源,为全球企业提供商品交易、贸易及供应链支持等一站式服务。与国际港务区物流通道、功能平台、产业架构等优势深度融合、同生互促,打造辐射丝路沿线国家的大型跨境贸易交易展示平台。

从项目选址来看,其位于西安奥体中心项目周边。交通物流中心必然会成为对外开放的文化中心,绿地丝路全球贸易港的落地和西安奥体中心也将产生复合效应,再次提升区域价值。

多种利好加持下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目前其项目销售,已遥遥领先其他区域。如绿地·璀璨天城春节七天成交86套,其中119-122平米的户型最受欢迎,刚需购房者表现出对该区域的极大热情。

内陆港+全运会,两大“流量IP”汇聚,必然推动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西安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出海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进出口总值首破3000亿元,西安“沿海效益”乍现 ?

2018年,西安进出口总值首破3000亿大关,同比增长29.58%。随着西安国际港务区产业聚集和中欧班列“爆炸式”增长,西安进入了经济意义上的“沿海地区”。

图片来源:绿地

文/刘军伟

西安是传统的内陆型城市,进出口贸易一直是这个内陆城市弱项。然而,2018年的经济数据显示,西安在进出口贸易上反超整个西部大中城市平均水平,成为其城市GDP的重要增长点。

这背后,离不开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快速崛起和中欧班列的“爆炸式”增长,使西安成为“国际港口城市”,由内陆城市进入了经济意义上的“沿海地区”。

西安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崛起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西安自古至今都是对外沟通的重要城市,但更多依托航空物流。

随着西安“国际陆港”规划的实施,中欧班列“长安号”开通运营且日益壮大,为西安“走出去”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西安进出口总值只有1828.46亿元,2018年达到3303.87亿元,短短两年几乎翻了一番。

而这一切均得益于“西安港”和“长安号”货运班列快速发展。2018年“长安号”共开行1235列,重载率、货运量、实际开行量三项指标全国第一。

在“长安号”的带动下,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港口口岸平台、立体物流通道和自贸区建设等进入发展“快车道”。如通道建设上,已开行11条主干线,覆盖中亚、欧洲44个国家和地区。

内陆城市改革裂变的“沿海化”

西安陆港的定位和发展,让西安周边地区已经成为经济意义上的“沿海地区”。

作为唯一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西安便捷的铁路和公路枢纽,承担着建设“一带一路”中国区域陆路枢纽、陕西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先导区的重任。

陆路枢纽是基于铁路来实现,也就是说,全国的货物通过铁路集中到西安,重新编组搭载国际铁路发往欧洲,反之亦是如此。且从长远角度来看,物流业会拉动相关产业,新加坡的兴起靠的就是物流枢纽。

此外,西安港已经与上海港等沿海港口,形成战略合作联盟,使西部地区外贸运输紧密连接国际货运航线,换种理解,就是西安港成为沿海港口的一个支线港,从而使西部经济中心城市转变为内陆地区“国际港口城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沿海效益”。

在政策红利和行政效能改革的带动下,西安国际港务区群集效应逐渐显现:西安华南城、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等现代商贸项目,国内排名前十的电商龙头企业,塔塔特钢、安博物流、日本通运等临港产业纷纷布局。

国际化大都市“出海港”显现

政策红利和多重赋能下,西安全球贸易新高地正在形成。而有着“永不落幕的进博会”之称的上海绿地全球贸易港,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同时,也成为全球贸易交流的新阵地。

继上海之后,“永不落幕的进博会”以绿地丝路全球贸易港之名落户西安国际港务区,足见该区域的重要性。

该项目依托绿地集团商贸产业资源,为全球企业提供商品交易、贸易及供应链支持等一站式服务。与国际港务区物流通道、功能平台、产业架构等优势深度融合、同生互促,打造辐射丝路沿线国家的大型跨境贸易交易展示平台。

从项目选址来看,其位于西安奥体中心项目周边。交通物流中心必然会成为对外开放的文化中心,绿地丝路全球贸易港的落地和西安奥体中心也将产生复合效应,再次提升区域价值。

多种利好加持下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目前其项目销售,已遥遥领先其他区域。如绿地·璀璨天城春节七天成交86套,其中119-122平米的户型最受欢迎,刚需购房者表现出对该区域的极大热情。

内陆港+全运会,两大“流量IP”汇聚,必然推动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西安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出海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