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并不是愚人节玩笑:“我也曾想过一了百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并不是愚人节玩笑:“我也曾想过一了百了”

抑郁症不是一两天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种精神疾病,会长期存在或经常复发。它会让人心情郁闷,丧失兴趣,产生负罪感,失眠、嗜睡、厌食……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文 | 丁香医生 feidi

责编 | 海刃

「容我去死一死可好,我既然已经崩溃到这种地步了。容我大哭一场,然后安静的死一死如何。」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年轻人的矫情?

网上无聊的吐槽?

中二少年的无病呻吟?

很少有人会真正会猜,这句话来自一个已经离去的人。

我熬过了 1584 天

对不起,我还是撑不下去

2018 年 11 月 20 日,@旅行的孤独风 在微博上写下了「容我去死一死可好」。22 天后的深夜 23:59,他发了人生最后一条微博:

图片来源:微博 @旅行的孤独风

让他煎熬了 1584 天的「凶手」,叫做抑郁症。

抑郁症不是一两天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种精神疾病,会长期存在或经常复发。

它会让人心情郁闷,丧失兴趣,产生负罪感,失眠、嗜睡、厌食……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

图片来源:微博 @逝者如斯夫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我有抑郁症,但没人知道

微博上还有一个叫做 @走饭 的姑娘,看起来就是一个有趣、可爱的邻家女孩:

2012.2.14:黑人之间会不会有「嘿~你今天的黑眼圈好重啊」「哎~你也是啊~」这样的对话啊呵呵呵呵呵。

2012.2.20: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就是为了早起而早睡。

2012.3.08 :最近自言自语到魔障了,刚才我一边把右手拿着的吃完早餐的塑料袋递到左手上,一边嘴里冒了一句「给你」。

然而这一切,都停在了 2012 年的 3 月 18 日。

图片来源:微博 @走饭

7 年前,她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没人会想到,在庞大的网络里,这条永远不会回复的微博,却成为了众多抑郁症患者们的「树洞」。

有人对父母连说了 39 个「对不起」:

1ist*: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有人抱怨别人的不理解:

ciel**:没人会在意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又是因什么而难过,他们只会说,你是不是有病?对你这么好了还这副鬼样子,你想死吧?你怎么不干脆去死? 是啊,我想啊。

有人悼念离去的亲友:

pxw***:我的闺蜜外表很坚强,其实很胆小的,她很怕痛,怕冷……如果您遇到了她,请您帮我抱抱她,替我说声对不起我去晚了!下辈子一定要幸福快乐!

有人给自己和别人加油打气:

荷**:饭,今天我又多撑了一天 ,夸我吧。

生煎**:小饭,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过的不错吧。我撑过来了呢,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小饭,你开心一点,等我忙完这一生,就去找你玩。

有人发出了微弱的呐喊:

小兔**:好孤独,可以和我说会儿话吗。

小熊***:我深知不能让抑郁症毁了这一辈子,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今天*********:我在这里跟透明的一样,身边的人谁能来关心关心我跟我说说话啊,我脸上没表现心里真的难受的不行啊。

「我好累啊」「我不开心」「我好没用」「没有人理解我」「好想去死」……

这些似曾相识的留言,每一条都代表着抑郁症患者的心声,一共有 100 多万条。

到现在,每天还有很多网友会来到她的微博下,诉说自己的心事。

而这只是抑郁症的冰山一角。

我很难过,这不是「矫情」

对抑郁症不了解的人,总会觉得「谁还没有不开心过呢?坚强一点。」

大家会理解这些抑郁症患者的留言吗?

