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防高考作弊甚至出动了无人机 未来作弊还可能入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防高考作弊甚至出动了无人机 未来作弊还可能入刑

今年有942万人参加高考,每年都会有一些考试作弊手段花样百出,为了保证所有考生的公平,中国各地方为了防止作弊,主管部门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图片来源:新华网

今年,中国有942万人参加高考。每年的高考都会发生考试作弊丑闻,且手段花样百出,令主管部门头痛不已。

今年,为了保证高考结果的公平,中国各地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以防止作弊,有的地方甚至出动了无人机。

在北京,有近6.8万名考生走进2000余个考场,从试卷进场的阶段,防作弊就已开始。据《新京报》报道,试卷从印厂到考区全程进行GPS定位和移动视频监控,到达考区后,无论清点入库还是分发试卷,均会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录像。为防范无线电作弊,北京市无线电管理局今年还会加强考点周边巡查,监控非法信号频率等。

四川、吉林、新疆等地都有这种传统的防范无线电通讯工具作弊手段。不过,今年比较瞩目的是一些高科技设备的使用。

据《重庆日报》报道,今年高考,当地每个考场都有标配的防作弊系统五件套,包括电波钟、隐形耳机探测器、二代身份证验证仪、金属探测仪和手机信号屏蔽仪。其中隐形耳机探测器在今年全市考场还专门扩大使用规模。巡考人员只用一只手就可以拿住隐形耳机探测器,带上耳机后就可在考场外进行探测无线信号。其不仅能及时探测到隐形无线耳机的使用者,还能确定其佩戴的具体位置,还可准确断定作弊者是谁。

而在内蒙古,为防替考行为发生,今年内蒙古高考考生须全部通过指静脉验证才能入场参加考试。 据《法制晚报》报道,考生要想进入考场,必须先用右手刷身份证,然后将左手的食指放入指静脉验证器以便核证是否为同一人。与指纹识别在程序上大致相同,但指纹容易被人复制,指静脉目前被人复制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更引起关注的是河南省洛阳市,为防止和查处作弊,该市甚至出动了无人机。这种防作弊“神器”无线电监测无人机,最远可以飞近千米,在500米的高空搜索、捕捉、跟踪无线电信号,系统会迅速、准确地为工作人员提供发射源所在的参考位置。

洛阳无线电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利用空陆结合的方式对考场进行监测,除了无人机,还有防作弊的“王牌”:一辆“背着大锅”的车,工作人员只需坐在车内,通过电脑观察无线电波变化,一旦有异常信号跳出,就能根据特殊手段跟踪信号来源。

尽管主管部门年年更新这些现代科技防作弊装备,但每年替考的行为还是经常发生。2014年,媒体曝光了一起跨越湖北和河南两省的有组织高考替考案。当年,河南省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

就在今年高考的第一天,《南方都市报》曝光江西南昌实施高考替考事件,引来诸多关注。有评论认为,替考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可归咎于“低风险,高收益”。

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金泽刚6月9日在《新京报》发表评论称,高考作弊行为“风险低”,是因为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惩治高考作弊行为的法网不够严密,也不够严厉。

金泽刚称,从以往看,各地对高考作弊案的定性,主要适用伪造证件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等。但适用这些罪名明显没有打到高考作弊行为的痛处。而相比较国外,对枪手的制裁则严厉得多。

不久前,美国检方对15名在美国大学入学等考试中实施舞弊的中国学生提起诉讼。15名被告人被控罪名包括合谋、伪造外国护照、邮寄和通信欺诈。

目前,《刑法》中并没有列出与国家考试作弊相关的罪名。在去年10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对刑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其中增加了有关考试作弊犯罪的条文,具体包括两个罪名,即组织考生作弊罪和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罪。对于为他人实施作弊犯罪提供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以及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相关考试试题、答案的,也要以组织考生作弊罪论处,以上犯罪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

金泽刚认为,一旦上述刑法修正案通过,对由“枪手”、考生、家长、组织者、监考人员以及更多关联人物参与组织、策划的高考舞弊行为,应该能够起到较大的震慑作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防高考作弊甚至出动了无人机 未来作弊还可能入刑

