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璞玉
周四早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6.67关口,报6.6698,较上日收盘大涨300个基点,创去年7月以来新高。隔夜美联储鸽派超预期,暗示暂停加息,导致美元指数大跌。
北京时间周四(3月21日)凌晨2时,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在2.25%-2.50%不变,并暗示今年不会加息、明年只加息一次,9月末停止缩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当前观测到的经济数据很难决断未来货币政策走势,“目前我们最好保持耐心”。
与三个月前相比,美联储表现出了明显的鸽派转变。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委员平均预测2019年底前联邦基准利率为2.4%,这意味着委员们预测2019年加息概率降至零。而去年12月,美联储预计2019年将至少加息两次。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美联储进一步明确不再收紧政策,预计美元指数将确认冲高后的回落态势,人民币有望进一步走升,下半年或升破6.50元。
资深金融分析师万钊指出,过去50年,美联储一共经历了五轮加息周期,目前恰好处于第五轮。前四轮加息周期结束后,一般来说,美元见顶,因为美联储加息停止意味着美国经济不太理想。
“但是美联储加息停止,美元不一定会马上下行,因为市场需要时间来确认,美联储的加息停止,是暂时的,还是彻底停止。当市场确认了美联储加息停止的信号之后,美元指数在一年内,往往出现下行。从历史经验上,一年内,美元指数的最大下行幅度,平均在6%左右。”万钊说。
他进一步指出,如果按照去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的高位6.90的水平来核算,人民币同步升值6%就是6.50左右,这个可以作为人民币升值极限的一个参考。此外,除了美元指数,人民币汇率还要参考国际收支的情况,如果美元指数下行,有可能会带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这会拖累我们的经常账户,进而对人民币施压。
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后,美元指数大幅回落至近一个半月低位。周四早盘,有色金属市场全线飘红,截止到上午9时30分左右,沪锌涨近0.8%,沪镍涨近0.2%,沪锡涨近0.1%,沪铜、沪铝、沪铅微红。
其他主要货币,澳元/美元短线拉升近20个基点,刷新日高至0.7154;港元/美元涨幅扩大,短线拉升约30个基点至7.8462,创一个月最大涨幅。
自去年12月以来,美联储就改变了立场,强烈暗示2019年不太可能加息多次,甚至完全不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今年1月末时称,由于美国通胀温和,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大幅降低,再加上美国经济增长面临威胁,美联储将采取观望的态度。
扩展阅读:“末日博士”总结美联储 “转鸽”五大原因
美东时间周三(3月20日)下午,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声明中称,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但去年四季度开始,受家庭支出疲软、企业投资减少的影响,经济活动已经有所放缓。
在声明中,FOMC将对今年12月底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从2.9%下调至2.4%,这一利率会影响到房屋抵押贷款、信用卡和其它借贷的成本。FOMC预测2020年或加息1次。
此外,FOMC还宣布,将在5月开始放缓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进度,并在9月末结束这一进程,距离其开始正好两年。
美联储决策公布后,美国股市和美国国债收益率双双下跌。道琼斯工业指数收跌0.5%,报25745.67点;标普500指数跌0.3%至2824.23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幅不到0.1%,报7728.97点。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2.537%,较上一交易日下跌77个基点,创2018年1月12日来最低收盘水平。
尽管点阵图显示美联储今年不会加息,中信证券宏观研究团队保留对美联储年内可能再度加息的判断。他们指出,一季度美国居民实际消费情况可能好于预期,薪资增长提速、油价回暖支持整体通胀水平逐季上升至2.0%以上的水平,再加上当前货币宽松预期与经济衰退预期并存,导致市场流动性更趋于流向虚拟资产而非实体经济,因此,美联储今年仍有加息的可能。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美联储将在等待中盯住两大条件择时而动。一是经济不确定性的洪峰退潮。2018年四季度至今,美国经济遭遇三十年一遇的不确定性冲击,并料将在二季度背负风险“火药桶”,亟需货币政策的灵活调整构建缓冲垫。二是通胀长期走势的重返稳态。
程实指出,由于两大条件的齐备仍需时日,因此美联储的妥协将长期延续。8月、9月将是检验政策走向的下一个关键节点,受此影响,2019年美元指数易跌难涨,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的汇率压力将保持总体舒缓,国际资本流向新兴市场的大趋势难以逆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