深圳卫健委请一群年轻人来读了读,记录下了他们的表情。

读了抑郁症患者的微博,他们……

第一条留言,从「爱上一个少年……」开始。

这样「矫情」的开端,让大家觉得难以读出口,随意地说到「好吧」「那就分了算了」。

第二条是在讲述「初中的磕磕绊绊」。大家纷纷调侃「好早熟啊」「太年轻了,一看就没经历过生活」。

第三条,是一个加班到深夜的故事,经历过职场历练的众人笑着说:「一看就是单身狗。」

第四条是一个哭到不想上学的学生。大家笑了起来,仿佛找到了同感。

青春期嘛,谁想学习啊,「我也不想工作呢」。

然而,读着读着,他们却不再笑了……

图片来源:深圳卫健委视频

那些被大家忽视的、调侃的、嘲笑的留言,是抑郁症患者真实的情感。

在微博的评论里,在豆瓣的「抗抑郁小组」的留言里,我们能看到很多相似的话。

图片来源:豆瓣「抗抑郁小组」截图

这不是青春的叛逆,不是无用的矫情。

「我想去死」更不是一句玩笑,这是他们在发出自己的呐喊:我想活着。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但活一天,就是一天的胜利

2013 年,作家张春确诊了抑郁症。

她和自己做了个约定:设定一个三年的自杀倒计时,不再反复考虑了。如果三年后还是这个决定,也「只要」熬三年。

在倒计时的日子里,她藏起自杀的念头,试着尽力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写作、搬家、恋爱、矫正牙齿……

约定到期的那天凌晨三点,她站到了漆黑的阳台边。最后她退回床上,睡觉、起床、上班,仿佛那只是生命中最普通的一天。

后来她说:「我好想死啊」,也许说明其实很想活下去,因为想活,才需要用死的念头标注自己还活着。

「这不是在求死,而是在求生。」

直到今天,她还在服药和咨询,还有不时发作的症状和沮丧无力的感觉。甚至偶尔仍然有自杀的念头,但她说:

「活一天,就是一天的胜利,不是吗?」

中岛美嘉有一首歌《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唱出了很多人心声,有近 22 万网友在歌曲下留言,讲出了自己的故事。

其中有一条评论,获得了超过 16 万点赞:

图片来源:网易云音乐

没有人知道这位司机和他的女儿,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但他或许在不经意间救了一个陌生女孩,让她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力量。

在豆瓣,有一个超过 10 万人关注的「互相表扬小组」,算是夸夸群的另一种形式。

在求表扬的人中,有不少是抑郁症患者。

图片来源:豆瓣「相互表扬小组」

网友们的一句鼓励,一句支持,也许就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再坚持一天的勇气。

酸*:你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你只是生病了,生病会让人眼前有灰色滤镜而已,滤镜之下的你还是可爱的。

An和*****:小姐姐你很棒哦……这个世界很好,也有很多人爱你……你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天使……

明**:小可爱超棒,坚持了那么久,可以再多坚持一会儿吗?

抑郁症,就在你我身边

有人可能会说,我感觉抑郁症并不常见啊。

不!

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超过 3 亿人正在和抑郁症对抗,在中国,每 16 人里就有一个。

但全球只有不足一半,甚至许多国家仅有不到 10% 的患者,能够接受有效治疗。

为什么?

因为不了解,因为不重视,也因为不敢面对,甚至因为觉得羞愧,不愿承认自己或家人有抑郁症。

抑郁症只是一种疾病,它不是任何人的错,不用为此感到抱歉。

如果你正饱受抑郁症的困扰,请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不要让自己被痛苦淹没。

如果你的朋友或亲人,突然告诉你他不快乐,请陪着他,告诉他还有你爱他。

有时候,有意义的不是未来,而是来时的路。不管你现在多么沮丧,请你回头看一看,你已经走了很远的路……你在千万次艰难里想放弃,但每次都选了不放弃,所以你才会在这里。

活着的你,就值得自己千万次骄傲了。

—— 张春《抑郁症自救手册》

感谢作家张春对本文的支持。

本文经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副教授张昕 审核

— 参考资料—

[1] 深圳卫健委、深圳晶报传媒:抑郁症视频.

