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马未都:景泰蓝的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马未都:景泰蓝的故事

景泰蓝带台托盘爵杯,全世界可见同类作品仅北京故宫藏有一件精品,基业长青杯。

文 | 马未都

乾隆皇帝登基那年二十六岁,前有其祖父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寿六十九;后有其父雍正在位十三年,寿五十八;他隐隐约约感到,如能与祖父执政时间相比,他必须寿逾八十六岁,所以他执政初期就表示,如上天赐予它如此寿数,他将在满八十六岁时退位做太上皇,执政期不超越祖父康熙。这在当时看是件十分不可能的事,因为在乾隆皇帝之前,只有南朝梁武帝寿八十六,中国历朝历代皇帝没一个能超过这个寿数。

乾隆登基伊始就表现出对景泰蓝的极大兴趣。乾隆元年三月初十日,太监毛团传旨:“将珐琅活计持进内廷,朕看烧造。钦此。”此条御旨记载在《清档》之中;五天之后,乾清宫总管苏培盛领来四个小太监,乾隆帝又下旨:“着给珐琅处学烧珐琅。”三年之后,珐琅作首领吴书将做得的一件仿景泰珐琅瓶和原件一起交给太监毛团,毛团呈皇帝看后传旨:“此瓶未经做完时呈览时甚好,今做成如何将耳处磕去一块?其夔龙爪大了,亦不与原样相同。此瓶具留下,照样再做一件。将珐琅处人先交内大臣海望议罪,钦此。”

后在乾隆六年,乾隆八年,都有造办处珐琅作被罚记录。乾隆六年,因一件象鼻鼎炉的花纹“造得甚糙”,相关人员催总、匠头分别罚俸,重责二十板;乾隆八年,因珐琅作的活计糙,催总邓八格甚至被报议罚俸两年,其他四人各罚钱粮一年。乾隆帝见到拟罚奏折后,生了恻隐之心,下旨将邓八格罚俸两年改为半年,其他人改罚钱粮三个月。然后着重补充了一句,如再被查出此类问题必将重重治罚。

从这些有限的记录中,可知乾隆皇帝即位后对景泰蓝是何等重视。一个天子,日理万机,但对一种工艺品如此上心,显然内心有所规划。乾隆八年隆冬,太监高玉交来一份金胎掐丝珐琅杯盘,乾隆看了很是高兴,并下旨说:“着将此杯盘一份交内大臣海望,派员送往泰陵,俟朕亲祭用此杯盘。”乾隆随后又补了一句:“如遣官祭不必用。”泰陵乃乾隆之父雍正的陵寝,今在河北易县清西陵;次年乾隆奉其母太后命,典谒泰陵,此景泰蓝杯盘派上了用场,由此可见景泰蓝在清宫的等级,超越其它器皿之上。

每个朝代都希望长治久安,这就需要找到象征物。农耕民族在漫长的发展中,渐渐达成共识:鼎代表社稷,山河九鼎,定鼎中原;而爵代表个体,加官进爵,受爵不让;鼎烹煮食物,爵用于饮酒,有吃有喝,才能让江山社稷富足,贵胄庶民幸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爵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属夏代晚期,距今逾3500年。爵,古字通雀,象形,因首尾有喙,便于持,所以饮。商周时期很流行。最早爵杯饮的酒是一种叫鬯的香酒,郁金草与黑黍酿成,用于宴饮与祭祀。爵用于贵族饮酒,慢慢引申为爵位,高爵显位,自周代起,贵戚功臣受封赐五等,即:公、侯、伯、子、男;虽后世爵位制度因时有异,但爵位一直都是皇亲国戚的最大荣誉,也曾多时世袭罔替,为社会所钦慕。

清代由于游牧民族再度入主中原,将爵位分为宗室爵与功臣爵。满人入关后,为八家功臣封王,即:睿、礼、郑、豫、肃、庄、克勤、顺承八家,并授与“世袭罔替”,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八大铁帽子王。乾隆十六年重新拟定了功臣世爵,分二十七等,仍按公侯伯子男项下细分,直至清末未改按例封爵,著名的晚清重臣李鸿章封号为“一等肃毅侯”爵位。

