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立湘
前几天,娱乐资本论刚刚推出“娱乐家系列报道”的第一篇。当时,小娱贴身专访了中国第一代娱乐主持人李霞,并介绍了她的在职教育项目——容艺。
昨天,又有另一位“娱乐家”来到我们面前,她是原优酷策划、原创总监陈蓉妍。目前,她带领原视频网站团队打造的莱可传媒,已经推出了《女神有药》、《猴侦探爱八卦》等多档热门网络节目,并获得了经纬创投12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以后,陈蓉妍希望能做一个互联网视频领域的“光线”,“我们不是一个简单的PGC提供商,我们想做内容IP的产业链,包括内容的研发、运营、发行以及多元化变现,同时艺人经纪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比如说刚刚推出来的Miss Like女团就是以互联网+模式打造的女子组合。”
很巧的是,小娱近期听说优酷内部在搞“创业孵化器”,鼓励员工停薪留职出去“下海”。毫无疑问,这和90年代的国企下海潮很相似,是优酷在大量的员工成本,以及相对薄弱的自制上,一种“自我革命”。但这种“革命”,陈蓉妍已经进行了接近一年时间,“做PGC,太早会成先烈,太晚就没有了位置。”
娱乐家:陈蓉妍
成立时间:2014年9月成立莱可传媒
目标:打造互联网视频内容的全产业链
项目:《女神有药》、《猴侦探爱八卦》、《梦想与现实》等
资本规模:获经纬创投1200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
公司规模:40余人
市场优势:内容IP的原创力和运营能力强,同时还签约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导演和创作者,以及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艺人。
谈PGC的市场潜力:平台非常关注PGC的价值
2015年,PGC被多家视频网站定位为核心业务,它们纷纷加大了对PGC的投入。搜狐并购56网后,今年将全线发力PGC;优酷打造“光合计划”,持续增加PGC占比;腾讯宣布投入并支持100个PGC项目。同时,据小娱打听到的情况是,优酷正在对自制部门大力推广“停薪留职”,并通过投资旗下员工的自主创业项目,获取PGC的资源。
可以说,随着这两个信号的出现,PGC的市场空间已经完全打开。
近几年从《万万没想到》、《十万个冷笑话》中,陈蓉妍感受到了强烈的风口,她看到了视频平台的短板,也看到了PGC市场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她并没有局限在一个PGC供应商的定位上,依靠过去七年积累的丰富广告主资源和强大的渠道资源,以及经纬创投12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陈蓉妍对莱可传媒的市场定位充满信心。她说:“内容供应+发行营销+内容多元化变现这种三位一体的结构,才是莱可未来预期的理想化模型。”
Q&A
小娱:你为什么选择在2014年底离职?
陈蓉妍:我们通过大量的对内容、资本方以及竞争对手的调研,和合伙人马远(原优酷原创总监)得出的答案是:此时入场,有戏。而且当时也有几个56网的资深总策划和制片人愿意和我们一起出来试试。
小娱:你们现在做的,和在平台做的,有什么区别?
陈蓉妍:平台做的是横向,我们做的是纵向。具体说,就是我们会围绕一个IP,打造各种各样的内容形态,比如说“Miss Like”(具体内容请看第二部分),平台反而不会聚焦在这一块。其实内容IP是很大的资产,只要将用户群培养起来,就有开发衍生品的可能。如果只有CP,就没法吃透整个产业链。
小娱:你们的节目群是怎么联动的?
陈蓉妍:像我们签约的Miss Like组合,就是互动女神秀《女神有药》的班底。她们除了让“宅男经济”发挥到极致之外,还可以去脱口秀《猴侦探爱八卦》当代班主持,Miss Like的丸子也是我们合作的《天才J》的女主角。
可以说《女神有药》是一档用来孵化女艺人的节目,对很多网红、达人而言是不错的成长平台;而《猴侦探爱八卦》除了满足用户对娱乐八卦的需求外,也是平台艺人宣传推广的渠道。未来其他很多节目,也会满足联动性。
小娱:听说你们还在做发行和招商?
陈蓉妍:对,这是我们在运营层面的优势,有过去多年的资源和经验,我们清楚广告主的需求以及内容团队的想法,我们能够充当起内容方和广告主之间的桥梁,懂得如何实现PGC内容的营销。
小娱:不怕小团队担心你们有竞争关系,不愿意和你们合作嘛。
陈蓉妍:没关系,现在视频行业足够大,有一条很丰富的生态链。一些小团队只要做某个环节,就足够能养活自己。同时我们会签下具备潜质的导演作为旗下工作室,让优质的内容生产者在渠道发布上没有后顾之忧。
小娱:现在不少传统内容公司也进入了视频领域,不怕他们的专业性远远超过互联网视频团队吗?