[2] 世界卫生组织(WHO)- 抑郁症.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pression

[3] 张春《在另一个宇宙的 1003 天》,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4] Phillips M R , Zhang J , Shi Q , et al. Prevalence, treatment, 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05: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J]. The Lancet, 2009, 373(9680):2041-205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并不是愚人节玩笑:“我也曾想过一了百了”

抑郁症不是一两天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种精神疾病,会长期存在或经常复发。它会让人心情郁闷,丧失兴趣,产生负罪感,失眠、嗜睡、厌食……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文 | 丁香医生 feidi

责编 | 海刃

「容我去死一死可好,我既然已经崩溃到这种地步了。容我大哭一场,然后安静的死一死如何。」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年轻人的矫情?

网上无聊的吐槽?

中二少年的无病呻吟?

很少有人会真正会猜,这句话来自一个已经离去的人。

我熬过了 1584 天

对不起,我还是撑不下去

2018 年 11 月 20 日,@旅行的孤独风 在微博上写下了「容我去死一死可好」。22 天后的深夜 23:59,他发了人生最后一条微博:

图片来源:微博 @旅行的孤独风

让他煎熬了 1584 天的「凶手」,叫做抑郁症。

抑郁症不是一两天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种精神疾病,会长期存在或经常复发。

它会让人心情郁闷,丧失兴趣,产生负罪感,失眠、嗜睡、厌食……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

图片来源:微博 @逝者如斯夫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我有抑郁症,但没人知道

微博上还有一个叫做 @走饭 的姑娘,看起来就是一个有趣、可爱的邻家女孩:

2012.2.14:黑人之间会不会有「嘿~你今天的黑眼圈好重啊」「哎~你也是啊~」这样的对话啊呵呵呵呵呵。

2012.2.20: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就是为了早起而早睡。

2012.3.08 :最近自言自语到魔障了,刚才我一边把右手拿着的吃完早餐的塑料袋递到左手上,一边嘴里冒了一句「给你」。

然而这一切,都停在了 2012 年的 3 月 18 日。

图片来源:微博 @走饭

7 年前,她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没人会想到,在庞大的网络里,这条永远不会回复的微博,却成为了众多抑郁症患者们的「树洞」。

有人对父母连说了 39 个「对不起」:

1ist*: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有人抱怨别人的不理解:

ciel**:没人会在意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又是因什么而难过,他们只会说,你是不是有病?对你这么好了还这副鬼样子,你想死吧?你怎么不干脆去死? 是啊,我想啊。

有人悼念离去的亲友:

pxw***:我的闺蜜外表很坚强,其实很胆小的,她很怕痛,怕冷……如果您遇到了她,请您帮我抱抱她,替我说声对不起我去晚了!下辈子一定要幸福快乐!

有人给自己和别人加油打气:

荷**:饭,今天我又多撑了一天 ,夸我吧。

生煎**:小饭,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过的不错吧。我撑过来了呢,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小饭,你开心一点,等我忙完这一生,就去找你玩。

有人发出了微弱的呐喊:

小兔**:好孤独,可以和我说会儿话吗。

小熊***:我深知不能让抑郁症毁了这一辈子,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今天*********:我在这里跟透明的一样,身边的人谁能来关心关心我跟我说说话啊,我脸上没表现心里真的难受的不行啊。

「我好累啊」「我不开心」「我好没用」「没有人理解我」「好想去死」……

这些似曾相识的留言,每一条都代表着抑郁症患者的心声,一共有 100 多万条。

到现在,每天还有很多网友会来到她的微博下,诉说自己的心事。

而这只是抑郁症的冰山一角。

我很难过,这不是「矫情」

对抑郁症不了解的人,总会觉得「谁还没有不开心过呢?坚强一点。」

大家会理解这些抑郁症患者的留言吗?