乾隆皇帝心里十分清楚封爵与江山之间的关系,爵位的象征物——爵杯当朝多有制作,金银铜材质常见,但都不及景泰蓝爵杯豪华悦目,再加上凸起的江山底座托盘,让爵这一古老的饮酒器物升华,变成一种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乾隆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太监胡世杰交给造办处一个玉碗,附带一件景泰蓝折盂,传皇上的话说:将玉碗配景泰蓝碗盖,再照折盂的纹样做一份景泰蓝带台托盘爵杯。这很可能是宫廷第一次做景泰蓝爵杯。第二年夏天,催总邓八格将配好的景泰蓝盖连同玉碗,和景泰蓝带台托盘爵杯一份交付太监胡世杰,胡世杰忙不迭地捧着到乾隆皇帝那里领赏去了。事隔八年,胡世杰又交来金胎珐琅执壶两把,命各随珊瑚顶配铜鎏金底座。同时要求造办处珐琅作再做铜胎景泰蓝爵盘一份,金胎景泰蓝爵盘一份。这次乾隆皇帝要求得十分具体:“将青金、珊瑚、松石珠具改做半圆镶嵌,其珠子往矮里收拾。钦此。”

这事件可以推测。明代开始流行在黄金器物上镶嵌宝石,这和郑和下西洋有关,因其屡屡带回许多斯里兰卡宝石。但其镶嵌后在使用时非常容易脱落,看看明代皇陵及藩王墓出土的这类器物就一目了然,有的甚至全部脱落。乾隆遂下旨要将其珠子“改做半圆,往矮里收拾”,就是为了避免在使用时脱落。统领泱泱大国的一国之君,在此等小事上如此精心细致,这在中国历代帝王生涯中实在不多见。

这类带江山托盘镶嵌宝石的爵杯乾隆一朝制作的并不多,都在最重要时刻、最重要场合使用。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古稀大寿,宫廷内大宴,桌上只有金胎景泰蓝爵盘一份,显然为乾隆帝御用;这些高贵的景泰蓝餐具除去皇帝御用还用于祭祀。圆明园的九州清晏为圆明园最早的建筑群,寓意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这组建筑依中路而建,依次为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和九州清晏殿。“奉三无私”典出《礼记》,喻帝王以天下为公,不谋私利。

因此,奉三无私殿主要举办宗亲宴会,同时也是各部院衙门向皇上呈览贡品的地方。乾隆四十六年,乾隆皇帝摆家宴,赐座容妃(香妃)西路头桌首座;乾隆五十四年时,首次“五代同堂”的宴会也安排在奉三无私殿。

查一下《清档》就会发现,乾隆年间大量名贵高等级的餐具被安放在奉三无私殿,以供皇帝享用。乾隆四十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内务府将造办处珐琅作做好的一批景泰蓝呈交给大内宁寿宫收讫,遵旨“俱安在奉三无私”殿,这批景泰蓝碗盘盅碟有一百七十八件,花瓶一对,大罐一件,多穆壶一对,执壶一对,折盂一件,马杓一对,金胎珐琅爵杯一份,共计一百九十件;其中景泰蓝爵杯带台托盘用黄金作胎,可见珍贵程度。

如果要恢复乾隆一朝的景泰蓝工艺的超高水平,选择一款产品的话,非镶嵌宝石的带托盘爵杯莫属;这要经过八道大工序,108道小工序,八道大工序为:制胎(20),掐丝(15),焊丝(12),烧蓝(21),磨光(5),錾刻(17),鎏金(14),补蜡(4);108道小工序也一点不能懈怠,一件成品需要入火二十一次,历时半年,用工七百二十小时,稍有不慎,即成废品,前功尽弃。

景泰蓝虽元代进入中国,明代亦没少烧造,康雍乾三朝宫廷投入精力物力巨大,尤其乾隆一朝挟康雍之势,让景泰蓝达到历史高峰;从质量上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景泰蓝带台托盘爵杯,全世界可见同类作品仅北京故宫藏有一件精品,基业长青杯制作其形,仿制其神,神形兼备;躬逢盛世,让此爵杯历史重见,实乃今日之幸事,未来之珍器。

