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4日,《世界城市名册2018》正式发布,上海排名由2016年的第9名重回至第6名,这是上海自2008年步入世界一线强市(Alpha+)以来与2012年并列的最好成绩,上海是否还能够突破瓶颈,攀升至更高?
由GaWC (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 编制的《世界城市名册》每隔两年或四年发布一次,将世界城市划分为四个等级:Alpha(一线),包括世界特级(Alpha ++),一线强市(Alpha+),一线中市(Alpha),一线弱市(Alpha -);Beta(二线);Gamma(三线);自足型(四线 )。
自2000首次发布以来,世界特级城市仅有伦敦、纽约2市,而中国共有6座城市先后进入世界一线城市行列,分别为香港、北京、上海、台北、广州、深圳。
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55座世界一线城市里,中国城市占1/9。GaWC的评级指标并不包括GDP或制造业产值,而侧重于六大“高级生产者服务业机构”的城市分布情况。六大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保险、法律、咨询管理、广告和会计,排名的关注点为城市在全球活动中具有的主导作用和带动能力。
GaWC世界城市主要排名依据
1、国际性、为人熟知。
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且具影响力。
3、相当大的人口。
4、重要的国际机场,作为国际航线的中心。
5、先进的交通系统,如高速公路及/或大型公共交通网络,提供多元化的运输模式。
6、亚洲城市要吸引外来投资,并设有相关的移民社区。西方城市要设有国际文化和社区。
7、国际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公司总部(尤其是企业集团)和股票交易所,并对世界经济起关键作用。
8、先进的通讯设备,如光纤、无线网络、流动电话服务,以及其他高速电讯线路,有助于跨国合作。
9、蜚声国际的文化机构,如博物馆和大学。
10、浓厚的文化气息,如电影节、首映、热闹的音乐或剧院场所;交响乐团、歌剧团、美术馆和街头表演者。
11、强大而有影响力的媒体,着眼于世界。
12、强大的体育社群,如体育设施、本地联赛队伍,以及举办国际体育盛事的能力和经验。
13、在近海城市中,拥有大型且繁忙的港口。
上海一直以来都力争成为全球更具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大都市,《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简称“上海2035”)正是以此为背景,旨在将上海打造为“卓越的全球城市”。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确重点领域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这是国际城市发展历史给予上海的启示,从纽约到伦敦再到东京,无不经历了此过程。继高端制造业之后,上海已开始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力,态势始终保持良好。
《2017年上海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报告》显示,2016 年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23222.1 亿元,同比增长 10.8%;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11358.6 亿元,同比增长 6.6%。
《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应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三分之二左右。
规划同时指出了三大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强化科创能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融资租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按照专业化市场化要求,发展节能环保服务、商务咨询、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向世界特级城市迈进。
配合世界级城市群战略,引领长三角一体化
区域合作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已经成功推动了世界多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战略架构下,“长三角一体化”已经进入了最有利的窗口期。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自此“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级区域发展规划,同等规模的国家规划只有“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两项。
上海当下GDP总量已经突破3万亿元,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开埠一百多年来形成包容开放的城市氛围,更是集教育、贸易优势于一身,是当之无愧的长三角核心城市。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版图上当之无愧的实力最强地区:人力智力资源丰富,腹地广阔,江浙沪皖更是占到全国近1/4的GDP。
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在一体化过程中更是要起到“龙头”作用,包括引领长三角地区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加强区域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市政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区域文化共融共通、以及统筹战略协同区共同发展。
2018年7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印发,计划指出上海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更要致力于服务长三角城市群,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大局的能力。
加强核心竞争力,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
“上海2035”以适应国际趋势,落实国家战略,立足市民期待为新目标,突出上海区域引领责任,力争将上海打造为卓越的全球城市。要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就要持续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上海市城市核心功能主要包括全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 5个中心。
创新驱动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回顾2018,上海大力推进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以及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等项目,充分利用了其科技创新的基础优势,依托高度集聚的资源和开放的市场为城市创造源源不断的活力。2018年10月29日,上海科学学研究所发布《2018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总体进展良好。

对标世界顶级城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是要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推动全球功能性机构高度集聚,增强国际化程度,加快金融市场的开放;航运中心建设,着力点则放在提升高端服务能力;在科技创新上,上海的核心竞争力则在于强化基础研究的厚度,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上海2035”对提升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细化为:R&D(研究与发展) 投入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5.5% 左右;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8% 左右;年入境境外旅客总量达到1400 万人次左右;产业基地内用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工业用地面积不低于150 平方公里。
增强城市创新策源能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和融通发展,是“上海2035”的科技创新领域的方向,致力将上海打造成为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
在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联合开展的面向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650多名一线科学家的问卷调查中,结果显示上海已成为全球科学家最向往工作的中国城市,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创新中心城市之一。
上海依托其丰沛的科研基金、开放的“海派”文化、以及完备的科研基础设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在未来的全球化城市竞争当中,上海将以其科技、金融、文化及贸易领域的优势不断升级,加速成为世界特级城市。
参考资料:
1. 王振,中国社会科学网,《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好“龙头”作用》
http://www.cssn.cn/skyskl/skyskl_yzfc/201801/t20180105_3805468.shtml
2. 人民日报,《上海勾勒卓越全球城市路线图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http://news.xmnn.cn/xmnn/2018/06/28/100385244.shtml
3. 刘士安、郝洪,人民网,《上海勾勒卓越全球城市路线图》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8/0628/c1004-30091875.html
4. 任晓璋,第一财经,《生产性服务业:上海着力做强最大的一块经济拼图》
https://www.yicai.com/news/5424033.html
5. 王海平,21世纪经济报道,《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在于上海如何发挥龙头作用》
http://city.sina.com.cn/focus/t/2018-06-05/detail-ihcmurvi1024812.shtml?from=jx_cnxh
6. 上海政府网,《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http://www.shanghai.gov.cn/newshanghai/xxgkfj/2035001.pdf
来源:世界城市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