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界面陕西 张伟
风流了千百年的陕西秦腔,正面临市场冷淡、后继无人的困扰。
据媒体公开披露:目前,陕西一半以上秦腔县剧团处于半瘫痪状态,有演出了把大家聚一起;没有演出,演员就只能靠红白喜事或干点其他小生意糊口。
对于真正爱秦腔的人来说,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80后导演阿齐就是其中一位。
这几年来,阿齐自费去拍摄秦腔纪录片,在通过镜头挖掘秦腔坚守者的同时,也看到一幕幕令人心酸的图景。
在他看来,可以用八个字来解释秦腔现状的成因:习以为常,自以为是。
阿齐是谁?
生于1980年的阿齐,是个很热情的小伙,脸上挂着笑容,说话很快、谦逊。性格里却有秦人传统的犟脾气。
2017年,他曾就创业难问题,给时任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写信,并得到王永康回复。
他的履历其实不平凡:湖南卫视评选的中国十大青年导演、创作吉尼斯纪录认证世界最长中文歌曲《陕西木有啥》点击量超2亿人次、现象级网络电影《大哥不要》总导演……25岁即获中国十大闪客、28岁被授予中国十大牛人导演、30岁被网民推选为中国十大原创导演、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宣传片总导演……
除此之外, 阿齐也身兼编剧、制片人、策划人、动漫师等多重身份,在舞台剧、广告领域也游刃有余。
十来年前,曾有一家上海影视公司“相中”阿齐,年薪四十万,帮他组建拍摄团队,提供住房、甚至安排他太太的工作,一切都帮他安排好,很有诱惑力,但是对方提出一个条件,让阿齐选择回绝。
“‘把我的履历改为上海导演,而不是陕西导演’,这我从情感上根本无法接受,我就是陕西人,在陕西成长,陕西的黄土地哺育了我,给了我艺术的灵感和生活的真谛,即使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能‘黑’掉自己的身份。“回忆当初,阿齐表示不后悔。
谁也想不到,被朋友视为“不按常理出牌”的他,这次一头扎进陕西传统文化艺术里。
秦腔这么好的艺术,走到现在这个地步令人唏嘘
阿齐告诉界面新闻陕西,让自己真正下决心关注陕西传统文化缘于曾经多年漂泊在外的所见所闻,“到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参加文化盛典时,看到韩国把大量的中国文化遗产申报为自己的遗产;到了日本,看到我们的汉唐文化在那里传承得很好,而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却无人问津,面临失传的危险。非常受震动,所以我决定把秦腔的发展记录下来,为陕西传统文化发声。”
阿齐并没有危言耸听——以2018年武功县剧团为例,全年演出100多场戏,其中30场还是政府资助的惠民演出。团里最后一次商演也是4个月之前了。除去所交的社保,演员在剧团的收入一年才5000元。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中之一,堪称百戏之祖,京剧、昆曲、等剧种都借鉴了秦腔的艺术特点后发展壮大起来的。正因如此,2006年5月20日,秦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起秦腔,阿齐话匣子打开,就滔滔不绝。
“秦腔的唱腔定型发展在唐朝,长安也是国际化的都市,秦腔的发展也就自然不在话下。在古代,秦腔绝对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但是这些年你看看,听秦腔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鼓掌叫好的还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几乎看不到一个年轻的观众。”
“年轻人去哪里了,去玩抖音了哈韩哈日哈美,泡抖音玩网游去了。年轻的群体无视了传统艺术的存在,真的是太让人心痛了。年轻的群体已经抛弃了秦腔,我们的民族艺术瑰宝已经面临失传的严峻形势!”
阿齐为让更多年轻人认识秦腔、爱上秦腔,他曾在西安高校间组织了一场关于秦腔未来发展的辩论会,“全西安2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聚在一起,讨论秦腔现状和未来,是要继续发展还是要固守传统?我就是希望用这种方式倒逼这些年轻人回归秦腔艺术。”
一方面号召更多年轻人关注陕西传统文化艺术,另一方,他也想通过自己擅长的,影视的手法为秦腔的延续出力。
近两年,他自费拍摄了长达近百个小时的素材。
从西安环城公园的秦腔爱好者,到基层剧团的秦腔演员,黄发垂髫都是他镜头里的主角,“每天我自己开着车,带着团队去采访,机器还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即使这样每天花费至少也要上千元,但是看到县剧团那些演员,拿着微薄的薪酬,却依旧坚持传承秦腔,我由衷感到敬佩。这是我能坚持下来拍摄秦腔的动力。”
这些资金,都是他的多年积蓄。
秦腔发展不起来是因为缺少市场造血功能
在阿齐看来,陕西虽然是秦腔发源地,但是现在陕西秦腔发展的力度和态度上不及其他西部省份。
在阿齐看来,秦腔之所以发展停滞不前,有四个原因:
一,秦腔的艺人正在逐步老去,这门传统曲艺正在逐步消失,经典故事被慢慢遗忘。
二,秦腔发展的经费不足,从业者待遇偏低,从而造成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剧了艺术质量的下降。
三,戏迷的老龄化,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使得秦腔市场造血功能不足,导致了秦腔市场竞争力低下。
四,没有现代创新的环境培养,秦腔缺少与商业市场多元化的互动与沟通。
说到动情处,阿齐也是眼圈通红,“在我看来,用八个字可以解释什么阻碍了陕西传统艺术文化和市场创新发展的可能:习以为常,自以为是。习以为常就是把所有问题归结社会、时代,除了把所有秦腔遇到的困难、低落、瓶颈都视作应该的,正常的。不反思问题、不解决问题;自以为是,则是一部分从业者与主管单位固步自封,不学习,不进步,不改变,不与时俱进,总以过去的成绩来掩饰目前的陕西传统文化的现状。
2017年9月16日,当阿齐91岁的姥爷、原西安文联主席、原文化局局长田有生刚刚做完手术,睁开眼后拉着阿齐的手问他,“你最近干嘛呢?”阿齐告诉姥爷,“我最近在拍电影,拍秦腔。把你年轻时没干完的事情干完。”老人看着阿齐斩钉截铁地说,“好好干,坚定走自己的路,不要怕!”
(文中图片均由阿齐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