深圳卫健委请一群年轻人来读了读,记录下了他们的表情。

读了抑郁症患者的微博,他们……

第一条留言,从「爱上一个少年……」开始。

这样「矫情」的开端,让大家觉得难以读出口,随意地说到「好吧」「那就分了算了」。

第二条是在讲述「初中的磕磕绊绊」。大家纷纷调侃「好早熟啊」「太年轻了,一看就没经历过生活」。

第三条,是一个加班到深夜的故事,经历过职场历练的众人笑着说:「一看就是单身狗。」

第四条是一个哭到不想上学的学生。大家笑了起来,仿佛找到了同感。

青春期嘛,谁想学习啊,「我也不想工作呢」。

然而,读着读着,他们却不再笑了……

图片来源:深圳卫健委视频

那些被大家忽视的、调侃的、嘲笑的留言,是抑郁症患者真实的情感。

在微博的评论里,在豆瓣的「抗抑郁小组」的留言里,我们能看到很多相似的话。

图片来源:豆瓣「抗抑郁小组」截图

这不是青春的叛逆,不是无用的矫情。

「我想去死」更不是一句玩笑,这是他们在发出自己的呐喊:我想活着。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但活一天,就是一天的胜利

2013 年,作家张春确诊了抑郁症。

她和自己做了个约定:设定一个三年的自杀倒计时,不再反复考虑了。如果三年后还是这个决定,也「只要」熬三年。

在倒计时的日子里,她藏起自杀的念头,试着尽力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写作、搬家、恋爱、矫正牙齿……

约定到期的那天凌晨三点,她站到了漆黑的阳台边。最后她退回床上,睡觉、起床、上班,仿佛那只是生命中最普通的一天。

后来她说:「我好想死啊」,也许说明其实很想活下去,因为想活,才需要用死的念头标注自己还活着。

「这不是在求死,而是在求生。」

直到今天,她还在服药和咨询,还有不时发作的症状和沮丧无力的感觉。甚至偶尔仍然有自杀的念头,但她说:

「活一天,就是一天的胜利,不是吗?」

中岛美嘉有一首歌《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唱出了很多人心声,有近 22 万网友在歌曲下留言,讲出了自己的故事。

其中有一条评论,获得了超过 16 万点赞:

图片来源:网易云音乐

没有人知道这位司机和他的女儿,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但他或许在不经意间救了一个陌生女孩,让她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力量。

在豆瓣,有一个超过 10 万人关注的「互相表扬小组」,算是夸夸群的另一种形式。

在求表扬的人中,有不少是抑郁症患者。

图片来源:豆瓣「相互表扬小组」

网友们的一句鼓励,一句支持,也许就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再坚持一天的勇气。

酸*:你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你只是生病了,生病会让人眼前有灰色滤镜而已,滤镜之下的你还是可爱的。

An和*****:小姐姐你很棒哦……这个世界很好,也有很多人爱你……你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天使……

明**:小可爱超棒,坚持了那么久,可以再多坚持一会儿吗?

抑郁症,就在你我身边

有人可能会说,我感觉抑郁症并不常见啊。

不!

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超过 3 亿人正在和抑郁症对抗,在中国,每 16 人里就有一个。

但全球只有不足一半,甚至许多国家仅有不到 10% 的患者,能够接受有效治疗。

为什么?

因为不了解,因为不重视,也因为不敢面对,甚至因为觉得羞愧,不愿承认自己或家人有抑郁症。

抑郁症只是一种疾病,它不是任何人的错,不用为此感到抱歉。

如果你正饱受抑郁症的困扰,请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不要让自己被痛苦淹没。

如果你的朋友或亲人,突然告诉你他不快乐,请陪着他,告诉他还有你爱他。

有时候,有意义的不是未来,而是来时的路。不管你现在多么沮丧,请你回头看一看,你已经走了很远的路……你在千万次艰难里想放弃,但每次都选了不放弃,所以你才会在这里。

活着的你,就值得自己千万次骄傲了。

—— 张春《抑郁症自救手册》

感谢作家张春对本文的支持。

本文经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副教授张昕 审核

— 参考资料—

[1] 深圳卫健委、深圳晶报传媒:抑郁症视频.

[2] 世界卫生组织(WHO)- 抑郁症.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pression

[3] 张春《在另一个宇宙的 1003 天》,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4] Phillips M R , Zhang J , Shi Q , et al. Prevalence, treatment, 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05: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J]. The Lancet, 2009, 373(9680):2041-205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