今年有942万人参加高考,每年都会有一些考试作弊手段花样百出,为了保证所有考生的公平,中国各地方为了防止作弊,主管部门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图片来源:新华网

今年,中国有942万人参加高考。每年的高考都会发生考试作弊丑闻,且手段花样百出,令主管部门头痛不已。

今年,为了保证高考结果的公平,中国各地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以防止作弊,有的地方甚至出动了无人机。

在北京,有近6.8万名考生走进2000余个考场,从试卷进场的阶段,防作弊就已开始。据《新京报》报道,试卷从印厂到考区全程进行GPS定位和移动视频监控,到达考区后,无论清点入库还是分发试卷,均会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录像。为防范无线电作弊,北京市无线电管理局今年还会加强考点周边巡查,监控非法信号频率等。

四川、吉林、新疆等地都有这种传统的防范无线电通讯工具作弊手段。不过,今年比较瞩目的是一些高科技设备的使用。

据《重庆日报》报道,今年高考,当地每个考场都有标配的防作弊系统五件套,包括电波钟、隐形耳机探测器、二代身份证验证仪、金属探测仪和手机信号屏蔽仪。其中隐形耳机探测器在今年全市考场还专门扩大使用规模。巡考人员只用一只手就可以拿住隐形耳机探测器,带上耳机后就可在考场外进行探测无线信号。其不仅能及时探测到隐形无线耳机的使用者,还能确定其佩戴的具体位置,还可准确断定作弊者是谁。

而在内蒙古,为防替考行为发生,今年内蒙古高考考生须全部通过指静脉验证才能入场参加考试。 据《法制晚报》报道,考生要想进入考场,必须先用右手刷身份证,然后将左手的食指放入指静脉验证器以便核证是否为同一人。与指纹识别在程序上大致相同,但指纹容易被人复制,指静脉目前被人复制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更引起关注的是河南省洛阳市,为防止和查处作弊,该市甚至出动了无人机。这种防作弊“神器”无线电监测无人机,最远可以飞近千米,在500米的高空搜索、捕捉、跟踪无线电信号,系统会迅速、准确地为工作人员提供发射源所在的参考位置。

洛阳无线电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利用空陆结合的方式对考场进行监测,除了无人机,还有防作弊的“王牌”:一辆“背着大锅”的车,工作人员只需坐在车内,通过电脑观察无线电波变化,一旦有异常信号跳出,就能根据特殊手段跟踪信号来源。

尽管主管部门年年更新这些现代科技防作弊装备,但每年替考的行为还是经常发生。2014年,媒体曝光了一起跨越湖北和河南两省的有组织高考替考案。当年,河南省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

就在今年高考的第一天,《南方都市报》曝光江西南昌实施高考替考事件,引来诸多关注。有评论认为,替考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可归咎于“低风险,高收益”。

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金泽刚6月9日在《新京报》发表评论称,高考作弊行为“风险低”,是因为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惩治高考作弊行为的法网不够严密,也不够严厉。

金泽刚称,从以往看,各地对高考作弊案的定性,主要适用伪造证件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等。但适用这些罪名明显没有打到高考作弊行为的痛处。而相比较国外,对枪手的制裁则严厉得多。

不久前,美国检方对15名在美国大学入学等考试中实施舞弊的中国学生提起诉讼。15名被告人被控罪名包括合谋、伪造外国护照、邮寄和通信欺诈。

目前,《刑法》中并没有列出与国家考试作弊相关的罪名。在去年10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对刑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其中增加了有关考试作弊犯罪的条文,具体包括两个罪名,即组织考生作弊罪和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罪。对于为他人实施作弊犯罪提供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以及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相关考试试题、答案的,也要以组织考生作弊罪论处,以上犯罪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

金泽刚认为,一旦上述刑法修正案通过,对由“枪手”、考生、家长、组织者、监考人员以及更多关联人物参与组织、策划的高考舞弊行为,应该能够起到较大的震慑作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