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个教育APP火了,但学生的学籍注册信息怎么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个教育APP火了,但学生的学籍注册信息怎么办?

一个“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APP彻底火了。最近几天,学生学籍全国注册正在进行。有家长反映,不仅要填写资料,还要下载一个“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APP到手机端,然后手机拍照上传。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说一个数字。在2013年的时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当时全国中小学生总人数约为2.08亿。2.08亿中小学生的基本情况,连通他们家长的基本情况汇总在一起,那会是一个多么大的海量大数据呢?怕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要数一数二的大数据。

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大数据时代之前,学生信息这个大数据好像很少有人注意。现在,这个大数据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了。

据媒体报道,最近几天,有不少地方的中小学生正在进行学生学籍全国注册。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微信圈朋友里的一些质疑却让这件事有了一丝神秘感。

一些家长的质疑是由此而来的。

很多学生家长接到通知,让他们“带齐证件(包括户口本等)”和智能手机去学校开家长会,去后,学校发一张“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让家长如实填写。家长资料填写完毕以后,还要下载一个“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APP到手机端,然后手机拍照上传。有一些家长回来以后,经过查阅资料,发现似乎“有独立性质的商业公司打着教育部的幌子在大肆收集家长的信息,完成自己的商业目的。”同时,更有人担心这种信息确认方式会泄密。

针对这种质疑,教育部相关部门进行了解释。其中家长最关心的平台和安全两个问题,教育部相关部门是这样解释的。平台的问题: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是由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天天艾米(北京)网络有限公司开发,仅限于对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服务。安全的问题:一是所有确认表照片均直接传送并保存在学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与学籍信息同等对待,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不保存任何确认表照片信息;二是平台在上线前已通过专门信息安全服务机构的严格安全检测;三是在确认表照片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采取了可靠的加密方式。上述措施可充分保障确认表照片和学籍信息的安全。

作为一名学生家长,笔者很赞成学生全国学籍注册这种做法。但对于因为学生全国学籍注册产生的海量大数据,笔者很是担忧;而教育部相关部门对大数据安全的解释,笔者也并不太满意。所以,我替学生全国学籍注册产生的大数据很是捏一把汗。

第一,所有数据在由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传送至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的过程中,真的安全吗?目前,我们不清楚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安全性能如何,另外我们也不清楚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的安全实力。但假如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与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的安全水平参差不齐的话,那很难保证这些数据在转移过程中的安全程度。德国安全专家Eddy Willems先生给过我一条建议,我再次引用一下:“企业不同设备之间的安全过滤措施不够,有可能会导致数据转移过程中泄密。”这句话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打个比喻:我们农村引水浇田,这条沟渠很牢固,但另一条沟渠有老鼠洞,安全的沟渠中水不会大量流失,但流到有老鼠洞的沟渠就不一定了。

第二,开发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商业公司,真的会对海量大数据的诱惑无动于衷吗?现在有个趋势,几乎所有跟数据有关的公司都在拼命的收集大数据、储存大数据,然后想办法利用大数据。像目前蓬勃发展的商业WiFi产业,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开发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商业公司,真的会对海量大数据的诱惑无动于衷吗?“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不保存任何确认表照片信息”,但那些海量大数据信息肯定在平台上留下过痕迹,是不是被暂时储存在云端过我们也不清楚。不过按现在云计算的发展速度看,我有理由持怀疑态度。那么问题来了,若是真的留下过痕迹,或者说真的被存储过,那么一旦其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那么我们这些家长和学生岂不是又要成为黑市的商品?

第三,一旦学生成年、学业结束,那这些大数据将来怎么处理?据称,学生学籍注册信息,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伴随学生,每名中小学学生将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跟随其一生的学籍编号,从小学一直延续到研究生教育乃至继续教育。我们要清楚,伴随着这个编号的,还有家长的信息。在学生受教育这段时间内,我们暂且认为这些大数据的安全是有保证的。但是,一旦学生成年、学业结束,那这些大数据将来怎么处理?由谁处理?由谁监督处理?这是很大的问题。并且,学生一拨又一拨,往复更替,海量数据是呈滚雪球态势不断膨胀的。未来,一旦过期大数据处理不当,那我们面临的困难会更多!

对于这些,笔者并非杞人忧天。前不久,社保系统不是差点儿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吗?所幸,社保系统信息的不安全没有酿成大祸,但却让人惊出了一身冷汗。而现在,我确实有理由替学生全国学籍注册产生的大数据捏把汗,您说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个教育APP火了,但学生的学籍注册信息怎么办?

