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回顾本周一些值得关注的事:
一、篮网的无中锋阵容
在对开拓者的加时赛中,因为贾莱特-阿伦六犯,篮网打了无中锋阵容,这倒还好理解。在之后对76人的比赛中,阿伦无灾无难但只打了八分钟,篮网居然长时间用无中锋阵容来对抗大帝。
这是什么操作?
虽然目前样本还很小,但这倒也揭示了贾莱特-阿伦的一个困境:阿伦固然是很聪明打得越来越好,他还曾封盖勒布朗-詹姆斯,但他终究身材太小了,面对大帝这种强力中锋根本无能为力,但凡稍微有点进攻能力的中锋面对篮网都能翻江倒海一番,阿伦真的能成为篮网未来中锋的长期答案么?抑或是篮网需要额外补充一个大中锋来专职面对强力内线?
二、76人的轮换与深度问题
上周ESPN的洛维写到了这一点:76人轮换大致分两组,西恩雷搭档,巴哈搭档。
前者无需多言,这是76人两年来最核心的三人组,而且随着大帝中距离技术和分球能力的提升,他们兼容性变得更好了。
后者的阵容则陷入了进攻困难,尤其是还要搭档博班和麦康奈尔。困难到了什么程度呢?——在这个阵容中博班命中了生涯仅有的两记三分球。
这个阵容可能是多方权衡的结果:比如博班和哈里斯有美妙的化学反应,比如巴特勒可以得到更多球权,还比如麦康奈尔实在没法和西蒙斯一起打球——博班的巨人篮球、巴特勒的挡拆单打和哈里斯的进攻万花筒都还相对还不太怕空间紧张。
尽管如此麦康奈尔在场上还是会严重拖累进攻空间和球权分配,但76人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因为替补席实在无人可用,除了斯科特和恩尼斯之外,76人甚至已经被迫开始尝试四星带米尔顿——要知道米尔顿只是双向合同球员本赛季只打了15场。当然,你想凑齐四星阵容必然会损失深度,但麦康奈尔入不敷出,博班在季后赛会被疯狂针对(比如之前对绿军几乎遭弃用),斯科特被迫长时间顶中锋……
希望恩尼斯足以在季后赛撑起76人整个外线轮换。
三、东契奇累了么?
东契奇毫无疑问特别出色,他在全明星后还把数据进一步提升到了极其出色的22.4+9.2+6.8。但是,他的效率暴跌,全明星后三项命中率分别只有41.1%、27.6%、64.8%,真实命中率已经低到只有51.3%。
当然,他的进攻负荷更重了,使用率更高了,但特雷-杨在同期相似使用率下打出了59%的真实命中率,而且这难以解释东契奇的罚球命中率莫名其妙变得和西蒙斯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皇马期间也是在赛季后期遭遇效率下跌。所以,东契奇是累了么?
四、巴格利找准了定位
巴格利在全明星后从13.3+6.9提升到了18.9+8.6。而比数据提升更令人欣喜的是,之前他时常在进攻端不知所措,胡乱出手一些没节奏的中投或是贡献几次低位单打走步,现在看起来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一方面是,他更专注于内线进攻,出手更靠近篮筐,也更擅长抢前场篮板(最近场均3.1个前场篮板令人印象深刻),突出反映在罚球数量从场均2.7提升到场均5.7,提升了一倍以上。当然他还把一部分中投改成了三分。
另一方面是,他找准了该什么时候使用他的运球和转身。他这两项技能很棒,但没棒到足以阵地战单挑。现在,他有时会在底角拉开,等待队友撕扯阵型,当防守方站位混乱后便能突破转身杀进去,尽量把运球控制在一次,运球、转身和跳步的落位选择都很美妙,终结能力也很强。
五、少帅的全场绝杀战术
通常绝杀球战术都布置前场发球,即使是发球给后场也大多是前场发球,后场发球绝杀的例子最近可能只有上赛季季后赛詹姆斯全场奔袭绝杀猛龙,但那次是底线球。
对步行者一战,少帅布置了一个后场边线球绝杀战术:
海沃德后场边线发球,相比于前场球和底线球,这种布置传球视野更宽,发球更容易,而且阵线很长,使得防守阵型很稀松,如果霍福德持球进攻能力更强的话他能得到一个全场快攻一对一的超绝佳机会。
另外注意前场三分线的特纳,他对位防守霍福德,但看看他站的位置,已经到了三分线两步之外。他当然知道霍福德不可能在这么远的位置急停干拔三分,但霍福德人在后场,防守方就会不自觉地提上,下意识地失去了最佳防守位置,这是心理学作用。
霍福德运到前场之后,和欧文做了一个手递手:
首先注意弱侧的海沃德,他才刚刚到位,约瑟夫还没来得及转头看强侧。虽然之前海沃德也只是在后场毫无威胁,但防守人总会等到他落到三分线再看强侧;
其次是,欧文并非直接从后场奔袭前场手递手,而是先走中路,之后突然折返。这很好理解,想让之后的手递手更突然,但显然这并不成功,所有人都知道最后肯定是要把球给欧文。所以既然如此其实不妨试试直接让欧文奔去手递手,或许反而能凭全场冲刺的速度甩开防守呢。
以及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是,欧文固然挡拆传球能力提升了很多,但毕竟还是单打为长挡拆为短手递手为更短,在边角手递手有可能会使欧文被包夹逼到角落,直接把球给他自己过来单打是否会更好呢。
来源:NBA中国
原标题:本周观察五件事:少帅全场绝杀战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