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佛山推进 “五个一”破解看病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佛山推进 “五个一”破解看病难

日前,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发布《佛山市落实省卫生健康委信息便民“五个一”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佛山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应用。

文 | 佛山日报 谈飞洋

扫一扫获取专属的二维码就能看遍所有医院,看病再也不用带一堆诊疗卡;慢性病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医生在线复诊,药品还能快递到家……这些便捷的医疗服务将在越来越多的佛山医院落地。日前,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发布《佛山市落实省卫生健康委信息便民“五个一”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佛山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应用,在“一码通用”“一网联通”“一键诊疗”“一站会诊”及“一体服务”等五项措施上,以组合拳的方式进一步推动佛山市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切实破解诊疗卡多、挂号难、停车难、候诊久等看病难问题。

破解多卡痛点 全市医院实现“一码通用”

“每家医院都各自有院内使用的诊疗卡,挂号、支付、检查、打针都要滴卡。我把一家人的诊疗卡都放在卡包里随身带着,要是能把这些诊疗卡整合成一张卡,甚至不用带卡,那就省事多了!”市民刘欣女士把装得满满的卡包打开给记者看,数一数,各家市直和区级医院发放的诊疗卡多达12张。

为了解决多院多卡却互不通行的痛点,作为全省首个获批的国家电子健康卡试点城市,佛山正在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应用工作。市一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二医院成为佛山市首批试点应用电子健康卡的四家医院。

电子健康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全国发放的统一标准诊疗卡,整合了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障卡号码、佛山健康卡、居民健康卡及院内诊疗卡。市民在“佛山卫生健康”的微信服务号进行实名制登记,并完成人脸识别、短信认证等流程后,便会形成一人一卡(码),在挂号、就诊、检查、检验、取药、支付、信息查询等医疗服务全流程和公共卫生服务均可“一码通用”。

“完成登记的市民到各试点医院免费打印电子健康卡对应的专属二维码,贴在手机壳或其他方便出示的地方,在各试点医院就能通过扫码完成诊疗全流程,实现无卡就医。”佛山市卫生健康局信息与统计科科长郑少松说。

2019年12月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要全面应用“一码通用”;2020年6月前,全市所有的公立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全面应用“一码通用”。

避免重复排队 看病就医享受“一键诊疗”

市民唐先生最近胃痛复发,通过市一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按预约时段到达医院后仅仅候诊了10分钟。在医院公众号完成药费支付后,他立即收到取药窗号的微信提醒。唐先生说:“现在看病只需半个小时,以前起码要用半天时间,挂号、候诊、缴费、取药、检查每一步都要排队、反复等待。”

为了让市民看病就医少排队、少等待,近年来,佛山市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让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

据统计,佛山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中,93%以上实现了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线上支付等服务,87%实现了导医分诊、诊疗信息推送服务。

今年,佛山市将有10个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向智能手机移动端转移。市卫生健康局要求,各级医院要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应用,全面推广自助服务。今年6月前,全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要实现智能预约挂号、导医分诊、预约检查、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取药配送、移动支付、诊间结算、床旁结算、诊疗信息推送、满意度评价等“一键诊疗”服务;12月底前,全市80%的二级公立医院实现上述服务。

方便老人看病 互联网医院实现“一体服务”

91岁的许奶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即使行动很不方便,也要每周到市中医院复诊开药。如今,许奶奶在家通过智能手机就能接受医生的在线复诊、开具处方等服务,完成在线支付后,药品由快递配送到家,每周的复诊变得轻松简单。

这一切都得益于市中医院于2月底率先在全市启动互联网医院建设工作。据介绍,需要复诊的患者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进入“互联网医院”平台就能选择医生,并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进行在线复诊、在线问诊。

“目前,市一医院、市中医院、禅城区中心医院已提交了建设互联网医院申请,正在对接广东省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以便接受省统一的医疗安全和质量监管。”郑少松表示,佛山市鼓励各级各类医院机构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在线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网上健康咨询、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12月底前,全市所有三甲综合公立医院都要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2020年6月底前,所有三甲公立医院推广应用互联网医疗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工作亦在加速。12月底前,市民将有望享受到预约预防接种、血液移动查询、用血报销、学生健康移动监护、孕产妇预建档、家庭医生签约等线上公共卫生服务。