一个“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APP彻底火了。最近几天,学生学籍全国注册正在进行。有家长反映,不仅要填写资料,还要下载一个“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APP到手机端,然后手机拍照上传。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说一个数字。在2013年的时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当时全国中小学生总人数约为2.08亿。2.08亿中小学生的基本情况,连通他们家长的基本情况汇总在一起,那会是一个多么大的海量大数据呢?怕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要数一数二的大数据。

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大数据时代之前,学生信息这个大数据好像很少有人注意。现在,这个大数据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了。

据媒体报道,最近几天,有不少地方的中小学生正在进行学生学籍全国注册。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微信圈朋友里的一些质疑却让这件事有了一丝神秘感。

一些家长的质疑是由此而来的。

很多学生家长接到通知,让他们“带齐证件(包括户口本等)”和智能手机去学校开家长会,去后,学校发一张“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让家长如实填写。家长资料填写完毕以后,还要下载一个“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APP到手机端,然后手机拍照上传。有一些家长回来以后,经过查阅资料,发现似乎“有独立性质的商业公司打着教育部的幌子在大肆收集家长的信息,完成自己的商业目的。”同时,更有人担心这种信息确认方式会泄密。

针对这种质疑,教育部相关部门进行了解释。其中家长最关心的平台和安全两个问题,教育部相关部门是这样解释的。平台的问题: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是由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天天艾米(北京)网络有限公司开发,仅限于对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服务。安全的问题:一是所有确认表照片均直接传送并保存在学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与学籍信息同等对待,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不保存任何确认表照片信息;二是平台在上线前已通过专门信息安全服务机构的严格安全检测;三是在确认表照片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采取了可靠的加密方式。上述措施可充分保障确认表照片和学籍信息的安全。

作为一名学生家长,笔者很赞成学生全国学籍注册这种做法。但对于因为学生全国学籍注册产生的海量大数据,笔者很是担忧;而教育部相关部门对大数据安全的解释,笔者也并不太满意。所以,我替学生全国学籍注册产生的大数据很是捏一把汗。

第一,所有数据在由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传送至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的过程中,真的安全吗?目前,我们不清楚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安全性能如何,另外我们也不清楚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的安全实力。但假如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与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的安全水平参差不齐的话,那很难保证这些数据在转移过程中的安全程度。德国安全专家Eddy Willems先生给过我一条建议,我再次引用一下:“企业不同设备之间的安全过滤措施不够,有可能会导致数据转移过程中泄密。”这句话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打个比喻:我们农村引水浇田,这条沟渠很牢固,但另一条沟渠有老鼠洞,安全的沟渠中水不会大量流失,但流到有老鼠洞的沟渠就不一定了。

第二,开发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商业公司,真的会对海量大数据的诱惑无动于衷吗?现在有个趋势,几乎所有跟数据有关的公司都在拼命的收集大数据、储存大数据,然后想办法利用大数据。像目前蓬勃发展的商业WiFi产业,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开发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商业公司,真的会对海量大数据的诱惑无动于衷吗?“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不保存任何确认表照片信息”,但那些海量大数据信息肯定在平台上留下过痕迹,是不是被暂时储存在云端过我们也不清楚。不过按现在云计算的发展速度看,我有理由持怀疑态度。那么问题来了,若是真的留下过痕迹,或者说真的被存储过,那么一旦其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那么我们这些家长和学生岂不是又要成为黑市的商品?

第三,一旦学生成年、学业结束,那这些大数据将来怎么处理?据称,学生学籍注册信息,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伴随学生,每名中小学学生将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跟随其一生的学籍编号,从小学一直延续到研究生教育乃至继续教育。我们要清楚,伴随着这个编号的,还有家长的信息。在学生受教育这段时间内,我们暂且认为这些大数据的安全是有保证的。但是,一旦学生成年、学业结束,那这些大数据将来怎么处理?由谁处理?由谁监督处理?这是很大的问题。并且,学生一拨又一拨,往复更替,海量数据是呈滚雪球态势不断膨胀的。未来,一旦过期大数据处理不当,那我们面临的困难会更多!

对于这些,笔者并非杞人忧天。前不久,社保系统不是差点儿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吗?所幸,社保系统信息的不安全没有酿成大祸,但却让人惊出了一身冷汗。而现在,我确实有理由替学生全国学籍注册产生的大数据捏把汗,您说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