本文来自《美好家园》2月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马未都:景泰蓝的故事

景泰蓝带台托盘爵杯,全世界可见同类作品仅北京故宫藏有一件精品,基业长青杯。

文 | 马未都

乾隆皇帝登基那年二十六岁,前有其祖父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寿六十九;后有其父雍正在位十三年,寿五十八;他隐隐约约感到,如能与祖父执政时间相比,他必须寿逾八十六岁,所以他执政初期就表示,如上天赐予它如此寿数,他将在满八十六岁时退位做太上皇,执政期不超越祖父康熙。这在当时看是件十分不可能的事,因为在乾隆皇帝之前,只有南朝梁武帝寿八十六,中国历朝历代皇帝没一个能超过这个寿数。

乾隆登基伊始就表现出对景泰蓝的极大兴趣。乾隆元年三月初十日,太监毛团传旨:“将珐琅活计持进内廷,朕看烧造。钦此。”此条御旨记载在《清档》之中;五天之后,乾清宫总管苏培盛领来四个小太监,乾隆帝又下旨:“着给珐琅处学烧珐琅。”三年之后,珐琅作首领吴书将做得的一件仿景泰珐琅瓶和原件一起交给太监毛团,毛团呈皇帝看后传旨:“此瓶未经做完时呈览时甚好,今做成如何将耳处磕去一块?其夔龙爪大了,亦不与原样相同。此瓶具留下,照样再做一件。将珐琅处人先交内大臣海望议罪,钦此。”

后在乾隆六年,乾隆八年,都有造办处珐琅作被罚记录。乾隆六年,因一件象鼻鼎炉的花纹“造得甚糙”,相关人员催总、匠头分别罚俸,重责二十板;乾隆八年,因珐琅作的活计糙,催总邓八格甚至被报议罚俸两年,其他四人各罚钱粮一年。乾隆帝见到拟罚奏折后,生了恻隐之心,下旨将邓八格罚俸两年改为半年,其他人改罚钱粮三个月。然后着重补充了一句,如再被查出此类问题必将重重治罚。

从这些有限的记录中,可知乾隆皇帝即位后对景泰蓝是何等重视。一个天子,日理万机,但对一种工艺品如此上心,显然内心有所规划。乾隆八年隆冬,太监高玉交来一份金胎掐丝珐琅杯盘,乾隆看了很是高兴,并下旨说:“着将此杯盘一份交内大臣海望,派员送往泰陵,俟朕亲祭用此杯盘。”乾隆随后又补了一句:“如遣官祭不必用。”泰陵乃乾隆之父雍正的陵寝,今在河北易县清西陵;次年乾隆奉其母太后命,典谒泰陵,此景泰蓝杯盘派上了用场,由此可见景泰蓝在清宫的等级,超越其它器皿之上。

每个朝代都希望长治久安,这就需要找到象征物。农耕民族在漫长的发展中,渐渐达成共识:鼎代表社稷,山河九鼎,定鼎中原;而爵代表个体,加官进爵,受爵不让;鼎烹煮食物,爵用于饮酒,有吃有喝,才能让江山社稷富足,贵胄庶民幸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爵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属夏代晚期,距今逾3500年。爵,古字通雀,象形,因首尾有喙,便于持,所以饮。商周时期很流行。最早爵杯饮的酒是一种叫鬯的香酒,郁金草与黑黍酿成,用于宴饮与祭祀。爵用于贵族饮酒,慢慢引申为爵位,高爵显位,自周代起,贵戚功臣受封赐五等,即:公、侯、伯、子、男;虽后世爵位制度因时有异,但爵位一直都是皇亲国戚的最大荣誉,也曾多时世袭罔替,为社会所钦慕。

清代由于游牧民族再度入主中原,将爵位分为宗室爵与功臣爵。满人入关后,为八家功臣封王,即:睿、礼、郑、豫、肃、庄、克勤、顺承八家,并授与“世袭罔替”,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八大铁帽子王。乾隆十六年重新拟定了功臣世爵,分二十七等,仍按公侯伯子男项下细分,直至清末未改按例封爵,著名的晚清重臣李鸿章封号为“一等肃毅侯”爵位。