来源:佛山日报

原标题:“互联网+”组合拳破解看病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佛山推进 “五个一”破解看病难

日前,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发布《佛山市落实省卫生健康委信息便民“五个一”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佛山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应用。

文 | 佛山日报 谈飞洋

扫一扫获取专属的二维码就能看遍所有医院,看病再也不用带一堆诊疗卡;慢性病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医生在线复诊,药品还能快递到家……这些便捷的医疗服务将在越来越多的佛山医院落地。日前,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发布《佛山市落实省卫生健康委信息便民“五个一”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佛山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应用,在“一码通用”“一网联通”“一键诊疗”“一站会诊”及“一体服务”等五项措施上,以组合拳的方式进一步推动佛山市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切实破解诊疗卡多、挂号难、停车难、候诊久等看病难问题。

破解多卡痛点 全市医院实现“一码通用”

“每家医院都各自有院内使用的诊疗卡,挂号、支付、检查、打针都要滴卡。我把一家人的诊疗卡都放在卡包里随身带着,要是能把这些诊疗卡整合成一张卡,甚至不用带卡,那就省事多了!”市民刘欣女士把装得满满的卡包打开给记者看,数一数,各家市直和区级医院发放的诊疗卡多达12张。

为了解决多院多卡却互不通行的痛点,作为全省首个获批的国家电子健康卡试点城市,佛山正在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应用工作。市一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二医院成为佛山市首批试点应用电子健康卡的四家医院。

电子健康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全国发放的统一标准诊疗卡,整合了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障卡号码、佛山健康卡、居民健康卡及院内诊疗卡。市民在“佛山卫生健康”的微信服务号进行实名制登记,并完成人脸识别、短信认证等流程后,便会形成一人一卡(码),在挂号、就诊、检查、检验、取药、支付、信息查询等医疗服务全流程和公共卫生服务均可“一码通用”。

“完成登记的市民到各试点医院免费打印电子健康卡对应的专属二维码,贴在手机壳或其他方便出示的地方,在各试点医院就能通过扫码完成诊疗全流程,实现无卡就医。”佛山市卫生健康局信息与统计科科长郑少松说。

2019年12月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要全面应用“一码通用”;2020年6月前,全市所有的公立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全面应用“一码通用”。

避免重复排队 看病就医享受“一键诊疗”

市民唐先生最近胃痛复发,通过市一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按预约时段到达医院后仅仅候诊了10分钟。在医院公众号完成药费支付后,他立即收到取药窗号的微信提醒。唐先生说:“现在看病只需半个小时,以前起码要用半天时间,挂号、候诊、缴费、取药、检查每一步都要排队、反复等待。”

为了让市民看病就医少排队、少等待,近年来,佛山市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让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

据统计,佛山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中,93%以上实现了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线上支付等服务,87%实现了导医分诊、诊疗信息推送服务。

今年,佛山市将有10个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向智能手机移动端转移。市卫生健康局要求,各级医院要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应用,全面推广自助服务。今年6月前,全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要实现智能预约挂号、导医分诊、预约检查、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取药配送、移动支付、诊间结算、床旁结算、诊疗信息推送、满意度评价等“一键诊疗”服务;12月底前,全市80%的二级公立医院实现上述服务。

方便老人看病 互联网医院实现“一体服务”

91岁的许奶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即使行动很不方便,也要每周到市中医院复诊开药。如今,许奶奶在家通过智能手机就能接受医生的在线复诊、开具处方等服务,完成在线支付后,药品由快递配送到家,每周的复诊变得轻松简单。

这一切都得益于市中医院于2月底率先在全市启动互联网医院建设工作。据介绍,需要复诊的患者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进入“互联网医院”平台就能选择医生,并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进行在线复诊、在线问诊。

“目前,市一医院、市中医院、禅城区中心医院已提交了建设互联网医院申请,正在对接广东省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以便接受省统一的医疗安全和质量监管。”郑少松表示,佛山市鼓励各级各类医院机构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在线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网上健康咨询、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12月底前,全市所有三甲综合公立医院都要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2020年6月底前,所有三甲公立医院推广应用互联网医疗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工作亦在加速。12月底前,市民将有望享受到预约预防接种、血液移动查询、用血报销、学生健康移动监护、孕产妇预建档、家庭医生签约等线上公共卫生服务。

来源:佛山日报

原标题:“互联网+”组合拳破解看病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