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发布“科改25条”,在6大方面为科技成果转化破除制度障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发布“科改25条”,在6大方面为科技成果转化破除制度障碍

《意见》就进一步破解科创成果转化制度障碍,减轻科创企业负担,提升科创成果转化能力提出了25条改革举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构建完善主体多元的科研体系,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3月20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

《意见》就进一步破解科创成果转化制度障碍,减轻科创企业负担,提升科创成果转化能力提出了25条改革举措。

总体目标方面,《意见》提出,到2020年,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效;到2035年,上海建成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涌现一批世界级的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和创新企业,产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内容方面,此次公布的“科改25条”涵盖了6个方面:包括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发展,构建完善主体多元、开放协同的科研力量布局和研发体系;激发广大科技创新人才活力,着力营造近悦远来、各尽其才的发展环境;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增强主体内生动力,提升转移转化效率;改革优化科研管理,深化落实“三评”改革,提升科研质量与绩效;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国际合作网络,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上海文化品牌注入新内涵。

其中,上海科改“25条”指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突出“市场要活”这一理念,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市场配置创新资源机制、市场决定创新报酬机制,具体创新活动放手让市场说话。

具体政策来看,《意见》第2条要求,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两个不低于”,即“中小微企业”占比不低于30%,“小微”企业占比不低于60%。此举,正是市场与政府扶持的有机结合。

上海科改“25条”还要求,对于一些重要的新型研发机构,赋予研究机构充分自主权,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与市场相匹配、与国际相比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对于科技成果而言,可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市场化方式确定价格等。

《意见》除了进一步梳理科创转化中的市场化机制之外,人才战略同样是此次“25”条的重点关注的内容。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表示,科改“25条”中要求要充分激发和调动“人”的创造活力和动力。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一是实施知识价值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为了让真正有作为、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作为人才配套政策之一,此次公布的《意见》中,提出为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沪创新创业,此次《意见》提出,允许持有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人才担任新型研发机构法规代表人,牵头承担政府科研项目。此举有望进一步加大上海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人才的“吸引力”。

吴清还在发布会上表示,在上海科改“25条”中提出,将为科研人员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明确要求科研人员包括“双肩挑”的科研人员,因为学术交流、合作方面的需要临时出国的,在出国管理方面将给予更多便利。出国、出访的次数、团组人数、在外天数以及证件管理,将实事求是根据需要来据实安排。同时,简化科研人员出国深化流程,加快办理进度,切实提高科研人员参与科技交流的便利性。

科改“25条”中提出,要以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契机,支持优质科创企业上市。

对此,上海市副市长吴清表示,目前,科技企业融资仍然存在着一些“肠梗阻、不解渴”问题,要通过进一步的技术创新来用好、用活金融资源,系统性地带动和盘活科技金融生态。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现在进入了冲刺阶段,到2020年要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从2014年提出以来,不断地推进,现在也进入到攻坚突破期。这次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既是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结合点,将为上海培育发展科技金融生态提供历史性的机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发布“科改25条”,在6大方面为科技成果转化破除制度障碍

《意见》就进一步破解科创成果转化制度障碍,减轻科创企业负担,提升科创成果转化能力提出了25条改革举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构建完善主体多元的科研体系,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3月20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

《意见》就进一步破解科创成果转化制度障碍,减轻科创企业负担,提升科创成果转化能力提出了25条改革举措。

总体目标方面,《意见》提出,到2020年,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效;到2035年,上海建成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涌现一批世界级的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和创新企业,产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内容方面,此次公布的“科改25条”涵盖了6个方面:包括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发展,构建完善主体多元、开放协同的科研力量布局和研发体系;激发广大科技创新人才活力,着力营造近悦远来、各尽其才的发展环境;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增强主体内生动力,提升转移转化效率;改革优化科研管理,深化落实“三评”改革,提升科研质量与绩效;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国际合作网络,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上海文化品牌注入新内涵。

其中,上海科改“25条”指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突出“市场要活”这一理念,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市场配置创新资源机制、市场决定创新报酬机制,具体创新活动放手让市场说话。

具体政策来看,《意见》第2条要求,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两个不低于”,即“中小微企业”占比不低于30%,“小微”企业占比不低于60%。此举,正是市场与政府扶持的有机结合。

上海科改“25条”还要求,对于一些重要的新型研发机构,赋予研究机构充分自主权,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与市场相匹配、与国际相比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对于科技成果而言,可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市场化方式确定价格等。

《意见》除了进一步梳理科创转化中的市场化机制之外,人才战略同样是此次“25”条的重点关注的内容。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表示,科改“25条”中要求要充分激发和调动“人”的创造活力和动力。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一是实施知识价值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为了让真正有作为、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作为人才配套政策之一,此次公布的《意见》中,提出为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沪创新创业,此次《意见》提出,允许持有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人才担任新型研发机构法规代表人,牵头承担政府科研项目。此举有望进一步加大上海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人才的“吸引力”。

吴清还在发布会上表示,在上海科改“25条”中提出,将为科研人员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明确要求科研人员包括“双肩挑”的科研人员,因为学术交流、合作方面的需要临时出国的,在出国管理方面将给予更多便利。出国、出访的次数、团组人数、在外天数以及证件管理,将实事求是根据需要来据实安排。同时,简化科研人员出国深化流程,加快办理进度,切实提高科研人员参与科技交流的便利性。

科改“25条”中提出,要以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契机,支持优质科创企业上市。

对此,上海市副市长吴清表示,目前,科技企业融资仍然存在着一些“肠梗阻、不解渴”问题,要通过进一步的技术创新来用好、用活金融资源,系统性地带动和盘活科技金融生态。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现在进入了冲刺阶段,到2020年要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从2014年提出以来,不断地推进,现在也进入到攻坚突破期。这次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既是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结合点,将为上海培育发展科技金融生态提供历史性的机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