陈蓉妍:互联网有特定的需求,他们在内容的形态、演员的班底、剧本的创作,会跟传统的方式蛮不一样。根据最近的一份网络剧榜单,排名前列的除了《暗黑者》团队以外,其他大部分都是由知名的互联网导演创作。比如说筷子兄弟、卢正雨、叫兽易小星,以及曾庆杰等。其中曾庆杰也是莱可的签约导演。
以《女神有药》为案例
“Miss Like”的成员为:网络剧女主角丸子、快手女主播子望、Moko模特华伊沫、网游代言人靓靓、红遍网络的歌手周玥、56网主播蝴蝶、声优骆驼、淘宝模特刘施姸等
上面说了些商业逻辑,下面再说点做内容的感兴趣的。实际上,作为优酷PGC观看量排名前三的节目,《女神有药》的节目形态相当特别,是由好几个段落组合而成。如果按照传统电视人的角度,会觉得它毫无模式感可言;但如果以互联网的视野看待,则会觉得体现了最典型的“订制”思维,而这“订制思维”背后,也体现了《女神有药》试图做一个平台型节目的野心。
这种订制,体现在三种方面:
1.在节目形式上,完全根据“女神”量身而定,不同的节目完全由不同的“女神”负责。
比如说适合当主持的女神,会有女神主播养成记,爱唱歌的妹子将能定制MV,还有针对爱说段子的女神,也有表现的专区。为了防止小娱的粉丝不懂,我也就解释一下《女神有药》的节目模块设计(卧槽为什么每句话用80后的语言说出来都好low的感觉,还是90后会玩!)
上面说了些商业逻辑,下面再说点做内容的感兴趣的。实际上,作为优酷PGC观看量排名前三的节目,《女神有药》的节目形态相当奇怪,几乎就是一个个段落拼接而成,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模式感可言。
《女神慢动作》:动作版的“男人装”
《女神主播养成记》:美少女读新闻
《给你读评论》:读精品笑话段子
《女神理疗所》:mtv播映
《女神门诊》:女版的万峰时间
2.除了节目形式,在节目内容上,也是订制化、迭代化的。
比如说,节目中的某个段子是“女神”自己想的,甚至是“女神”拿着手机自拍的,当期还会设计“女神”PK环节,你支持的“女神”下期就会出现,输了的“女神”则得继续求人气(可在微信公号和粉丝互动求人气),否则无缘录制。可以说,从内容端、拍摄端,再到《女神有药》的微信互动端,“Miss Like”的这群女神们拥有大量的自主权,同时也得为了获取喜爱而尽量去吸粉,而粉丝也可以和女神们一起成长。
3.女神成员由网友参与设定
和以往的偶像女团的主题式定位概念不同(少时就是青春女生,2NE1是时尚潮女,fx是欧美街头风),Miss Like的定位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团队操作痕迹,而几乎由粉丝互动自然生发而来。比如说,现在“Miss Like”的这群女神们,是经过近半年节目验证的人气王,之后,“Miss Like”仍会保持可进可退的方式,采取一种机动淘汰制。
甚至可以理解为,“Miss Like”是节目组和粉丝们一起参与设计的产品,女神的个性,则是这个产品的呈现方式。
Q&A
小娱:Miss Like的人选是怎么定的?
陈蓉妍:通过我们这么多期节目,跑数据,得出来哪些女神粉丝互动高,再加上人工建议,最终确定下来的。以后我们的人选也会保持着机动的变化,并不会固定不变。
小娱:为什么人选这么设计呢?
陈蓉妍:我们并不是按照传统式的,一开始设定要多少人、什么属性等。因为这么下来,很多女团出来很接近,没有记忆点。我们做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任何好的偶像,都可以透过我们这个平台去进行选拔。
小娱:对她们有什么培训计划?
陈蓉妍:我们对她们其实就是IP运营的思路。我们都会和她们签约,因此会为她们个人做更长远的定位。比如说有些偏演艺,就会让她从表演方向发展,比如安排她出演网络剧;有些偏音之女神,就会安排她接受音乐的专业培训,走互联网音乐之路。
小娱:我看她们来源都不一样?
陈蓉妍:我们找的就是网红,网络声优、段子手、淘宝模特都有,要的就是纯互联网视角。
小娱:那她们怎么和粉丝互动呢?
陈蓉妍:我觉得她们的互动方式一定要符合互联网+,比如粉丝众筹、粉丝互动、粉丝定制等,OTO式的粉丝活动。比如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女神说晚安”单元,每周三和周日更新女神的晚安音频,如同女神小电台来给网友治愈的力量。
“Miss Like”将会忠实服务于我们的网民,在互联网+平台凝聚人气之后,再反向输出参演电视、电影,务求实现互联网+平台逆袭传统媒介。像《名侦探狄仁杰》等节目,就与我们的女神有合作,运用彼此的节目影响力互带流量,实现互联网+的优势资源整合。
小娱:好奇这些女神的粉丝经济有哪些盈利方式?
陈蓉妍:粉丝经济在于粉丝粘性,粉丝粘性在于粉丝的参与感。比如说我们女神PK的时候,贡献人气需要花钱;微信公号的《女神说晚安》活动、腾讯QT的直播等,都能增加粉丝粘性。粉丝可以参与众筹、定制周边商品等等不同环节。我们后面还会设置在线歌友会、粉丝握手会之类的。海报、马克杯等周边也有生产。
小娱:整个节目的回收期在什么时候?
陈蓉妍:2015年会盈利。不过今年还是以培育市场为主。我们回收不仅仅是来自艺人,我们会把《女神有药》当做IP运营,变现形态有很多种:比如说内容植入、IP授权游戏、艺人代言等。
创业心得
2015年必然是一个不成功便成仁的年份。干海绵心态、空杯心态、团队精神以及聚焦,这是今年跟大家分享的四个关键词。
对于创业团队而言,未来固然精彩,但是关注脚下每一步是否走稳,更加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我们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就是人,内容产品是个虚拟价值,是一群人一起把它做出来的,我希望激发团队的创造力,成就大家的梦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