乾隆皇帝心里十分清楚封爵与江山之间的关系,爵位的象征物——爵杯当朝多有制作,金银铜材质常见,但都不及景泰蓝爵杯豪华悦目,再加上凸起的江山底座托盘,让爵这一古老的饮酒器物升华,变成一种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乾隆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太监胡世杰交给造办处一个玉碗,附带一件景泰蓝折盂,传皇上的话说:将玉碗配景泰蓝碗盖,再照折盂的纹样做一份景泰蓝带台托盘爵杯。这很可能是宫廷第一次做景泰蓝爵杯。第二年夏天,催总邓八格将配好的景泰蓝盖连同玉碗,和景泰蓝带台托盘爵杯一份交付太监胡世杰,胡世杰忙不迭地捧着到乾隆皇帝那里领赏去了。事隔八年,胡世杰又交来金胎珐琅执壶两把,命各随珊瑚顶配铜鎏金底座。同时要求造办处珐琅作再做铜胎景泰蓝爵盘一份,金胎景泰蓝爵盘一份。这次乾隆皇帝要求得十分具体:“将青金、珊瑚、松石珠具改做半圆镶嵌,其珠子往矮里收拾。钦此。”

这事件可以推测。明代开始流行在黄金器物上镶嵌宝石,这和郑和下西洋有关,因其屡屡带回许多斯里兰卡宝石。但其镶嵌后在使用时非常容易脱落,看看明代皇陵及藩王墓出土的这类器物就一目了然,有的甚至全部脱落。乾隆遂下旨要将其珠子“改做半圆,往矮里收拾”,就是为了避免在使用时脱落。统领泱泱大国的一国之君,在此等小事上如此精心细致,这在中国历代帝王生涯中实在不多见。

这类带江山托盘镶嵌宝石的爵杯乾隆一朝制作的并不多,都在最重要时刻、最重要场合使用。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古稀大寿,宫廷内大宴,桌上只有金胎景泰蓝爵盘一份,显然为乾隆帝御用;这些高贵的景泰蓝餐具除去皇帝御用还用于祭祀。圆明园的九州清晏为圆明园最早的建筑群,寓意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这组建筑依中路而建,依次为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和九州清晏殿。“奉三无私”典出《礼记》,喻帝王以天下为公,不谋私利。

因此,奉三无私殿主要举办宗亲宴会,同时也是各部院衙门向皇上呈览贡品的地方。乾隆四十六年,乾隆皇帝摆家宴,赐座容妃(香妃)西路头桌首座;乾隆五十四年时,首次“五代同堂”的宴会也安排在奉三无私殿。

查一下《清档》就会发现,乾隆年间大量名贵高等级的餐具被安放在奉三无私殿,以供皇帝享用。乾隆四十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内务府将造办处珐琅作做好的一批景泰蓝呈交给大内宁寿宫收讫,遵旨“俱安在奉三无私”殿,这批景泰蓝碗盘盅碟有一百七十八件,花瓶一对,大罐一件,多穆壶一对,执壶一对,折盂一件,马杓一对,金胎珐琅爵杯一份,共计一百九十件;其中景泰蓝爵杯带台托盘用黄金作胎,可见珍贵程度。

如果要恢复乾隆一朝的景泰蓝工艺的超高水平,选择一款产品的话,非镶嵌宝石的带托盘爵杯莫属;这要经过八道大工序,108道小工序,八道大工序为:制胎(20),掐丝(15),焊丝(12),烧蓝(21),磨光(5),錾刻(17),鎏金(14),补蜡(4);108道小工序也一点不能懈怠,一件成品需要入火二十一次,历时半年,用工七百二十小时,稍有不慎,即成废品,前功尽弃。

景泰蓝虽元代进入中国,明代亦没少烧造,康雍乾三朝宫廷投入精力物力巨大,尤其乾隆一朝挟康雍之势,让景泰蓝达到历史高峰;从质量上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景泰蓝带台托盘爵杯,全世界可见同类作品仅北京故宫藏有一件精品,基业长青杯制作其形,仿制其神,神形兼备;躬逢盛世,让此爵杯历史重见,实乃今日之幸事,未来之珍器。

本文来自《美好家园》2月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